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体的失落与重建(从庄子郭注到成疏)》由李延仓所著,该书正文共七章,首章前有“引言”,末章后有“结语”。第一章对从《庄子》、郭《注》到成《疏》之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做了考察。第二章论述了老庄道家的“道”本体到玄学的“无”本体、再到重玄学的“非有非无”本体之间的逻辑演进过程。第三章论述了道体在《庄子》、郭《注》、成《疏》之间的失落与重建。从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从“自然”义、“齐物”义、“逍遥”义、“命运”观四个方面,对《庄子》、郭《注》、成《疏》的哲学思想做了比较研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体的失落与重建(从庄子郭注到成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李延仓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体的失落与重建(从庄子郭注到成疏)》由李延仓所著,该书正文共七章,首章前有“引言”,末章后有“结语”。第一章对从《庄子》、郭《注》到成《疏》之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做了考察。第二章论述了老庄道家的“道”本体到玄学的“无”本体、再到重玄学的“非有非无”本体之间的逻辑演进过程。第三章论述了道体在《庄子》、郭《注》、成《疏》之间的失落与重建。从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从“自然”义、“齐物”义、“逍遥”义、“命运”观四个方面,对《庄子》、郭《注》、成《疏》的哲学思想做了比较研究。 内容推荐 《庄子》、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被学界视为庄学史上的三大里程碑。《道体的失落与重建(从庄子郭注到成疏)》由李延仓所著,《道体的失落与重建(从庄子郭注到成疏)》超越个案研究、考据学研究等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三者做了研究。本书用具体的史料清晰揭示了三者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在庄学史上的历史坐标,并从学术思潮的逻辑演进及道体论的视角厘清了三者之间相异的思维理路,再现了由不同的时代感受和文化心态所导致的三者由正而反、由反而合的义理推进过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唐代以前庄学的演进 一、先秦的《庄子》 (一)“子之言,大而无用” (二)“杨氏为我”辨 (三)“蔽于天而不知人” 二、汉代的《庄子》 (一)关于研究《庄子》的论著 (二)关于对《庄子》的援用 (三)关于对《庄子》的评价 (四)其他受《庄子》影响者 三、魏晋南北朝的《庄子》 (一)庄学盛况 (二)非《庄》 (三)庄子不是“圣人” 四、《庄子》与汉唐道教 (一)道家哲学的宗教渊源 (二)汉唐道教的发展与《庄子》地位的升降 附:论《庄子·天地》篇中“玄珠”与道教的关系 五、《庄子》与汉唐佛教 (一)《庄子》与佛教之缘 (二)汉唐佛教对《庄子》的融摄 第二章 道体的演化:从“道”到“无”到“非有非无” 一、从“道”本体到玄学“无”本体的确立 (一)“道”的本体意涵 (二)“圆道”观念的形成 (三)“无”与“道” (四)“无为”:“道”本体到“无”本体的中介 (五)“无”本体的确立 二、从玄学之“无”到重玄学之“非有非无” (一)玄学的主题及理论局限 (二)玄学理论局限的挑战与重玄学的接续 (三)重玄学的理论本质 (四)重玄学产生的若干逻辑环节 第三章 道体的失落与重建 一、郭象对《庄子》道体的解构 (一)郭象解构道体的思想背景 (二)郭象对道体的解构 二、成玄英对《庄子》道体的重建 (一)成玄英重建道体的理论背景 (二)成玄英对道体的重建 第四章 “自然”义比较 一、庄子:自然乃道之自然 二、郭象:自然乃物之自然 三、成玄英:自然乃道、物之自然 第五章 “齐物”义比较 一、庄子:“以道观之,万物一齐” 二、郭象:“理虽万殊而性同得” 三、成玄英:“物无贵贱,道在则尊” 第六章 “逍遥”义比较 一、庄子:“登假于道” 二、郭象:“物冥其极” 三、成玄英:“破兹迷执” 第七章 “命运”观比较 一、庄子:“吾安能弃南面王乐” 二、郭象:“天性所受,各有本分” 三、成玄英:“向明背暗,舍滞求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庄》、《易》关系浅论 附录二 成玄英《庄子疏》的易学思想管窥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