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机会表现自己
因我刚入宫,又受太宗喜欢,所以我常在太宗身边随侍在侧,倒也觉得自在。一天,风和日丽,太宗皇帝牵着我的手在皇宫内苑漫步,不觉来到御马厩前,马厩中有很多马,都在安静地吃着草料。 ‘
我知道,唐太宗是一个马上天子,曾经骑着马奔驰天下,南征北战,帮助父亲李渊战胜众多强敌,建立了辉煌的大唐王朝。这当中,马匹帮助李世民建立了汗马功劳,成了他亲切伴侣,他现在虽身为帝国之主,但对马匹仍有着与众不同的喜爱感情。他常带着宫女骑马游春,或是驰马狩猎,有时还牵着马步行溜达,遣散情怀。一句话,可以说唐太宗是个爱马如命的人。
此时,唐太宗在马厩前停了下来,绕着马厩转了一圈。最后,他在一匹高大威猛的健马面前停住脚步,低声叹息说:“这真是一匹好马啊,可惜脾性特犟,没人能驯服得了。”
我仔细注目观看,只见这匹马特别雄壮美观,气宇非凡,它紫红色的皮毛像丝绸那样闪闪发光,被马倌刷洗得一丝不乱,齐整爽目。它前胸宽阔,后臀微翘,动感十足。鬃毛又细又长,略带弯曲,光亮耀目,形如狮鬃。从侧面看,它的背上和腿上隐约显现出亦红亦紫的斑驳。四蹄也如钢铸一般,威风挺立,雄姿焕发。有时马足踏地,得得作响,像在马群中和人前显示自己的不凡与威仪。马尾也很特别,厚实而细长的马尾像瀑布一样垂落下来,显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舒放而洒脱的意态。
此时马脸朝天,忽然长啸一声,响声高亢悦耳,如同一声雷鸣,响彻四方,于这群马聚集的马厩中特别显示出一匹名驹的显赫与华贵气质。
太宗高兴地走过去,伸手想去抚弄它,谁知没等到搭上马身,它忽然吼吼乱叫起来,发起了脾气。它暴跳如雷,前蹄跃起老高,像要飞奔出去的样子,浑身筋肉抖动,似在发怒,丝毫不给皇上面子。它大概是……
P11
我曾出版过一部《武媚娘秘史》,其中也充分肯定了武则天拼搏一生、扭转乾坤、改朝换代、实现自己宏伟抱负的超凡智慧与惊世胆识,但其中主要观点是批判武则天凶残暴虐手段与策略的。这符合常人对武则天持批判态度的观点。书出版后销路不错,当年一版再版,说明它很有市场潜力和价值。
不料,书到了我的粉丝、曾多次写信给我、赠送给我礼物并登门拜访过我的女大学生赵潇雅手里,却遭到赵潇雅强烈抵制和斥责,使我颇感震惊。她在来信中说:“你骂武媚娘,不解;就算她夺了李家天下,那也是凭本事,帝王间的尔虞我诈,宫中的钩心斗角,无所谓谁对谁错,只要你赢了,就能书写历史。成王败寇,凭的是本事,较的是计谋,就算后来她想尽方法残害宗室,甚至连儿子也不放过,这也只是帝王之谋,历史上哪个皇帝不为了自己的江山杀掉几个不该杀的人。其实,我也不知骂她什么?我只知我特崇拜她,她的气度、她的谋略,她的勇气。你说她是天生有这样的野心、霸气,还是后来为社会所迫,被情势所逼,在历经世事沉浮、尝尽人间疾苦之后,才会不甘心的受命运支配,想要扭转局面,颠倒乾坤?这个问题很重要,值得讨论。”
我看了她这段话,内心震撼难以言表。她说得不错啊,“成王败寇,凭的是本事,较的是计谋,就算后来她想尽方法残害宗室,甚至连儿子也不放过,这也只是帝王之谋,历史上哪个皇帝不为了自己的江山杀掉几个不该杀的人?”我沉默了,历史确实是这样,历朝历代那些夺取和保住江山的皇帝无不如此,我为什么偏要指责武则天呢?还有,纵观武则天一生所作所为,她确实是为环境、情势所逼,在历经世事沉浮、尝尽人间疾苦之后才暴发出惊人的冲击力、决心不受命运支配而豁出去拼死搏斗扭转乾坤、夺取大唐天下、建立大周王朝的,这正是她不平凡、杰出和伟大之处,无可指责啊。
别看赵潇雅是个小不点的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她的话对我来讲可真正起了大作用。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说:“能者为师。”她虽年龄很轻,可她的独到睿智却表现出惊人大智慧。她上述这段话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气势宏大,振聋发愦,一下子如醍醐灌顶使我猛然清醒过来,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对武则天的评价了。
我经过进一步认真严肃爬梳史料,对武则天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促使我写成了重新认真高度评价和热烈赞颂武则天的《武则天女皇笔记》这部书。这部书的写成,多亏赵潇雅指正、鼎助,所以征得她的同意,她正式列为本书第二作者。
通过查阅很多史料和书籍并经过仔细研究,我对武则天有了全新的认识。认为武则天真不愧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最卓越的女权主义者、高瞻远瞩、气宇轩昂的杰出的女政治家和以摧枯拉朽之势击垮豪强贵族势力、为天下贫寒子弟广开仕进之路并在改朝换代后在各方面建立了令人惊奇的丰功伟绩的一代伟大女皇。她是宽容开放大唐时代的出色弄潮儿和女中豪杰,她和秦皇汉武一样毕生功业奉献彪炳史册,光照
