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3为了工作加油)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日)明石洋子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明石洋子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母亲,在近四十年的养育自闭症儿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感悟。她在《与自闭症儿子同行(3为了工作加油)》中描述了如何帮助有重度自闭症的彻之树立职业意识,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升学与就业的道路上前行。明石一家,尤其是彻之本人,在日本社会对自闭症人士了解不多的大环境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信心,积极努力,与各方沟通协商,终于实现成功就业的梦想。彻之的努力与认真得到了同事、领导的认可与肯定,也为其他自闭症成人就业树立了典范。

本书中文版出版之际正值彻之四十岁生日之时,愿此书带去中国读者对明石彻之的祝福,也愿此书能给更多的中国家庭带去希望。只要努力,自闭症孩子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内容推荐

明石洋子编著的《与自闭症儿子同行(3为了工作加油)》是“与自闭症儿子同行”系列的最后一本。明石洋子女士在近四十年的养育自闭症儿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育儿的感悟。作者在《与自闭症儿子同行(3为了工作加油)》中延续了前两本书中的风格,以生动、朴实的介绍,描述了明石彻之在初中毕业后如何积极备战中考,明石一家如何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敲开高中的大门,令明石彻之有机会在夜校接受高中教育;书中还介绍了彻之如何边学习边实习,为毕业后的独立就业时刻做好准备。明石一家心怀坚定的信念,彻之本人也非常努力,终于得以成功通过川崎市公务人员的考试,成为一名公务人员。明石彻之目前服务于顺崎市的一家养老院,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自闭症人士。

目录

中文版序

原序 此处有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前言

第1章 初中以来的目标——“会劳动的成人”

 相聚在“梓会”

 初中进特殊班

 组织学龄孩子活动

 家长会宣传委员长的快乐经历

 不再预先“铺路”,让他自己来

 单独一日游

 以“在地域社会自立”为目标

 初次职场实习

第2章 在合作社与商店谋事

 思考初中毕业后的出路

 在“幸之会”合作社取经

 创建“蓝天坊”合作社

 蓝天坊——蔬菜商店

 超越搬迁的危机

 向着地域社会,离巢起飞

 “职场适应援助员”之尝试

 进太阳堂文具店打工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工作的方法——视觉提示法

第3章 青春之花,在高中里绽放

 敲打高中之门

 弟弟政嗣的一篇读后感

 胆战心惊的升学考试

 充实而快乐的高中生活

 幸遇小岛吾朗老师

 因为他的存在,全班群星闪耀

 为什么酷爱数学?

 整理成二次笔记,以便复习

 满载青春记忆的川崎高中

第4章 挑战公务员考试!

 要坐清扫车!要成公务员!

 清扫局临时工的挑战

 “不想与他共事,请他走人!”

 下一步,在大师公园打工

 为智障者开辟公务员录用之路

 参加公务员考试

 如梦如幻——一次通过!

 携往冲绳论坛的最佳礼物

第5章 在清扫局和养老院

 录用通知迟迟不来

 分到清扫局堤根处理中心

 在单位里的工作表现

 学习工作的套路

 对促进智障者公务员录用的期待

 在特别护理养老院“多摩川之乡”

 表演才能的极致——丑角

 “心之无障碍化”的愿景

第6章 从地域社会与当事人出发,构筑地域

 生活援助系统

 在社区里创办集体之家

 创办重度自闭症者的集体之家

 重度障碍者住进集体之家更好

 创建“蓝天之街支援中心”

 可以托付一生的地方

 地域社会托起真正的“地域福祉”

结束语

译后记 穷且益坚,不坠育儿之志

致 谢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试读章节

最近。应山梨县福址中心之邀,我乘坐暌违多年的中央本线特快列车“梓号”,去甲府市演讲。当列车即将从新宿站出发之时,蓦然听到站台广播:“梓3号,8时准点发车”,不觉为之一怔。思念如心底汹涌的潜流,澎湃而来,瞬间把我裹挟到三十年前。

