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阴面》于2000年由瑞士著名的第欧根尼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马丁·苏特个人创作生涯中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单是德语版就发行了五个版本,重印32次,它具有“畅销小说”的所有要素:非同寻常的故事情节,让人一路追随,欲罢不能;信息丰富,主题多样:情变、商战、美食、犯罪、医学、迷幻之旅,野外生存,让人眼花缭乱;风格独特,雅俗共赏,它融合了心理小说的深刻,惊险和侦探小说的诡异悬疑和现代寓言小说的警示;语言风格简洁冷静而不乏讥诮幽默;叙事角度和场景多变,犹如不停切换的电影蒙太奇镜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月亮的阴面(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瑞士)苏特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月亮的阴面》于2000年由瑞士著名的第欧根尼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马丁·苏特个人创作生涯中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单是德语版就发行了五个版本,重印32次,它具有“畅销小说”的所有要素:非同寻常的故事情节,让人一路追随,欲罢不能;信息丰富,主题多样:情变、商战、美食、犯罪、医学、迷幻之旅,野外生存,让人眼花缭乱;风格独特,雅俗共赏,它融合了心理小说的深刻,惊险和侦探小说的诡异悬疑和现代寓言小说的警示;语言风格简洁冷静而不乏讥诮幽默;叙事角度和场景多变,犹如不停切换的电影蒙太奇镜头。 内容推荐 《月亮的阴面(精)》内容介绍: 45岁的乌尔斯·布兰克是一名出色的经济法律师,尤其擅长跨国公司收购与合并谈判。他收入丰厚,生活惬意,正值人生的巅峰阶段。但是,一帆风顺的布兰克却总觉得他的生活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跳蚤市场与嬉皮女孩露西的偶遇,使布兰克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在露西的带领下,布兰克参与了一次"迷幻之旅"。在服用了一种含有迷幻物质的神秘蘑菇之后,布兰克的人生进入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轨道。他从外表到个性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前那个内心平衡、风度优雅、生活讲究的成功人士变成了一个随意邋遢、抑郁暴躁、对周围的人和动物不断产生暴力威胁的危险分子。布兰克为自己的病症深感困扰,他求助于他的好友精神科医生文戈尔,并在文戈尔的帮助下试图修正迷幻之旅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事情并不如他所愿。他的行为越来越不可预测,竟成为了一名杀人犯和纵火犯。布兰克逃进了森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他终于明白,要把自己从这场噩梦中解救出来只有一条途径…… 《月亮的阴面(精)》马丁·苏特著。 试读章节 捕获山猫的男人醒了。飞机在准备着陆的过程中遇到了几次气流。他等气流停歇后,走进卫生间,对着镜子用牙线清洁牙齿。这个由来已久的习惯使他至今仍然拥有全部三十二颗牙齿。每一颗牙齿的牙颈都被血色健康的、富有弹性的牙龈紧实地包围着。 对于六十三岁的年龄来说,他保养得也算相当不错。他的体重是五十八公斤,和当年兵役体检时一样。这个体重与他匀称的四肢和161厘米的身高十分相配,是个理想体重。他的脉搏平静时每分钟六十次,血压为125/75。他有一双浅绿色眼睛,只在阅读时需要戴一副眼镜。一头短短的银发也还浓密。 他往手心里倒了一些须后水,把须后水轻轻拍到瘦削的脸部。他对着镜子做了个鬼脸,似乎又像一个笑脸。 也许就是一个笑脸,此时此刻的他感觉良好。虽说这并不是他生命中捕获的第一头山猫,但杀死一头山猫总能让他心情愉快。捕猎地是在爱沙尼亚,在这个国家,山猫还没有被列入保护动物。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副驾驶正在把他的临时床铺放回原位。“刚才您睡觉的时候,有一个叫汉斯·鲁道尔夫·纳尔的人打来电话,他请您回电。” 于是,这位乘客就从座位旁的电话支架上取下听筒,拨出了一个号码。