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烟柳运河一脉清/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俞宸亭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走近大运河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史上,只有万里长城能与千里京杭大运河相互对视,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伟大人格的象征。

长城,雄视千古,是我们朝拜与沉思的历史偶像。京杭大运河则拒绝苍老,以王朝的血脉,默默孕育着沿岸人民的强健与鲜活,清清丽丽地流进了白墙黛瓦桃红柳绿的小桥流水人家,流进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长长船队,流进了杭州人民和美安乐的品质生活……

大运河杭州段人大麻过塘栖进杭城,流经拱墅区、下城区和江干区,最后经三堡船闸汇人钱塘江,蜿蜒50多公里,洗却了一路的风尘,出落得越发楚楚可人,灵韵天然。

运河全程由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邗沟)和江南运河七段组成。以杭州为一端的江南运河,追溯其悠远的历史,在秦朝前后就已经形成。正因为有大运河,杭州迅速兴盛,不但成为了兼具河港和海港双重功能的城市,而且也奠定了作为江南文化的发韧地位,更成了中国近世文化的摇篮和重要策源地之一。自明清以来,大运河始终发挥着极为独特的作用,迅速向闽、粤、赣和长江中上游延伸,辐射到全国乃至世界。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于20世纪90年代完成“双流奇汇”工程,与钱塘江沟通,使江、河再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拥抱”。她和太湖南端的苏州、无锡之间的航运,也始终畅通无阻。由杭州经苏州、无锡、扬州、淮安、徐州、济宁、临清、德州、沧州、天津、通州到达北京的历史足迹航线,将在人们的期盼中成为现实。历史上曾有的美好风光,将再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石可枕、水可漱、花可餐、云可邀”的胜境,指日可待。

我们看到的新运河,贯通了两岸游步道,还河于民的目标初步实现;完成了拱宸桥、富义仓、桑庐、广济桥、乾隆御碑、郭璞井等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保护、修缮了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塘栖水北街、三条半弄,再现了“楼屋掩花树,晴空翻鹭鸥”的胜境;复建了运河名刹香积寺,梵呗悠扬、法界庄严,失传已久的“运河第一香”令人心仪神往;通益公纱厂、长征化工厂、土特产仓库、石祥公园、大河造船厂、国家厂丝仓库等历史建筑,则成了现代文化创意的天堂。这些举措,使古老的运河生命延续,青春焕发,宛若新生。

我们说,杭州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山水城市,集江、河、湖、海、溪于一城,她面海而栖、濒江而建、傍溪而聚、因河而兴、由湖而名。杭州盛名,缘河而生;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江南名郡,借河而扬;两代都城,据河而定。

那一座座风格独特的桥梁,在运河水乡天然秀美的画卷中联芳跻美、增靓添姿,拱者如彩虹飞渡,平者似长笛横握。而最让人深深沉醉的就是明代的拱宸桥和广济桥了。

名称就含有迎奉帝王之意的拱宸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是杭州现存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它犹如一位长者,依然注视着静静流淌的运河,见证着运河的兴衰与繁荣。

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现存唯一的七孔石拱桥,因旧时官府、善人屡次在其地设点广济灾民而得名,又因河清水碧,桥高托云,别名“碧天桥”,俗称长桥。

乾隆御碑依然矗立着,当年浙江人诚信缴纳赋税感动万岁爷而为之颁旨嘉勉,而今浙商又秉承“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而扬名天下。

湖墅路南运河边,江涨桥西就是御码头了。这是当年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坐船来杭州时上岸换乘车马进城之处。200多年前,一千多艘舟船首尾相连,旌旗招展,真可谓盛况空前。现在修建的候圣驾园便是当年皇帝登岸、起驾之地。

富义仓的存在和修复,昭告历史和现实,长达近2000公里的大运河曾是“天下粮仓”的重要生命线。今天,更是运河文化的实物见证。联想到北京的南新仓,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这一南一北的两个古城,以同样的建筑形制见证了运河的水上“功勋”。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的杭州香积寺,几经沧桑,2010年2月7日,新香积寺落成开放。建成后的新香积寺为杭州城北唯一的都市庙,占地面积168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150平方米,气势恢宏,法相庄严。

