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了凡四训义解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陈彬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说“人生命运有定数,被迷住了就有,觉悟了就没有?”了凡的一生给我们做了现身说法。

了凡早年丧父,母亲要他学医,既可赚钱活命,又可救济他人。一日遇到孔先生,说他是官场中的人,帮他算好了一生的富贵有无,小到考场名次,大至何时当官,何时寿终正寝,甚至连此生没有子嗣都一一算定……

《了凡四训义解》(作者陈彬)告诉读者无论读者是在顺境、逆境,还是在困境,患难之中,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都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了凡四训义解》(作者陈彬)内容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个部分。原文语言平实而不虚华,道理深奥而不迷信;义解文字详实而贴近生活,表达通俗易懂且启悟人生。《了凡四训义解》告诉读者无论读者是在顺境、逆境,还是在困境,患难之中,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都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一、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二、命由己作相由心生

三、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四、持念咒语感应开智

五、贤达之人悟能安命

六、谦谦君子正道可得

第二篇 改过之法

一、改过的必要

二、改过的条件

三、改过的方法

四、改过的绩效

第三篇 积善之方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三、上天必有好生之德

四、心地光明鬼神钦之

五、敬神护法世代昌盛

六、行善明理利益身心

七、随缘济众行善妙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一、满则招损谦则受益

二、谦虚功成自满失败

三、修习德行心想事成

附录

《了凡四训》原文

试读章节

本篇是讲立命的学问,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已亲身经历的改造命运的经验,告诉他的儿子袁天启不要被命运束缚住,理应竭力行善,努力断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就是立命的道理。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向来,往日)心也。

【译文】 了凡说:我在童年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叫我放弃做官去学医,并对我说:学医懂得养生,可以保养身体;又能悬壶(指行医)济世,解除疾苦;况且学到一门技艺,将来也能成名,这是你父亲过去的心愿。

【义释】 受母亲的影响,了凡最初确立了学医的志向。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rdn:两颊长的胡子)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日:。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日:。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日:“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开设学馆,教授生徒),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译文】 有一次,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胡须修长,身材魁梧,仙风道骨,不像是凡俗之人,当时对他很恭敬。老人对他说:“你是该做官的人,明年可以进学,为何不读书呢?”了凡告诉老人原因,并询问老人的姓氏和家乡。老人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得过宋朝邵康节皇极数的正传,按缘份该传给你。”了凡把老人请到家中,告诉母亲说:老人是邵康节皇极教的正宗传人。母亲说:“老人有学问,要好好款待,不能有丝毫怠慢。”因为不知道老人是否真正精通教术。就试试看是否算得准确,结果小事都算准了。因为老人推算准确,了凡很生信心,又有了读书的想法。当时和袁兄沈称商量,表兄建议说:“郁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中开设学馆,我送你去学习,很方便。”于是了凡拜郁先生为师,随师学习。

【义释】 古代人家教好,母亲知书达理,孩子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原文】 孔为余起敛: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译文】 孔先生又为了凡起数测算,算他县考童生考到第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省里的提学考第九名。第=年参加考试,三处考的名次都和推算一一相符。

【义释】 明朝科举考试制度分为五级:即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不过,童生的资格是区分是否读书人,读书人(士子)在没考取生员前都叫童生。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实殿试准确地说只是一场排位考试,只要参加的贡士们在考卷中不犯大忌讳,基本上都能考取进士。进士按名次分三级,叫做“三甲”。第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原文】 复为卜终身休咎(吉凶,善恶),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囊,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译文】 孔先生又一次为了凡推算这一生命里所注定的数,一生的大事都给他排定了,说他某年考到第几,某年有缺额可以当廪生(明清两代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某年当贡生(明清两代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出贡后的某年,当选为四川某县的县长,在任三年半之后,即告老还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寿终正寝。可惜命里无子。了凡把孔先生的话都详细记录下来。

【义释】 廪生和贡生相当于现在的公费学生,能领到国家的助学金,每县廪生、贡生的名额是限定的,只有在缺的时候,才可以补上。

【原文】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ddn: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明清时对提都学道、提都学政的尊称)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译文】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名次的先后都不出孔公所算,也有一次例外:孔先生算了凡廪米吃到九十一石五斗就会出贡,可是吃到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由他补贡。当时他怀疑,这件事算得不准,和预算相差二十石多。

【义释】 廪米:指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P1-4

序言

为什么说“人生命运有定数,被迷住了就有,觉悟了就没有?”了凡的一生给我们做了现身说法。

了凡早年丧父,母亲要他学医,既可赚钱活命,又可救济他人。一日遇到孔先生,说他是官场中的人,帮他算好了一生的富贵有无,小到考场名次,大至何时当官,何时寿终正寝,甚至连此生没有子嗣都一一算定。

孔先生的话了凡一一记录,果然非常灵验。他因此更加相信人生的进退功名都是命中注定,所以把一切都看淡了,也不再有什么追求了。一天他到栖霞山拜见云谷禅师,同禅师三天三夜相对而坐,一语未发,两眼未闭。云谷禅师问他:“你静坐三天未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了凡告诉禅师自己的命已被孔先生算定了,荣辱生死都有定数,没法改变,所以心里也就不起妄念了。云谷禅师笑日: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云谷禅师告诉他,一个常人是很难没有胡思乱想的,既然妄心常在,难免被阴阳气数束缚,所以生命才有定数。若是一个极善之人,定数就拘他不住,因为极善之人尽管命数注定一生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的力量就可以使他由苦转乐,由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反之,极恶之人定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之人尽管命中注定要享福,但他做了极大的恶事,就可以由福转祸,由富贵长寿变成贫贱短命。

云谷禅师又说:“心就是福田,千万别乱求,当知有福没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晓得世上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只有糊涂的人才会推给命运。当善人积德时,上天就加多他应享的福;当恶人造孽时,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上天不过就在他本来的质地上加重一些罢了。

袁氏原号叫“学海”,自领悟云谷禅师的话后就改号“了凡”,意思是把凡夫的见解一扫而光。从此,即使身处暗室或其他无人之境,都处处谨慎小心,即使碰到讨厌与毁谤自己的人也能安然接受,不再计较得失。

之后,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没算到他会中举人,但他考中了举人:孔先生算他命至53岁而终,但他53岁那年并无灾病,最终享寿74岁。了凡69岁时,为了教诫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等种种美德,以自己改变命数的经验“现身说法”,完成了后来广传于世的《了凡四训》,并以此作为家训,告诚子孙做人的道理与福祸自取之因。

如今,不少人在寻找成功之路,长生之道,以期改变命运,安康幸福,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研究。如今法宝已捧眼前,只待学者慧眼识真。如能细品本书,且身体力行,必能改变命运,如愿以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赵华伦、牛海亮、邱胜、何金生和何金玲等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编著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