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本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国家文化安全》开篇所言,文化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一国文化的发展状况深刻地影响着民众对国家的制度认同状况,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西方文化产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伴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凸显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众中的传播和内化问题的研究也具有了更加强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的研究成果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曲士英教授、牛涛老师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的陈宏伟博士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晶。
首先,曲士英、牛涛、陈宏伟专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国家文化安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基本观点、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充实文化建设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也有助于我们以文化创新更好地传播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其次,本书从结构学和动力学两个层面分别对意识形态与国家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将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战略放在当前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整体战略的整体视域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从而使我们能够从整体意义上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战略。
再次,本书对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与国家文化安全攸关的意识形态挑战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类剖析,如网络发展、西方国家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霸权和扩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等,有助于我们从国际国内关系的互动中系统认识我国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及其原因。
此外,本书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精神信仰、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理论思潮和公众思潮两个角度思考我国社会转型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背离,探索时代变迁对理论创新的要求,有助手我们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中系统认识我国文化安全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内部结构性挑战及其原因。
最后,意识形态需要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取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这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象化,使意识形态宣传的语言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国家文化安全》最后从文化发展的维度思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战略,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文化创新和国家软实力三个层面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主要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意识形态理论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
第三章 意识形态与国家关系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国家关系的结构学分析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国家关系的动力学分析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命运及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命运
第二节 新时期文化建设背景下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基于中国文化消费的国家文化安全维护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文化
第一节 文化发展的理论立场
第二节 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体现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抵御外来文化渗透的根本保障
第五节 一文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
第六章 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第二节 核心价值战略方针
第三节 国家核心价值战略的具体部署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