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空谷心音(易菁讲心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易菁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经》是三世诸佛的心要法门、般若经典的精华,被誉为“经中之经”。易菁先生以自己的般若体证和洞察,透彻地将《心经》蕴含的深刻智慧阐释出来。《空谷心音(易菁讲心经)》言简意赅、圆融通达、直指人心,是《心经》讲记类上乘之作。本书大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经》讲记,依循经典进行讲解;第二部分是与经典有密切关联性的佛经基础理论,起到支撑经典讲解的作用。前者为骨架,无骨架不以成形;后者为血肉,无血肉不以成体。所以两者齐备,形体方全。

内容推荐

《心经》是《大品般若经》的精髓,为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阐述五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空有不二的佛教义理。此经既是大乘佛教智慧的核心,又藴含着精进修持的法门,被誉为“经中之经”。

《空谷心音(易菁讲心经)》为易菁校长的《心经》讲义精华结集,她以自己的般若体证和对修行的洞察,透彻地将《心经》蕴含的深刻智慧阐释出来,以便帮助现代人明真空妙有之理,得大自在。

《空谷心音(易菁讲心经)》言简意赅、圆融通达、直指人心,是《心经》讲记类上乘之作。

目录

《心经》讲记

 总论

 《心经》译经缘起

 破题

 般若

 波罗蜜多

 心

 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

 自在

 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缍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总结

基础阐微

 十二因缘

 缘起性空

 心与身的关系

 八识

 转识成智

 六度万行

附:心经书法欣赏

 弘一法师《心经》书法欣赏

 欧阳询《心经》书法欣赏

试读章节

“观”包含无量法门。“观”是指观照般若。止、观是修行的两个重要法门。止是止恶,止一切烦恼,断一切惑。可以先修止,后修观,也可以先修观,后修止。

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已证无学位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分别介绍了他们最初成道的方便法门。观世音菩萨是“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观世音菩萨是通过修耳根圆通而成就。释迦佛提问文殊师利法王子:娑婆世界的众生,想要修菩萨乘,求证无上佛道,哪个法门对他们最为方便,最易成就?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回答:唯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最为方便,最易成就。

观世音是在洛伽山因听海潮声而开悟,万念系于海潮,一切的念头都用海潮的声音所替代,一刹那,入亡流所,海潮的声音也听不见了,而彻见宇宙的本性,开悟了。在世人看来,观与声音本身没有关联,因为观源于眼,音源于耳。而观世音的“观”是全生命、全人格地融入,具有无比广阔的意义,也表示观的法门所代表的普遍广泛之义。

在人世间,我们通常以为听到声音才为有声音,听不到声音就没有声音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听的本然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听到的是静默而已。比如说,一个瞎子,他眼睛的功能坏了,但他的眼识——看的能力并没有坏,他还是看见了,只是看见的是黑暗,看见的结论与别人不一样罢了。这就是心识的作用。听也不能完全用耳的概念去理解,当他听不到的时候,听闻的自性仍在,心识的作用永远不坏。

观世音菩萨就是在耳根听闻上悟了道,潮涨潮落、声息声灭,但能听闻的自性不变。正是在潮涨潮落、声音有无的变化中,发现了生命的生灭变化,发现了生命与宇宙是相合的。正因为自性不变,所以才听到有声无声。

我们现在谈的是一个人的阶段生命。看不见也是一种看,是看到了黑暗;听不到也是一种听,是听到了静默。引伸一下,那死亡呢?死亡不也是这个概念吗?死亡与看和听的概念是一样的,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你必须去体会,关键是你的心对生死的看法,是否将死亡看做了生命的一部分。

听到声音却没有跟着声音跑,而是返观自性,回过头来思考:能听的是谁?听不见的又是谁?这如同禅门参话头“念佛的是谁?”。修行的过程中,去掉外在的一切因缘,就会发现自性。

举个例子。我们的手都是如实存在的,如果没有任何外在的参照物,让你把手存在的感受说出来,你能说出来吗?你把手放到热水里感觉是热的,放到凉水里感觉是凉的,打它一下会感到痛,挠它一下有点痒,这些都是外缘。当把这些外缘通通去掉,让你把对手存在的感受说出来时,你却说不出来了。这说不出来的就是自性,如果能说出来,就不是自性了。就因为我们的生命参与了太多的外缘色彩,才使我们看不到自性。

让我们借着这样的一缕智光谈谈明心见性,放大心中的光明。生命的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作用,都是心的能力,就是那个能让你看、能让你听、能让你痛的心识的能力。印度的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性在何处?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提,在足运奔,皆是佛性的妙用。见性并不难,只是当下一悟。道本平常,复杂就不是了。

这一切的作用都是我们的灵明觉性,就是佛性。在感知上除尽习性,即成正果。一个人对冷暖、色彩的喜好,全都是分别知见。去掉建立在心识之上一切的分别知见,见到了宇宙的本性与人的本性是一体的,便是观照般若,是能观之智。观就是观自性,观能否看到自己心识的内在自性,而非观外境。观到那个自性了,即是观世音所说的那个“观”,便是释迦佛说观世音的“观”。如果观不到自己的心性,那下面再讲也是枉然。P24-26

序言

《空谷心音》是时隔十五年以来,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的基础上第四次刊印并正式出版的著作。古人说:三五以变。现在时间、环境、读者、心态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开始在全国多地讲解《心经》,并将讲课文字集结成册,面向大家内部发行。当时如此乃是缘于《心经》为三世诸佛心要法门,仅仅二百六十个字却贯彻佛法大旨,总领一切法门,实在是利益大众的妙宝,于是不遗余力地常行此道。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尽管是妙宝,而当时的大环境造就了生命土壤的贫瘠,人们难以得到佛法甘露的滋润。

于是,我与一批有识之士一起开学校、办学堂、复传统、讲文化,希望能在现代人的心地中注入仁义礼智信的营养,使生命土壤拥有更丰厚的生发力量,使菩提道种能在心地成长。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一批从学习传统文化开始入门的朋友们,有了一定的道德资粮基础,故于2003年在虚云功德印经藏第二次以内部刊物的形式付诸印刷。此次面世,利益了这批坚持不懈的学生。

今年(2012年)在我校2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内部印的《空谷心音》繁体线装本,作为华夏学宫系列丛书的礼品书,受到了全体学生及广大社会读者的喜爱。有感于当今社会大环境对道德的提倡,以及社会大众整体素养的提升,在大的因缘成熟之时,我们决定正式将这本书面世。于是,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及北京世纪拓普图书公司同仁的支持与帮助下,正式出版了这本名为《空谷心音》的《心经》讲记一书。

之所以以这个名字面世有以下几重含义。

“空”即是“空性”。因“照见五蕴皆空”而“度一切苦厄”,此为《心经》要旨所在。

“谷”者,中空之意。为其虚空,才能含纳万法,如胎藏界一般出生一切,此为用之大能所在。

而“心”者,可造诸缘,可生万法,可遍法界,此为本也。

“音”取自观世音,因其循声救苦,必然以音声救拔众生,才授以耳根圆通法门,发狮子吼音,普利群蒙。此为菩萨无尽变化、无尽手眼也。

虽然书名仅有四个字,却包含了诸法于内。

本书大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经》讲记,依循经典进行讲解;第二部分是与经典有密切关联性的佛经基础理论,起到支撑经典讲解的作用。前者为骨架,无骨架不以成形;后者为血肉,无血肉不以成体。所以两者齐备,形体方全。

最后,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更多的人永久或暂时的利益。如此,才不辜负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的愿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