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创业之神(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日)山崎胜彦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被幸运眷顾的时候,但是多数人都没有留意到,或者察觉到了但不够努力,或应对方法不对,就这么让幸运溜走了。成为有钱人、遇见对的人、找个好工作、培养一个能持续一辈子的爱好等,机会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每个人都能遇到好的机会,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得住。”很多情况下不是机会抛弃了人,而是人抛弃了机会。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中国战国时期思想著作《列子》),李秉喆的命运与这句话如出一辙。

按现在的行政区划,李秉喆1910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宜宁郡正谷面中桥里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中桥里村是一个位于釜山北部智异山支脉马头山脉的山沟里的小村落,这片区域自古便有世外桃源之称。

这一年正值日韩签订合并条约,日本通过朝鲜总督府开始支配朝鲜半岛。这一年诞生了一个长大后撼动韩国经济史,对日韩关系史也产生极大影响的男孩。这个男孩诞生于祖国、民族危难之际,似乎冥冥之中他的一生已然注定。

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在朝鲜半岛占据有利地位,加速了侵略韩国的步伐。1904年第一次日韩协约签订,而1905年签订的第二次日韩协约使韩国丧失了外交权,财政、军事、警察、教育四个领域均被设置日本人顾问团,他们掌管着主要的行政权。自那时起,韩国开始爆发频繁的抗日运动。

根据朝鲜总督府的记录,从1907年8月到1910年末的三年间,日本军队与韩国官兵之间发生过2819次冲突,共有14l 603名韩国人参与其中,冲突共造成17 688名韩国人死亡。

韩国的抗日运动愈演愈烈,1919年3月1日,独立运动者在首尔市中心的塔洞公园发表了“三·一独立宣言”,此后独立运动发展至全国。

朝鲜半岛各地“独立万岁运动”的浪潮此起彼伏,共持续了六个月之久。那个时候许多韩国的仁人志士频繁出入年收1000石的大地主李缵雨家。年幼的李秉喆经常能听到客厅中传来父亲与客人们断断续续的谈话声,其中不乏“独立”、“解放”、“抗议”等字眼。他时不时地还能听到一些完整的句子,“粮价上涨都是日本人造成的”,“到处都在高呼独立万岁”。

闻此种种,少年李秉晶的心中无不涌起一股爱国热情。这些体验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对李秉喆后来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话题转回李秉喆出生的时候。其父李缵雨幼年时期从祖父那里习得汉学,看到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青年李缵雨奔赴首尔,与独立协会会员们展开交流。但最终他还是回到家乡继承家业。

其母安东权性格和蔼,作为一名贤妻在丈夫的背后沉稳持家,是一位颇具妇德的女性。她心地善良,看不得穷人受苦。村中如果有谁生孩子,她一定会送去裙带菜和大米。“原野里花开得正盛的时候,也是穷人最苦的时候,不能装作看不见。”母亲经常这样教诲李秉喆。花开遍野之时也正是青黄不接之际,穷人会陷入粮食不足的境况。

继承了祖父的血脉

李家祖上为庆州李氏,祖辈从第十六代起移居至李秉喆出生的中桥里乡。事情还要追溯到朝鲜王朝燕山君的时代。

大约五百年前,朝臣们为了避难纷纷辞官返乡,许多人因此保全了性命。李秉喆的第十六代祖先放弃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官职,携家带口归隐中桥里乡。

李秉喆的祖父李洪锡颇具学识,是当时被称为“岭南巨儒”的许生齐门下的弟子。李洪锡精通诗文,号文山,著有《文山文集》。由此可见他有相当高的学识造诣。

“人的一生,富贵荣华是有限度的。文章的生命却可以是永恒的。一个人的文章是他人无法模仿的品性的自然流露。”李秉喆的祖父这样阐述做学问的意义。

其祖父晚年于中桥里乡的宅邸内建造的私塾“文山亭”里至今保存着许生齐所写的“李公(祖父——作者注)实事求是、家风严谨”的寄文。从祖父那一代起,家产增至千余石,也可见李秉喆的祖父善于利用厚生——利用厚生一词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使生活富裕,消除生计的不足。

