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警官日记》由王春来著。“孝”散发着人性至善至美的光辉,人生就是行孝的过程。中国伦理专家作出如下评价:“王春来日记的感人之处,在于他弥补了传统慈孝文化的不足,把心灵慰藉注入慈孝文化中,树立起现代慈孝文化的里程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孝子警官日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春来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孝子警官日记》由王春来著。“孝”散发着人性至善至美的光辉,人生就是行孝的过程。中国伦理专家作出如下评价:“王春来日记的感人之处,在于他弥补了传统慈孝文化的不足,把心灵慰藉注入慈孝文化中,树立起现代慈孝文化的里程碑。” 内容推荐 “孝”散发着人性至善至美的光辉,人生就是行孝的过程。 《孝子警官日记》讲述了王春来警官四十几年谨遵父母教诲,孝养父母身心,并将孝亲之志内化成生命的能量,在工作、事业上不断创造奇迹的人生历程。 《孝子警官日记》中记录了王春来警官从小到大与父母知心交流、相持相携的真挚情感;记录了他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父母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他如何用自己的孝行开启成千上万罪犯冰封的孝心;记录了他如何将工作做到了极致,写出的理论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省“个别教育能手”;记录了他如何在父母病榻旁笔耕不辍,先后出版著作达五部之多。 中国伦理专家作出如下评价:“王春来日记的感人之处,在于他弥补了传统慈孝文化的不足,把心灵慰藉注入慈孝文化中,树立起现代慈孝文化的里程碑。” 目录 出版前言 记录父母智慧,铸就忠孝之心 引子 三棵树:父母与儿子 第一章 两棵大树,一棵小树 第二章 三棵大树 第三章 一棵大树,两棵老树 第四章 剩下一棵孤独的树 结束语 附录:王春来已出版书目 试读章节 1970年5月6日晴 晚饭时父亲说:“你娘的腿肿得发亮,肾病越来越重了,身上一捺一个坑。” 我也用小手摁母亲肿得发亮的腿,小坑久久地起不来。我明白了,身上浮肿会将皮肤撑得发亮,用手摁下去的坑好久恢复不了。 父亲用期望的目光望着我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邻居徐医生与二院大夫熟悉,说介绍母亲去二院看病,却一直没成行。 1970年5月7日晴 早晨,我上邙山挖了一篮子车前草,洗了煮水给母亲喝。我看母亲一直瞧着我笑,就装出大夫的神情说:“这种草煮水可以消肿。” 母亲很乖,把我煮的水一饮而尽。 母亲喝完药,还要带病去铁路沟里装火车。我噙着泪,抱着母亲的腿不让母亲走:“妈妈不去干活!要不又会病重的。” 母亲弯下腰问我:“儿子,想让姥姥活吗?” 我想起姥姥将坚硬的馒头放在她嘴里咬碎,却不舍得吃,再从嘴里抠出来,放进我饥饿的嘴里……我当然爱姥姥,于是说“想让姥姥活。” 母亲读过私塾明事理,她说:“好孩子,那就让我干活挣钱给姥姥治病,要不姥姥就没有啦……我不是告诉你‘百善孝为先’吗?” 母亲在用生命行孝。 我无可奈何,只好放开母亲。 1970年5月8日晴 我们干部子弟可以自由进出劳改队,与犯人们玩耍接触。 早晨,犯人们“报告班长”后,报数出工干活。刚到工地,制瓦车间里的两群犯人打了起来。原来,有个刑事犯看到一个来买砖瓦的女人就说流氓话,有个“反革命”政治犯制止他,刑事犯便骂政治犯,一群刑事犯要打政治犯,政治犯们不干了,他们本来就瞧不起刑事犯,结果刑事犯与政治犯两群犯人打了起来。 哦,我明白了,政治犯与刑事犯不一样,刑事犯多数是小偷流氓。 1970年5月×日晴 有一个苏联留学生,是个机械工程师。听大人介绍说,中苏关系破裂后,上级不允许这些留学生与苏联人交往,可他年轻气盛,不服,非与苏联朋友一起玩不可。结果他从正门进苏联领事馆,可能因为心虚,又从后门出来。这下子麻烦了,一出门就被群众扭送进了革命委员会,说他投敌叛国。 他不服,说没有投敌叛国。革命委员会问:“没有投敌那你为什么从正门进,又偷偷摸摸从后门溜出来?” 他解释不清了,被关进了劳改队。 夜晚,母亲拉架子车往兴隆塞送货,我用一根绳子在前面拉坡,邙山的土地上到处是坟头。 母亲不断提醒我说“孩子,脚踩黑地方,不要踩亮地,亮地是水坑。” 我边答应边问母亲:“妈妈,那个留学生说他没有想投敌叛国,却被判这么重的刑,是不是不合理呀?” 母亲边用力拉车边说:“孩子,我不懂法律,但我懂得君子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否则容易引发灾难。” 我明白了,如果人不想有灾难,就做光明磊落的君子。 1970年5月11日阳光 一家人挤在十二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床之间用草席隔开。 夜里,母亲的呻吟声不断传来,我感觉好难受。 P5-6 序言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一本记录孝子行孝的心路历程日记,能给人带来什么呢? 能唤起孝心!而“孝心一开,百善皆来”。 