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敌共眠(可可·香奈儿的暗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哈尔·沃恩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哈尔·沃恩编著的《与敌共眠(可可·香奈儿的暗战)》内容介绍:美国著名记者哈尔·沃恩这本引起震动的新书,首次集中披露了香奈儿为纳粹德国充当间谍的真实经历。然而它绝非一段秘史,也不是一本寻常的香奈儿传记。或许,它只是以极端的方式,呈现了,这位非凡女性身上仍然难解的复杂性。

谁曾想,香奈儿曾与纳粹军官冯·丁克拉格男爵同床共枕。而且并非“只是为了爱情”?更不可思议的是,她作为舒伦堡手下登记在册的纳粹间谍,曾多次执行任务,甚至为说服至交丘吉尔与德国停战而踏上胃险之旅……

香奈儿这场甚少为人所知的暗战,第一次被写得如此细节纷呈。然而它到底只是再现了一段聚讼纷纭的时光,还是更关乎一颗笼罩于魔咒的心灵?

让·柯克多曾说:“她(香奈儿)温柔地看着你,然后点点头,你就被判了死刑!”关于香奈儿,还有多少我们永难了解的秘密?

内容推荐

让·柯克多在谈到香奈儿时曾说,她有“一只黑天鹅”的头脑;科莱特则补充道,她还有“一头黑公牛的心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香奈儿关闭了她的时装工坊,住进了街对面的丽兹酒店。她的朋友毕加索将她称为“欧洲最有头脑的女性之一”。她在丽兹酒店一直住到战争结束,随后旅居瑞士。

长达半个多世纪里,香奈儿在1941—1954年间的生活一直疑云密布,笼罩着流言、秘闻和传说。不论香奈儿还是她众多的传记作者,都对此始终未吐露全部实情。

现在,哈尔·沃恩的这本兼有悬疑小说和战争纪实风格的爆炸性传记,首次完整呈现了加布丽埃勒·可可·香奈儿这段曾被有意遮蔽的时光,从纳粹占领法国,直到二战后初期。

哈尔·沃恩编著的《与敌共眠(可可·香奈儿的暗战)》揭示了1940—1944年间,香奈儿在被占领的巴黎与希特勒手下高官“合作”的真相。她相恋数十年的德国情人汉斯·京特·冯·丁克拉格男爵(即“斯帕茨”,意指“麻雀”)并非如之前的大多数香奈儿传记所言,只是一位“花花公子”,而是一个资深的德国军事间谍,他在地中海沿岸及巴黎组建了间谍网络,直接向希特勒的得力助手、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汇报。

《与敌共眠(可可·香奈儿的暗战)》还真实记录了香奈儿是如何成为一名登记在册的德国间谍;如何以及为何要参与一系列间谍活动;如何在战后的法国逃脱拘捕,流亡瑞士;最后,她又如何得以在七十岁高龄回到巴黎,东山再起,不仅重塑了自己,还重建了引领时尚风潮的香奈儿品牌。

目录

Chapter 1 破茧成蝶从加布丽埃勒到可可香奈儿

Chapter 2 女人香

Chapter 3 可可的公爵金主

Chapter 4 好莱坞插曲

Chapter 5 保罗退场,斯帕茨上场

Chapter 6 战争打响

Chapter 7 巴黎被占难民香奈儿

Chapter 8 丁克拉格拜会希特勒;香奈儿成为纳粹间谍

Chapter 9 被维特海默兄弟“将军”

Chapter 10 希姆莱交代的任务

Chapter 11 香奈儿的运气

Chapter 12 香奈儿归来

后记

注释

致谢辞

试读章节

1883年8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加布丽埃勒·香奈儿在法国卢瓦尔河谷区索米尔镇一个专为穷人开设的收容所里出生了。她的祖上是塞文山脉地区的农民,由于庄稼害病,被迫做起了沿街叫卖的小贩。香奈儿出生时登记的名字是“香斯奈尔”(Chasnel),这很可能是登记官员的笔误,不过也有可能是她们家族姓氏的古老写法,到后来才改成香奈儿,以便听起来更顺耳(香奈儿原名里多出来的那个“S”后来还在一些警方档案里造成了好些混淆)。