不管是将《论语》奉为终生爱读书籍,还是对汉文书籍的热爱,抑或是经营公司的才能,李秉喆的这些特质很显然都遗传自他的祖父。

六岁起,李秉喆不再去国民学校(现小学),而是去了私塾“文山亭”,跟随私塾先生习读汉文。最初的教科书是《千字文》,李秉喆回忆说,自己非常不喜欢在不明其义的情况下死记硬背。他学得似乎比别人吃力,一起读私塾的孩子中有人仅用了两三个月便可以通读全文,可他却花了一年的时间。读了近五年多的私塾,他终于可以勉强读《论语》、《资治通鉴》之类的书籍。然而他似乎学得很不扎实,经常被先生边骂“文山先生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孙儿”边拿鞭子抽打。

但李秉晶在玩上却很在行,喜欢与附近的伙伴们一起互相玩闹。他虽然不善打架,但是嘴上从不服输,凡事都要争个明白,非把对方驳倒才肯罢休,有的时候甚至追到人家家里辩论。在周围人眼里想必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李秉喆回顾往事时说自己是个以嘴取胜的孩子王。“明白事理的人适应他人,不明白事理的人让他人适应自己。因此所有的进步都是不明事理的人的功劳”(萧伯纳语),伟大的人物从小便异于常人。李秉喆从小就展露出了与众不同的锋芒。

“山上有山山几层”。无论翻越多少山脉,横亘在自己面前的仍然是险峻的群山。李秉喆的不屈不挠与坚韧不拔使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造就了他长达半世纪之久辉煌的事业与人生。从这个时期的李秉喆已可窥其一生。

P3-6

后记

关于李秉喆的描述至此告一段落,我不停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李秉喆如此热衷于工作。坦率地讲即使是执笔写这本书的我也想不明白。

虽然有三万日元资金在手,但他周围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前辈,他的事业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他不断地在暗中摸索、思索,不停地东奔西走搞创业。正如读者所见,这之中他背负的艰难困苦是道也道不尽的、难熬的。

“艰难困苦磨炼品格”是普鲁塔克的名言。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普通人早已放手的事情,李秉喆不管多艰辛都矢志不渝,其意志力与信念的坚定与坚强,让人不得不称其为铁人。

我曾多次与李秉喆谈起这一点,他说“我也不知是为何”,只是有一种“创业的冲动”。

对他来说,创业的动机不止于金钱与名誉,而在于他想为世人作贡献,想先别人一步成就一番事业的热情。这可以说是一种来源于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重叠在一起如泉水般涌现。这是一种至诚的创业者精神、创造的冲动,李秉喆是这样思考的。

本书中也介绍过他自己说的话:“如果仅仅为了自己和家人能活下去,那么光靠初期制糖厂与毛织厂的成功就足够了。”私以为,正是创业的冲动让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他本人所言追求荣辱的岁月。

事情发生在李秉喆小时候,他那时还在宅邸内的私塾中学习汉学。有一次他见到父亲的客人名人沈生,谈到李秉喆的将来,沈生向李秉喆的父亲说:“最好不要让他做学问,他一定能在自己的领域出人头地(获得身份、地位),还是任由他的心性发展比较好。”

李秉喆从早稻田大学肄业返回故乡,面对年过二十还吊儿郎当的他,父亲埋怨道:“沈生看人不准呐。”

结果,正如沈生预料的一般。从小学到大学共去过四所学校的他,没有得到一张毕业证,李秉喆可以说是学历全无。然而这样的李秉喆居然成就了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大事。真可谓“中才因头衔而出现,大才妨碍头衔,小才则玷污头衔”。(萧伯纳)

李秉喆是不需要头衔的大才。李秉喆无疑是一位天才,不仅对韩国社会,对日韩关系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秉喆在韩国社会不成熟的阶段受到无穷尽的误解与不正当的评价,本书希望多少可以对此起到纠正的作用。

感谢在本书出版时提供照片等资料、对本书的出版予以大力协助的日韩两国三星相关人员,感谢爽快地答应帮忙出版的日经BP社的相关人员,在此对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均被略去敬称,敬请谅解。

