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编著的《相遇》作者最新作品,也是他继《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之后的第四部随笔作品,相较于之前三部同体裁作品,《相遇》似乎更为松散,昆德拉抛开了习惯性的七部分结构,以九大篇章呈现自己的思想记录,每个篇章之间似乎缺乏统一性。但是,随着进一步的阅读,我们看到,以开放和灵活的结构进行的,是一个内容更为丰富、更为自由、更具私密性的文本,可以说是作者多年读书笔记、艺术欣赏心得以及对自身生活处境思考的结集。
米兰·昆德拉编著的在《相遇》中回忆了与弗朗西斯·培根、富恩特斯、勋伯格、阿纳托尔·法朗士等人的‘相遇”,既是美学的“相遇”,也是几个时代的“相遇”、更是《相遇》作者米兰·昆德拉与其旧主题和旧爱的“相遇”。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祖国通过什么在我的美学基因里留下深远影响,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通过雅纳切克的音乐。身世的巧合在这里也扮演了它的角色,因为雅纳纫克一辈子都在布尔诺生活,我父亲也是。父亲还是年轻钢琴家的时候,在这里曾经是一个对雅纳切克着迷的(孤立的)音乐社团的成员,这些人是雅纳切克最早的行家与捍卫者。我在雅纳切克辞世之后一年来到人间,从小,我就每天听父亲或是他的学生们弹奏他的音乐。一九七一年,在我父亲的葬礼上,在被占领的阴暗年代,我不让任何人致辞;只有四个音乐家,在火化时,演奏雅纳切克的《第二号弦乐四重奏》。
“时间是一九七二年。我和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布拉格郊区会面,地点是借来的公寓。两天前,这女孩被警察审问了一整天,问的全是关于我的事。现在她想要偷偷和我碰面(她一直担心自己受到跟踪),好告诉我他们问了她哪些问题,而她又是怎么答的。万一哪天我也被抓去审问,我的说法才会和她一致。
“这女孩非常年轻,对这个世界还懵懵懂懂的。审问这件事让她心慌,让她害怕,一连三天,她的肠胃不停翻搅。她的脸色惨白,在我们谈话的这段时间,她不断走出去上厕所,我们的会面也因此伴随着厕所水箱蓄水的声音。
“我认识这女孩很久了,她聪明,个性非常风趣,情绪掌控和穿着打扮总是近乎完美无瑕,她的连衣裙一如她的举止,从来不会让人瞥见丝毫的裸露。这会儿,恐惧就像一把大刀,突然将她剖开。她在我面前打开了,像一头小母牛被切割的身躯,吊挂在肉铺的铁钩上。
“厕所水箱的蓄水声一直没停过,而我,我突然很想强暴她。我知道我说的是:强暴她,而不是跟她做爱。我不想要她的温柔。我想把手粗暴地放在她脸上,在那一瞬间,完全夺取她,连同她让人兴奋难耐的那些矛盾一并夺取——连同她完美无瑕的连衣裙和闹个不停的肠子,连同她的理性和她的恐惧,连同她的自负和她的不幸。我的感觉是,这一切矛盾当中蕴藏着她的本质——这宝藏,这金块,这隐藏在深处的钻石。霎时间,我想要拥有她,连同她的粪便,也连同她无法言喻的灵魂。
“可是我望着这双盯着我看的眼睛,那眼里尽是不安(理性的脸上,两只不安的眼),而她的眼睛越是不安,我的欲望就变得越荒诞、愚蠢、丑恶、无法理解,而且不可能实现。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