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张嘉佳、海岩、安妮宝贝 、梁晓声 亲口讲述了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成功故事,你会发现文学与梦想与你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国内第一本采用访谈的形式来揭示文学内涵的书。
书中的采访内容全部真实可靠。
书中配有大量精彩插图。
由尹维颖编著的《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是一本记者采访稿和作者随笔的合集,采访稿全部都曾经在《晶报》上发表过,本书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你所仰望的,其实是你应得的”主要是采访一些文化名人,比如:九把刀、海岩、朱天衣、几米、安妮宝贝等。第二部分是“回望”是作者的一些随笔和与名星的故事。
由尹维颖编著的《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梁晓声,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序
梦想照进现实
透过她的文字,嗅嗅外面的空气
第一部分:注 目
冯唐:我的写作是文学屌丝的励志过程,是寻梦和梦圆过程
吴念真:分享心灵感悟要你心静
钟芳玲:我是一个书店的滥情主义者与博爱主义者
朱天衣:我们有幸在同一时刻生活在地球上,应该好好珍惜这个缘分
安妮宝贝:觉得自己走到了更宽的路上
杨照:摩羯座的村上春树,文字里有不老的青春
杨照: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九把刀:我就是自信狮子,你见过狮子戴口罩吗?
郑愁予:年轻时写“游世”之诗,现在写“济世”之诗
陈希我:人,不能从自己的国家金蝉脱壳
傅一清:穿着PRADA读苏格拉底
海岩:文学只是我的业务爱好
韩东:读书就是我最大的娱乐,它填补了荒芜感
虹影:给先生的小说打9分
几米:用画画治疗忧伤对抗恐惧
黎紫书:行走与漂泊
李欣频与她的人生五大关键词
梁晓声:这个世界会变好,肯定会的!
向京+瞿广慈:雕塑幸福或忧伤
张嘉佳:我的走红跟80后掌握话语权有关
第二部分:回 望
时尚江湖
回望威尼斯的日子
一路绿灯
一天
“堵”了明星吃了意粉
熟悉的陌生人
吃上了蔬菜和水果
遇到最好的一天
中国日
进入了童话世界
被满足的虚荣
不舍
着陆了
威尼斯的最后一天
我记得,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明星
刘若英,一杯淡而香的奶茶
周华健:我可以唱一辈子
戏骨焦媛
李宗盛,用个唱制造“十宗最”
郑秀文,一场动情的个唱,她的勇气回来了
一分钟的小亲密
江一燕,干净明亮永远带着好奇
跋
将文艺进行到底
一、辞职
短发,胡楂,烫得平整笔挺的白衬衫,袖口有“张海鹏”三个字,深蓝牛仔裤,酒红色的休闲鞋,面前的冯唐,高大,干净,帅气,彬彬有礼且十分谦卑。谈及从华润医疗CEO位置上辞职,他自言“出于商业上的原因,不能说具体原因,如果泛泛而谈,就是我想更好地利用我的时间。”虽然问题敏感,但他答得简短、自然且随意。交了辞呈之后,他觉得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更自由支配在他看来最为珍贵的时光,做最想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包括,继续完成小时候的愿望:写够上天交给他的十部长篇,目前出版的《素女经》已是第六部,剩下的四部,已在心中,只等落笔。可以提的,一部是以三世章嘉活佛与乾隆皇帝为主角的《圆觉经》,涉及武侠,讲述男男之情。另一部涉及凶杀,以诗人顾城的故事为蓝本,讲述诗人与世界的不相容,名字为《山海经》。而另一个最让人期待的事情是,他会特别做一个冯唐网络视频,“也许名字就叫‘今宵欢乐多’”,与高晓松的《晓说》类似,但不尽相同,他除了自己出镜以严肃的姿态玩脱口秀之外,也会采访别人或者邀请朋友与他对谈,内容天马行空,一切皆可,比如妇科问题,比如PPT的做法,比如文学与管理,等等,只要觉得有趣好玩对大众有帮助的,均有望成为话题。他指出,以前有工作的时候,写作只占10%,现在可能会用40%的时间写作。
