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波编著的《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研究》是第14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精选论文集。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60多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主要论题为高等教育质量理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的国际比较几个方面。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研究》探索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理论,研究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等现实问题,对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体系进行了国际比较,并摘录了部分与高等教育质量有关的论点。适合教育专业学生与研究人员选用。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研究》由余小波编著。
第一部分 高等教育质量理论
关注本科教育质量:体制制约、内涵界定与维度补缺/龚放
先进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精神“原子弹”/吕立志
高等教育质量理论
——多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刘智运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的控制论诠释/龙献忠许烨周 葵
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陈昌贵曾小军
追求好功名还是培养好公民
——大学教育质量的道德维度思考/徐岚
关于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思考/白宗新许荣花
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误区分析/李雪飞
第二部分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基于质量意识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性思考/王晓萍黄乃祝
以四大理念为引领,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唐未兵杨虹易松芝
高校班级规模研究综述/杨静姚利民
对江苏高校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思考
——基于就业视角对5所高校和3家企业的调查研究/汪霞韦家朝
天津大学卓越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王杰吴垠
创新管理,提高质量
——长江大学实践与探索/吴淑娟
公立高校“被自主权”分析/李建奇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及其模式创新刍议/修巧艳
高等教育质量视野中的学分互换/张继龙
课程: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保障/毛景焕
公民文化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刘 楠
第三部分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
大学社会评价发展探析/余小波郑恩杨召君
一流学科评估的理论探讨/王建华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基于多学科的视角/武毅英 刘 莹
大学职能如何在质量监控中体现/唐松林魏珊
刍议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谭骏珊
教学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构建研究/张俭民
地方本科院校基于协同治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韦成龙
分类指导视野下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王能河吴基良
基于纽曼知识观评价高校教育质量
——论高校人文学科教育和评价策略/周 钦高晓清
以学生发展为指向:发挥学生评教质量保障功能的基本思路/蒋华林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教育技术的视角/樊泽恒
应用型专业课程有效性改革的要件及实现策略/谢武纪
第四部分 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的国际比较
中美顶尖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个案实证比较/吕林海龚放
赵春梅
宽进严出何以可能?——美国确保大学教育高质量的启示/阳荣威
英国研究型研究生体验调查及启示/朱艳春蒋家琼
论学习兴趣的养成:对西方近二十年来学习兴趣研究的反思/涂阳军
香港学习导向评估项目及其对我国大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启示/刘声涛
第五部分 论点摘编
论教师“反思”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张世敏
“去行政化”的顶层设计/曹霞红
文化创新: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责任/邹烨
我国专业类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问题探讨/陈艳椿
我国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及其应对措施/胡陆英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社会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机制/刘安澜
追逐在世界一流的路上
——基于日本COE计划与2011计划的比较/刘静
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特点、争议及启示/刘映婷
略谈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陆启越
论“千人计划”项目的驱动力与现实冲突/施融
科学人文主义质量观与理工科人才培养/万千
浅析媒体参与大学社会评价的现状/肖雪芳
学术沙龙:一种探索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新尝试/阳婷婷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现状及启示/杨召君
学生体验调查: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张巧玲
澳大利亚研究生学术指导评价及启示/余加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