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广元编著的《文学理论研读(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是一部旨在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理论基本学理能力的教材。通过对文学理论12个关键词在中西文论史上的演变所构成的知识谱系的教学和相应的“个案分析”能力的训练,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必读文献”的阅读、“课堂研究”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文学研究的能力。
第一章 文学
第一节 “文学”的概念史
一、“文学”概念的史前史
二、“文学”作为现代的概念
三、“文学”概念在当代受到的挑战
第二节 对“文学”概念的阐释
一、“文学”概念史的意义
二、“文学”概念的意义
第三节 个案研究
路易·阿尔都塞:《一封论艺术的信——答达斯普尔》
课内实践
一、必读文献
1.雷蒙·威廉斯:《文学(Literature)》
2.特里·伊格尔顿:《导言:文学是什么?》
二、课堂研究
三、思考题
第二章 文学语言
第一节 文学语言概念
一、文学语言问题史
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学语言概念
三、西方文学理论的文学语言概念
第二节 文学语言理论界说
一、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
二、文学性与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三、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个案研究
一、诗语言个案
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节选)
二、叙事语言个案
安德烈·布林克:《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节选)
课内实践
一、必读文献
1.雅各布森:《语言学与诗学》
2.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
二、课堂研究
三、思考题
第三章 诗
第一节 诗概念阐释史
一、诗概念的界定
二、诗概念的阐释史是诗文体发展史的显现
第二节 诗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一、言志抒情集中概括
二、比兴手法形象思维
三、简洁凝练格律音韵
四、意境韵味言近旨远
五、泄导人情补察时政
第三节 个案研究
钟嵘:《诗品序》
课内实践
一、必读文献
1.雪莱:《诗辩》
2.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二、课堂研究
三、思考题
第四章 散文
第一节 散文文体的历史形成
一、随笔(Essay)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形成过程
二、中国文学史上“文章 ”的演变
第二节 散文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散文现代化进程中的体现
一、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与报章 杂志的兴起有密切联系,是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是白话文运动的成果之一,是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便捷有力的工具
三、中国现代散文的兴起,借鉴了欧洲的随笔传统
四、中国现代散文继承了本土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格
五、形、神“散”与“不散”的论争: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对散文特性的尝试性总结
六、“大散文”和“艺术散文”并举:当代中国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节 个案研究
一、蒙田:《致读者》
二、苏轼:《喜雨亭记》
课内实践
一、必读文献
1.厨川白村:Essay
2.苏轼:《答谢民师书》
二、课堂研究
三、思考题
第五章 小说
第一节 小说文体的历史形成
一、中国小说文体的形成
二、西方小说文体的形成
第二节 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
一、情节
二、人物
三、视点(主观视点及主观听点)
第三节 个案研究
埃里希·奥尔巴赫评析《包法利夫人》
课内实践
一、必读文献
1.克林斯·布鲁克斯、罗伯特·潘·华伦:《阿拉比》中的人物性格
2.丸尾常喜:“孔乙己的后影”
二、课堂研究
三、思考题
第六章 戏剧
第一节 戏剧文体的历史形成
一、中国戏剧文体的形成
二、西方戏剧文体的形成
三、中西戏剧文体的交流融合
第二节 戏剧文体的基本要素
一、冲突
二、行动
三、语言
第三节 个案研究
钱谷融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课内实践
一、必读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节选)
2.彼得·斯丛狄论易卜生戏剧的“分析技巧”
二、课堂研究
三、恩者题
第七章 文学流派
第八章 文学作者
第九章 文学读者
第十章 文学史
第十一章 文学理论
第十二章 文学批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