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景强编著的《民国西医高等教育(1912-1949)》写作的主要目的便是重新去追寻那段历史,尽量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探寻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得失,给历史以应有的尊重:谁为民国的西医教育作出了贡献?有哪些贡献?民国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又贡献了什么?如何评价民国的西医教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1912-1949) |
分类 | |
作者 | 慕景强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慕景强编著的《民国西医高等教育(1912-1949)》写作的主要目的便是重新去追寻那段历史,尽量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探寻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得失,给历史以应有的尊重:谁为民国的西医教育作出了贡献?有哪些贡献?民国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又贡献了什么?如何评价民国的西医教育? 内容推荐 民国期间,社会几乎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的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当然这也和清末民初西医教育一直为外国势力所垄断有关。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的结果,使得医学教育几乎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当局虽偶有教育改革政令,多数情况下却应者寥寥。政府的不作为,也给了医学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1926年至1937年这段时间里,政局相对稳定,民国西医发展也流派纷呈,成为民国西医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 我国西医教育最初源于传教士。从客观上讲,传教士和教会医院在把西医引进中国和培训医务人员上功不可没。另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西医派别之争,在学术上起到了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也促进了民国西医学术的发展。但这些传教士与国外政府或团体,有些是为本国的侵略政策服务,也有一些是抱着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原因来到中国办医学教育。所以,我们对西医来华的评价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负面影响。 慕景强编著的《民国西医高等教育(1912-1949)》写作的主要目的便是重新去追寻那段历史,尽量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探寻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得失,给历史以应有的尊重:谁为民国的西医教育作出了贡献?有哪些贡献?民国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又贡献了什么?如何评价民国的西医教育? 综合各方面因素,本书最终选择从四个角度切入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也就是说,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时间维度上对民国西医教育做一个总体的把握。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1926);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1937);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1949)。本章对民国前期西医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亦作了简要的回顾,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第二章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采取了从类型切入,进行分类研究。分类的依据既考虑了各院校的主办者,又考虑创办的时间顺序,分为四类,每一类选取其典型代表进行论述:教会医学在民国期间无论在办学数量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教会西医高等教育便作为第一种类型,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以其鲜明的特点和高质量而成为教会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第二种类型为国民政府办西医高等教育(含国立和省立),主要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和上海医学院为例;第三种类型为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主要选择同济作为例子;受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一些实业家开始创办教育——国内私人办学为第四种类型。最后,在章末对这四种类型院校的办学经验及得失进行了对比分析。 协和医学院在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培养的众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都曾起到很大的作用,协和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过去几十年欧美医学对我国医学的重大影响。因此,第三章以协和医学院为个案,对现存的、能够找到的协和历史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对它在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长期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在梳理那段历史的同时,力图给协和一个客观的评价,并对协和对于我国当前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可资借鉴的地方做了探讨。 第四章以东北地区的西医教育为研究对象。民国初期,东北地区的西医教育主要是以“英美派”为主,后来则变成了“德日派”的天下。实际上,民国东北地区大部分时间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的西医教育,鲜明的日本特色应该是其最大的特点,当然,东北也不仅仅都是日本式的西医教育,还有其他类型的办学方式,但都带有明显的东北地域特色。在承认沙俄和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并且区分政治与学术、日本军人和日本人民的前提下,本章对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西医教育成绩与经验进行了总结。当然,战争给中国及日本人民带来的伤害是让人痛心的。 在《民国西医高等教育(1912-1949)》结论部分,总结了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与历史教训,并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索。最大的成就是西医的开创之功,民国期间,西医教育从无到有,从一开始教会医院的零星授徒,到后来几乎遍布全国的各级各类医学院校的出现,从最初的主要由教会办学到后来逐渐收归国有、国家自办医学教育等一系列过程实现了西医教育的本土化,最终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另外一个重要成就当然是培养的医疗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分布范围上,都比民国初年有了质的飞跃。在培养了大量的医疗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众多的卫生行政、医学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各级各类人才,为之后西医教育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民国积累了丰富的开办医学教育的经验,对中国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经验有:积累了丰富的在不同条件、背景下的多元办学模式的经验;如何合理进行医学教育资源配置,在特殊状态下如何发展医学教育的经验;以及建立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经验等等。现时的高等医学教育依然面临办学模式、资源配置、教育模式等一系列问题,民国的这些经验依然具有借鉴意义。看到好的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民国西医教育带来的教训:现在的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这一点,民国时期就已埋下了劣变的种子,但这一负面经验更加有助于我们认清现实,坚定前进的方向。 目录 绪论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研究视点与方法 第一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民国前西医教育发展的简单回溯——1912年前中国西医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二、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1926) 三、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1937) 四、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194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分类 一、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一——教会西医高等教育 二、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二——政府办学(包括国立和省立) 三、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三——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 四、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四——国内私人办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个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一、“新协和”的创立与发展 二、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理想的实现——协和办学特点分析 三、协和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贡献——协和办学经验总结及其现实意义分析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地域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医高等教育 一、民国时期东北医情概述 二、民国东北地区西医高等教育特点分析——以老哈医大为例 三、民国东北西医高等教育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以史鉴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总结与启示 附录 近代中国西医高等教育大事年表(1800—1949)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三年: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