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华编著的《溶液除湿》共分为十章,对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涵盖了溶液除湿方式的基础理论、基本流程、处理装置及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溶液除湿》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者、设计师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溶液除湿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化学 |
作者 | 刘晓华//李震//张涛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晓华编著的《溶液除湿》共分为十章,对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涵盖了溶液除湿方式的基础理论、基本流程、处理装置及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溶液除湿》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者、设计师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推荐 空气除湿(或加湿)过程是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营造过程的重要环节,选取适宜的空气湿度处理方式对合理满足建筑室内环境需求、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溶液除湿(或称溶液调湿、液体除湿)是一种能够有效满足空气湿度处理需求、综合利用多种品位能源的高效除湿方式。刘晓华编著的《溶液除湿》共分为10章,对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涵盖了溶液除湿方式的基础理论、基本流程、处理装置及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吸湿溶液的基本性质、溶液除湿的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溶液除湿装置的理论分析方法、性能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溶液除湿过程的热湿耦合特性及流程构建原则,余热驱动型和热泵驱动型溶液除湿空气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实际性能,以及基于溶液除湿装置构建的舒适性和工艺性空调系统解决方案等。 《溶液除湿》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暖通空调行业的研究者、设计师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建筑环境对湿度处理过程的需求 1.1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要求 1.1.1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要求 1.1.2工业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要求 1.2我国室外气象参数与空气处理过程的要求 1.2.1室外气象参数与处理过程需求 1.2.2目前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 1.3常用的空气湿度处理方式 1.3.1对空气的除湿过程 1.3.2对空气的加湿过程 1.4溶液除湿技术的发展历史 1.5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溶液除湿的基本原理 2.1吸湿溶液的基本物性 2.1.1常用的吸湿溶液 2.1.2吸湿溶液与纯水的物性比较 2.2溶液除湿的基本原理 2.2.1溶液除湿方式的基本原理 2.2.2典型的除湿、再生装置 2.3溶液除湿一再生的处理流程 2.3.1溶液除湿一再生的基本处理流程 2.3.2与太阳能结合的溶液除湿方式 2.3.3与热泵结合的溶液除湿方式 2.3.4与BCHP结合的溶液除湿方式 第3章 绝热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的传热传质性能 3.1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3.1.1顺流流型 3.1.2逆流流型 3.1.3叉流流型 3.2实验与模型验证 3.2.1实验测试 3.2.2传热传质系数与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 3.3传热传质过程的解析解 3.3.1简化假设条件 3.3.2不同流型热质交换过程的解析解 3.3.3对解析求解结果的分析 3.4性能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3.4.1传质单元数NTUm的影响 3.4.2气液流量比R的影响 3.4.3流型的影响 3.4.4空气与溶液进口状态在焓湿图上相对位置的影响 第4章 内冷型溶液除湿/再生装置的传热传质性能 4.1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4.2实验与模型验证 4.2.1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 4.2.2内冷型溶液除湿实验台 4.2.3实验数据与模型验证 4.2.4除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3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流型分析 4.3.1极端工况:冷却介质冷却能力无穷大 4.3.2极端工况:冷却介质无冷却能力 4.3.3常规工况:冷却介质有限冷却能力 4.4内冷型与绝热型除湿装置的比较 4.4.1理论性能比较 4.4.2计算性能比较 第5章 溶液除湿/再生过程的显著特点——热湿耦合 5.1传热与传质过程的耦合影响特性 5.1.1传热与传质过程的相互影响 第6章 溶液全热回收装置与流程构建 第7章 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流程构建 第8章 余热驱动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第9章 热泵驱动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第10章 基于溶液调湿方式的空调系统及应用案例 附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