2010年1月

山崎胜彦

目录

代序

第一章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靠实力抓住幸运

出生与韩国被吞并同年//003

继承了祖父的血脉//005

文明开化浪潮影响少年李秉喆//006

父亲说“事必归正”//008

釜关联络船上受到屈辱//009

早稻田大学没拿到毕业证书//012

看着月光下熟睡的孩子李秉喆终于觉醒//013

事业从精米与运输开始//015

忘乎所以遭破产//016

跌倒后悟出四个心得//018

三星的第一步始于在大邱的贸易//020

性格决定命运//021

第二章经营中的哲学——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事业报国

人才第一的思想//025

重视品格,相信“相由心生”//026

做好面临逆境的思想准备//027

赤字是对国家的懈怠//029

太极旗飘扬,实际感受到解放//032

合理的精髓在于熟虑断行//033

如何对待阿谀奉承的人//034

没有好处的忠义//035

向日本学习的合理之处//036

奋发向上,“事业报国”//038

创刊之际高扬道义//041

经营实践论//043

第三章 历经千辛万苦——磨炼人的品格

骑虎之势//053

朝鲜战争使天下形势大变,李秉喆再次一贫如洗//054

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055

以“死而后已”的决心进军制造业//056

毛织厂的建设在他人的嘲笑中前行//058

对灾难的预感使其情绪忧郁//060

孤注一掷的肥料厂//062

因军事政变被迫“入狱”//063

背上“三粉波动”价格操纵的黑锅//065

在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再战化肥业//068

宿命的韩肥事件//070

无视“一事不二审”原则背后的企图//072

通过手术克服癌症//074

“品格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076

第四章 批评的背后——遭到天理践踏

暗自自豪//081

“半辈子都在他人的毁誉中度过”//082

“财富是不纯洁的应该厌恶的东西”//085

父亲的慈爱不变//087

无尽的左翼教条式批评//088

韩肥事件背后遭索取股票//090

过度报道等于私刑//091

有100个伙伴就有100个敌人//092

得到国外的高度认可//094

“李秉喆日”的制定//096

对麦克阿瑟将军的追思//097

选定后继的苦难之路//099

立下遗嘱//101

三子李健熙的继承公布于《日经商务》//102

李秉拮的犹豫与苦恼渐增//104

李健熙成功继任//105

“四时之序,成功者去”//107

第五章 李秉喆的人格魅力

阴影之下深刻的人生//113

穿越三重考验成为独当一面的实业家//116

“从容而逝”是遥远的理想//118

贯彻泰然自若的人生//119

在《论语》的世界里//120

即兴写下“倾听”二字//122

  有益的话实而不华//124

善于倾听是高超的技艺//125

外表似菩萨,内心如夜叉//127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129

工厂地板下塞得满满的泡菜瓶//130

“修己治人”与“修己知人”//132

将财富返还给社会//135

通过“孝行奖”高扬道义//137

为弘扬本民族文化创建美术馆//138

成大事之人//140

“四耐”的实践//141

“四不”的实践//142

理想的自己“深沉厚重”//143

真东西不装饰也不声张//145

“君子有九思”、大器晚成//146

李秉拮喜欢的话//147

第六章 从轶事与语录中看李健熙的经营

摆弄机器显露才能//155

法兰克福宣言//157

洗衣机事件与勃然大怒//158

“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160

在七四工作制中感受变化//162

火烧不合格的三星产品//163

交织着感动与哀伤的成功物语//165

第七章 投稿《日韩新闻》

《通往富裕之路》(《韩国日报》、要点)//172

附录李秉喆及三星简略年谱//182

后记//189

序言

◎老来仍识事业事

马上少年过,

世平白发多。

残躯天所赦,

不乐是如何。

此段为仙台藩主伊达政宗所咏诗中的一节。伊达政宗是被称为一代枭雄的日本战国武将,居然也颇具诗词修养,精通诗文、史学。

诗的下段是:

四十年前少壮时,

功名聊复自私期。

老来不识干戈事,

只把春风桃李卮。

诗文的意思大概是,年轻时曾暗自胸怀天下大志,频繁征战于沙场,时光不知不觉流逝,如今只想置身于春风骀荡的桃树下饮酒作乐。

作者开篇引用伊达政宗的诗意在说明,虽然不喜政治的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并无取天下之意,但如果改为“老来仍识事业事”,用来形容李秉喆的一生再贴切不过了。

李秉喆在病痛的折磨下于1987年11月去世。1983年,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秉喆决定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翌年三星位于器兴的超LSI制造工厂竣工,生产开始三年半后李秉喆辞世。