千秋。
这里,我有必要对过去一些人对武则天的指责作一些扼要说明和辩正。
第一,改朝换代是形势所需,并非纂权夺位。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
聪明才智和执政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身患重病,不能临朝,是他一
手把武则天推上政治舞台的。李治觉察几个儿子都不是当皇帝的料,曾
提出逊位于武则天,临终托孤时又遗命“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
止”,都说明李治把武则天倚为心腹,非常信任。在当时政治社会形势
异常诡谲复杂的环境下,本来就胸怀壮志、权欲心很强的武则天临朝称
制、君临天下,而后又改朝换代、建立大周,这都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的必然选择与发展,无可指责。清人王闾运赞日:“武氏以一妇人而赋
雄才,非易唐为周,固不足以伸其气。”这应视为武则天改唐为周是顺
应历史潮流正确行为至论。
第二,武则天几个亲人之死或为形势所迫,或另有原因,并非武则
天凶残表现。先说小公主之死。当时形势严峻,贵族出身的王皇后,与
关陇贵族豪强集团首领、权高震主首辅宰相长孙无忌等朝廷重臣内外勾
结,势力非常强大,武则天不扳倒王皇后,势必连同自己儿女遭到彻底毁灭,并且都会死得很惨。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狠心掐死小公主嫁
祸王皇后,也就在不合情理的情理之中了。小公主死后武则天一路拼搏
厮杀,开创出了一个无限美好的前程,成为一代英骄,所以武则天在改
葬纪念小公主时把小公主定格为完美与永恒,功垂后世,是可以理解
的。再说姐姐韩国夫人之死。武则天和姐姐感情很深,她绝不会毒死姐
姐,姐姐病死后她哭得很伤心。史书上查不到韩国夫人死因的记载,民
间流传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毫无事实根据。还有长子李弘久病缠身,
身为太子常不能监国,在病情沉重时忽听父皇说即将传位给他,他一激
动心急就猝死合壁宫了。李弘确实是因病而死的,这既有李治《孝敬皇
帝睿德记》说他是病死的和我写的《一切道德经序》说李弘因旧疾增
盛、医治不效终致死亡而“感痛难胜”为证,也有史书为证。后世有
人说是武则天毒死的,这是对武则天的中伤与诽谤。最后还需提一下李
贤之死。李贤并非武则天亲生儿子,而是她姐姐私通李治的私生子。
《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中记有宫人私下传说:“贤是后姐韩国夫人
所生,贤亦自疑惧。”既非亲生子,又和武则天强势对立冲突,武则天
消除他以消隐患,合乎权力斗争逻辑,不足为怪。
第三,武则天一声断喝揭开了铲除豪强势力、扭转乾坤、改朝换代的序幕。当褚遂良公开在朝堂揭露武则天寒门出身和原本是先帝才人老底后,恼羞成怒的武则天从廉后发出一声怒吼:“何不扑杀此獠!”这一声怒吼是向皇帝下命令:必须立即扑杀这个癫狂至极的老贼!李治虽在长孙无忌求情下未当庭处斩褚遂良,但不久就把褚遂良远贬异乡,遭致惨死。这一声断喝是吹响摧毁垄断朝政的关陇贵族集团的进军号。此后不久,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就遭到毁灭性打击,随后武则天又主持改写《士族制》为《姓氏录》,向寒门子弟广开仕进之路,大兴科举,广纳贤良,官员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人被拉拢为亲信,这就为武则天夺取皇权、君临天下、改朝换代、废唐立周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武则天勾引李治、有男宠幸臣并非她的短处。古话说:“色食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俗语又说:“哪个男子不偷情,哪个女子不怀春。”男女性欲乃人生正常需求,无须大惊小怪。武则天后来身为皇帝,历来男皇除皇后外还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她为女皇自然有权宠幸自己喜欢的男人。清朝著名文人赵翼说得好:“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至千百,后既身为女主,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不足深怪。”
本书最大特点和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全文都是以第一人称用武则天自己口吻通篇以抒情式心理描写生动笔法叙说武则天一生令人惊心动魄、魂飞魄散、杀出和创造出一片辉煌新天地、登临帝王宝座、创建盖世伟业的史诗般的英雄业绩的光辉历史篇章,每当她慷慨激昂倾诉自己激奋的心声时,都非常令人心情激荡,拍案叫绝!
