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就在身边
学道,是学与道德有关的知识。学的过程如同人从出生到长大,要去学习各类知识的道理一样,人从几岁开始就要去学书本知识,直到走进高等学府。但事实上人的真知并非都从书本上可以学到,许多丰富的知识都蕴涵在大自然中,及社会实践中。
道学不是现在才有的学科,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黄帝在崆峒山去向广成子仙师问道,他受到仙师点化后,开始修道养生,以清静而治心性混乱,参悟自然现象,总结人间的善恶原因,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了人体健康的变化与学道修心有关系。从黄帝时代起,学道健身,修心延寿的风气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未在人间消失过。《道德经》(五十四章“修观”)中,已经说明了修心身的良好现象,是从个人开始,逐渐深化,在道德风气的影响之下,受益者逐渐增多。
就在现今的时代里,从国内到国外,都有许多爱好者步入学道、修道、研究道的行列。2009年11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届国际老子道文化高层论谈会》,专家学者们,都在论证道德与修身的重要性,以及道德涉及天地人和的重要关系。
学道修身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能带来和谐,会以美妙的现象应验在事物中,应验在人体健康中。
人一生的经验中,学习和总结是一条漫长的路,学会了解各类知识,并不容易。人是怎么来的,万物是怎么来的,社会为什么会这样,社会中的万千气象是怎样产生的,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人与自然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关系,为什么人有恩怨情仇,生老病死,为什么人的智慧、财富千差万别,这些现象都是值得思考研究的内容。学道并非在表象的思考研究上下工夫,就能明白事情的根源。学道者以端正心性的方式学习,才能体会出道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从清静心开始,从放下欲望心开始,重新培育人的知识观。让人以正确的方法去解题,这种解题的方式就是悟道。老子教给我们后人的方法,就是用《道德经》教人怎样去认识和学习,辨析正误,用道来明理以至趋福避祸。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中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内涵,人的一生都在太极球中转悠,太极球大及宇宙,小至自身。太极球又是什么呢?是天地万物及道发展的综合体系。《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如同把太极球的内容全都装了进去,把万物的性质及发展规律作了总概括。人是万物中的一分子,万物及人都从道中而生。
万物生化之前是无名世界,无名之后才有万物之形,名与形相应而后,自然发展生命,才有形态演化。名是形的代号,植物有名,动物有名,所有的动植物,花卉野草、飞禽走兽、山川河流都有形也都有名。这些是怎么来的呢?它们不但有生命、有形体、有意识、有生长规律,还有生长环境的要求,它们的这些条件是谁给的呢?老子总结是道给的,是天地灵气给的。万物的起源既然由道而来,那么道就是万物之母,天大地大也在道的规则中。
道生养万物,就有驾驭万物生长的能力,这就是“非常道”的性质。“非常”说不清,但有规律性,我们的俗眼当然看不见道,道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颜色有味道吗?就因为没有这些现象存在,人们才忽视道。凡是忽略了道的人,就会走错路,因为“道”就是畅通的路。
P2-3
《道德经》实践学论和《道德经》解意,我用了一百余天的时间顺利完成,在写作期间经历了几十年来难遇的高温天气,在这高温中能使我心情平静,一日以一万余字的速度完成本作品,实乃道的力量在帮助我的灵气开发。
实践论的内容,在2011年出版的心路历程《丹道演义》三册书中,以如何去实践的过程,用故事情节作了详细的介绍。从修身的基础开始到心性绽开智慧之光,是以《道德经》为宗旨,结合实践体用来证《道德经》的妙义。
从1988年至今用于实践之修的《道德经》体会,今年著写的解意,是我第三次再写的感受篇,我把道学实践和《道德经》的体会合并为一书,是有着实践不脱离理论的重要含义。
在我的感受中,《道德经》内涵深奥,在学用中,随着认知的增长,身心体会逐渐加深,道知识意境逐渐宽广。
在当今物质文化铺天盖地的时代,仍然有厌弃物质过剩而向往精神文化的追求者,《道德经》的普及就说明了这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学文化的缓慢推广,使得探索精神文化者逐步加入,佛学、道学、庄子、易学文化等逐渐问世,用精神文化建业及养生的人逐渐增多。精神文化都有一个共同原理:用道德观去实践和探索周身及世间的事情。
精神文化物质带给人的是心神健康,过剩的食物带给人的是亚健康,食物享受过剩患过疾病的人深有感受。如酗酒过多者,心情烦躁,易出车祸;抽烟过多者,易伤肝肺;荤食吃多者,易患心脏病、高血脂病;杂食吃多者,患肠胃病;吃喝无节制者,身体出现疾病,除此之外还引发心理食欲病。身体出现的这些现象,与贪欲过多有密切联系。在各种疾病出现的现实中,有灵感清晰者会从精神文化寻求帮助养生的良方,我就是在亚健康时期去寻找的良方——《道德经》。
《道德经》近几年以来的推广,正是应对社会中许都负面现象而面世的救助良药。我从事道佛文化的弘扬,二十几年以来,坚持崇尚以《道德经》来监督修己身心,坚持素食,克制贪物之欲,以精神为重,27年过去了,我及自己身边亲近的实践者,无一身体不健康。
