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民国狂诗录(狂诗里的奔放民国)》,写活那些已经模糊的身影,写活那段风起云涌的民国史!
作者燕楚搜集了丰富、精彩的名人轶事段子和好玩且真实的史料,向您另类解读诗歌里的锦绣民国。
全书摘选民国时期三十二位名人所写的极具代表性的诗歌,有狂狷的文人之作,有刚猛的说武之诗,有搞笑唬人的蠢诗,更有奔放的情诗……
在民国那个新旧制度更替、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涌现出众多敢为天下先的狂人名士,他们或曲高和寡,或风流不羁,或桀骜不驯,其中也不乏鲁莽自大者,他们保有狂放的个性、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为后世打造了一个诗意的世界。《民国狂诗录(狂诗里的奔放民国)》摘选了民国时期三十二位名人所写的极具代表性的诗歌,有狂狷的文人之作,有刚猛的说武之诗,有搞笑唬人的蠢诗,更有奔放的情诗……
作者燕楚搜集了丰富、精彩的名人轶事段子和好玩且真实的史料,向您另类解读诗歌里的锦绣民国。一部《民国狂诗录(狂诗里的奔放民国)》,写活那些已经模糊的身影,写活那段风起云涌的民国史。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解诗说文】
胡适是个狂人,虽然他总显得那么谦虚有礼,可他干的很多事儿都显现了他“狂”的个性。第一件就是写新诗。胡适发表的第一首新诗,也是整个中国的第一首新诗,就是这首《朋友》,发表在1916年8月23日的《新青年》杂志上。那时候《新青年》还不叫《新青年》,叫《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才更名为《新青年》,不知道更名的事儿跟胡适写诗有没有关系。也许纯属巧合,也许陈独秀等杂志社老大正是从这首诗看到了新意,因而改名。
为什么说胡适这诗狂?首先得说胡适那时候年轻、胆子壮,是绝对的改革派愤青,跟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锋非常熟。而且,胡适这诗就是为陈独秀而写,这里还有个故事。
1916年6月11日下午,陈独秀、高一涵还有胡适三大愤青在北京前门边上的新世界游艺场分发传单。其实开始大家打定主意混在人群里低调发单,这样不容易被发现,跑起来也方便。陈独秀却独自登上五楼,传单就洋洋洒洒地从高空飘落下来,直落入楼下挤满人的露天电影院里。可这也太容易暴露目标了,简直就是把自己当灯塔。结果没有一点儿意外,陈独秀当场就被便衣巡警逮住了。据说警署连夜审讯他,其实有什么好审的,被抓住时,他怀里还揣着传单呢,人赃俱获,想抵赖都不成。于是陈独秀被关进了又脏又臭的小囚室,并遭到各种虐待,因此还导致了肠胃病严重恶化。
在这次事件中,陈独秀因做事过于高调而被抓,稍微低调的高一涵和胡适则得以逃脱。可是大家心里不服啊、郁闷啊,再听说陈独秀在狱中被虐待,病情严重,情绪就更加纠结了,奔走呼告就更加急切了。其中,跟陈独秀最志同道合、关系最亲密的李大钊尤其迫切。胡适对此情此景的触动肯定很深,于是写下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个蝴蝶说的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其次,胡适更狂在敢为天下先。要知道,那时还叫《青年杂志》的《新青年》上,满版都是文言文(《新青年》直到1918年初的第四卷才开始实行白话文)。从满版的“之乎者也”里,硬挤出“两个黄蝴蝶”,想想也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胡适就是中国几千年诗歌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比起唐诗变宋词,宋词变元曲,级别不知高了多少倍。
当然,胡适吃的这螃蟹不怎么样,可以说完全没煮熟。不但今天这诗读着幼稚,就在当时,也没少被骂。可是瑕不掩瑜,若没有胡适第一个吃螃蟹,可能今天我们读不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胡适狂还狂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白话诗越写越顺溜。在《新青年》改版实行白话文的第一期上,胡适又发表了大作《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这时候,《新青年》已经是满版白话文了,胡适似乎觉得,是他用诗歌把《新青年》从古老陈旧的文言文中打捞起,晒在了白话文的暖阳下,所以他要“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好得意,好狂!
之后,胡适把他平生得意的白话诗集结成册,取名《尝试集》,什么是尝试?尝试就是吃螃蟹,这看似谦卑的诗集名,其实最狂。或许在这三个字的前面隐藏着一个看不见的字——“首”,他倒不如取名《首尝试集》来得坦率。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