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弟子规(彩色插图版)/读好书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清)李毓秀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就是规范。所以它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根基,每一个人都能从中了解到应当如何做人。它不仅可以使个人的修养得到提高,家庭得到幸福,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发达。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而今重读这部经典,你会发现,它仍然对儿童的修养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编,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大纲采用《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弟子规》一书博采众家之长,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原文作出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还在此基础上注入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感悟,使读者更能简单准确地了解《弟子规》的内容,领会其中的寓意。本书由冯建飞译注。

目录

弟子观(全文 )

总 叙

(孔 子 )

入则孝

(孟母断织 )

(黄香温席 )

(陆绩怀橘 )

(蔡顺拾葚 )

(芦衣顺母 )

(涌泉跃鲤 )

(卧冰求鲤 )

(尝粪忧心 )

(卖身葬父 )

出则悌

(友爱兄长 )

(田真叹荆 )

(孔融让梨 )

(兄弟争死 )

(程门立雪 )

(张良纳履 )

(陈栉习礼 )

(士选分财 )

(鲁迅刻“早” )

(布衣范缜 )

(廷机教弟 )

(杀婿逐主 )

(从容赴死 )

(荆轲刺秦王 )

(孟母三迁 )

(宰相理发 )

(奸言巧辩 )

(曾子杀猪 )

(滥言舌枯 )

(薛瑗自省 )

(三气周瑜 )

(敢言直谏 )

(有过改之 )

泛爱众

(忍饥助人 )

(祸从口出 )

(子推守志 )

(绝缨之会 )

(成人之恶 )

(王曾布施 )

(梁山好汉 )

(退避三舍 )

(官渡之战 )

亲仁

余力学文

(纸上谈兵 )

(孔子拜师 )

(大器晚成 )

试读章节

原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学习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经典故事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在中国历史上属于春秋时期。他是中国第一位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

孔子的祖先原来是宋国的贵族,以后逃难,到了鲁国(现在的山东曲阜)。孔子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小官,中年以后,在鲁国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后来因为他的一些政治主张始终没有被鲁国采纳,便开始周游列国,但当时各诸侯国都忙着备战和打仗,很多国家听不进他的主张,都对他敬而远之,因此他一直也没有被重用。年老的时候,他又回到了鲁国,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收徒讲学和编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和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孔子最突出的贡献则是在教育上率先开办私学,据说,孔子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其中有贤德之名的人就有七十二人。孔子的学生大多出身于平民。他的弟子颜回家里很穷,只能住破烂的房子,吃粗糙的饭菜。子贡、曾子也是平民出身。子路原来性格暴躁,喜欢打架,好穿奇装异服。有一次他见到孔子时,非常不礼貌,而孔子却以礼相待,告诉他有正义感才是真正勇敢的人。子路听后很惭愧,便下决心追随孔子读书习文,并最终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原文

入财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能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训导时,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经典故事

孟母断织

孟子名叫孟轲。他小的时候十分聪明,也十分贪玩。因为这一点,母亲带着他搬过三次家。最后一次搬到了离学堂很近的地方,希望孟子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但刚搬来时,孟子还是不肯用功读书,孟母的心里非常着急。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儿了大半天,到了傍晚才回到家里。当时孟母正在织布,见孟子回来便问道:“你近来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还是跟以前一样,不好也不坏。”然后又头也不抬地玩儿了起来。

孟母听完孟子的话,既生气又伤心,她突然拿起剪刀,当着孟子的面,把辛辛苦苦织了无数个日夜的布剪成了两段,又将织布机上的线剪断,还把线梭子重重地摔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生气的举动,害怕极了。他想:那块布可是要织完了呀!母亲怎么说剪就剪了呢?他真是有些闹不明白,便连忙问母亲:“母亲!您为什么把布剪了呀?”孟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本来,这块布很快就要织完了,现在把它剪断了,实在是可惜。这和你念书半途而废是一个道理,布是一根线一根线织成的,学问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是不能很好地把每件事情做完,将来就会一事无成。”一

听了母亲的话,孟子当时就哭着对母亲说:“母亲,我错了!我从今以后一定好好用功,再也不三心二意了。”打那以后,孟子坚持苦读,做事有始有终,终于成了一个大学问家。P8-14

序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李毓秀早年从事教书,他是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并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这篇通喻百家的《训蒙文》,此文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全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撰述,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里和出门在外、待人接物以及求学过程中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述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弟子规》是教育子弟谦恭自律、善待亲朋、近贤远佞,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启蒙读物。《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符合当时的封建伦理,具有广泛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相信这本书对于指导当今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9: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