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出现,随人类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其产生、传递、影响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从人类早期的信息开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入到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人类早期的信息简单而原始,其传递直观而简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信息共经历了5次的信息革命,每一次信息革命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历史的车轮进入到21世纪,21世纪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信息化社会,是“数字时代”,是“网络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这些名称都是信息化社会的体现。
信息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阶段的文明程度,杨华编著的《信息(权威版)》介绍了信息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了解到信息的产生、历史沿革以及历史作用和影响,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科学世界的窗口。
杨华编著的《信息(权威版)》为青少年科普系列丛书之一,带领青少年进入奇幻的信息化知识天地,探索科学的奥秘、揭示自然的神奇。《信息(权威版)》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早期书信的发明与使用
书信是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工具,其产生和利用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在用书信来互通信息。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实物信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有形信件,常言道:“空说无凭”,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同时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差错,便逐步创造了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但是人们用实物通信,一开始就感觉到有许多不便之处,小的物件还可以,但大的物件或某些抽象的意义就不好办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逐渐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不再用实物,而是用代替实物的图画来通信了。这样一种“图画信”就产生了。人们在树皮或石片上,刻上或画上各种各样的图画,用来进行通信联络,这样就方便了许多。另外,在图画信以外,在一些民族通信史上,还出现遗“贝壳信”和“结绳信”。从广义上说,我国的结绳记事也属于此类。
人类最早的文字信件是有了文字以后才出现的。古时候人们把信写在又薄又轻的绢帛上,称之为“尺素书”,但由于绢帛昂贵,于是人们又把信写在竹简上。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书写的工具了。他们用刀子把竹子或木头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用来写信的木简通常三寸宽、一尺长,所以人们就把信称为“尺牍”。尺牍一般由两块木简组成,写信的时候,先在底下这块木简上写上要说的话,写完了在上面再加盖一简,并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姓名——这就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了。然后用绳子从中间将两简捆扎结实。为了防止别人路上拆看,在打结的地方,还要加上一块青泥,再盖玺印,这盖有玺印的泥叫封泥。然后就可以派信使把信送出了。信长用的竹简就多。据历史记载,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有一次写了一封给汉武帝的信,竟用了3000根竹简,他雇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勉强把这封信抬进宫去。这种竹片和木头信在我国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纸张的生产和使用普及以后,才逐渐为纸信所代替。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家信就是刻在木块上的:在我国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四号秦墓中,曾挖掘出“木牍”书信两件,保存完好。它们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最早两封家信实物。
通信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少的事,在纸信出现以前,世界上其他一些古老民族也曾使用过各种不同的信件。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生活在亚洲西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就曾使用过一种楔形文字刻成的“泥版信”。因为两河流域缺少石块和木头,人们用黏土制成一块块泥版,然后用芦苇管或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边一笔笔刻画。由于刻出来的线条上粗下细,形同木头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当泥版信晾干或用火烤干以后,就可派专人投递了。
与这种沉重的泥版信相反,古代埃及人则创造了一种用草当作纸书写的“纸草信”。这种纸草盛产于尼罗河沿岸,是一种水生植物,形状好像芦苇。人们在使用时,先把它的茎逐层撕开,剖成许多长条,然后排齐联结成片,压平晒干。古埃及人就用削尖的芦苇杆蘸着颜料在这种纸草上书写。这样的信件,邮递起来,当然就轻便多了。无论是木头信、’泥版信、纸草信,还是兽皮信、树皮信,它们的制作和使用都有许多缺点和不便。当最理想的书写工具——纸发明以后,这些不同形式的信就逐渐让位于纸信而退出历史舞台了。
P4-6
什么叫信息?信息有什么作用?在现代科学中,信息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际上,信息有多种定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信息不同的含义。《通信的数学理论》中,信息被认为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是从数学的角度给信息下的定义。信息的数学定义的影响之一是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控制论一一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问题》中,信息被认为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1956年,英国学者Ashby提出“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1975年,意大利一学者在《信息论:心得趋势与未决问题》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构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的本身。又有人从哲学的角度表述信息是事物运动的存在或表达形式,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信息到底是什么?也许信息就是这样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
信息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出现,随人类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其产生、传递、影响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从人类早期的信息开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入到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人类早期的信息简单而原始,其传递直观而简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信息共经历了5次的信息革命,每一次信息革命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历史的车轮进入到21世纪,21世纪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信息化社会,是“数字时代”,是“网络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这些名称都是信息化社会的体现。
信息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阶段的文明程度,本书介绍了信息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了解到信息的产生、历史沿革以及历史作用和影响,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科学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