香奈儿出生之时,她的母亲让娜·德沃勒和父亲阿尔伯特·香奈儿还没有成婚,两人直到几年后才踏入婚姻殿堂。香奈儿的父亲在街上做点小生意。在让娜去世前的十二个年头里,她和阿尔伯特总共生了五个孩子,分别是三个女儿茱莉亚·贝尔特、加布丽埃勒和安托瓦妮特,以及两个儿子阿方斯和卢西恩。一大家子跟着父亲阿尔伯特坐着马车从一个集市辗转到另一个集市,住的都是简陋的工房。1895年,母亲让娜不到三十四岁就去世了,阿尔伯特便把两个儿子都送去了农场,也把时年十二岁的香奈儿和她的两个姐妹都送去了荒凉的科雷兹省。在那里,香奈儿三姐妹成了天主教修女照看下的“孤儿”,她们寄宿的则是由埃蒂安·奥巴辛修建于12世纪的奥巴辛女修道院一孤儿院。

多年以后,当回忆起这段修道院的生活,香奈儿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把属于我的一切都拿走了,那时的我已死。虽然我才十二岁,但我已经知道,人在一生中会死上几次。”

在诸多的香奈儿传记当中,没有一本对十二岁的香奈儿的修道院生活做过描述和揣测,这是因为她从不谈论那时的生活——无论是修道院的修女、天主教的严格戒律,还是辛苦的劳作和贫瘠的生活。那时的天主教宣扬人的原罪、忏悔以及赎罪,而在20世纪初,一些像奥巴辛修道院这样的天主教团体还给年轻的天主教徒灌输对犹太人的仇恨——香奈儿便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她常常陷入反犹情绪当中。法国时尚刊物《嘉人》主编和知名作家马塞尔·黑德里希就曾经提到一场他和香奈儿关于他《摩西创造上帝》一书的对话。香奈儿问黑德里希:“为什么要这样写摩西呢?你不相信古老的故事仍然有它的重要性吗?还是你希望犹太人会喜欢你的故事?他们才不会买你的书呢!”而当他们谈到巴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式服装小店时,香奈儿又宣称:“我只怕那些犹太人和中国人,而比起中国人我更怕犹太人。”对此,黑德里希的评论是:“香奈儿的反犹倾向不只是在口头上,而且是在心里正儿八经地这么认为,不合时宜又经常让人无所适从。想必她小时候和跟她同龄的小孩一样,都学习过天主教教义问答手册,于是坚持认为是犹太人用十字架钉死了耶稣。”

的确,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徒都相信是犹太人害死了耶稣。从中世纪开始,欧洲人就宣称“犹太人会带来厄运”,还把他们从很多行业和机构中都清理了出去。在莎士比亚时代,犹太人在英国也遭受歧视,被视作下等公民,唯一适合他们的工作就是收税——而这个工作肯定不讨香奈儿那样的农民家庭喜欢。再后来,纳粹党,甚至一些不那么极端的欧洲人也都相信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是同谋,指责犹太人发明了共产主义。

十八岁的时候,香奈儿离开修道院,去了一所穆兰①的天主教女子寄宿学校。当时,整个法国为德雷弗斯一案激烈争执了近十年。这桩案子起源于1894年,年轻的阿尔萨斯籍犹太血统的法国陆军上尉德雷弗斯被控向德国人出卖军事秘密,并于同年12月被定为叛国罪,叛处在法属圭亚那魔鬼岛接受终身监禁。法国公众一开始都支持判他有罪,排犹集团也趁机大做文章,认为德雷弗斯象征着法籍犹太人对国家的不忠。但是在1898年8月,法国当局发现有关德雷弗斯的文件系伪造,于是1899年雷恩军事法庭重审;1906年,法国最高法院撤销了雷恩军事法庭的判决,并为德雷弗斯恢复了名誉和军衔。后来,德雷弗斯还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以陆军中校的军衔光荣退役。P3-5

