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尼克松传(精)/一世珍藏名人名传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里克·伯尔斯坦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杂货店到白宫,从平民到领袖,从欢呼到唾弃,他的路走得漫长、坎坷而又辉煌。他的一生充满争议,但他从未放弃梦想,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奋斗、挣扎和牺牲,使其成为了现实。他就是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里克·伯尔斯坦编著的《尼克松传(精)》记叙了尼克松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全美最年轻的历史学家、《洛杉矶时报》最佳历史图书奖的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告诉我们当今美国的政治分歧可以溯源于“尼克松时代”。而正是这种政治分歧成为了美国的标志。

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尼克松传》的作者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伯尔斯坦史诗般的叙述从1965年的瓦茨暴乱开始。这场暴乱充满了血与火。在暴乱发生的九个月前,林登·约翰逊在总统竞选中完胜戈德华特。这似乎预示着自由派一统天下的来临。然而,次年大批自由派被逐出国会。美国的政治局面甚至比以前更加分裂。而与此同时,一度仕途蹭蹬的政治家尼克松正在酝酿着一个惊人的复出。

1965年到1972年期间,美国简直就像陷入了第二次内战的泥潭一般。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政治格局便诞生于这片混乱之中。

《尼克松传(精)》由里克·伯尔斯坦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天使之城的地狱

第二章 正直人社

第三章 泥潭

第四章 罗纳德·里根

第五章 炎热的长夏

第六章 开学

第七章 当头一棒

第八章 炸弹

第九章 新旧政治本质之思考

第十章 忍无可忍

第十一章 以天为界

第十二章 暴力

第十三章 从迈阿密到围城芝加哥

第十四章 胜利

第十五章 前一百天

第十六章 信任

第十七章 黄金锈蚀之时

第十八章 总统攻势

第十九章 两极分化

第二十章 止血绷带

第二十一章 五月风云

第二十二章 净化权力

第二十三章 阿格钮当选

第二十四章 艰难岁月

第二十五章 乒乓外交

第二十六章 女巫集会

第二十七章 杰弗逊、杰克逊及

乔治·华莱士所在的党

第二十八章 春季反攻

第二十九章 名 人

第三十章 兔女郎、芭芭丽娜、坦尼娅

启发了对民主党本质的理论思考

第三十一章 不足一半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天使之城的地狱

你可以说故事从一则电视新闻开始。1965年8月,洛杉矶KTLA电视台制作了一档为期四天的节目,8月15日,节目在最后一个小时的总结中达到了高潮。

‘吟天是1965年8月11日,星期三,洛杉矶市天气很湿热,”庄重的叙述开始了……

“在这个大城市里生活着52万3千名黑人。六分之一的黑人住在城市的西南,这儿可不像纽约市或底特律市那样是可鄙的贫民窟,不过其人口密度比起本市其他地区还是要多三倍。”

“因为有着相对和谐的种族关系,较少的示威游行,没有大规模的民众暴动,很少有好战分子制造麻烦,整个社区为此而感到骄傲。”

镜头追踪着一个外表普通的居民区,那儿绿树成荫,相当整洁。一排简陋的农舍前面镶嵌着好像邮票般大小的草坪,镜头是从直升机上进行航拍的。该直升机是朝鲜战争中用过的47G-5型,机腹带有相机,迄今为止多数照片都很清晰。它曾拍下马龙·白兰度的女佣溺亡的那个游泳池,还曾拍下过好莱坞明星的山间别墅被丛林大火吞没的场景。可是现在直升机被送回到动乱的根源地,此时洛杉矶的黑人正在焚烧邻人的房屋。

当骚乱开始时,电视台派出了移动车去报道,当看到眼前的场景时,记者们就像看到《圣经·利未记》中的一个场景那样目瞪口呆。第二天,好战分子或警告、或威胁,要求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不要前来报道——这些工作人员都是白人,也就是他们的敌人。有人甚至担心洛杉矶电视台闪亮的红色直升机有被好战分子射落的危险。这帮人对试图灭火的消防员大肆喷洒胡椒水。

