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哲人冯友兰的《贞元六书》之一《新知言》:通过对新理学哲学方法体系的论述,阐述了它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地位,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廓清一条道路。它从知识分类着手讨论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又把哲学分为普通所谓的形上学和真正的形上学两种。它纵横捭阖地从哲学方法的角度回顾了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大哲学家的方法论原则,以彰显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方法论。哲学方法具有普遍性价值,充满思想的智慧。它对一般的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也具有丰富的启迪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知言/贞元六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冯友兰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世纪哲人冯友兰的《贞元六书》之一《新知言》:通过对新理学哲学方法体系的论述,阐述了它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地位,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廓清一条道路。它从知识分类着手讨论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又把哲学分为普通所谓的形上学和真正的形上学两种。它纵横捭阖地从哲学方法的角度回顾了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大哲学家的方法论原则,以彰显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方法论。哲学方法具有普遍性价值,充满思想的智慧。它对一般的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也具有丰富的启迪作用。 内容推荐 20世纪哲人冯友兰的《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构成了他完整的新理学哲学体系。它既是冯友兰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更使他成为继往开来、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师。《贞元六书》寓意民族抗战虽在艰苦之时,但亦处在觉醒和复兴的前夜,表达民族一定要复兴的坚定信念。冯友兰的新理学哲学体系,囊括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才命、心性、功利、道德,情、性、灵与肉、欲与好,自然、风流、处事方法,从人生、境界、修养、心灵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无一不渗透到他那人人都能够看得懂的文字中,并一以贯之地把人生境界论作为起点、巅峰与归宿,真正追求的是诠释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堪称一部人生的教科书。 《新知言》通过对新理学哲学方法体系的论述,阐述了它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地位,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廓清一条道路。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论形上学的方法 第二章 柏拉图的辩证法 第三章 斯宾诺莎的反观法 第四章 康德的批判法 第五章 维也纳学派对于形上学底看法 第六章 新理学的方法 第七章 论分析命题 第八章 论约定说 第九章 禅宗的方法 第十章 论诗 试读章节 以人生为对象而思之,就是对于人生有觉解。于《新原人》中,我们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主要底一点,是人对于他的生活有觉解。如果禽兽亦对于它们的生活有觉解,我们可以说:人对于他的生活,有较高底觉解。此所谓觉是自觉,此所谓解是了解。人做某事,了解某事是怎样一回事,他于做某事时,并自觉他是在做某事,这就是他对于做某事有觉解。这也就是他对于他的生活的片断有觉解。不过一般人虽对于他们的生活的片断有觉解,但未必对于他的生活的整个有觉解。一般人虽都有觉解,但未必了解觉解是怎样一回事;于有觉解时,亦未必自觉他是有觉解。这就是说,他未必觉解其觉解。人的生活的整个,就是人生。对于人生底觉解,就是对于人生底反思底思想。对于觉解底觉解,就是对于思想底思想。这种思想,如成为系统,即是哲学。 这可以说是人的心的向内底发展。说到向内底发展,颇可引起误会。因为有些人说到心的向内底发展,有轻视或敌视中国哲学史中所谓外物的意思。他们作中国哲学史中所谓内外之分,有中国哲学史中所谓“是内而非外”的倾向。我们并没有这个意思。我们所谓心的向内底发展,不过是说,人注意到他自己的全部生活,他的全部生活,包括了中国哲学史中所谓内外。 在《新理学》中我们说: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底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这是就哲学的方法及研究哲学底出发点,以说哲学。凡有关于实际底学问,都需以经验为其出发点。因为所谓实际,就是经验的对象,或可能底经验的对象,纯思是哲学的方法。理智底分析、总括及解释,是思的方法。此所谓理智底,亦可以说是逻辑底。我们用理智对于经验作分析、总括,及解释,所得底是逻辑底分析、总括,及解释。说理智底,是就我们的官能说;说逻辑底,是就所得底结果说。 在《新理学》中,我们说到思与想的不同。在中国旧日言语中,本来有此分别。《世说新语》说:“卫蚧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瞰铁杵,皆无想无因数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文学篇》)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旧日言语中思与想的分别。我们说“纯思”,我们是要表明,在哲学中不可有想的成分。近来底中国言语,以“思想”二字合文,表示思。我们上文所谓思想,意思就是思。 我们对于经验,可以注意于其内容,亦可只注意于其程序。所谓经验的内容,就是经验者对于经验的对象所有底知识。对于经验底理智底分析、总括,及解释,又可分为对于经验的程序者,及对于经验的内容者。前者就是哲学中底知识论,后者就是哲学中底形上学。 形上学是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因为它代表人对于人生底最后底觉解。这种觉解,是人有最高底境界所必需底。我们对于经验的内容,作逻辑底分析:总括及解释,其结果可以得到几个超越底观念。所谓超越就是超越于经验。用中国哲学史中底话说,就是超乎形象底。我们的理智,自经验出发而得到超越于经验者。对于超越于经验者底观念,我们称之为超越底观念。这几个超越底观念,就是形上学底观念,也就是形上学中底主要观念。 形上学中底主要观念,既都是从纯思来底,所以形上学并不能增加人对于实际底积极底知识。在这一方面,它有似于逻辑算学。逻辑算学虽亦不能增加人对于实际底积极底知识,但其中亦有一套原则公式,为科学所依靠,以求积极底知识。由此方面说,我们可以说,逻辑算学可以间接地增加人的积极底知识。它们虽不依靠科学,科学却要依靠它们。形上学既不依靠科学,科学亦不依靠它,它是真不能增加人的积极底知识。它也有一套命题,但这一套命题,都近乎是自语重复底。从求积极底知识的观点看,这一套命题,没有甚么用处,可以说是“废话”。 不过形上学的功用,本不在于增加人的对于实际底积极底知识。形上学的功用,本只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它不能使人有更多底积极底知识。它只可以使人有最高底境界。这就是《新原人》中所谓天地境界。人学形上学,未必即有天地境界;但人不学形上学,必不能有天地境界。P9-11 序言 前发表一文《论新理学在哲学中底地位及其方法》(见《哲学评论》八卷一期至二期),后加扩充修正,成为二书,一为《新原道》,一即此书。《新原道》述中国哲学之主流,以见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之地位。此书论新理学之方法,由其方法,亦可见新理学在现代世界哲学中之地位。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新理学继开之迹,于兹显矣。将返北平,留滞重庆,因取已抄成之稿,校阅付印。新理学之纯哲学底系统,将以《新理学》、《新原人》、《新原道》及此书,为其骨干。《新理学》脱稿子南渡途中,此书付印于北返道上,亦可纪也已。写此书时,与沈公武先生有鼎时相讨论,原稿承金龙荪先生岳霖校阅一过,多所指正,并此致谢。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冯友兰序于重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