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录(精)》基本以年份和月份为序,从参与者的角度描写了法国近代史上一系列波澜壮阔的事件,引人入胜,且有历史意义。
书中多处有作者维克多·雨果对家人、朋友的真情流露,有作者的痛苦和挣扎,伴随各种事件跌宕起伏,读者能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雨果,其打动人心的效果不亚于他的小说。
《见闻录(精)》是集日记、回忆、笔记、随感为一体的作品,它记录了雨果从1830年至1885年这五十五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维克多·雨果史诗般的一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的六月起义、雾月18日政变、普法战争、巴黎公社,这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书中都有所体现。雨果作为这些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在书中记录了他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历史事件所持的态度。《见闻录》有四卷本,本书选译了主要部分。
1830年
3月7日午夜
从2月18日开始,《艾那尼》在法兰西剧院上演。每场的收入有五千法郎。每天晚上观众为每一句台词喝倒彩,真是少有的吵闹场面。剧场正厅的观众大声嘲骂,包厢里也时时爆发出大笑。演员们狼狈不堪,充满敌对情绪,大部分对他们要说的台词也抱着不屑的态度。报界的态度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每天早上都要嘲讽这出戏和作者。如果我进阅览室看报,每份报纸上都写着:“荒谬的《艾那尼》;可怕的《艾那尼》;愚蠢的、虚假的、浮夸的、矫饰的、怪诞的、晦涩的《艾那尼》。”如果我在演出的时候走进剧场,在走道上每一刻都会撞到从包厢里走出来的观众,他们气愤地摔门而去。
玛尔丝小姐很忠实地扮演她的角色,但却嘲笑这个角色,甚至当着我的面。米什罗把角色演得过火得可笑,还在我背后嘲笑这个角色。没有一个置景工、一个群众角色,甚至一个点油灯的人不轻视我。
今天,我在乔尼家进的晚餐,是他请我。他在戏中扮演吕伊一葛梅兹。他住在雅尔迪奈街1号,和他的侄儿、一个年轻的神学院学生住一起。晚饭的气氛有些沉重,也很友好。来客中有不少记者,其中有多瓦尔太太的丈夫梅尔勒先生。晚饭后,有世上最美的满头银发的乔尼站了起来,将杯中斟满酒,转向我,我在他的右边。下面就是他对我说的话(我回家后把这些话记了下来):
“——维克多·雨果先生,扮演堂·吕伊一葛梅兹的老者今天在您面前怀有的崇敬之情绝不亚于现在已不为人知的那个二百年前在《熙德》中扮演唐·狄哀格的老者在伟大的高乃依面前所怀有的崇敬之情。”
给《艾那尼》喝倒彩有何用呢?将嫩芽捻碎就能阻止树变绿吗?
7月26日
今天晚上八点,在美妙的太阳落在星形广场的凯旋门后时,我看见了两个可爱的英国女子,她们有着伟大的诗人都想象不出来的美丽面孔,正在她们的画册上画着一个假哥特式建筑的可笑磨坊。她们居然欣赏这玩意!对此我感到很悲哀。如此美丽的女子居然迷恋这么微不足道的东西!如果她们有朝一日能看到我写的这些,我希望她们会感到羞愧。她们都穿着丧服,无疑是为乔治四世而穿的。一个年轻的男人陪伴着她们。
8月
1830年7月以后,我们需要的是共和政体这件事和君主立宪制这个词。
只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一切事物,七月革命使我们突然从君主政体过渡到共和政体。英国的国家机器在法国已经转不灵了,辉格党人将在我们的议会中处于极右派的位置。反对党改变了阵营,7月30日之前,是在英国,今天是在美国。
只有当智慧和权力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时,社会才能得到真正公正的管理和统治。如果智慧只照亮了社会团体上层的一个人,那么就是这个人统治;神权政治有自身的逻辑和美妙之处;一旦有几个人得到智慧,那么就是这几个人统治;这时贵族统治就是合法的。但是,当黑暗在所有的地方都消失后,当所有的人都沐浴在智慧之光中时,那么就是所有的人统治一切。对共和体制而言,人民已经成熟了,让人民拥有共和体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是曙光。什么都不缺,甚至公鸡都不缺。
古人称之为盲目的命运现在对事物的发展看得很清楚,并能做一番推理。事件一个接一个,一环套一环,按照一个可怕的逻辑在历史中发生着。如果与它们拉开一定的距离,可以看到它们严谨的庞大的规模;人类的理智在这些命运的巨大推论前打掉了它短浅的量度。
在一个社会的不平等与自然的不平等相抗衡的秩序里,只可能是虚假,不自然,矫揉。社会的完全平衡取决于这两种不平等的结合。
国王拥有今天,人民拥有明天。
本世纪有一个伟人和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拿破仑和自由。失去了伟人,那就让我们拥有自由。
国王最后的理智是炮弹。人民最后的理智是街头。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