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四书品读全集(第2卷内训品读全书)(精)》由温信子所著,《女四书品读全集》是姆教、私塾、学馆、院校、读经、自修女子国学案头、枕边备览通用版!“导读”、“原文”、“注释”、“白话”、“今评”“五行读书法”学研国学全做到(通过这五个部分来研学国学,是炎黄子孙读书的惯用读书法,就叫它“五行读书法”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女四书品读全集(第2卷内训品读全书)(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温信子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女四书品读全集(第2卷内训品读全书)(精)》由温信子所著,《女四书品读全集》是姆教、私塾、学馆、院校、读经、自修女子国学案头、枕边备览通用版!“导读”、“原文”、“注释”、“白话”、“今评”“五行读书法”学研国学全做到(通过这五个部分来研学国学,是炎黄子孙读书的惯用读书法,就叫它“五行读书法”吧)! 内容推荐 《女四书品读全集(第2卷内训品读全书)(精)》由温信子所著,全面解读明末清初所冠名的“女四书”之明代徐皇后所著《内训》,通过对原文的注释与品读、白话通览以及原文今评等方式详细地阐述了《内训》所述的女子修身、持家之道。摒除《内训》原文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留取其中古人之智慧精华,伴以明朝初期版本的原注和王相对其的笺注,对《内训》原二十个篇章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 《女四书品读全集(第2卷内训品读全书)(精)》是了解和掌握《内训》的助读之作,是“女四书”的解读之文,其字里行间的大智大慧,集结古人思想之精粹与文化之传承,引经据典,讲述女子处世的德与道。 目录 开篇导读 徐皇后的故事 《内训》文白对义 导语 序 德性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慎言篇第三 谨行篇第四 勤励篇第五 节俭篇第六 警戒篇第七 积善篇第八 迁善篇第九 崇圣训篇第十 景贤范篇第十一 事父母篇第十二 事君篇第十三 事舅姑篇第十四 奉祭祀篇第十五 母仪篇第十六 睦亲篇第十七 慈幼篇第十八 逮下篇第十九 待外戚篇第二十 后记 试读章节 明洪武九年(1376年)的正月二十七日,17岁的朱棣和15岁的徐仪华结为夫妻,开始了他们长达31年的婚姻生活。 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儿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那么,徐仪华是谁呢?原来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徐皇后。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徐皇后的名字,其实《凤阳县志》就记载了“其名为仪华,其妹名妙锦。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 徐皇后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她是魏国公徐达与继妻谢氏所生的第一个女儿,也是徐达的长女。幼年的徐仪华,虽是将门之女,却以端庄、文静、坚贞、沉稳、好学而闻名。她以读书为乐,自幼博览群书,很小便出落成淑女,后又成长为当时少有的才女,被人称为“女诸生”。“女诸生”就是女秀才的意思啊!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将军是“发小”。 “发小”是北京话中的一个方言词,是指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大了还能在一起走动,一般不分男女。它常用在口语、散记和文学作品当中,是富有特色的北京方言。随着各地交流往来频繁,这个词逐步扩散到整个北方地区。 “发小”的意思,和南方的“开裆裤朋友”、东北的“光腚娃娃”相似。“发小”之间的友谊,一般不亚于一母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由于朱元璋经常和徐达家往来,知道徐仪华是一位贤淑才女。等到仪华长到十五岁时,就召徐达来说:“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这句话是说:我与你属于布衣之交的好朋友。古代君臣相交深厚的,都会有婚姻上的结好。你有女儿仪华,她就和我的儿子棣结为夫妻吧。 徐达听了也觉得不错,就磕头谢恩,成全了这桩伟大的婚事。徐达后来被封为魏国公,去世后,因开国之功,被追封为中山王。 明洪武九年(1376年),将门才女徐仪华嫁给皇子朱棣,成为燕王妃。徐仪华仁孝温和,马皇后不止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马皇后去世,她守丧三年,吃的是蔬菜素食,朝廷内外异口同声夸她带头遵守丧礼,是一位为人师表的好王妃。 平日文静的燕王妃,身上也不缺少将门之女的基因。二十五年后,徐王妃在朱棣夺位的战争中发挥了将才,她率领女眷们登城指挥战斗,成为朱棣夺位的得力助手。 