谈话间,冯唐始终保持着颇为严肃的表情,偶尔微笑,他说,过了40岁之后,“最为感谢的就是别人愿意花在我身上的时间,最为吝啬的,就是我花在别人身上的时间”。他自言是一个喜欢独处并享受孤独的人,并称那些时常需要别人陪伴的人,其实心里是虚的。“我每天至少会用5分钟的时间清空自己,与自己相处一小会儿,如果给我选择的话,我宁可选择一个人待一会儿,而不愿意与一群人在一起。”他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有趣的事情,值得去花时间,比如美食与玩耍,他甚至还想学习甲骨文,研究一些宗教,想做翻译家,目前确定了要翻译泰戈尔的两部代表作《飞鸟集》与《新月集》。在有趣与好玩之外,他要做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除了自渡,也要渡人。尽管言谈低调,但冯唐话语间的霸气与自信却无处可逃,他说,在每天8、9个小时繁忙紧张的日常工作之外,竟然能够坚持写作,能够将所有的年假与周末利用起来,能够保持三年出一本书的速度,这说明上天是给了他一些东西的,他不能不写,能写出来,是一种幸运,对于感受不到,写不出来的不幸的人,他有写的责任。“听起来很励志,也很有病,但希望这种病持续的时间能够长一点。”
二、《素女经》
谈及《素女经》,不得不提的就是此前在香港出版的《不二》,对普通大众而言,两本书都被冠之以“黄”与“色”,冯唐说,对于正常人类,从《不二》里只能看到色情,“有慧根的人细细读了,或许能了悟,远离包括贪、嗔、痴等男女纠缠和颠倒梦想。”而《素女经》更世俗,更接地气,写的就是身边的清华理科男的故事,他说:“尽管无数人写了无数小说,关于爱情、奸情、婚姻、婚变,但是似乎这些表象之上和之下,还是有大坨的人性没被挖掘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本《素女经》。”他希望通过此书,深挖人性,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希望读者不要停留在所谓肉体问题的层面上,看到精神层面的问题,“我写的不是性,是人性,不是黄书,是纯文学”。此书中,冯唐也穿插了一点形而上的描述,涉及地球之外的时空,因而从广义上而言,冯唐认为,此书也是他的第一个科幻小说。
写这本书,冯唐是用了两个春节年假在美国完成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吃老爸做的饭,听老妈骂街,每天写1000字到8000字不等,不下雨就每天去附近的LAKECHABOT跑5公里,几乎天天跑步,很上瘾,觉得每一次战胜自己,有种微微受虐的快感,这种快感,他在《素女经》写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真心体会到了,知道其没有巨大的不可克服的困难。下雨时,他就在屋子里做俯卧撑和平板挺身,以这些运动,对抗因写作带来的肩背疼痛。写完之后,他便可以短暂的玩耍,然后继续完成答应老天的其他长篇。
P3-P5
这是深圳最为寒冷的一个冬天,室内温度仅有4度,立春之后,冬天再次“昨日重现”,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倒春寒”。我坐在屋里,围着暖气炉,内心无比温暖,因为,去年农历生日那天许下的小小愿望,即将梦想照进现实。
2013年3月18日,对我来说注定是一个闪亮的日子。这一天,我在日记本上写着很简短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我重新做记者啦!我依然记得那一天的情景,早早起床,梳洗打扮,在楼下大堂的巨大落地镜子里拍了一张颇为得瑟的照片,然后去香港岭南大学做采访。那一天,我脸上放着光,心情无比雀跃,如同青春的再次勃发。
做记者的这一年,是在做了4年编辑之后。我以为过了30+之后的人生,可以看得到尽头,但换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之后,世界就像重新打开了一扇窗子,生命历程的积累与看世界的眼光突然变了,这窗外流动的风景,确实给了我非同寻常的惊喜。