香积寺的复建,不仅再现了“杭州运河第一香、湖墅市井风情地”的繁荣胜景,更让人体悟到“贝叶天花,古刹重光传妙法;经台幢影,香云自在契真如”的佛慧圆通。

我们看到千年小河直街又重现昔日枕水人家、滨水商街的繁华景象,到老街上探访运河人家,迅速成为旅游热点。而最让人动情的,就是当地的原住民再一次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那份情怀,足以成为运河综保工程是“民心工程”的最好佐证。

桥西街区进驻了方回春堂、天禄堂、大运河名医馆,杏林国手“望闻问切”的画面成了江南水乡又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塘栖古镇印证的正是丰子恺先生所说的“江南佳丽地”。重现杭州运河两岸的桥梁、码头、货栈、仓库、船闸、水坝、堰堤、驿站等运河景观洋洋洒洒,成了见证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真切的诉说者。

运河边上的长征化工厂、杭一棉、杭州大河造船厂……这些工业遗迹经艺术家们的艺术设计,成了当今中国最著名的创意园区之一。  没逛过运河边的伞、刀剪剑、扇、工艺美术四大博物馆,你怎么能够想象得出,这么平平常常的生活物件,在我们这座美丽幸福的家园里,居然就可以演绎出绝不平常的丹青画卷,让人无数次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运河是杭州的人文之河。她促进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杭州运河文化。千百年来,杭州的大运河沿岸汇聚了序列完整的人文脉络,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丝绸文化、戏曲文化。大运河以其开放、繁荣,风韵、原真,完整、连续,发展、创新的特性,成了运河“申遗”的特殊领域,在《走近大运河》的画卷里,绘出了亮丽的一笔。

晨起在运河边跳舞、打太极拳的老人们,运河边上翩翩起舞的年轻人,打陀螺的、扮鬼脸的男孩子们,带着五彩气球骑车的女孩,在岸边转动着轮椅做操的残疾人,游步道上牵手走来的情侣,骑着公共自行车的人们。还有,元宵灯会熙熙攘攘的人流,茶楼里嘈嘈切切的乐声,戏台上小生花旦的水袖翩跹,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内莘莘学子的凝神注目。仿佛有一双双无形的手,串起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璀璨明珠,构起一条条运河的锦绣长廊。

当你在运河边吟唱“重重叠叠复参差,映雨含烟二月时。画院人徒夸好手,但知青绿点春枝”时,当你在塘栖悠长的小巷深处停驻你游憩的脚步时,当你在都市第一香——香积寺里敬香礼佛时,当你在胜利河美食街品尝杭帮菜时,就会深深体验杭州这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的名不虚传。

运河的夜景美得卓尔惊艳。由世界顶尖大师罗杰·纳博尼执掌设计的“水墨丹青,蓝绿泼墨”中国元素运河夜景图,一举获得了国际“城市·人·灯光”大奖。黄、红、绿、蓝间杂的柔柔光雾,随时间、季节、区位的延伸而变化,两岸错落有致地散落在高层建筑上的蓝绿光框,组成了连续跳动的韵律,构成了运河的城市夜景新地标,让人驻足赏景,不忍归去。

2009年,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首次在古运河畔设分会场。之后,烟花大会经常在运河两岸竞相绽放,60万拱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绚丽多姿、流光溢彩的烟花,就能体悟到“礼赞天堂、颂歌运河”的盛况空前。

你会惊喜地发现,运河的水清了。细细望去,还能看见水里游走甚欢的鱼儿,“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绿化、保护、造景、管理”的“八位一体”,换来了“烟柳运河一脉清”,换来了“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换来了“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实现了“倚河而居、倚河而业、倚河而游”的世纪梦想。

漫步在运河边,舟行在漕舫中,不经意地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即便是运河边的一组雕塑,一株大树,一盏明灯,一丛青草,一枝红花,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也都有一组时代的信息。你的惊喜就会连同你的感动,永远驻留在你的心灵深处,与这座城市幸福地相知相守。

如今的运河,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方土地民情的丰厚、民生的延绵、民俗的芳华、民意的和美、民风的淳朴、民心的祥宁。