写完《武则天女皇笔记》,我轻松舒了一口气,我怀有使命感如释重负地完成了对武则天确立强有力封建皇朝历史地位、德及天下苍生、功垂千秋万世的中国历史上唯一顶级女权主义者、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女政治家和建立立国与治国丰功伟绩的一代女皇崇高伟大光辉形象的塑造,为武则天这一伟大历史人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不因自我否定和批判而懊丧、后悔,我认为我做得对,光明正大,无可指责。真理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凡事以服从真理为原则。我遵循真理行事,重新全面歌颂武则天,是完全正确的。我相信这本书将因我完成对武则天伟大光辉形象的塑造而永世流传、广为世人所喜爱和欣赏。
张鲁原
2012年6月15日于珠湖书屋
武则天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伟大女性历史人物。《武则天女皇笔记》采用独特体裁和题材,首次以武则天自己的口吻回溯自己为改变自身不幸命运、破除传统旧观念、冲击男权思想、提高女性地位、追求社会公平、给广大平民广开仕进之路和为实现自己从一个柔弱女子跃升为帝国之主的伟大政治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历程,树立全新、正面的武则天美好、权威的形象,讴歌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从寒门出身、才识超群、智勇双全的杰出的女政治家和一代女皇的丰功伟绩。本书处处都以沁人心脾、生动感人的笔法叙述武则天经历的众多惊心动魄、意义深远的事件,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令人爱不释手,拍案叫绝。啊!感谢苍天,赐给我们中华民族这么一个奇异雄强女子,创造了伟大历史奇迹,真的太令人心动、振奋了!读完全书,一个令人无限崇敬的女政治家和一代女皇建立辉煌太平盛世和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崇高伟大形象,赫然在我们面前挺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由于是采用武则天口吻写的,因而过去一切对于武则天的不少误解、诬陷、诟病,都能得到主人公有力成功的叙述、辨析,便都会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无异于塑造了一座光照千秋万世的为武则天这位不朽的一代伟大女皇歌功颂德的艺术丰碑。
武则天的现实和历史功绩的确是异常伟大的,其历史功绩可与秦皇汉武媲美。在武则天执政五十多年期间,她做到了善于识人用人,广罗人才,知人纳谏,平治天下,政治稳定,社会开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建设成功了一个安定欢乐社会,并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和大唐皇朝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从做昭仪、皇后起,就以横扫千军如席卷之势彻底摧毁了垄断朝政的顽固守旧腐朽的士族豪强势力,给寒士和中下层地主广开仕进之路,放手杂色人流,扩大社会流通,倡导泛阶举荐,关心底层官员前程,给官僚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重用、护卫能臣贤良,有力推进各项社会改革,促使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呈现丰富多彩繁盛景象,是中国一千多年来封建王朝蓬勃发展的强劲推手。武则天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功绩,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武则天成功的座右铭是:凡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的行为准则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后退和畏缩绝决不是她的选择。
她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为实现野心可以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就是一切,就是胜利,再无情凶狠的手段都在所不计。
她处世和对敌策略是:不用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为了实现伟大理想,扫除政治前程障碍,她一路拼搏厮杀,血腥恐怖,利用小人,打击敌人,毫不手软,虽骨肉至亲概莫能外。正是这一铁血政策,杀出和创造了一片崭新而听任自己支配、造福天下的新天地。
她处心积虑,移都洛阳,科举荐贤,广开言路,力促社会改革和各方面获得繁荣发展,创立了为当世也是为后世炎黄儿女谋福祉的不朽功业。她不啻是一颗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政治明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如果人们回顾一下她原本是一个出身寒门、抑郁难平的女子,竟然有如此雄才大略和惊世成就,其意义就更加不同凡响和特别巨大了。
武则天非常聪慧机灵,精通文史,热爱艺术。她城府很深,计划周密,料事如神,治事有方,个性聪敏而坚强。她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与能力,算计精确可靠,稳打稳扎,方寸不乱。疯狂与冷静,残忍与宽宏,在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身上得到惊人的统一。她争夺权力的把戏玩弄得非常高妙,包括皇帝和许多达官贵人,都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而茫然不知,找不着北。她执政后期励精图治,广揽英才,政绩斐然,承前启后,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不朽女皇和超级政治巨星,名彪史册,万世流芳。
武则天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伟大女性历史人物。《武则天女皇笔记》采用独特体裁和题材,首次以武则天自己的口吻回溯自己为改变自身不幸命运、破除传统旧观念、冲击男权思想、提高女性地位、追求社会公平、给广大平民广开仕进之路和为实现自己从一个柔弱女子跃升为帝国之主的伟大政治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历程,树立全新、正面的武则天美好、权威的形象,讴歌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从寒门出身、才识超群、智勇双全的杰出的女政治家和一代女皇的丰功伟绩。
张鲁原和赵潇雅专著的《武则天女皇笔记》最大特点和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全文都是以第一人称用武则天自己口吻通篇以抒情式心理描写生动笔法叙说武则天一生令人惊心动魄、魂飞魄散、杀出和创造出一片辉煌新天地、登临帝王宝座、创建盖世伟业的史诗般的英雄业绩的光辉历史篇章,每当她慷慨激昂倾诉自己激奋的心声时,都非常令人心情激荡,拍案叫绝!
张鲁原和赵潇雅专著的《武则天女皇笔记》处处都以沁人心脾、生动感人的笔法叙述武则天经历的众多惊心动魄、意义深远的事件,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令人爱不释手,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