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当前到无限--科学的眼界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英)马丁·里斯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科学冲击我们的生活,其程度前所未有。许多重要的政治问题——能源、健康、环境等——都有一个科学的方面。各国政府在未来几十年的选择,确实能够决定地球的未来。在地球的历史上,一个物种,我们这个物种,有力量决定全部生物圈的命运,此事亘古未有地发生在21世纪。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如何运用科学,这种决定应该出自广大公众的辩论。

2010年,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四次演讲。《从当前到无限——科学的眼界》是这四次演讲的扩展本。

内容推荐

2010年,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四次演讲。《从当前到无限——科学的眼界》是这四次演讲的扩展本,描述21世纪科学令人惊讶的进步和前景,强调科学知识如何能改天换地,如何有助于我们这个日益拥挤、相互联系的世界面对挑战:大流行病、系统崩溃、资源短缺以及环境危机。

在《从当前到无限——科学的眼界》中,马丁·里斯论辩说:每个公民都需要对科学有—种“直觉”,科学越来越弥漫于决策中,科学应该成为每个人文化的—部分——确实,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成就。

目录

导言

第1章 科学的公民

第2章 生死本世纪

第3章 永远不可知

第4章 失控的世界

鸣谢

试读章节

第2章 生死本世纪

身为一名天文学家,大家常常误以为我是占星家——但我不用算命天宫图,没有水晶球。从以前的记录看,科学家能够预言的事,其实是可怜的。在亚历山大·格雷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in Bell)发明了电话的时候,他满腔热情地说,“有朝一日,美国每个镇子都会有一部电话”。大物理学家卢瑟福勋爵(Lord Rutherford)断言,核能的实际应用是痴心妄想。托马斯·沃森(ThomasWatson),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创始人,说“我认为会有一个国际市场,或许卖得出去五台计算机”。我有一位身为皇家天文学家的前辈,说空间旅行是“彻头彻尾的昏话”。我不再列举这个令人羞臊的名单了。不如让我们专注于一个关键问题:在接下来的这几十年里,如何利用我们的科学能力来缓解而不是恶化世界面临的紧张状态?

我们的生活脱胎换骨,归因于在20世纪50年代酝酿的三大发明,但其无所不在的影响力,肯定是当时预见不到的。确实,预言家们通常低估长期变化,连短期变化也会被低估。事情是在1958年,基尔比(Kilby)和诺伊斯(Noyce)发明了第一个集成电路,这是如今无所不在的硅片的前身——这或许是20世纪最能够改天换地的一项特异的发明。它使全世界有了手机和互联网,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这东西本身节省能源和资源。在同一个十年之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现了遗传的基础机制——著名的双螺旋。这发动了分子生物学,开辟了无远弗届的前景,其主要的冲击力尚未来I临。十年前,人类基因组的第一份草图得到了解码。这是一个庞大的国际项目,克林顿总统和布莱尔首相在一次特别的记者招待会上为之喝彩,经费大约是30亿美元。如今,基因组排序——“读出”我们的遗传基因——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技术,费用才区区几千美元。

还有第三种技术,也出现在这一阶段:空间技术。从前苏联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以来,有50多年了,这个事件导致肯尼迪总统发起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肯尼迪的主要动机,当然是超级大国的对抗;冷嘲热讽的人们可以讥笑那不过是花里胡哨的表演,但那毫无疑问是一次非同凡响的技术胜利。空间项目也奠定了一个激发灵感的传统。从空间里眺望地球——由云层、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那种细腻的生物圈,与宇航员们留下脚印的死气沉沉的月球表面,恰成鲜明的对照——此番景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徽标。

但是,空间技术当然有一个阴暗面。鼓捣火箭,主要是为了运载核武器,而那些武器本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曼哈顿计划的结果。曼哈顿计划开启了核时代,甚至得到了比阿波罗计划更强烈的关注。在整个冷战期间,我们在核灾难的威胁下活过来了;这种灾难能够粉碎文明的结构;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威胁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直到当年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退休之后很久,他才在纪录片《战争阴霾》(The Fog of War)中直率地讲起这些大事,当年他深深地介人其中。他说“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离核大战仅有一头发丝的距离。我们都捡了条命,不是我们的功劳——至少,赫鲁晓夫与肯尼迪挺走运,也挺有智慧”。确实,在冷战期间有好几次,超级大国可能误打误撞地奔向生死大决战。

全球核毁灭的威胁,涉及几万枚核炸弹;谢天谢地,如今暂告缓解。但是,这种令人胆战的前景不曾一去不回头:到21世纪中叶,重新排列的全球政治格局会导致新超级大国之间的疏远,我们不能排除这个可能;与古巴导弹危机相比,要处理新的对峙,或许不那么顺手,也不那么幸运。小国的核武库扩散,并且在地区环境中实施,这种危险大大甚于以往。除此之外,“基地”做派的恐怖分子有朝一日或许会得到一件核武器,肆无忌惮地把它在一个城市里引爆,与几万人同归于尽。

核时代宣告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人类能够威胁整个地球的未来。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消除核威胁——氢弹出笼了,再也放不到笼子里去——但是,21世纪让我们面临新的严重危险。这些危险或许不会在突然之间为全世界带来灾难;但是,集聚起来,却令人心焦,也很有挑战性。有些灾难是新技术的结果,我们现在还预见不到——我们比卢瑟福预言不到热核武器好不了多少。

P29-32

序言

我很高兴王祖哲博士翻译了我的书。我或许可以建议把如下议论作为中文版的一个简短的前言。

中国读者将会看到这本小书,我很高兴。我希望他们会意识到该书反映的是一个欧洲天文学家的观点,这个人从事科学研究与公共决策,非常明白科学需要全球的努力。科学是一桩我们大家共享的文化,无论我们住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另外,如果科学能够得到明智的运用,如果环境、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缺乏这些问题能够在全球得到公平的解决,科学就能使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彼此联系的世界中。

本书的一些部分,眼光相当“本土化”,这意思是说,我处理的是我自己的国家在这个特殊时代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这反映这本书的缘起:该书本来是我在BBC(英国广播公司)讲座的讲话的基础上写成的。但是,我的大部分讨论,我希望,有更广泛的相关性,并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要预卜未来,未免仓促,但我愿意提供一个充满信心的预言:发现和发明的“重心”将会东移——特别会移到中国;在21世纪,对一个安全的世界而言,中国在未来的繁荣是至关重要的。

与中国相比,我的国家英国,不仅小,历史也短得多。从17世纪的牛顿以来,英国对科学做出了贡献,我们对此感到骄傲;但是,与中华民族率先贡献的许多科学与技术进步相比,英国在科学上的领先地位当然是非常短的一段时间。展望未来,中国科学的发展步调,中国规划未来的浩大规模,应该会为世界的其他地方提供希望。

王祖哲博士翻译了这本书,我对此特别感谢。

马丁·里斯

2011年10月2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