1975年,2岁10个月的彻之被诊断为“有障碍”。在当时的川崎,针对发育障碍儿童的疗育条件远未完善,而家长们不甘心坐等,于是自发聚在一起,自主运营“地域训练会”。我家所在的幸区,也有个“幸地域训练会”。背上婴儿政嗣,牵着彻之的手,我积极地参加那里的活动。

听说,把孩子放进普通儿童的群体里是治疗自闭症的最佳方法,我也想把彻之放进幼儿园,可附近七家幼儿园没有一家肯接受他。剩下唯一的一条路就是送他进公立保育园了。我与地域训练会的母亲们一起奔走呼吁,终于在彻之4岁4个月的时候,人园成功。

入园之日,也是彻之从地域训练会退出之时。入会以来,我与其他家长休戚与共,亦师亦友,共同学习在地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骤然离开,真有点依依不舍。我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与这些志同道合的家长互勉互助,于是倡议成立类似同窗会的组织,以便定期聚会。

会名定为“梓会”。当时,兄弟歌手组合“猎人”所唱的《梓2号列车》风靡坊间,我也百唱不厌,时不时哼着“乘坐8点整发车的梓2号,驶上新的旅途……"。这首歌与我当时的想法和心境十分契合——我们要与所谓“特殊儿童要在特殊场所训练,要在特殊场所生活”的传统思维告别,要踏上“在地域社会培养我们的孩子”的新旅途。取名“梓会”,也可以看做“要摆脱旧思维的羁绊,重新出发”的宣言吧。

此后,在彻之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迁居九州佐贺,在那里度过五年时光,直至其小学毕业。

1985年(昭和60年)3月,重返川崎,发现原先尚在蓝图的南加濑少儿文化中心已经建成,蔚为可观;幸地域训练会迁至朝南向阳的一楼,办得有声有色。我以积极的心态重返当地的社会活动,再次担任梓会的会长。

梓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探讨解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难题,研究创办特殊家庭在地域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帮扶项目。比如,每周对外开放三次,以供孩子们放学后集体活动;临时帮忙照看孩子,以便家长腾出手来去办急事;召集大家讨论孩子初中毕业以后的出路;加强与幸地域训练会的合作交流,共同举办学习交流会、圣诞晚会等活动。

我们在“川崎日葵家长会”(川崎市各地训练会的总会)的主办下,在1985年连续四次召开题为“残障儿童疗育机构的建设与在地域社会的培育方法”的市民讲座,邀请保健所、保育园、疗育咨询中心的诸位老师

以及佐佐木正美先生到场讲演。

在第一次市民讲座上,三名家长登台讲演了自己的育儿心得,其中的我则根据在佐贺的经验,着重介绍在育儿的过程中,自己是如何与当地社会及学校打交道的。讲完之后,听众问如连矢,内容涉及如何对应任课老师、同学家长,如何解决受欺负的问题,如何摆正同胞兄弟的关系,如何让爸爸也参与到育儿中来,等等。我皆不厌其烦,一一详细解答(在第一卷《原汁原味的育儿》与第二卷《通往自立之路》中已有详述)。

这次讲座也可以算是我在川崎重新亮相的舞台吧。幸地域训练会的专职阿姨虽已阔别五年,但仍记得当年的情景,对年轻的妈妈们回忆道:“我最了解当时小彻他们母子了,由于当初他们得不到地域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经常哭哭啼啼的。”我再次感到,正是扎根于地域社会的育儿实践,促进了我作为母亲的成长。

我确实为世间的蛮不讲理愤怒过,哭泣过,但拥有相同遭遇的伙伴们一次又一次地帮我抚平心灵的伤口。大家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相互信赖,相互接纳,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使我有了调整心境的空间,重新鼓起直面困难的勇气。对我来说,地域训练会和梓会正是信心与勇气的“加油站”。【看来,可供互吐衷肠的场所和可以互吐衷肠的朋友真可谓人生的至宝啊!】

初中进特殊班一回川崎,就要面对彻之升初中的问题。为了摸清川崎初中的实际情况,我曾特地从佐贺赶过来考察一番。最初,我去了丈夫单位宿舍所属学区的初中,但事不凑巧,该校前一天刚刚发生一起学生殴打老师的暴力事件,甚至惊动了警察。校方面露难色,当场拒绝:“您看,现在都闹成这样了,怎么能考虑让有障碍的学生人学呢?”

