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报告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历程及目标变化
一、什么是大学生村官
1.与“文革”时期知识青年的区别
2.与机关公务员的区别
3与村干部的区别
4.与“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等的区别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进历程
1.萌芽产生阶段(1995~2001年)
2.自发探索阶段(2002~2004年)
3.全国性实验阶段(2005~2007年)
4.全面铺开阶段(2008年至今)
三、政策目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
四、对当前政策目标的进一步细化
1.推动新农村建设
2.引导大学生就业
3.促进人才向农村输入
4.培养锻炼年轻干部
第二章 利益相关者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评价
第三章 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目标落差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若干建议
中篇 专题报告
专题一 大学生村官创业“热”的冷思考
专题二 丰县“雏鹰工程”的回顾与启示
专题三 舟山市“渔农村新型社区工作者”的探索
专题四 海南省“选聘生”政策评述
专题五 “有期合同”背后的道德风险
下篇 背景报告
附件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与对策研究
附件二 渔农村新型社区工作者队伍研究
后记研究正未有穷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