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禧编著的《中国的银行》是中国银行研究中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书中论述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并着重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动作状况,考察了中国银行业与钱庄及外国银行的关系,阐明了中国银行业在金融业的地位。该书出版后,颇为当时上海金融业及学术界所推崇。全书的系统和着眼点,都是一贯的把中国的银行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环,从而追溯它的由来,分析它的业务,检讨它的地位,阐明它的作用并指出它的特质。
序言
一、史的演进与现状述要
近代新式银行发展的特质——中国新式银行发展迟缓的两个主
因——发展的过程与特征——资本——地方的分布——银行的类别
二、业务的分析(上) 17
银行资金的来源——资本的检讨——1.资本的积累——2.资本
的性质——3.资本,公积与存款的比率——存款——1.量的变化
——2.来源的探讨——国外的情形——国内的变态——一个假设
——假设的申论——3.活存与定存——发钞——1.钞票的性质——
2.发钞与存款的不同——3.量的变化——4.发钞与活存的比较
三、业务的分析(中) 39
银行资金的去路:(A)放款——放款自身之量的变化——放款
与存款之量的比较——活期放款与定期放款——抵押品的分析——
各业的分布——利率——贴现——贴现与放款的异点——贴现的利
益——各国的情形——中国的幼稚——幼稚的原因
四、业务的分析(下) 67
银行资金的去路:(B)投资——投资的方式——公债的投资
——1.银行界保有债票额的估计——2.公债在银行资产总额中所占
的地位——3.公债投资与放款的比率——4.证券市场的剖视——5.
投资公债的原因——6.公债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影响——地产的投资
——1.以上海为例——2.地价的高翔——3.地产交易的旺盛——
4.银行与地产的关系——5.地产投资对于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
6.地产投资的前途一汇兑——现金准备的检讨——1.意义——2.
标准——3.总的变化——4.各行的情形——5.比率太低——6.各
行自己的估计——7.存放同业的检讨
五、外籍银行内国钱庄与内国银行
检讨外籍银行及钱庄的原因——外籍银行与内国银行的二重关
系——外籍银行在华发展的历史——外籍银行的性质——外籍银行
的业务:从资金的吸收到资金的运用——中外银行间的附庸关系
——小结——钱庄与银行——1.钱庄在中国金融界上的势力——2.
钱庄势力所以依然存在的根本原因——3.钱庄与银行的几种重要关
系——4.钱庄与外籍银行的关系——总结:中国银行业在中国金融
市场上的地位
六、制度的检讨
什么是健全的银行制度——中国银行制度的现状——中央银行
软弱的原因——健全的中央银行的缺如与金融市场紊乱与倒立的因
果关系——外籍银行的称雄跋扈与制度统一的困难——军阀的地方
割据与滥发纸币——总结:现制度的特征
七、结论
附录
1.中国各地银行一览表
2.在华外国银行一览表
3.各银行对存款之现金准备率
(甲)各行库存现金对各项存款之百分比
(乙)各行库存现金对活期存款之百分比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