在川崎勾留三日期间,我还走访了其他三所学校,包括普通初中的普通班、特殊班以及辅读学校。最初希望能让彻之读上普通班,但还是觉得勉为其难,“瓶颈”似乎是因为彻之没怎么跟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小学时期。结果大失所望,黯然返回佐贺。

翌年三月,一迁回川崎,就径自去找教育委员会。可是,以前为彻之升小学而发动的“普通班入学请愿运动”的成果只能局限于小学入学,而难以影响至初中阶段,没有任何可容交涉的余地。于是,我们决定退而求其次,让彻之去读邻近学区的普通初中特殊班。那是上次考察过的其中一所学校,校方人员通情达理,耐心地倾听了我们的情况。

入学在即,我和彻之翻来覆去地练习立领学生制服的纽扣扣法、鞋带的系法。对临近的入学典礼,我喜忧参半。P1-4

序言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决定动笔写书。第一卷《原汁原味的育儿》于2002年7月,第二卷《通往自立之路》于2003年2月相继出版。

现在,这本第三卷《为了工作,加油》于2005年春问世,为“与自闭症儿子同行三部曲”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其间,彻之每天早晨出门上班的口头禅由原先的“为了工作,加油”,变成了“为了结婚。加油!所以,我要好好工作”。如今,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是“结婚”。

彻之已满32岁。尽管他希望早日成婚,并为之努力,但作为母亲的我,从心底里不愿儿子离开身边,劝他先别急着“为了结婚,加油”。

第四卷终于走进彻之的初中时期,叙述其从12岁到目前为止20年间的成长经历,主题为“辛勤劳动,享受生活”。

自他读初中的时候起,我就定下育儿目标——要把彻之培养成“会劳动的成人”。着手为其将来的劳动就业做准备。不仅如此,我还致力于推进市民运动,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百年之后不必被关入福利院“圈养”,仍然可以在住惯了的地域社会继续生活。从创办劳动就业的据点——合作社(地域作业所),到营建生活居所——集体之家(GROUP HOME),再到设立地域生活支援中心,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构筑“从地域社会与当事人出发”的地域社会支援系统。

在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同时借助众多志愿者的力量,创建自己需要的服务项目与配套设施,成立一个又一个融入地域社会的“小小据点”。家长与支援者们一路探索,携手前行。

我一直认为,培育在交流上有障碍的彻之的主见(心志),事关重大。为了确认他的想法,有必要使之积累许多愉快的体验,为之尽可能提供多个选择项目,由他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这是我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比如,从幼儿期每天吃的零食、穿的衣服、游玩的去处,到少年期、青年期的升学、就业等问题,事无巨细,都要尊重他本人的想法。特别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更由其本人自已抉择。

“想上高中”、“要在清扫局工作”等,彻之所选择的道路都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每次走到人生的节点上,总有困难像一道厚重的壁垒横亘面前。可是,彻之本人强烈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周遭的人们,使之形成一张强大的支援网络。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高中生,成为公务员。我衷心感谢关心彻之成长的人们。

当初彻之要上高中的时候,专家们都觉得勉为其难,但他还是跨过门槛,读完四年定时制夜校高中;现在是做现场拼体力的公务员。工作,他已全力以赴地劳作了12年。其间,尽管不快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因为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他仍然每天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迈进。

接下来,请诸位开卷阅读,看看彻之如何一步一步地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印证自己“为了工作,加油”的人生信条。他虽然身有缺陷,却过着比我们健全者更加精彩的人生。

掩卷之际,倘若诸位能够领悟到“残障等于不幸”之说的虚妄,能够重新鼓起勇气直面生活,本人将不胜欣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