2009年5月,一名狱警的《孝子警官日记》首次在国内知名期刊《家庭》杂志选登后,《孝子警官日记》作者王春来的孝行感动了全国。他被千万网友推荐为网络版“2009感动河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被中国伦理学会评为“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2010年被中国伦理学会和新浪网推选为“当代中华新二十四孝”,2011年获提名“中国十大孝子”奖,2011年获“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称号,2012年获“推动中国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全国十佳孝贤”称号。 王春来被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誉为“入伦的楷模”,被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誉为“忠孝双全感动天”。《孝子警官日记》被新西兰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李一冉先生、北大张洪全教授誉为“最感人日记”。 《孝子警官日记》也影响到了海外。《中国日报》2010年11月23日报道,台湾先贤蒋渭水嫡孙、学者蒋智扬先生,台湾商人宋胜海等不远千里,专程到洛阳拜访王春来。宋胜海说: “洛阳古有王祥卧冰,今有王春来。不见王春来本人,难解我心中的遗憾。” 这是一本令无数人动容的日记! 《孝子警官日记》记录了王春来如何用自己的孝行开启了成千上万名罪犯冰封的孝心。父母将“忠孝礼义”作为传家宝传给了儿子,作为孝子警察,王春来在罪犯教育工作中,严遵父母“孝心一开,百善皆来”的教诲,将政策与法律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矫治服刑人员。 王春来三十年来坚持在基层实践与探索,他将“孝道”与“管理科学”注入了基层工作中。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数十年收押新犯人岗位上的研究心得,怎么样分析成千上万名服刑人员的人生轨迹与个性心理,如何磨练出三分钟就能让服刑人员落泪的本领,如何用“孝道”唤醒无数服刑人员沉睡的道德良知。 《孝子警官日记》记录了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基层警察如何写出填补国内监狱管理理论空白的专著。当一百多万字的《监狱中队管理学》初稿完成时,桌子上的书稿摞了三尺高,空墨水瓶装满了几篮子,王春来的体重也减轻了三十多斤。 “你知道人累到极点是什么感觉吗?我的感觉就像吃了毒药,恨不得连心肝肺一起呕出来。写稿到深夜,白天口腔鼻腔里都是血块,我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王春来日记) 很多人问他,这样做值得吗? 王春来说:“值得,因为父母看到我写书,就会从心底笑出来。” 十年磨一剑。1996年,《监狱中队管理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司法部原副部长金鉴在为该书写的序中说:“该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专著的一项空白。”该书后来载入了《中国监狱大事记》,王春来也成为了当时中国劳改学会中队建设委员会中唯一来自基层的委员。 王春来在日记中却这样写道:“《监狱中队管理学》是全国狱警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一个诚惶诚恐的执笔者。” 1996年年底,金鉴副部长提出调王春来到北京专门从事监狱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去京城工作,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可是看着双双瘫痪在床的父母,他在日记中写道:“古人在《劝孝文》中说:‘世之人,善莫大于孝,不善莫大于不孝。’ 后记 您看了我的日记肯定流泪了,因为您与我一样,我们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我们有同样的情感。我们的祖先在我们的基因里铸就了同样的忠孝礼义的文化信仰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请不要流泪,把眼泪化成对父母的孝,化成对兄弟姐妹的爱。我们不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吗?我们不是礼仪之邦吗?我们不是希望社会多些温暖吗?我们不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些诚信与仁爱吗?那就请大家与我一起发个小小心愿:接受爱心传递,拒绝冷漠。当我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一定尽力帮助他人!向社会传递一份爱心,勇敢地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