不过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是不畏风险,美国史上最可怕的城市暴力最终得以在电视上进行了4天几乎毫不间断的循环报道。

然后,星期天晚上的总结性的报道来了:直升机缓缓盘旋在绿树成荫的街区的尽头,悬停在街区角落的一间平房之上。平房的屋顶已经没了,屋内黑漆漆的像是周末有人在此烧烤过后留下的一片狼藉。电视的旁白突然提高了音量:

“突如其来,晴天霹雳,伴随着恐怖大屠杀的怒火的正是天使之城的地狱。”作为背景音乐的是刺耳的小号声,南加州每一个休闲中心,每一间公寓和酒吧,只要是有人聚集的地方,电视的扬声器中都传出了小号的回声,这小号的回声就像在预告:对那些白人和中产阶级者(他们构成美国政治话语的基石)来说,美国政治从此截然不同了。

直到此前一周,几乎每一位专家都会将美国政治正处于转折期的想法斥为荒谬不经的,但实际上这种变革正确凿无疑地发生着。1964年过去了,林登·约翰逊度过了他戏剧性就任总统的第一年,他以罕见的沉着冷静通过了一项有关肯尼迪总统的法律来纪念逝去的前总统。他提出的经济机遇法案在1964年以2比1的比例通过。敬爱的老将军艾森豪威尔中断退休生活再度出马,领导运动反对肯尼迪和约翰逊的减税方案。可是约翰逊总统仍然通过了这项法案。随后的重点就是民权问题了。

“让本届议会为民权进步所做的贡献超过以往一百次会议贡献的总和吧。”约翰逊总统在就任后的第一次国会演讲中说道。此时距肯尼迪再次当选总统后提出最大力度的民权法案只不过七个月的时间。始于阿尔巴马州的民众骚动的浪潮使肯尼迪倍感吃惊,司惜他提出的民权法案却因为遭到北方共和党和南方民主党中保守分子的联合反对而被迫搁浅。甚至连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领导的有成千上万人参与的大游行也没能推动民权法案的通过。可是约翰逊总统却做到了。1964年6月,第88届议会的第一次会议为民权进步所做的贡献的确远远超过了过去百次会议之和。

在美国公共场合种族隔离是违法的。‘作为国家基石的美国宪法禁止种族隔离,我们自由的理念禁止种族隔离,道德禁止种族隔离,我今晚签署的法令也禁止种族隔离。”约翰逊总统在一个由三大电视网络直播的庆祝集会上这么说道。

这次庆祝集会不仅标志着一部法律的通过,也象征着自由的胜利,这显然是自由主义在全国范围内高奏凯歌的缘故。公共舆论的权威和专家都将约翰逊誉为最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甚至连保守的商人也持这种看法:约翰逊在美国商会上的讲话被60多次热烈的掌声频繁打断。他们有理由欢呼——美国经济的引擎变得如此富有活力,以至于认为经济繁荣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变成了一个时髦的观点。林登·约翰逊在一次招牌式的演讲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也是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什么是我们无法做到的。,,约翰逊将自己的雄心壮志称之为“伟大社会”。在5月22日的演讲中,他说:“伟大社会取决于所有人的富足与自由0”“这是一个远离脏乱的成功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悲惨和贫穷,真是天才的杰作。”约翰逊总统的言辞有点令人不敢相信,司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话居然很有道理。

随后,1964年,约翰逊在竞选中取得了自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最为压倒性的胜利。在爱荷华州有句老话(该州从很久以前起就是共和党人的天下),“只有当地狱变成了基督教卫理公会的天下时,爱荷华州才会成为民主党人的天下。”1964年地狱成了卫理公会的天下,而爱荷华州则在众议院的7人代表团中至少占据了五席,在国会中,民主党人比共和党人多出了一倍还不止。一个全新的拥护约翰逊的自由主义者阶层正在出现,他们唯约翰逊马首是瞻。仅仅在众议院中他们就有多达47名代表。右翼成了一个笑话,一桩尴尬,或一个政治脚注,也许永远都将如此。