当时已经成为韩国第一财阀的三星集团,面对投资额巨大、技术革新瞬息万变的半导体行业的激烈竞争,他也不得不慎重行事。

在日本经济界有很多友人、熟人的李秉喆,几乎每个季度都会去东京一趟,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和他们一起会餐、打高尔夫球,或在办公室商谈,从他们那里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对于半导体,李秉喆更是充满了热忱。在位于东京霞关大厦的三星日本分社(现日本三星前身)31层的会长室里,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倾听他们谈话的李秉喆的身影。李秉喆平静地说:“这个项目三星赌上了全部。”他的这句话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耳边。

李秉喆六十多岁时患胃癌,也许那时癌细胞已经开始侵入肺部。超LSI制造工厂竣工一年后,他被医生告知患肺癌。与“老来不识事业事”不同,李秉喆将一生奉献给了事业,甚至没有察觉到死亡的逼近。  伊达政宗坐在桃树下享受春风拂面,悠然自得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而李秉喆直到最后也没有停下事业的脚步。

李秉喆从二十五岁开始为事业而奋斗,其事业人生长达半个世纪。在朝鲜总督府统治时代,李秉喆的全部家当是从父亲那里分得的年收300石的土地(大约是当时的三万日元)。李秉喆以此为资本进军港口城市马山,开始了以精米买卖和运送业为主的多姿多彩的事业蓝图。

除制糖、纺织等轻工业外,李秉喆的涉猎范围从电机、电子、造船、航空、重工、石油化工等化学工业到银行、证券、保险、商社,再到报纸、电视、百货商店、医院等,事业阵容强大。

◎崇敬,还是崇敬

李秉喆的一生贯穿着无数的起起落落、荣辱艰辛和世事无常。我1970年3月作为日本经济新闻特派员赴首尔上任,有幸得到他的知遇。自那以后到他去世时的这十几年间,作为一名记者,作为后生,我多次受到他的热情接待和谆谆教诲。

如今三星集团的营业额已跃居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企业排行榜前列。现在成为三星集团支柱产业的三星电子,也在我赴首尔前一年,即1969年1月以三星电子工业为名呱呱坠地。作为刚成立的部门,三星电子工业的总部偏居于八层建筑三星大厦的一隅,位于市中心的半岛酒店对面。狭小房间的入口处,孤零零地挂着一块写有公司名称“三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的木牌子。

工厂则被安置于离首尔市约三十公里的水原市,是从原有用地中腾出来的一座平房。三星集团从日本买进元件,在那里开始对黑白电视机、电风扇等进行组装。

如今工厂的占地面积已扩展到50万坪(1坪合3.3057平方米——译者注),摇身一变成为以三星电子为首的,集合三星各企业集团研究设施的据点。

今天,三星集团在韩国境内的从业人数达17.7万人,海外达10.4万人(2008年),股票时价总额为193兆韩元(2009年8月平均值,1美元=1266韩元),年出口额达。799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额的18.9%,销售额为191兆韩元,纯利润为ll兆l千亿韩元(2008年),共包括DRAM、SRAM、LCD、数字电视、显示器等二十几种产品,生产额与产量占据世界第一位。集团的动向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韩国的经济。

从三星电子开创至今,我目睹了其变化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成果之显著。我在惊讶之余由衷地敬佩,此外不由得对人的意志力和力量的强大感到畏惧。

谈到这一段历史不得不提一个人。他便是通过新颖的创意与卓越的实力推动经营改革,使巨大的集团进入21世纪发展轨道的三星第二代会长李健熙。

1993年6月,在李健熙接手会长一职后的第六年,他紧急召集企业集团社长、中坚骨干经营者200人,前往其出差地点法兰克福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他宣布了酝酿已久的“三星新经营”宣言,并将其意义及目的一并进行了讲解。

李健熙提出新经营宣言的核心目的在于早日实现注重质量的经营模式。为了让全体员工切实感受到改革的迫切性,李健熙果断抛出七四工作制,将出勤时间提前一个半小时,并对20万员工实施此政策。

“创业之父”李秉喆经受了一个又一个考验,创建出韩国第一的企业集团,巩固了三星的发展基础。他的第三个儿子李健熙继承其志,面对变化大胆地进行改革,将三星建设、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全球化企业集团。

“生物进化史中,能在不断地竞争与淘汰中存留下来的,不是最强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战胜了变化的物种”,达尔文口中的“变化”正是李健熙提出的三星第二次创业宣言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着眼点与实践精神让世界见识了他的资质与实力。同时这又令人不禁联想起“创业鬼才”李秉喆不羁的经营者形象。