序言

虽然她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她仍熠熠发光;她是奥弗涅山脉中唯一不死的火山……她是有史以来最才华横溢、最桀骜不驯的女性她就是香奈儿。

1971年,瑞士洛桑,加布丽埃勒香奈儿在她由专人设计的灵寝下葬后不久,就有巴黎方面的消息称:法国第一夫人兼香奈儿的忠实顾客和仰慕者乔治蓬皮杜总统的太太将于1972年10月为香奈儿举办一场纪念展,以缅怀她的生平和作品。就在临近举办前不久,《国际先驱论坛报》的知名时尚编辑赫柏多尔西却爆出消息,称这场“向香奈儿致敬”的展览很可能会被取消,至少也会被延期。多尔西称,法国发行量最大的《巴黎竞赛》画报编辑皮埃尔加兰特即将曝光一组来自法国反间谍档案的文件,里面包含有关香奈儿女士令人震惊的信息。多尔西还透露,在德国占领巴黎期间,香奈儿曾和一位名叫汉斯京特冯丁克拉格的德国男爵有过私情,而这名男爵正是一个“为德国某情报组织工作的危险特工并且很可能是一名盖世太保”。

身为法国优雅品味代表的香奈儿女士竟然和纳粹间谍私通还是和一个臭名昭著的盖世太保?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对当时的法国人,尤其是法国的犹太人、经历过法国抵抗运动的老兵,以及从德国党卫军集中营逃脱的幸存者来说,和德国人私通者简直就可以被视作贱民,朝他们的脸上吐唾沫都不为过。必须说明,关于香奈儿在德国占领期间和一个德国情人同居的流言在巴黎也流传了好几年,并且还都有鼻子有眼(据说她的情人唤作斯帕茨[Spatz],德语里“麻雀”的意思,两人在时髦的丽兹酒店[RitzHotel]同进同出,而这里也是一帮纳粹大佬,如赫尔曼戈林和约瑟夫戈培尔常住的地方),但是和盖世太保私通又是另一回事了难道香奈儿女士不是还为蓬皮杜总统夫人设计过衣服吗?她不是还在爱丽舍宫被褒以嘉奖吗?这样一个法国社会的楷模怎么会和“德国间谍”共眠一室呢?诚然,有很多法国通敌者最后都逃脱了惩罚,但是在1972年,自觉自愿和纳粹军官同床共枕,甚至还假以援助,仍然有叛国之嫌。要知道,香奈儿和这位德国军官的来往持续了十多年,而一位旁观者甚至都忍不住怀疑她是否真的“只想得到爱情,而对政治理念无动于衷”。

至于上文中提到的纪念香奈儿生平和作品的展览,也只能说它的时机太不凑巧了。除了以上风波,美国阿尔弗雷德克诺夫出版社不久前推出的《维希法国19401944:老卫队和新秩序》(VichyFrance:OldGuardandNewOrder,1940-1944)一书更是一记重拳:该书由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帕克斯顿所著,对菲利浦贝当领导下的维希法国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很多内容甚至让法国学者汗颜,因为这一领域原本应该是他们的主场。鉴于法国政府把维希法国的档案都做了封存处理,帕克斯顿书中的材料都来自德国,而这也充分证明贝当政府与纳粹分子的勾结并非受到胁迫,而是出于自愿。