这惊喜,的确是因为这一路上的各种相遇,我将那些给我各种感动的相遇记录下来,因为这些人,他们的人生,他们说的话,他们写的字,他们与我一起喝咖啡的时光,他们讲话时飞扬的神采,他们能够在我对面安心回望过去的表情,那短暂交谈时空气里流淌的音乐,那谈话时内心的愉悦感……的确,说不上是什么大事件,可能仅仅是某一句话,某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某个叙述中擦肩而过的眼神,对我就是一个小小的震动。是的,就是这种相遇,它在某个时间的节点让我共鸣了,我认为,这种共鸣在心灵与人性层面是共通的,所以,这些曾经发表在我所服务的报纸上的文字,我以为它们值得再次变为铅字,分享给那些有缘看到的人。
这些人的名字,有些已经发出光芒,照耀了很多人,有些可能还不为大部分人所知,但是,我相信这些名字在一些人的心中,会停留很久,因为这些人,他们所写的作品上的字句,那些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值得我们为之深深地注目。
我迅速地往后张望,过去一年里这些有趣有价值的相遇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依然记得,在香港中文大学,一群人围着中国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吴念真”,坐在邵逸夫堂的舞台上,就像围在冬日的壁炉前,里面有熊熊的柴火在烧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映照着温暖柔和的光。年过花甲的吴念真先生,用最为平静的语气,讲述他的少年时光,讲述他在矿区见证死亡的童年,讲述他与因赌博欠了无数债而选择自杀的兄弟之间的叹息与无奈,讲述他在机场与40年没见的老战友之间的寒暄,讲述他与儿子之间彼此信任的互动,讲述他一个人开车在海边放声大哭时的绝望……60年的人生,浓缩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里,那是饱含欢笑与泪水的人生精华。
我依然记得,与目前马来西亚最有名气的女作家黎紫书的遇见,是在暨南大学的一个普通客房里,这一天的大学校园安静、清冷,黎紫书光脚盘腿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很放松地说着马来西亚潮湿闷热的夏天,她动荡不安的童年,她母亲对父亲的怨恨,她对病重父亲无言的陪伴,还有她辞去记者一职之后给了自己很长时间放空,为的是确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这些年以来,她行走在全世界不同的城市,看世界,看风景,离群索居般的写作,关照内心,认识自己。我们纵情聊天,著名作家薛忆沩就在不远处,安静地聆听,不打搅,不说话,温暖安心的陪伴,这是难忘的美好的记忆。
我依然记得,公众媒体上看到的那个狂妄自大的九把刀,在深圳万豪酒店的一个咖啡馆里,说起话来有时候像个害羞的孩子,偶尔还会小小地口吃一下。但我不会忘记,生于1978年的他语气里挡不住的自信,他说,你见过狮子戴口罩吗?从一出生就是狮子的人,他是不会想到要戴口罩的。“应该这样说,我的自信不是因为受欢迎才得来的,我从小就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我依然记得,20多年前就因《便衣警察》红透半边天、此后挖掘出了包括陆毅、孙俪、刘烨等明星的海岩,平常生活里过得却是最为朴素的上班族生活,穿着99元的西装,吃着简单饭菜,但却将自己收藏的家具全部免费捐献给博物馆,他称这是惠泽子孙后代的好事。我在北京昆仑饭店的饭桌上,见过他的谦卑、博学、幽默与了不得的口才。他说,好好活着,心态平和,善良,不攀比,过自己最想要的人生,都是有价值与意义的人生。
我看了中国台湾作家朱天衣的《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看到她潜居山上的日子,她与先生从一片荒山开始,用十年的时间建造属于自己的家园,周围环山绕水,有各种鲜花蔬果,有猫猫狗狗,有浓厚的邻里乡情,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几乎是所有女人的人生梦想啊,看完书之后心情各种激动兴奋,想尽各种办法要访问朱天衣,结果就真的因为一个电话,穿越千山万水,这个人生偶像一样的作家,就真的成为我的像姐姐般的朋友与心灵上的知音。这是作为记者的福利,我何其幸运与感恩。
我看了十多年的几米漫画,多年之后还能听他亲自在舞台上读自己的绘本,大屏幕上有灰色与五彩的图画,屏幕下有他充满感情的讲述,我终于知道这么多年来他低调的原因,1995年患血癌之后,他经历过怎样的人生绝望,而绘画又是怎样治疗忧伤、对抗恐惧。