从《道德经》的体悟中联系到老子,老子留下《道德经》是以他的人生经验,向后人留下身心健康的指路宝典。我只不过是数不尽的实践者中的一员,从我的实践中得出结论:《道德经》学用,能吃苦就有好收获。我用《道德经》来实践、来证实所有事物现象,对经历过后的总结:福祸之因、善恶之因,《道德经》内都已说明。
《道德经》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论证,自古以来都有以身实践的实证者来确证,我在本书中有所提示。
修身人,用《道德经》为修身纲领,以老子为精神导师,从《道德经》的文化中去学习,可使得自身杜绝过剩物质的诱惑,少生甚至不生疾病。身心健康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开启灵性,认识大自然与社会、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关键问题。如何更好把握好性命安稳、身心健康等重要的心境知识,只有道德经中有所涵盖。
《道德经》给人带来益处之多,我亲身经历后,感慨很深。在今年七八月份高温之下,我将多年以来积累的学用经验及体会,汇集于这一部理学书,虽然是我第三次书写的内容,但我感慨的是,每次书写感知都不相同,每再写一部书时,是灵性及意境又有所提高的收获之下,再完成的内容。《道德经》的文字并不多,可用在实践中,无穷无尽。
在灵性启发之前,我和众多的爱物者一样的迷途,就因为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及迷途心导致我身心崩溃,疾病缠身,病人膏肓。我在未灭的一束灵光中,乞求上天垂怜,能否在有生的生命之年做些有益人生健康的事。人性中的乞愿是拯救自我灵魂的动力,在乞愿中,我得到了回音:用《道德经》来拯救生命。在疾病不堪的几乎无正常能力的情况之下,阅读《道德经》三月之后,人生的改变,将我的心情又推到了最喜悦最自豪的心理状态中。精神力量如此伟大,俗浊的心理状态尽能受此而化。精神从俗浊的物欲中跳出后,心情感受如同从淤泥里跳到清澈的水中,顿时间浊气转退而去,心灵光明逐渐升起,这种心境使得我日夜精进,唯恐退还到原来的状态。
我在学《道德经》之前,和大多数人一样庸庸碌碌,除了工作、处理家务,就是关心明天的生活怎么安排,对修身养心境毫无概念,身体到了医药无法救治之时,才知道生命的可贵。自从《道德经》的学习之后,才得以有今天的体会、今天的状态。
我以现在的身心状态,于六十岁中完成第三次《道德经》的实践体会,也是对我人生愿望的回报。我健康的标准,证得27年中告别了针药,用实践证得《道德经》中的言句真实可行。第一次证《道德经》的体会,是在1993年夏季,是以身心健康方面而证,出一本养生专用书;第二次是在2003年,以心境意识对《道德经》的感悟,以义解的体会出版的;这次是第三次,用身心健康、心境感悟及处事的心境形式来论证《道德经》体会。
《道德经》究竟有多深的涵盖性,宇宙有多大,道有多深,它就有多深的含义,我解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就这一点皮毛之境就让我看到了无际的世界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如何爱惜好生命,非道德不可。
我这一本书从初写到校正的过程中,得到多年学道的有缘人的关心和帮助,并且有学者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电脑打字及文字校正方面的帮助。有以下参与者:
文字校正:陈雅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杨新明、张小利、沈沛民
电脑打字:张小利、陈永峰
封面设计:欧阳、大山川松
本书中存在文句字上的不足之处,感谢读者指正,可将意见发到本人的邮箱。
作者邮箱:168173434@qq.tom
联系电话:18611149959,18928828181
2013年9月中旬
《道德经》问世以来,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在探索和实践道学时,都会联想到老子,因为没有老子就没有《道德经》在世间的传播。
《道德经》是老子历经人世间的风风雨雨、起伏兴衰之后,对生命本质和自然规律的精妙总结,老子将总结汇成短短的五千言传给后人。自从《道德经》问世以来,有道者的亲历实践,对推动人类的文明进程和人体的生命实践,产生了良好效应。《道德经》潜移默化地在世间被善知识运用,造就了无数的智慧家,散发出不朽的光辉。
纵观人世间沧桑巨变,千丝万缕,难以尽述,这都是因为人类的思维状态纷繁如云而演变出的世间万象。其中的喜乐、哀愁、善恶、对错、恩怨情仇,错综复杂,每一个人的经历、感悟、认识等都各有不同,甚至相差甚远。世间常人,往往只能看到世间所发生事物的表象,难以看透事物发展的本质。只有那些真正以道德为标准,用生命去实践道德路径的人,才能洞察世间万象的深刻内涵。
《老子演义》一书中,记载了老子一生的坎坷经历,让人阅后悲喜交集。悲的是老子一生坎坷甚多,历经磨难,世间常人根本难以承受这样的苦难;喜的是老子历经坎坷后依然自强不息,自始至终以道德为轴心,勇猛精进,不断实践,总结出天地、自然、生命的真谛,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人间第一圣经——《道德经》。
老子把自己的生命实践,用在学道、悟道、体道、行道之中,进行人性的深度思悟,探索生命的真正奥秘,了解天地宇宙起始之根源,从而总结出开发自身灵性的高技术。他绽放真如智慧,焕发生命潜力,走进道的深奥境界。他用《道德经》留下呼唤,用慈悲、爱、善恶因果教导人向道中行,有福无害。