当时的蓬皮杜政府正面临两年以后的大选,而香奈儿公司则面临着它的创始人和盖世太保私通的指控,因此这场“向香奈儿致敬”的展览也就只能被推迟了。此外,由皮埃尔加兰特撰写的一本香奈儿传记也即将在巴黎和纽约出版,其中就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香奈儿和德国人私通并非空穴来风。加兰特是英国演员奥利维娅德哈维兰的丈夫,也是参加过法国抵抗运动的老兵;他表示,书中的相关信息都是来自法国的反间谍情报。

虽然这本书还没出版,但是已经成了全巴黎人的谈资。加兰特在书中将要揭发的事情惹得另一位法国作家、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埃德蒙夏尔鲁大为光火,甚至斥之为“胡说八道”。她说:“(丁克拉格)绝不可能是盖世太保,而斯帕茨和香奈儿也不过是过从甚密的朋友。”要说的是,夏尔鲁当时也在撰写一本香奈儿的传记,只是她大约没有加兰特的信息渠道。

另一位曾经在更早之前为香奈儿写过传记的马塞尔黑德里希则称,丁克拉格不过是一个喜欢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他喜欢美食、美酒、雪茄、华服……而他也要感谢香奈儿,因为是后者让他过上了逍遥日子……他会在香奈儿的沙龙里等她回来……然后一边亲吻她的手背一边呢喃地说:‘你今早过得怎么样?’也正是因为香奈儿和他一起的时候都说英语,所以关于他的身份,香奈儿曾表示:‘他(丁克拉格)不是德国人,他母亲还是英国人呢。’”

1972年9月,夏尔鲁接受了纽约著名时尚杂志《女装日报》(Women’sWearDaily)的采访。在被问到“香奈儿女士身为巴黎最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是否也是一位盖世太保的间谍”时,她回答说:“(丁克拉格男爵)不是盖世太保,虽然他的确和巴黎的一个情报机构有染,也的确向他们出卖过情报,但是必须要知道,当时是在战时,而他不幸的是生而为德国人。”不过,在为香奈儿做出这番辩解的数年之后,夏尔鲁却发现她被骗了,而骗她的正是香奈儿本人和她的律师勒内德尚布伦。

1944年8月,巴黎从纳粹的统治下解放,但是这一过程却是从街垒战开始的。战斗的双方分别是德国军队和戴高乐将军领导的非正规军队,成员多是破衣烂衫的底层民众,人称“法国内政部部队”(ForcesFranaisesdel’Interieur,简写FFI,还被香奈儿称之为“lesFifis”)。他们中有共产主义者、法兰西自由射手游击队(Francs-TireursetPartisans,简称FTP),以及政府警察。面对德国军队,很多参与抵抗的法国人手头只有火力微弱的警用武器,还有人拿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缴获的左轮手枪和来福枪,只有少数人有燃烧弹和从德国缴获的其他武器。参加战斗的多是年轻学生,他们只穿着凉鞋,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瘦弱的手臂,“FFI”、“FTP”以及警察的臂章就充作他们的制服。  1944年8月的最后一周,在菲利普勒克莱尔将军(PhilippeLeclercdeHauteclocque)的领导下,全副美式装备的自由法国军(FreeFrenchArmy)使巴黎的战斗组织有序起来;随后,德国卫戍部队宣布投降,巴黎从长达四年的纳粹暴虐统治下解放了出来,人们不再有随时被捕的危险,不再担心会被折磨或是送去集中营;教堂的钟声重又敲响,人们在街上吹着口哨跳起舞;除了个别的省份,如阿尔萨斯和洛林,整个法国都被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军收复了。

8月的最后几天,整个法国被一股可怕的复仇气息所笼罩。四年的被占之辱,这期间累积的恐惧、仇恨以及烦躁都一并释放了出来。人们在大街小巷游荡,寻找着复仇的对象;有罪之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也不乏无辜的百姓受到牵连。很多有通敌嫌疑的人受到了痛打,有的甚至还被杀。那些所谓的“卧式通敌者”(Horizontalcollaborators),也就是和德国人睡过觉的女人都被拽着头发游街,很多人还被剃光了头发,有的甚至被烙上了纳粹的万字符号;连一些为德国人看过病的医生都难逃清算,被当场打死,幸运点的则被关押,留待以叛国罪候审。后来,还是戴高乐将军的军队和临时地方法官出面,才让这场自相残杀画上了句号。