◎着手解决国民最担心的问题

“短暂的人生,由于浪费时间变得更加短暂”,这句话是英国文学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的名言。诚然,时间的长短要看每个人如何利用。如果警惕浪费,过得有意义的话,那么很短的人生也能活得很充实,并且能干出一番成就,活出精彩的人生。“时间对善用者亲切。”(叔本华)李秉喆善待了时间,成就了大业。李秉喆尤其对从起飞阶段到初期发展阶段的韩国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国家。但是和战后初期的日本一样,朝鲜半岛物资极度匮乏,国民生活困苦不堪。

由于没有糖,民众日久不知甜味,主食大米也无法自给自足。青黄不接之时,粮食危机相当严重。同时布匹也供应短缺,民众苦于衣物不足。政府想要进口却没有外汇。“国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左传·谷梁传》)别说三年了,国家当时的状况可以说连一年的储备都谈不上。

李秉喆决定先将国民生活从这种困苦的状态中解救出来。对此,他首先选择了发展贸易,其次选择了制糖与纺织制造业,最后通过贸易进口必要的物资。制糖、纺织业是韩国最初的制造业。李秉喆希望这两个行业可以逐步摆脱进口。

在李秉喆的努力下,无论是贸易还是制造业,其规模和经营内容都具备了初期的产业规模。特别是建造于大邱市的毛织厂,从德国引进最新技术及设备,被评价为“我国终于有了自己值得骄傲的近代化工厂”。赴任海外的外交官们在出发前必先对李秉喆的工厂进行参观,其影响程度之大可见一斑。引领时代的人物通常有志于解决民生疾苦。李秉喆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星事业发展的第一步始于1938年于大邱市创办的三星商会,那时朝鲜半岛正值日本的支配之下。此后日本战败又经历了朝鲜战争,三星商会度过了十多年的摇篮期,1951年成立商社三星物产。那之后的第二、第三年又分别成立了第一制糖、第一毛织,李秉喆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再往后每隔一年或一年半三星便会有新的公司诞生。这期间李秉喆最值得关注的功绩在于,他开拓了无人问津的制造业并取得成功。“勇做第一人”的气魄与信念,给了他敢于挑战的智慧与勇气。

◎背负“‘钱’秉吉吉”的骂名

“勇做第一人”不仅体现在李秉喆创办了制糖、纺织等韩国最早的制造业公司,并且这些公司的名字里也有“第一”两字,还体现在他最早采用公开招聘制度,最早引入境外贷款。此外李秉喆还力图将韩国的肥料生产能力建设为世界第一。虽然当初计划的尿素肥料生产能力为每年30万吨,但由于得知苏联境内规模相同的化学工厂正在建设,李秉喆在30万吨的基础上最终又加了6吨。如此一来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三星集团共拥有35家公司,从业人员共计16万人,销售额17兆韩元(当时的1美元约合480韩元),股票时价总额1兆韩元,出口额达9亿美元。以上是李健熙接任会长一职以来三星的整体情况。

李秉喆将“只要去做就能成功”、“对过上富裕生活保持一颗追求的心”的自信传递给每一位国民,特别是鼓舞了韩国国内的经济界人士,大大促进了经济领域的积极性。李秉喆创造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可以说不胜枚举。“他建设了韩国经济”,他取得的成绩可以说反映了韩国经济的轨迹。

然而在李秉喆生前,韩国民众对其评价却是相当苛刻,甚至是不公的。“经济总统”的名称不是出于对他的尊重与敬意,而是充满了“金钱至上的暴富者”这样的揶揄与侮辱的意味。

“‘钱’秉喆”这个诨号则是对他直接的嘲讽,说他是“钻钱眼里的人”、“只认钱的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词的小学生。“你是钱某某(对方名字)”甚至成了当时小学生们互相开玩笑的流行语。

“四·一九运动”、“五·一六革命”后,当时的韩国政府下台,示威游行、罢工的浪潮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李秉喆成为众矢之的,遭到责难与中伤是很正常的。为了迎合大众,韩国报纸、电视媒体也争相对李秉喆和三星进行言辞攻击。