不论是晴还是雨,不论是雪还是雾,新生的京杭大运河,青春的京杭大运河,美丽的京杭大运河,你永远让我们魂牵梦萦,感恩不尽。

P1-7

目录

走近大运河

运河的四时幽赏

运河的晴雨雾雪

运河边的博物馆

运河的夜游

运河的广场

运河的桥

运河的历史街区

运河的美食印象

运河第一香——香积寺

运河的民俗和特产

运河的节庆

塘栖的风雅颂

运河边的创意人

序言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城市,大大小小,各具姿态。其中许多名城极一时之辉煌,但随着世易时移,渐人衰微,不复当年雄姿;有的甚至早已结束生命,只留下一片废墟供人凭吊。但有些名城,长盛不衰,有如千年古树,在古老的根系与树干上,生长的是一轮又一轮茂盛的枝叶和花果,绽放着恒久的美丽。杭州,无疑就是这样一座保持着恒久美丽的文化名城。

这是一座古老而常新的城市。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杭州文化始终延绵不绝,光芒四射。8000年前,跨湖桥人凭着一叶小木舟、一双勤劳手,创造了辉煌的“跨湖桥文化”,浙江文明史因此上推了1000年;5000年前,良渚人在“美丽洲”繁衍生息,耕耘治玉,修建了“中华第一城”,创造了灿烂的“良渚文化”,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而隋开皇年间置杭州、依凤凰山建造州城,为杭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后,从唐代“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东南名郡,吴越国时期“富庶盛于东南”的国都,北宋时即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东南第一州”,南宋时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元代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明代产品“备极精工”的全国纺织业中心,清代接待康熙、乾隆几度“南巡”的旅游胜地、人文渊薮,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集中诞生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山新貌,尤其是近年来为世人称羡不已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不管在哪个历史阶段,都让世人感受到她的分量和魅力。

这是一座勾留人心的风景之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天下景”,“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蕴涵着“梵、隐、俗、闲、野”的西溪烟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不胜收,令人惊艳。今天的杭州,西湖成功申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国际花园城市等一顶顶“桂冠”相继获得,杭州正成为世人向往之“人间天堂”、“品质之城”。

这是一座积淀深厚的人文之城。8000年来,杭州“代有才人出”,文化名人灿若繁星,让每一段杭州历史都不缺少光华,而且辉映了整个华夏文明的星空;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为杭州文化添彩,也为中华文明增重。今天的杭州,文化春风扑面而来,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得益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杭州不仅是“投资者的天堂”,更是“文化人的天堂”。

杭州,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说,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追忆,有太多的思考需要沉淀,有太多的梦想需要延续。面对这样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我们有传承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探索发展路径的责任。今天,我们组织开展杭州学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杭州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杭州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等重点分支学科。开展杭州学研究必须坚持“八个结合”:一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研究相结合,研究先行;二是坚持理事会、研究院、研究会、博物馆、出版社、全书、专业相结合,形成“l+6”的研究框架;三是坚持城市学、杭州学、西湖学、西溪学、运河(河道)学、钱塘江学、良渚学、湘湖(白马湖)学相结合,形成“1+1+6”的研究格局;四是坚持全书、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相结合,形成“1+5”的研究体系;五是坚持党政、企业、专家、媒体、市民相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的研究主体;六是坚持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相结合,形成“四牌共打”的运作方式;七是坚持权威性、学术性、普及性相结合,形成“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研究效果;八是坚持有章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研究保障体系。

《杭州全书》是杭州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包括丛书、文献集成、研究报告、通史、辞典五大组成部分,定位各有侧重:丛书定位为通俗读物,突出“俗”字,做到有特色、有卖点、有市场;文献集成定位为史料集,突出“全”字,做到应收尽收;研究报告定位为论文集,突出“专”字,围绕重大工程实施、通史编纂、世界遗产申报等收集相关论文;通史定位为史书,突出“信”字,体现系统性、学术性、规律性、权威性;辞典定位为工具书,突出“简”字,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权威、便于查询。我们希望通过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是为序。

王国平

2012年10月

内容推荐

俞宸亭所著的《烟柳运河一脉清》是《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之一。作者亲历运河,用细腻的文笔,以散文的形式给读者描绘了运河综保后两岸的风貌,引人入胜。《烟柳运河一脉清》中还配有精美的照片,图文并茂。

编辑推荐

《杭州全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杭州的前世今生,发挥其“存史、释义、资政、育人”作用;希望人们能从《杭州全书》中各取所需,追寻、印证、借鉴、取资,让杭州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璀璨的今天,还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俞宸亭所著的《烟柳运河一脉清》是《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之一。以散文的形式给读者描绘了运河综保后两岸的风貌,引人入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2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