虽然身为20世纪时尚界的翘楚,但是香奈儿也被列在复仇的名单之中。法国人称这场报复行动为“净化”(épuration),也就是要对法国遭受纳粹蹂躏之后的伤口进行“清洗”和整理。

在巴黎的德国驻军撤离后不久,香奈儿就开始向美国大兵慷慨派送香奈儿5号香水。不过好景不长,她还是被她称作“Fifis”的法国内政部部队逮捕了。那些年轻人对她丝毫不客气,直接把她带去了法国内政部部队总部,等候盘问。

然而此后发生的事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到几个小时,香奈儿就被放了出来。拯救她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请了英国驻法国临时政府的大使达夫库珀出面介入此事,把香奈儿保释了出来。几天之后,香奈儿便动身飞去了瑞士洛桑;之后不久,冯丁克拉格男爵也去了那里和她相聚。此时香奈儿已经六十一岁了,而丁克拉格还是一个四十八岁的英俊男子。

很快,戴高乐政府就下令让司法部下属各地方法官召开特别法庭,来审判那些有帮助纳粹嫌疑的人们。依照法国刑法典,这是重罪。首先被送上法庭的是维希政府的元首菲利浦贝当,以及他的总理皮埃尔赖伐尔。两人都被定为叛国罪,并被判处死刑。鉴于贝当年事已高,戴高乐赦免了他的死刑,但是赖伐尔则没有逃脱惩罚,被枪决。

在这场战后的整肃中,法国的军事和民事法庭总共审理了160287起案件,其中有7037个人被判处死刑,实际约1500人被真正处死,其他的死刑犯则在后来被转为监禁。  至于香奈儿,她再次回到法国政府的视线是在战争结束后两年:一道法国法院(FrenchCourtofJustice)颁布的“紧急”传唤令让香奈儿从境外被带了回来。1946年4月16日,一位名叫罗杰塞尔的法官下令让法国边境巡卫队和警察把香奈儿带回巴黎,等候审讯。一个月后,他又下令调查香奈儿在二战期间的所有行踪。事实上,引起塞尔法官注意的并不是香奈儿和丁克拉格的私情,而是他发现,香奈儿曾经和德国军事情报机构有过合作,还曾和一个法国叛徒路易沃弗里兰德男爵(BaronLouisdeVaufreland)搭档行动。此时的沃弗里兰德男爵已经被法国警方认定为窃贼和战时的德国间谍,并且在德国军事情报局的档案里代号“V-Mann”也就是说他早就在盖世太保和德国军事情报局成了一名甚受器重的间谍。

罗杰塞尔法官时年才48岁,已经担任了二十多年的法官。在他的主理下,沃弗里兰德接受了为期几个月的讯问。与此同时,塞尔法官还从法国情报机构的官员那里了解到一些香奈儿和沃弗里兰德跟德国军方合作的渠道。塞尔是个异常严谨的人;慢慢地,他发现了香奈儿加入德国情报机构并与沃弗里兰德合作的细节,以及她和后者是如何在1941年共赴马德里,执行一项德国反间谍任务的。

在审讯期间,面对自己和沃弗里兰德一起开展间谍活动的指控,香奈儿斥之为“异想天开”,然而法国警方和法院的档案却都指向对她不利的秘情:1941年夏天,正当法国抵抗运动的战士和德国人激战之时,香奈儿却被德国军事情报局收编,成为一名情报人员。一份长达50页的材料详尽地描述了香奈儿与后来德国军事情报局代号F-7117的资深特工,路易沃弗里兰德男爵,如何加入了这个组织,以及如何通过德国间谍赫尔曼尼布尔中尉(化名亨利纽鲍尔医生)的牵线搭桥接上头,并在1941年夏天一起为德国军事情报局执行任务。他们的分工是:沃弗里兰德负责找出哪些人可以被收编或是收买进入纳粹间谍阵营,而香奈儿则负责利用她和英国驻西班牙大使塞缪尔霍尔爵士及西敏公爵休格罗夫纳的关系,为沃弗里兰德提供掩护。