他引导人的道德技术虽然并非人人都能学会、掌握,但也并非人人不能去尝试。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这句话作为总结,大道给人带来平安,带来健康,人人都可以去实践,而多数人因为种种障碍的原因,认识不到道能给自身带来福荫。
在这个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精神财富严重匮乏的时代,能够学用老子精神,从而去探索人生真谛的人,总是极少数。恰恰是那些极少数的成就者,所散发出的正能量,默默地为人类造福,引领人破迷开悟,健康身心,走向光明。我本人真修实证的生命实践证实了这个真理,从疾病到健康,从一开始的无知到后来运用《道德经》修身处事,以及心身内外所经历的良好变化,都在证实《道德经》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道、德真义极其神圣和伟大。《道德经》中的第一篇“道可道”,就对道中演绎出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作出了汇总。
老子认为,这世间形形色色的现象,用文字、语言是说不清的,错对都有理。老子用“非常道,非常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来个总概括,第一篇就涉及了玄字、玄义。一旦涉及玄,人们就会联系到迷信二字,但在老子《道德经》所有的篇章中,从未宣扬过迷信,而是辩证地阐述“玄学”。老子说的“玄”,是物理变化,是阴阳界中生物发展的高深科学知识,是玄科学。他在告诉世人,我们要用超俗的心境,去发现、探索普通俗眼所见事物的真正起因。
《道德经》一方面帮助人开悟,启迪智慧之光,另一方面在强调一个宗旨:德为道用的基础,失德者必失道。常清静又是建德的基础,常谦虚又是用德的基础。德用累积,道慧自开。
《道德经》的核心内涵突出在道与德相生、相合的宗旨上,二者互用互进,深刻阐述了“重积德则道慧成,重积德则无不克”的自然法则。《道德经》提倡的德,不仅是生活中的做人品格、正行品质,而且强调爱国、爱民、爱众生的大德精神。“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道德经》用德来鉴别人性的心灵素质,用每篇不同的内容来剖析人性发展、处事行为的结果,用道的法则来告诫世人,只有道与德的全然统一,才是至高无上的殊胜境界。“道之尊,德之贵”“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由道孕育、调理的天地自然环境的怀抱之中,若能顺其自然去发展,必然会道喜之,德佑之。逆其自然去发展,则失德失道,消福减寿。“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说不清楚道和万物的奥妙,但它们内在都有严谨的规律性。想要知道这些规律,就得去研究道、实践道、证悟道。如果没有识道、体道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道德经》的真正含义。或许文字中的有些内容,我们可以似是而非地简单理解,而实质上其中的深意,并不能轻易地参透。老子用一生的经历,留下五千言的大智慧,把一生所遇到的事,用道和德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剖析,用清静开窍的过程来沟通宇宙能量,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道德经》在当下时代里能够广泛传播,是万民之福。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大德,都在研究、学用《道德经》,从中也可看到《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强大正能量和深厚影响力。道德带给人们的是和平、安宁,中国有老子及其留下来的《道德经》,是中国人的福祉。它使我们能够沐浴大道的光辉,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生命乐章。
《道德经》之所以经久不衰,是老子精神能量永存的见证,我们勤学勤用《道德经》,不仅是对老子的尊敬,也是让人类走向喜乐安康的最佳途径。祝愿所有致力于《道德经》发扬光大的传播者、实践者都健康、快乐!
殷晓鸣(元君)
2013年5月27日于北京
《道德经(生命的智慧)》由元君著,本书用两大篇来完成,第一篇是实践《道德经》后的心得,第二篇是《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解义。
第一章为学道实践论,包括五个过程的内容学、体、养、证、用,这五部分内容都是《道德经》结合实践运用的结论。每一篇中都有十二小节,共计六十小节。
五章文章内容是以《道德经》用于实践后开发出的心身现象及逐步深入后的身心变化,而总结出的论述。
八十一章解叉是通过二十七年以来各种人事中的实践,结合《道德经》含义的运用,而总结出的道理。
《道德经(生命的智慧)》内容涉及面广,以道德运用为中心,八十一章结合现实而用,其中的理学含心理健康学。
作者已出版的《道德经本义解》和《丹道演义》都是《道德经》实证的内容。
《道德经(生命的智慧)》由元君著,《道德经》在当下时代里能够广泛传播,是万民之福。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大德,都在研究、学用《道德经》,从中也可看到《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强大正能量和深厚影响力。道德带给人们的是和平、安宁,中国有老子及其留下来的《道德经》,是中国人的福祉。它使我们能够沐浴大道的光辉,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生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