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行政合同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各国的行政实践中均被大量运用。但由于现代行政权的扩张和民法与行政法的相互渗透等,大量的行政合同争议也应运产生,诉诸人民法院的纠纷案件逐年增长。而遗憾的是,我国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司法救济制度, 学界对行政合同救济制度的探讨尚不够深入而具体,也没有形成行政合同及其救济制度的完整理论体系。王旭军所著的《行政合同司法审查》即是在我国现行的法治框架下,为建立周延而有效的司法救济机制所做的努力。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节 研究缘起/1
第二节 有关行政合同的几个理论问题/3
一、行政合同的概念如何界定?/3
二、如何认识行政合同?/13
三、关于行政合同中的优益权/19
四、行政合同的划分/26
第三节 怎么区分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32
一、国外行政合同的区分标准/33
二、二者区分的法理基础/35
三、识别两种合同的标准/36
四、由一起案例谈区分标准的适用/41
第二章 行政合同纠纷的救济渠道/44
第一节 行政救济及其利弊分析/44
一、协商/44
二、行政仲裁/46
三、行政裁决/47
四、行政复议/48
第二节 司法救济的法理基础及必要性/51
一、法理基础/51
二、司法救济的必要性/54
第三节 域外行政合同司法救济/56
一、法国/57
二、德国/58
三、英国/60
四、美国/61
五、我国台湾地区/63
六、日本/64
第三章 我国行政合同诉讼的问题、成因、救济原则/65
第一节 问题/65
一、起诉理由不一/66
二、受理渠道不畅/67
三、诉讼模式混乱/69
四、审查依据不一/72
五、审理标准及原则各异/74
六、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各异/76
七、判决方式不统一/78
第二节 成因/79
一、对行政合同的认识及理论储备不足/79
二、立法的相对滞后/80
三、实践层面的制约/82
四、传统理论体系的交叉影响/84
第三节 救济的原则/85
一、诉权平等原则/86
二、诚实信用与信赖保护原则/87
三、情势变更与公平补偿原则/89
四、利益平衡原则/91
第四章 行政合同案件的分类问题/94
第一节 分类审查法的架构/95
第二节 分类审查法的机理及其必要性/105
一、行政合同兼具行政、契约属性,分类审查是法理的必然/105
二、行政合同林林总总,分类审查是救济的必要/108
三、行政合同纠纷及诉求形态各异,分类审查是应对的必要/111
四、行政、民事模式优略各异,分类审查是当事人选择的必然/115
第三节 分类审查构造的可行性/121
一、立法的现实样态/121
二、司法实践的积淀/124
三、国外经验的印证/128
第四节 优益权因素划分方法的构建/132
一、构建的目的和基本原理/132
二、行政合同纠纷的划分/133
三、优益权因素的评价体系和构成/136
四、优益权因素划分法的适用及其救济模式对应/141
第五章 行政合同案件的审理问题/145
第一节 关于起诉理由/145
第二节 关于原告主体资格/149
一、国外情况的比较/150
二、我国原告主体资格的界定/151
第三节 关于受案范围/155
一、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比较/156
二、我国行政合同受案范围的争论/157
三、本书的观点/160
第四节 关于审查原则/163
一、行政诉讼模式的审查原则/164
二、民事诉讼模式下的审查原则/178
第五节 关于举证责任/187
一、合法性问题/190
二、合理性问题/192
三、有效性问题/194
四、合约性问题/196
五、赔偿或补偿问题/198
第六节 关于法律适用/201
一、国外行政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20l
二、学界的建议/202
三、本书的观点/205
第七节 关于归责原则、判决及调解/212
一、归责原则/212
二、判决/224
三、关于行政合同的调解/244
结论/246
参考文献/249
附:相关案例/274
后记/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