虽然塞尔法官非常严谨勤勉,但是他是否完全掌握了香奈儿与纳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其实也很难说。他很可能并没有看到英国军情六处的一份报告报告中称,一位名叫约瑟夫莱德堡维歇恩伯爵的德国军事情报局特工反正之后,在1944年交代了香奈儿和沃弗里兰德是如何于1943年到被美军轰炸之后的柏林,并向德国党卫军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主动请缨。莱德堡还在报告中透露,香奈儿从柏林回来之后,还为党卫军的瓦尔特舒伦堡少将,也就是希姆莱手下的党卫军情报安全局局长又再次前往马德里执行了一项任务。塞尔法官还不知道的是,冯丁克拉格从1919年起就是德国军事情报局的军官,代号为F-8680。  塞尔法官同样不太可能知道香奈儿在纳粹占领巴黎期间和纳粹的合作;事实上,她当时已经是瓦尔特舒伦堡手下一名登记在册的间谍。塞尔当然也不知道,冯丁克拉格在战前就曾在法国为德国军事情报局和盖世太保工作,在瑞士为德国军事情报局工作,之后更在被占领期间的巴黎为德国军事情报局效力。

后记

在香奈儿生命的暮年,她的创造性才华仍然为世人所推崇。法国历史学家安德烈.马尔罗(他还是一位深受戴高乐器重的法国政治家)曾经说:“这个世纪的法国,只有三个名字会流传于后世:戴高乐、毕加索和香奈儿。”

而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香奈儿也的确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偶像。她的受欢迎程度从她回归以后穿过她衣服的名媛贵妇就能看出:法国第一夫人乔治.蓬皮杜太太、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她在丈夫被刺那天穿的也是香奈儿粉色套装),还有著名女演员让娜·莫罗、罗密.施奈德、伊丽莎白.泰勒,以及声称睡觉时只喷香奈儿5号香水的玛丽莲·梦露。

然而在香奈儿的朋友让·柯克多的眼中,香奈儿的形象却不那么英雄。他说:“她(香奈儿)温柔地看着你,然后点点头,你就被判了死刑!”

关于香奈儿,有两种看法并存,一种是英雄,一种是魔鬼。

在皮埃尔·勒韦迪这位生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看来,女性都是弱者,一旦坠入爱河都将唯男性的马首是瞻。他深爱着香奈儿,并且愿意相信后者是受了丁克拉格的蛊惑——“斯帕茨是香奈儿命中的劫数。”

不过,勒韦迪或许深谙香奈儿的孤独和压抑,却从不知道香奈儿与德国合作的程度有多深。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勒韦迪选择撇开香奈儿在战时的所作所为,并接受了她的弱点和她与德国人不齿的勾当。在这位信仰天主教的诗人看来,香奈儿需要从罪恶中得到救赎。

1960年,在勒韦迪于圣彼得修道院(一个位于法国索菜姆的本笃会修道院)去世前夕,他用一首诗表达了他对香奈儿的祝福。这位曾经跟德国侵略者和维希政府都做过斗争,并且因为他的朋友与纳粹合作而毅然与之绝交的坚定的法国抵抗战士,给香奈儿写的悼词如下:

亲爱的可可,这是

我最好的双手

和我最好的自己

我把他们都献给你

连同我的心

我的手

在朝着黑暗之路的尽头

出发之前

无论被责难

还是被宽恕

都请知道,你被爱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4: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