不仅如此,当时的执政者为了确保统治的正当性,将国民的批判转嫁于人,把经济界人士推到了风口浪尖,时而对他们进行调查,时而对他们实行监禁,将他们当成罪人对待。政府又是罚钱,又是追缴罚金,甚至查抄企业,以“献纳”为名,逼迫李秉喆上交了包括银行、肥料公司、电视台在内的五家公司。  责难、中伤、牢狱之灾,还有两次与癌症病魔作斗争,破产、因战事而失掉家产,这些经历用李秉喆的话说“可谓是千辛万苦”,所有这一切给李秉喆的人生打上了光荣与耻辱、苦难与波澜壮阔的烙印。

时代推移,李秉喆去世后,韩国政坛历经金大中与卢武铉两位总统,实施了以革新为口号的新政策。在卢武铉执政期间,李秉喆被扣上“亲日买办资本家”、“金钱至上主义者”的帽子,民众对他的评价丝毫没有好转的趋势。不仅如此,他为日韩关系作出的实际贡献也被一一抹去。

2010年是李秉喆的百年诞辰。位于一百年历史的中间点上,在朴正熙总统执政期间,韩国与日本恢复邦交。半个世纪里,李秉喆推崇“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事业报国”的经营理念,为事业注入无数心血,同时也为处于动荡期的韩国历史与日韩关系史做出诸多贡献,对他的评价与对这两段历史的评价息息相关。

“成功没有任何技巧,唯有任何时候都将交代给自己的工作尽职尽力地做好。”(卡耐基)谦虚、谦逊、羞于表现自己的李秉喆用他的一生传达着同样的思想。

◎将正当的评价铭记于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李秉喆用人的基本哲学。我曾向他请教用人的心得。“用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心得也就多了”,他回答道。他接着又教给我一段《礼记·曲礼》上篇里的话。这段话极为含蓄地教诲人们如何用人: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学者安冈正笃在其著作《创造人物》中说这段话是“位于人上者的心得”,并做了如下讲解:

要时刻保持一颗谦恭的心,表述自己意见的时候,态度要庄重沉稳,表达要清晰。这样才能使人们信服、安心。位于人上者不可滋生傲慢之心,任由自己被欲望所驱使。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也不可到达极点。

与有贤德之人亲近不可失对其的敬重,要予以敬畏及爱戴。再喜欢的人也要看到他的缺点,再讨厌的人也要认识到他的优点。能将聚集的财富散发给他人,即使是在安稳的生活环境中也能随时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遇到财物不可贪得。

遇到危险也不能一味逃避。争执时不要总想着求胜。分配东西时自己不可多得。对于怀疑的事情不要妄下定论。发表对人与事物的见解时坦率固然好.但不可固执己见。

安冈说道:“肤浅的人也许会说,苦苦纠结于以上这些事又能得到什么。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李秉喆欲达到《礼记》所言境界,自己主动寻求苦难,其胸怀理想、脚步扎实的求道者身姿,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如果你问我李秉喆究竟有何高明之处?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拥有一颗仁爱而又充满斗志的灵魂,具有烈士的风范,召集了众多比自己还要优秀的人才,培养、发挥他们的能力与才干。”

二十五年前的夏末,李秉喆留下一句“我秋天还会再来”随即返回首尔,那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希望还能再活十年的愿望终成空,不久便逝于病榻。自始至终醉心于事业的他,正如曹操的诗句所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时值李秉喆百年诞辰,正是为他洗去污名的大好时机。这也是我执笔此书的主要目的。

内容推荐

《创业之神(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传)》由山崎胜彦所著,《创业之神(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传)》是韩国三星公司创始人李秉喆的传记,作者山崎胜彦曾作为日本经济新闻特派员赴韩国首尔,期间多次受到李秉喆的热情接待和谆谆教诲。作者根据第一手资料,详细地描绘了李秉喆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如何在“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事业报国”的经营理念下,创建并发展三星公司,为其成为世界顶级企业打下坚实基础。他的一生宛如韩国近代史的缩影。

编辑推荐

《创业之神(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传)》由山崎胜彦所著,是韩国代表性全球企业Samsung创办人李秉喆的传记。李秉喆出生于1910年日韩合并那年,其正式自传于日韩同时上架。本书从李秉喆的创业角度,讲述李秉喆在创立三星集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以及三星集团逐渐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李秉喆的创业思想,被韩国称为“创业之神”。从李秉喆的创业角度,讲述李秉喆在创立三星集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以及三星集团逐渐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李秉喆的创业思想,被韩国称为“创业之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