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专著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相互转化--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问题研究》的写作则力图从宏观上描绘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相互转化的动因,以及法律秩序的最终归宿,以使法律秩序最终能够符合人性,服务于人之发展。
总序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 相关概念诠释和辨析
第一节 道德的法律化
第二节 法律的道德化
第三节 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
第四节 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从道德秩序到法律秩序
第一节 秩序及其演进
第二节 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化的兴起:道德分裂和法律强制的产生
一、原始社会没有法律的原因:道德统一性和利益一致性
二、道德分裂和法律秩序的产生
三、道德分裂、人性变迁和法律强制
第三节 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化的现代目的:法律技术和生活确定性的追求
一、资本主义和利己个人
二、都市生活和陌生人社会
第三章 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化的方式:道德的法律化
第一节 道德法律化的具体方式
一、对法律内容的划分:伦理性内容和技术性内容
二、从伦理、物理到法理
三、道德向法律转化的具体方式
四、强制力的诞生:道德法律化的外在保障
第二节 道德法律化的表现形态
一、不同道德类型的法律化
二、道德向不同类别的法律转化
第四章 道德法律化的人文忧思
第一节 人文世界的人性追求
一、人文一词的含义
二、科学与人文的分裂
三、法律符合人性的发展吗
第二节 法律的生活与道德的生活
一、主动服从道德的积极生活与被迫服从法律的消极生活
二、基于情感的生活与基于理性的生活
三、着眼于和谐的生活与着眼于公平的生活
第三节 道德的法律化与人性的异化
第五章 道德法律化的法律难题
第一节 普遍性道德的虚无和法律道德根基的亏空
一、自然法:法律的道德基础的奠定
二、法律道德根基的亏空:道德相对主义及其实证主义
第二节 道德的碎片化和法律的整体性的破裂
一、个人主义与道德的碎片化
二、法律整体性的破裂
第六章 道德秩序能否重建:从道德的法律化到法律的道德化
第一节 道德法律化的现实需要和法律秩序的缺憾
一、人性的败坏
二、法律的明确性
三、道德的脆弱性
第二节 从道德的法律化到法律的道德化
一、从道德的法律化到法律的道德性
二、从法律的道德性到法律的道德化
第三节 从法律秩序向道德秩序转化的可能性
第七章 法律秩序向道德秩序的转化之一:法律的道德性
第一节 道德的划分:内在道德与外在道德
第二节 法律的内在道德性
一、内在道德与道德真理
二、法律的内在道德性与情理
三、法律的内在道德性的实现:情理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
第三节 法律的外在道德性
一、法律的外在道德性和道德的整体性
二、道德与法律的体用关系
第八章 法律秩序向道德秩序的转化之二:法律的道德化
第一节 守法义务的实现:法律道德化的桥梁
一、守法义务的产生
二、守法义务的实现:从“必须”到“应当”
第二节 守法:从权利主张到守法义务
一、权利本位的前提
二、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在道德上的差异
三、从权利主张向守法义务的过渡
第三节 人性转变和道德秩序的实现
一、法治社会里的人性状态
二、从低度法治到高度法治再到德治
三、道德秩序下的人的自由与解放
第九章 法律道德化的实现机制:知行合一
第一节 道德领域和法律领域中的知行合一
一、从道德真知到道德行为:道德领域内的知行合一
二、从知法到行法:法律领域内的知行合一
三、两种不同的知行合一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 知行合一与法律的道德化
一、从知法与行法的合一走向法律的道德化
二、法律道德化是道德践履的过程
第三节 法律道德化的难点:守法的道德义务何以实现
一、道德义务实现的困境
二、履行守法义务的回报
三、实现守法义务的保障
第十章 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相互转化的基础
第一节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共性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二、法律与道德的共性
第二节 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相互转化的枢纽:正义
一、正义(公正):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
二、正义是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基本出发点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的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问题
一、当代中国道德法律化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道德法律化在立法层面的争议
三、社会价值变迁和司法领域的道德法律化
四、善意守法和法律的道德化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