燕王即帝位,徐仪华被册封为皇后,当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她常为明成祖朱棣治国安邦献计献策。徐皇后生有三子二女,即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安成公主、咸宁公主。她十分重视对女子的教育,结合历代有关女子教育的著述,和婆婆马皇后的有关言论,写成《内训》二十篇,内容涉及德性、修身、谨言、慎行等多方面,在当时真是难能可贵。她还辑录儒、道、释三家经典中奖善惩恶的言论和事例,著成《劝善书》,给人以鉴戒。 史书记载: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后病情危急,还劝成祖朱棣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纵外戚。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皇帝北巡,一赉恤之也”(曩,音nang,读“囊”上声,指从前。赉,音lai,读“赖”,指赐予,给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前,北京的将校等军官的妻子和其他女眷们,为我王能够顺利登基,拿起刀枪守城,遗憾的是我因病没有跟随皇帝视察北方,以便一一给予她们奖赏或抚恤呀。 就在这个月,徐仪华皇后不幸病逝,仅四十六岁。明成祖朱棣万分悲痛,为徐皇后在灵谷寺、天禧寺设大斋,听群臣致祭。十月份,为她起谥号为“仁孝皇后”。从此,朱棣不再立后。 徐仪华皇后的寿陵就在今天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下,名为长陵。后来,明成祖朱棣去世以后,与她合葬在此。 徐仪华皇后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以后,上尊其母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并将母亲的神位,附列在太庙中的先祖神位旁,以便常常祭祀。 P5-8 序言 读者朋友们:各位好!我十分高兴各位能够抽出一些时间阅读本书。 本书是我们研学“中华女子国学暨中华女学”的助读书,也是笔者研学《女四书》的一个比较详细的记录。说它是一套《女四书阅读笔记》也是恰如其分的。 本书第二稿,取名为《女四书品读全集》,是对《女四书》的全面释解,分为“导读”、“原文”、“注释”、“白话”、“今评”五个部分。《女四书》,是中华传统女学著作,有两卷本、三卷本、四卷本。《女四书》由明代学者王相笺注,成书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由多文堂合刻(一说最早有明万历八年,即1580年刻印的两本四卷木刻本《女四书集注》,为王相笺注的“经元堂藏板”。这个版本的消息出现在“孔夫子拍卖网”上)。 《女四书品读全集》所依据的经典文论,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女四书》的原文;二是古人针对《女四书》原文留下来的注释。这两个部分是极其珍贵的经典资料。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仪华所编的《内训》,有原注(一说旧注),后来王相笺注时没有这个部分,查阅历史资料可知,原注为明代朝廷刻印,由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家所注,这部分也十分珍贵,是对原文的讲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记载下是谁来注释的。王相所注见于他的《女四书集注》,是对《女四书》理解后所作的提示,当然也十分重要,可与原注媲美。 至于《女四书》的原文,即东汉班昭的《女诫》唐代宋若昭释解的《女论语》明代徐仪华皇后的《内训》明代王节妇的《女范捷录》,也有多个刻本传世,所以在个别词句上有所不同。本书所选原文主要采用的是“清代光绪庚子年仲烁江阴宝文堂藏板”(原字为“板”,而不是“版”),但个别词句也选择了其他版本,以正其全貌。有不少版本说“宋若昭《女论语》”,而没有叫“宋若莘《女论语》”的,大概是因为原书是宋若莘所著的十篇,宋若昭作注,为此叫“宋若昭《女论语》”,似乎也可,但是应当有宋若莘的原文存在才对。二人的关系是:莘为姐,昭为妹。遗憾的是宋若莘所著的《女论语》十篇原文,我们今天难以看到了,所能看到的只是宋若昭对《女论语》的释解本,即四字一句的韵文版。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四字一句的韵文体《女论语》,也不是出自宋若昭之手,而是后人的托名之作。 《女四书品读全集》的撰写形式,采取了“导读”、“原文”、“注释”、“白话”(现代汉语白话通译)、“今评”五个部分。建议读者按照这个顺序来阅读和学习。原文和注释中所遇到的生僻字,大都给予注音。后来本书在审改中,又在“原文”部分,增加了“繁体注音版”。增加这一部分,显然对习惯于阅读繁体汉文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原文中有一些字的读音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有所不同。