11月5日,约翰逊宣布竞选获胜。当点亮白宫圣诞树时,他说:“这是自耶稣降生以来最富有希望的时刻。”

在1964年1月4日发表的国情演讲中他说:“民众的利益已经达成一致,这在人类自由史上都是无可比拟的。”

约翰逊坚持认为,美国会履行对越南人民许下的承诺,根据公开的记载,除了因东京湾事件而立即展开的报复行动之外,美国再没有在越南投下一颗炸弹,也没有派出一名步兵。“我们的目标是保持东南亚的和平,”总统说,“只有当侵略还给邻国以安宁的时候,和平才会真正到来。自由的事业正处在关键的时刻,而为自由的事业而奋斗绝对少不了美国的努力。现在对侵略置之不理只会使得爆发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几率增加。,’对于大多数的美国人来说,这些话听起来的确言之成理。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有说服力。“约翰逊受到广泛的欢迎。”左翼期刊《国家》这么评论道,同时评论文章中还暗示该刊也相当喜欢约翰逊。甚至巴里·戈德华特1964年竞选大纲的撰写者梅尔文。纳德也说共和党人“如果忽视竞选结果,试图抗拒党内变化的话,其结果无异于自取灭亡”。该月进行的民调显示,65%的共和党普通党员仍然自称为保守分子。美国两名最受尊重的政治家警告说:“要是这帮占三分之二多数的党员控制了共和党的行进方向,我们可以预言两党竞争的体制将宣告终结。”

这种体制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有如此充分的竞争。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清除了戈德华特的支持者。一位名叫弗兰克·科瓦克的职员由于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过硬而得以留下。整整一个春季科瓦克偷偷地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筹款名单传给了作为筹款对头的右翼组织。共和党主席雷·布里斯发现了他的阴谋后命他停止。可他照做不误。于是6月18日那天,距布里斯主持共和党仪式仅有两周的时候,布里斯的助手突然搜查了科瓦克的办公桌。于是突袭行动搞砸了,科瓦克的事震惊了整个新闻界。

那是1965年的共和党。P1-3

序言

196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林登·约翰逊在总统选举中赢得了61.05%的普通民众选票和538张选举人票中的486张,这是美国史上最为压倒性的胜利。而在1972年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也令人吃惊地赢得了类似的压倒性胜利:60.67%的普通选票和520张选举人票。在这其间的8年中,定义我们政治和文化的战线在血与火中得以锤炼。而本书正是解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何发生了。

作为这8年开端的1965年,人们并未料到血与火将成为美国政治与文化中的一部分。据专家说,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团结和自足。5年后,一位来自费城的年轻女孩——基瓦尼斯俱乐部衣着得体奖的获得者,却因为被控阴谋在1968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制造混乱而和另外6名美国人一起受审,在法庭上她遭到了如下的盘问:

“你当时在练习M1步枪的射击吗?”检察官问。

“是的,”她答道。

“你也在练空手道,对吧?”

“是的。”

“你这都是在为革命做准备吧?”

“经过芝加哥事件之后,原本是和平主义者的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权利。非暴力革命不可能成功,尽管我迫切地希望能成功。”

这次庭审的几个月之后,一位普通的芝加哥广告推销员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说:“我真想出去毙了这些家伙,我真他妈的快疯了。他们要毁掉一切——为了自己、妻子和孩子我所努力奋斗的一切。”

这部美国史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对应1966、1968、1970和1972年进行的四次选举。政治家善于把握文化潮流,致力于让51%的民众相信他们了解民众的恐惧和希望,能尊重并履行承诺,能保障安全并带领人民实现梦想。研究一位极其成功的政治家在多变的文化环境下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正是了解民众恐惧和梦想的途径。