他得意于自己的数字记忆能力。绝大部分与业务相关的电话号码,他都能背出。 “请帮我接纳尔先生,”他说,“我是奥特。” 飞机飞过一处丛林和一个采砂场,着陆了。 伊芙琳娜·福克特的家具专卖店有六个橱窗,每个橱窗上方都悬挂着“V精品汇”几个锃亮的钢印字母。店门口守着一名保安,店堂里人头攒动。伊芙琳娜的包豪斯收藏家具珍品展开幕式举办得十分成功。 乌尔斯·布兰克面带微笑,穿梭在展览会的宾客群里。他不时点头,握手,做亲吻的举动。几乎所有来客都身着黑色正装,这使他有种身处某个秘密团体聚会的错觉。 伊芙琳娜站在冷餐桌旁,正和两名男士聊天。两人的头发都理得很短,其中一个似乎更像遗传的秃顶。伊芙琳娜向布兰克介绍道:“这是尼古拉斯·哈尔特和卢克·哈夫纳,你认识的。”她的语气十分肯定。 布兰克认得这两人。他俩的建筑事务所是国家建筑设计学校的一个外围机构。国家建筑设计学校虽然成立不久,却已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确切说来,是这两个人挂靠着学校而成立了“哈尔特一哈夫纳建筑事务所”。“我刚才正说呢,”哈夫纳说道,“我们称之为现代家具的那些东西,其实早在二十年代就有了,这可真让人沮丧。” 我丝毫不觉得奇怪,像你这样的笨蛋只会说些场面上的奉承话,还把这些废话当作你可怜巴巴的原创:布兰克本想这么回敬一句的,但克制住了。他说出口的话却也不无讥诮: “在建筑设计业,自格罗皮斯和米斯·冯·德尔·洛尔之后,也并无多大建树。” 几个人的目光落到了布兰克的鞋尖上。 “你上哪儿转悠了!”伊芙琳娜惊呼道。乌尔斯·布兰克离开树林时,抓了一大把树叶,尽量擦干净鞋子上的泥土。坐电车时,他注意到鞋子上沾的湿泥巴已经变干,变成浅色,但没再理会。他的裤脚翻边里还夹着一片山毛榉树叶。 “我去了树林。”他答道。 “这可是最好的消遣了,”哈尔特说,“谁要想领悟建筑艺术的真谛,我觉得,就得去林子里转悠。” “混蛋。”布兰克低声嘀咕道。 “你干吗不去侮辱你自己的客户。”伊芙琳娜一回家就骂道。乌尔斯·布兰克坐在客厅里,手指轻抚着法国雅邑白兰地酒杯,他一边品酒,一边听着门德尔松,脚上仍然穿着那双沾着泥巴的鞋子。 “他没领悟我的话,我笑他这个。” “可我听懂了。你的话是对我的侮辱。” “这可不是我的本意。对不起。”P5-7 序言 瑞士当代著名作家马丁·苏特自1991年从创意广告界转战文坛,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而且他每出版一部小说都必定荣登畅销书的榜首;迄今为止他所创作的十余部小说被译成29种语言,总销量达500多万册,它们风靡欧洲乃至英美国家的读者圈,这也使他获奖无数。其中(《与魔鬼的约定》(又译《米兰的魔鬼》)、《小世界))、《完美朋友》、《爱情谎言》(原名《莉拉,莉拉》)和《最后一个威英费尔特》五部作品,被先后拍成电影。除了小说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苏特也是瑞士最受欢迎的剧作家和专栏作家之一,从九十年代初至今,他为《瑞士周报》等著名报刊媒体撰写的专栏“商务舱”,如同一个折射商业界百态的万花筒,写尽了商界人士的喜怒哀乐和奇闻趣事,前后共九次结集出版。2011年,瑞士国家电视台表彰马丁·苏特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作家和最成功的瑞士当代作家”,授予他“2010年度瑞士奖”(SwissAward)。从广告界的创意先锋到德语文学和电影电视界的宠儿,马丁·苏特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令人惊叹的架构故事的才能、对人性和社会的敏锐洞察力、作品广阔的创作视野和新颖别致的叙事手法。他的作品往往集现实、惊险与幻想于一体,故事精彩离奇,人物真实可信,主题耐人寻味。 《月亮的阴面》于2000年由瑞士著名的第欧根尼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马丁·苏特个人创作生涯中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单是德语版就发行了五个版本,重印32次,它具有“畅销小说”的所有要素:非同寻常的故事情节,让人一路追随,欲罢不能;信息丰富,主题多样:情变、商战、美食、犯罪、医学、迷幻之旅,野外生存,让人眼花缭乱;风格独特,雅俗共赏,它融合了心理小说的深刻,惊险和侦探小说的诡异悬疑和现代寓言小说的警示;语言风格简洁冷静而不乏讥诮幽默;叙事角度和场景多变,犹如不停切换的电影蒙太奇镜头。 《月亮的阴面》也未像许多快餐式小说那样,让人读时过瘾,读后便可扔在一边,并无留下多少心得和记忆;相反,这部小说能让人掩卷后陷入回味和沉思。