如“曹大家”中的“大家”,读作“太姑”或“大姑”,其实“曹大家”就是指东汉女历史学家班昭,因嫁给曹家,做了后妃的老师而得名。 原文和注释里有不少名言警句,读者可以在阅读和学习时留意一下。由于篇幅的限制,注释里的原注、王相注和其他参考资料,多没有用白话展开。这样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原貌的状态,也有可取之处。注释中一些比较难懂的段落,也进行了适当的白话讲解,特此说明。 至于《女范捷录》,里面所涉及的大量的女范故事,在“通览”部分展开了,供国学知识不多的读者更好地阅览。这部分是本书主编在没有同书同译资料的情况下研写的,但是也有据可查,没有胡编乱造。至于《女论语》《内训》的通览,也是尝试之笔。包括其他两书的通览,都有可商榷的地方,但是也少有误笔之处,因为这是依照原文和古注来展开的,文笔比较严肃。 我在撰写《女范捷录》的通览部分“后德篇第二”时,发现讲解的篇幅较长,感觉特别杂乱无章。于是就从第一篇起,每篇都按照原文的意思,分出了段落,每个段落加上了小标题,即“中心词”,为的是使读者阅读方便,也方便查考。这样一来,文字上清晰多了,也有了短小精悍的“味道”。 至于《女四书》,今天可不可以读?有不少人认为那是宣扬“封建思想”的,今人不宜。我认为:如果这样理解,民国初期以前的书籍都不要看了。首先是孔子的《论语》和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儒学不能看了,因为孔子的著作和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 至于《女四书》原文中存在的、到了今天不太适合学习的部分,本书在“今评”部分已经指明了,读者可以作为参考。 所谓中华国学,尤其是中华女学、中华女子国学,也会和其他事物一样,有推陈出新的发展之路。然而,今天的女子研学国学,特别是研学女学,如果不读《女四书》,那是舍本求末。因为中华女学、中华女子国学的集大成者就是《女四书》,后来所出现的女学书至今没有能超越它的。 为此,本书主编大胆地认为:《女四书》是中华女子国学、中华女学学习入门的第一书。为女子者、为妇女者,当熟知《女四书》。 《女四书品读全集》是姆教、私塾、学馆、院校、读经、自修女子国学案头、枕边备览通用版!“导读”、“原文”、“注释”、“白话”、“今评”“五行读书法”学研国学全做到(通过这五个部分来研学国学,是炎黄子孙读书的惯用读书法,就叫它“五行读书法”吧)! 《女四书品读全集》,分为《女诫品读全书》《女论语品读全书》《内训品读全书》《女范捷录品读全书》四本。 我十分诚挚地欢迎读者朋友们为《女四书品读全集》提出宝贵意见! 温信子 2012年9月 后记 “中华女子国学”,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 然而,这个名字至今还没有在炎黄子孙的脑海里形成观念。“中华女子国学”,似乎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和学科,现代人几乎无所涉猎。其实,民国初年以前,几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洋溢着灿烂而文明的女子国学的教育魅力和修养魅力。“中华女子国学”的教育魅力和修养魅力,已经在众多社会学科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典型的是为女子四行教育和培养、中华相学思想的开拓奠定了理念上的基础,使女相论有了良好的根基。这样的事例已经在本丛书的总序中涉及了。 全面解读《女四书》之一的《女诫》,有“导读”、“原文”、“注释”、“白话”、“今评”的《女诫》版本。在我国还鲜有人研写。我发现了这个课题,进而发现了尽快发掘、整理、研修、承传“中华女子国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国学的重大任务。而东汉女历史学家班昭所著的《女诫》,作为“中华女子国学”专著第一书,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您想全面品读班昭的《女诫》,就请翻开《女诫品读全书》的第一章——《女诫》品读本。如果您想全面品读明朝张居正的《女诫直解》,就请翻开《女诫品读全书》的第二章——《女诫直解》品读本。如果您想全面品读明朝王相的《女诫笺注》,就请翻开《女诫品读全书》的第三章——《女诫笺注》品读本。如果您想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就请翻开《女诫品读全书》的第四章——《新女诫》。《女诫品读全书》由以上四章组成,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自成体系。读者朋友可以各取所需。要是依照《女诫品读全书》各卷去研究,那真是如走捷径,事半功倍。 好了!希望读者看到本书时,能够眼前一亮!毕竞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女子国学”专著第一书的助读力作!收藏一本《女诫品读全书》,是您明智的选择。而学习和研究《女诫》,《女诫品读全书》是个很好的、忠实的帮手。 谨把《女诫品读全书》,献给“中华女子国学”知识修养宝库。 欲读《女四书品读全集》第二、三、四书:“内训品读全书》《女论语品读全书》《女范捷录品读全书》,请关注出版信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