这四次选举的关键人物正是尼克松,这位杰出而又烦恼缠身的人努力打造一套公共语言,借此他向民众允诺,20世纪60年代给整个美国造成巨大破坏的新出现的奇怪的愤怒、焦虑和怨恨都将置于掌控之下。尼克松的故事正是整个叙述的引擎。在面对着60年代的混乱时,尼克松本人巨大的愤怒、焦虑和怨恨形成了他复杂的个性,并引起了燃烧。可是他所做的一切没有一点是自然而然并不可避免的,因为通过利用60年代文化混乱所产生的愤怒、焦虑和怨恨,一个人居然可以成为美国总统。事实上尼克松本人也很晚才意识到这一点。通过1966年选举他达成了目标,对别人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重点研究了罗纳德·里根,里根通过给愤怒的情绪提供政治宣泄而赢得了加州州长的位置。要不是由于1966年主张“法律与秩序”的保守分子的突然袭击,约翰逊代表的自由派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的话,情况可能会截然不同——尼克松的竞选平台可能和约翰逊的自由派相差无几。不过实际上失利的自由派被看作是美国恶棍。

尼克松1968年总统选战只是险胜。在他的第一任总统任期内,他所在的共和党在议会中是少数派。不过他取得险胜的途径似乎为他指明了一条全新的政治结盟的道路,一条不同于从罗斯福时期的大萧条开始就一直坚持的道路。另外,在尼克松的总统任期中,他针对1970年的国会选举做出了如下判断:共和党的多数力量扎根于美国南部和西南部。他们对由于反对越战和反对白人的政治统治地位、反对几乎一切传统文化准则而开展的一系列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运动感到怒火中烧。尼克松原以为这些保守的共和党人能在国会选举中使共和党能压倒民主党而获得多数席位。可是在1970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的候选人遭到了羞辱,大败而回。尼克松谴责了敌人的阴谋,认为他们也是美国的敌人,他便开始正视他们。他摧毁敌人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因为他知道敌人已经决意要毁灭他。

几百万的美国人也以同样的方式意识到了力量的平衡,即美国陷入了光明和黑暗力量的激战中。唯一肯定的是,美国人对于自己分属哪个阵营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到了1972年的时候,将这场激烈的战斗定义为发生在“挺尼克松派”和“贬尼克松派”之间的斗争是最恰当不过了。

时至今日,尼克松去世已经多年,可是这些分歧依旧。我们今天称它们为“红色”和“蓝色”的美国。其中的一方暂时赢得了51%或40%,或60%的选民,这几乎成为每次选举的叙述模式。看来我们的后代也还会遵从这种模式。不过每次的联盟中选民的构成总是变化着的。

这本书中的主角并非理查德-尼克松。事实上本书的主角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他存在于本书的每一页中。1964年正是选民推动着民主党执政,也正是选民,在8年后因为同样的原因推动着共和党人尼克松走向了总统的宝座。

后记

在这本书中,我写了两种美国特性和两个群体的起伏,双方各自在同一条鸿沟背后虎视眈眈,各自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而对方是邪恶的。我写了在非常时刻,这些群体的成员通常残忍地互相残杀或试图互相残杀。三K党徒在塞尔玛杀害民权示威者;两个和平主义者在弗吉尼亚的里士满被射穿后脑勺,并被扔在沟渠里;一个嬉皮士在新墨西哥被射中后脑勺。‘气象员”准备用炸弹对在迪克西举行的军人舞会上进行屠杀。古巴黑帮分子对苏联大使馆办公室的纵火和轰炸及明星经纪人控制苏联艺术家。在平定纽瓦克的暴动后,州警察实施了司法外杀戮;黑人民族主义者在克利夫兰突袭警察。谨以此书纪念那些因意识形态差异而被美国人杀害的同胞。

我写了1952到1972年的起伏,写了一个曾自认为团结一致的国家却呈现出一幅不相称的‘世界末日”景象:两个松散定义的美国群体,各方都认为若对方获胜,所有正派、真实和值得保存的东西都将终结。