在译者看来,它已远远超越了一本通俗小说的范畴。苏特本人把《月亮的阴面》和他另两部长篇《小世界》和《完美的朋友》称为“精神分析三部曲”,因为这三部长篇的主人公都面临不同形式的精神危机。在《月亮的阴面》中,主人公遭遇的情感危机和心理危机也正是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普遍的精神危机的反映。主人公的人格改变看似偶然,却是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和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下人性从扭曲压抑到异化膨胀的结果。马丁·苏特借这部小说对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背景下个人的精神状态,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哲学反思。同时,小说也传达给我们一个警示:人性深处隐藏的冷酷、贪欲和暴力倾向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怎样毁灭性的伤害。 苏特以“月亮的阴面”作为小说标题,其灵感来自英国著名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1973年发布的同名摇滚音乐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该专辑是“迷幻摇滚”的巅峰之作,全球销售量迄今已超过5000万张。平克·弗洛伊德在这张专辑中描述了对现实的极度不安、恐惧、迷乱和绝望,音乐旋律呈现出如幻如梦般的画面,传递了超越时空的幻想旅行体验。译者认为,苏特用“月亮的阴面”作为小说标题具有双重象征意义,它既预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和“迷幻之旅”有关,又象征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所谓“迷幻之旅”,是人服用了迷幻蘑菇(又叫神奇蘑菇)后所产生的幻觉体验。迷幻蘑菇所含有的致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二甲-4-羟色胺脱磷酸,又称裸盖菇素)会影响视觉和其他感觉的神经受体,从而干扰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使人产生幻觉。科学界研究发现,大剂量服用迷幻蘑菇能使人获得某种神秘的体验,甚至能改变人的性格。几千年前,印第安人就已经把迷幻蘑菇用于祭祀与医疗活动中,现代医学也应用裸盖菇素来辅助治疗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嬉皮运动的兴起带来了一股崇拜迷幻蘑菇的潮流,许多年轻人通过服用迷幻蘑菇来获得特殊的精神体验。小说主人公布兰克成长的年代便是嬉皮运动盛行时期,他有过抽大麻和听迷幻音乐的经历。 小说开篇,苏特用寥寥数笔便把小说主人公,四十五岁的经济法律师乌尔斯·布兰克——一名典型的瑞士中产阶级代表人物推到了读者面前。布兰克拥有傲人的学历,风光的事业,优裕的生活,还有一位经济独立、讲究品位的女友。布兰克对他本人所取得的成就颇为自得,认为自己的成功既是勤奋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他个性的制胜法宝——一种从小养成的自我克制和自我平衡的能力。随着阅读的渐渐深入,我们却发现,在这位成功男士志得意满、身心健康的表象下似乎隐藏着一个黑暗的内心深渊,这个深渊在窥探他,诱惑他。在事业的鼎盛期,布兰克莫名其妙地总感到他的生活有不对劲的地方,他试图寻求改变。于是,不同往常的举动一个接着一个发生在他的身上:商务谈判后独自去森林散步,在办公室用粗话诅咒客户,工作日中午一反常态喝酒,甚至去逛了以前从不曾光顾的跳蚤市场。在跳蚤市场上,布兰克被一种奇特的香味吸引,他寻香而去,认识了卖熏香和印度丝巾的年轻女摊主露西。露西有一双无法形容的蓝眼睛,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来自不同世界”的气质,布兰克不由自主被这个女孩吸引了。所有的迹象都在预示,作者所要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出轨故事。果不其然,布兰克抛弃了三十八岁的中产阶级女友伊芙琳娜,投入了嬉皮女孩露西的怀抱,他信心满满地想要过一种“来回于跳蚤市场摊位和跨国集团之间的生活,一种对他来说充满挑战的生活”。