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授和他的两个得意弟子,欲进入S溶洞考察。S溶洞在当地人的眼里,是一个神秘的“魔洞”。一年四季,洞口周围总是雾气沼沼的。曾经也有胆大的乡人进去过,但都是一去不复返。
在进洞的那一天,数百名群众赶来为他们摆酒饯行,场面颇有些悲壮。他们带上充足的食品和水,当然还有一些必备的探险工具。走进漆黑的溶洞,他们借助手电筒的光线,一边前行,一边采集一些岩石作为以后研究的标本。
当随身携带的计时器显示,他们已经在漆黑的溶洞里走过了14个小时零32分钟的时候,仨人的眼睛陡然一亮,只见一个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晶岩洞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无比兴奋,甚至有些疯狂地奔了过去,尽情欣赏和抚摸着那些光泽迷人的水晶岩壁。
待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其中那个负责刻划路标的学生忽然惊叫起来:“老师!刚才我忘记刻箭头了!”
他们再仔细寻找时,发现四周竟有上千个大小各异的洞口。那些洞口就像迷宫一样,洞洞相连,令人辨不清方向。他们寻找了很久,却始终没能找到退路。
这时候,老教授的那两个弟子都跌坐在地上,失望地对他说:“不行了,这么多的洞口,我们就是再转上半年也转不出去啊!”
老教授在洞口前默默地搜寻着,他忽然惊喜地喊道:“你们快看,在这儿有一个标志!”
他的那两个学生听见了,嚯地从地上弹了起来。
果然,在—个洞口旁隐隐地能辨认出,有一个用石灰石画的箭头。他们认为这一定是“前人”留下来指路的,便决定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走下去。
老教授一直镇静地走在他俩的前头。每经过一个洞口时,他的两个弟子就会忙着寻找“前人”留下的那个路标。然而,每一次都是由老教授第一个发现的。
终于,他们的眼睛被强烈的太阳光刺疼了,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成功地走出了“魔洞”。那两个弟子竟像孩子似地躺在洞口旁,掩面哭泣起来,而后激动地对老教授说:“如果没有那位‘前人’指路,我们也许永远走不出‘魔洞’了。”
而此时,老教授却拭了拭眼角,缓缓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块被磨去半截的石灰石,递到他俩的面前,而后意味深长地说:“在没有退路可言的时候,我们唯有相信自己。”
我因为要创作一部关于民间艺术的作品,便通过朋友的引见,认识了酷爱民间老物件的他。他真正的身份,是一位身价数百万的民营企业家。在繁忙的业务之余,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收藏那些民间的老物件上面。
随他走进那个宽大的收藏室,一件件五花八门的老物件令人目不暇接:犁、耧、石碾、斗、升、货郎担、婆婆椅、蓑衣……那些在民间都几乎绝迹的老物件,却生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刻,我仿佛置身在那些古朴的岁月中。每一件老物件,都好像在默默地对我讲述着一段沧桑的往事。
此时,他从我惊讶的表情上,已经猜测到了我内心的疑问。于是,他认真地说道:“这些老物件自身值不了几个钱,也没有多大升值的空间。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我为什么要收藏它们呢?”
我笑着点了点头。
他对我解释说:“我收藏它们,其实就是为了收藏一段时光和一种心境。每当我身心疲惫的时候,便会走进来,默默地与这些老物件进行心灵的交流。我就会发现,原来生命可以这样单纯和朴实,所有事业的压力和人际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我的心境就会变得像那些老物件一样纯净,心中充满快乐的力量。”
哦,原来纯净的心境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快乐的力量。当我的心境与那些老物件渐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的感觉不也是跟他所说的一样吗?
去年冬天的时候,一位我非常敬重的长者,因为突发中风,瘫痪在床上。在此之前,年逾八旬的他,已经创作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场病很严重,他只有一只左臂能够勉强活动,说话吐字都非常吃力。
有一次,我去探望他,却见他举着左臂在床头上那个由家人为其特制的木架上写字。他就像一位在画板前专心致志作画的画家。他以前都是用右手写字,因此那些字迹看上去歪歪扭扭的。他所写的内容,也不再是先前那些神采飞扬的历史小说,而是一些生活中的杂感琐忆。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