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

美国人不再因意识形态差异而相互残杀或试图相互残杀。至少现在不会。记住:战争虽已减少。却仍在酝酿。

我写了民主党对尼克松崛起的愤怒,切克演讲中的尼克松。他极其出色地吸收了自由的民粹主义,将他们引导为白人中产阶级对久经世故者、出身高贵者及‘精英圈子”的愤怒一所有这些人都瞧不起‘你和我’,都认为比尼克松的皈依者在道德上胜人一筹,以求得道德相对论;“变化的托利集团”妄自尊大地嘲笑寻常百姓的简单信念、朴素爱国主义及单纯的乐趣。我还写了这些自由主义者的简单信念:只要尼克松阵营能真正悟出理性,抓住‘该领域的可靠文献,”他们的偏见就会消融,他们真正的兴趣会被发现,他们也会结束自由主义。

我写了“美国共识”的狂热;它形成于权威统治集团,伴随着巴里·戈德华特的压倒性失败而达到顶峰。与林登·约翰逊一样,他们强烈认为“这是自耶稣在伯利恒诞生以来最有希望的时刻,”认为只要‘极端分子”停止激起两派斗争,美国人就会并将永远团结和平。我写了理智的自我压抑,让人们相信即使话语被记录,种族和战争那恶魔般的暴怒也在集聚;相信美国一直并将永远处于分裂。20世纪60年代的愤怒和暴力行为部分源于美国的镇压,倘若在此之前,人们没有对美国的团结津津乐道以至于虚假言辞甚嚣尘上,那么随着20世纪90年代暴怒的日渐猖狂,伴随着共识迷思瓦解而来的狂怒便不会到达如此地步,不会发展到势不可挡的境地,这点勿须多言。

我写了随着暴怒的集聚,尼克松是如何倔强而成功地回应了美国对宁静的渴望;即便如此,在纷繁交错中,尼克松的崛起也激起和引发了愤怒和仇恨,它们扎根于尼克松性格中心根深蒂固的愤怒和仇恨。若不是为了把邻国视作异类,并认为异类会毁灭我们,那他命令加入他那‘沉默的大多数”的目的是什么?我甚至暗示,那些吞噬他的魔鬼和导致水门事件的魔鬼也部分是为了与他认为的真正恶魔抗争。对于这场战争,公众多少有点感同身受,尽管忧虑和恐惧向尼克松袭来,但公众拥护尼克松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由忧虑和恐惧引起的报复心,与尼克松及其追随者展现在世界面前的虔诚常态战线并非相互分离,而是紧密联系的。

理查德.尼克松于1994年逝世。在他的葬礼上,参议员鲍勃·多尔预言“20世纪后半期将以尼克松时代而闻名于世”。在某种程度上,他当然没有刻意这样说,但我想多尔是对的。尼克松留给世人的是我们民族自我形象的措辞:两种美国人。一方是“沉默的大多数”,即“安静者”:中产阶级、郊区居民及农民联盟;他们现在将自己称为‘重要选民”、‘信仰者”、“爱国者”、甚至单纯的“共和党人”;他们感觉自己堕落成势利的决策精英;他们对非美裔、反基督教者、无道德论者及异类极度愤怒。另一方是“自由主义者”,“世界主义者”,“知识分子”,‘专业人士”——“民主党人”。他们说,他们将反对不公正的呼喊视作更高形式的爱国主义,或者“活并让其活”。他们认为向被压迫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的意愿与获得“价值'’有关,而非与你所崇拜的有关(若有此情况)——但是他们瞧不起第一类人,将他们视为无知受骗者,那些玩世不恭的精英利用他们情感上的虔诚吹捧他们的财富、诉诸战争、破坏生活。从理想的状态来看,双方在本质是平等的、命运也同样悲惨。双方都认为对方不是真正的美国人。关于尼克松的争论,正反两方都提供给我们有关战争的语言。

在政治和文化分歧上,美国人是否那么仇恨彼此,甚至幻想残忍地相互残杀?很难说他们没有。

尼克松的国度如何完结?它尚未完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5: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