但随着阅读深入,我们发现,"情变”在这部小说中只是扮演了一个“引信”的角色,它引发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超出日常生活领域的故事。 对于布兰克而言,露西代表着一个自由、独立、率性、充满诱惑和冒险的世界。布兰克不断向露西的世界靠拢,在露西的鼓动下,他参加了“迷幻之旅”。他生平第一次品尝了迷幻蘑菇。然而在他的迷幻蘑菇里,混入了一只小“灰蝶”,一种学名叫番红花黄锥盖伞菌的极为罕见的毒蘑菇,它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能强化迷幻效果。迷幻之旅后,布兰克性情大变,再也回不到从前的现实世界。他从一个优雅灵活、自我平衡的谦谦君子变成了一个暴躁冷漠、自我膨胀的独行客。他失常的言语和行为让原本亲近他的人都感到陌生和害怕。布兰克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他求助好友精神科大夫文戈尔,在文戈尔的陪伴和监控下,他又一次踏上“迷幻之旅”,试图通过重复旅行来修正第一次迷幻之旅留下的不良后果。但由于第二次服用的迷幻蘑菇中并没有“灰蝶”,“旅行”没有达到更正方向的目的。布兰克陷入了深度的抑郁,他的暴力行为也逐渐升级,从最初的言语伤人发展到厨房杀猫、深夜飙车、杀人纵火,一条接着一条人命死在布兰克手中。为了逃避警察的追踪,也为了逃避良心的折磨,布兰克精心布置了自杀现场,从此躲进森林,远离人群,过上了近乎野人的生活。他不仅学会了在森林中生存,还独创了“森林疗法”。森林给他的心灵带来了短暂的安宁,却并不能治愈他的疾病。它只是为他提供了一道防御自身“恶”的屏障,这道屏障终究是脆薄的。布兰克决心要找到“灰蝶”,只有找到“灰蝶”,他才能再次重复“迷幻之旅”,才能有机会在旅途中改变方向,拯救自我。 从表面看,引起布兰克性格变化的罪魁祸首是迷幻蘑菇。但若仔细回顾,我们不难发现,布兰克在参加迷幻之旅前,已经暴露了他性格中自私和残忍的一面。小说开篇,雅莎公司和卡拉德尔公司的兼并事件掀开了人性“恶”的冰山一角。在这起大鱼吞并小鱼的企业兼并案中,作家巧妙地通过另一个角色——投机商皮乌斯·奥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潜藏在主人公身上的“杀手特质”——布兰克不动声色地把他看不顺眼,而实际与他并无冤仇的弗洛利博士逼入自杀绝境。在译者看来,主人公个性中的冷酷无情既是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职业与社会环境造成的,但若要追根溯源,恐怕也与他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家庭暴力和父母婚姻的破裂给布兰克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创伤。青少年时期的布兰克善于自我克制,并极度厌恶暴力,和学校里那些爱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的同学格格不入。但布兰克身上有一个激惹点,“一旦到了这个点,他就会反击,变成一个不可预测的危险的敌人”。童年的阴影在布兰克体内埋下了祸根,它如同一头野兽,并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彻底的驯服。这头“野兽”藏匿在布兰克人性的幽暗处,窥伺着突破的时机。 “迷幻之旅”如同一道催化剂,彻底释放了布兰克内心深处未被驯服的“恶”,它频频窜出,伤害无辜,最终也毁掉了他自己。布兰克潜意识里目中无人和唯我独尊的特性浮出了水面。他藐视周围的环境和人,完全忽略人们的反应,凡是侵入他“领地”的人都要面临被他威胁甚至被消灭的厄运。 显然,马丁·苏特的关注点并不仅仅限于展示偶然因素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他更想要传达的是隐藏在离奇诡异故事背后的人性的本质和人性的灾难;他通过布兰克在警示我们:人性的“恶”,若不加以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毁灭性的伤痛。从某种意义上说,世上并没有真正的恶人,恶人与好人区别只在于:恶人释放了恶,而好人抑制了恶。在小说的结尾,布兰克终于战胜了“恶”,回到了“善”。在有机会杀死他最强大的对手皮乌斯·奥特的情况下,他选择放下猎刀,而那一刻,他的生命也戛然而止。 除了“迷幻之旅”,对中国的大部分读者而言,小说的另一主题“森林”也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世界。森林提供给人类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给人类提供了休憩和调整身心的环境。