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的人生,从尝试开始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勇于尝试。尝试就是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成就。所以说,成功人生其实是从尝试开始的。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胆的尝试相当于成功的一半,不敢尝试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许多人都想追求成功,其中不乏能力和条件都不错的,但他们最终都和成功擦肩而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尝试,也不敢尝试。
1995年初,马云在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敏感的马云立即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才刚刚开始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营利,这一超前的想法无疑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马云回忆说:“当时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这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也正是这个公司,为马云的人生挖来了第一桶金。
创业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你再有智慧,再有经验,若不敢迈出第一步,不愿去尝试,再多的机会给你都没用。
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地尝试,往往能成功。”中国有句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虽是俗语,却道破了成功的天机:要想成功,就要敢于尝试,大胆地去做没有把握的事!
佛经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两人都想去南海朝圣。富和尚很早就开始存钱,穷和尚则带着一个钵盂就上路了。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富和尚的准备工作却还没完成。富和尚问:“你那么贫困,怎么能去南海?”穷和尚答:“我不去南海,就心里难受。我每走一步,就觉得距离南海更近一分,心里就更安宁一点。你这个人个性太过稳重,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所以,我回来了,你却还没有出发……”
现任美国迪士尼公司台湾分公司企划经理的王文华写过一篇文章叫《只做没把握的事》,里面介绍了他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都在做没把握的事,当班干部,写小说,改剧本,跳西洋舞蹈,参加辩论,申请到MBA,在华尔街做见习操盘手,还进了微软、戴尔和通用汽车.后来又出版了十来本书,成了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王文华说在自己做之前,这些事都是没有把握的,但也正是这些没把握的事成就了他,引爆了他的潜能,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
在文章的末尾,他写道:“所谓十拿九稳的事情,往往是获得回报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没把握的事——你觉得没把握,别人同样觉得没把握,但是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
凡事不去试一试,又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做?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是无数年轻人无比崇拜的创业天才。短短几年时间便跻身财富榜第8位:他也曾是无数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一夜之间负债2.5亿。这个商业奇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而他跌宕起伏的创业经历无疑都是敢于尝试的结果。
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的史玉柱开始创业。他觉得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几千元承包下了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但电脑部却没有电脑,那时候的电脑是个稀奇的东西,最便宜的一台在深圳也要卖8500元。于是,他以每台加价1000元的代价,从销售商手中获得了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
1989年8月,敢于尝试的史玉柱又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在打出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的第13天,史玉柱就收到了数笔汇款单,仅仅一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万元。他付清广告欠账后,将剩余的钱再次投向广告,4个月后,M-6401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史玉柱的第二次创业是在1994年8月。在国外软件大举占领中国市场之际,意识到软件市场越来越残酷的史玉柱开始把目光转向自己完全陌生的保健品,斥资1.2亿元开发全新产品——脑黄金。一旦选准新的目标,史玉柱强烈的冒险精神便显露无疑。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