对森林的向往,反映了人类对安宁纯朴的自然生活方式的留恋。然而在我们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森林生态系统频遭破坏,原始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森林”已经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田园和山林成为现代中国人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德语国家森林覆盖率极高,瑞士的森林面积占到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森林在德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德语国家的人是对森林情结很深的人群。马丁·苏特为写这部小说,做足了森林学的功课,他笔下的瑞士阿尔卑斯山林,是一个丰富奇特、变化多端的世界:时而神秘诡异,让人心生敬畏;时而宁静美妙,让人怡然自得。正如作家借主人公布兰克之口道出的:“离城市这么近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个世界有不同的规则,有不同的优先权,那个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没有半点瓜葛。”森林世界是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对立面,对于小说主人公而言,森林不仅提供了庇护,还如同灵魂的镇静剂,帮助他抵制抑郁和狂躁,具有“洁净心灵的功效”。在小说中,苏特还不厌其烦地描述了布兰克森林谋生的种种细节:如何布置营地,如何打猎捕鱼,如何寻找野菜和蘑菇,如何储藏食物,如何躲雨避雷。这无疑给热爱大自然和野外生存的读者们提供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 马丁·苏特本人还是个美食家,他的美食经验在2010年发表的小说《厨子》中有完美的展现。在《月亮的阴面》这部小说中,同样也有不少让人浮想联翩、暗流口水的美食:瑞士的奶酪火锅,日本的寿司拼盘,印度的咖喱菜式,街头小摊的芥末香肠,甚至还有中国的春卷和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等。最为让人心动的是小说中品种繁多、味道鲜美的食用菌菇: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喇叭菌……使人读来犹如品尝一道道蘑菇盛宴。 与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信息相比,马丁·苏特的文字往往呈现出一种简洁克制的风格,他善于用简短的对话和生动的场景动作描写来推动情节、凸显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人物外形和自然风光往往是几笔白描,点到为止,却让人印象深刻。在《月亮的阴面》这部小说中,既没有大段的心理刻画或内心独自,也没有洋洋洒洒的抒情和故作深邃的哲学思考,遣词用句乍看之下似乎并无高妙之处,但若细细品味,就能发现作家冷峻克制的笔触下不时会透露出风趣幽默的格调;平实客观的白描中流动着清新活泼的气息。苏特的这种语言风格满足了当今时代快速阅读的需求,同时又赋予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不断变换的故事场景和叙事视角,在有关布兰克迷幻之旅的章节时这种叙事手法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叙事手法在同为剧作家的苏特手里用起来游刃有余,使人读他的小说往往有一种置身于电影院银幕前的错觉,不知不觉地跟随着主人公走出现代化的商业大都市,走进了广阔茂密的阿尔卑斯山森林。 总之,正如《法兰克福汇报》的文学评论家阿佩尔(Friedmar Apel)所言,《月亮的阴面》是一个“用准确细致、优雅风趣的文笔写就的精彩故事,它引发思考,也带来阅读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愿本书能给读者朋友带来阅读的乐趣和思考的快感。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 黄雪媛 2013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