在这本书里,有我喜欢的杨照先生;有在北京遇到作家虹影一家三口的文字;有与我爱了十年的安妮宝贝的对谈;有雕塑家瞿广慈、向京夫妇的文字素描;有势头凶猛的张嘉佳;有知识分子的良心人物梁晓声;有台湾地区诗人郑愁予;有活得无比精彩有趣的李欣频……这一年,我遇到了很多人,但这些人,值得我用文字记录,并将之集中在一本书内。他们,是作为记者的我值得浓墨重彩的作家、诗人、艺术家,他们,也许能够被部分读者看到,这些人,必定与他们心性相吸,成为这些读者心目当中的一道亮光。《回望》部分的随笔,是我对过往十余年职场生活的简单回顾。这是一个相对私人视角的镜头,它是我的职场生涯的小小总结,是我的致青春。
梦想照进现实,我们一起出发。感谢亲爱的周鸣女士,感谢我的家人和我所有的闺蜜,你们是我人生中永远的强大的能量。
我对小尹,也“注目”了很多年。
她似乎一直都是我们的小尹,也或者,我们大家身体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尹。
那时,她刚来深圳,还是一副青涩女大学生的模样,一切好奇,所有向往,都在面上。正好报社分派给她是跑“时尚”,满足了这个文艺女青年对所谓时尚的追寻和想象。她不端着,也不装,揣着采访笔记跑遍大街小巷,大牌小牌,一路通杀,不懂就问,问明就记,愣是把些离地三尺的“高大上”拉到贴近我们心脏。那时的深圳,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理想青年扎堆,文艺苗头初燃,都有股奋不顾身投身热潮的劲头,那时的小尹,懵懵懂懂的,也把自我描画成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中坚力量。
她始终在问,始终在记,剥除一些表象,撩开几许浮华,用文字把热情的泡沫沉淀,尽可能地保持着她的纯情,有时写着写着,把自己先给感动了,那就总是热泪盈眶,这是她的真情,不怕别人笑话。
挺不容易的,在深圳这个地方,最初的那些时日,大家关心的还是“扭食”,还是“发财”,要一些莺歌燕舞,要一些环佩叮当,但,毕竟还未成主流,小尹们就这样静静流淌,不喧哗,不浮夸,等大家奔完一程,忙完一轮,一转头,哦,她还在,还在关心天蓝云淡,倾情野草闲花,这一涓细流,还在冲刷着纸醉金迷,红尘万丈。
其实,我们都需要一些清凉,也需要一些清亮。我们会驻足,会聆听,会畅想……
青涩总会褪散,小尹也在成长,职场,从时尚到娱乐,又回归到文艺;生活,从文青过渡到人妻人母。但在我心里,她始终是她,一点小虚荣,一点小骄傲,一点小忧伤….搅拌着,过着她想要的小日子,美美地美着。
这小日子,是一种小小的确幸,是她这样怀抱理想,身无可傍的文艺女青年能够自己创造并牢牢把握的,象每天打开窗就钻进来的清风,象走出门就能闻到的花香,离她很近,离心很近。
她就抱着这样的确幸,开始她的“注目”——作为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这是桩美差,可以跟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对视,最高尚的灵魂交汇,她还是保持着少女时期那种欣欣然,那种好奇,而,这一次,她开采的是最为丰富的精神宝藏,她采写的那些文艺名人大家与她的对谈,着着实实地滋养着她,她也迫不及待想把这滋养泽被更多的人。
这一场一场的“遇见”,她并没有仰望,也无意深挖,只是把目光逗留的时间拉长了,成了更为深情的注视和记录。在这个纷繁多变的当下,我以为,这样的“注目”是多么值当。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翻看一本闲书了?又有多久没去观赏一场画展,一个演出?有多久没给亲人写信,又有多久没跟好友在月下畅谈,面对着面,眼望着眼?!我们的日子是否过得太过匆忙,淙淙流去的是岁月,是年华,是本可以很文艺的一颗初心。
有个朋友曾说过,文艺算个啥,说到底,就是虚伪。——而我们每天这样实笃笃的生活,不需要一份虚幻和伪饰么?不需要一点朦胧散淡么?不需要一些无用之用么?
感谢生命中的遇见,也感谢小尹成就了我的文艺出版人的梦想。感恩一切,感恩所有。
来,让我们随着小尹的目光一起“注目”吧,让我们一起将文艺进行到底吧!
身为一位以笔耕为业的人,多半时候是孤独的,且多半时候是能享受这份孤独的。
——朱天衣
被侮辱时,阅读与写作是最好的药。
——吴念真
可以用写作的方式给予,给予读者,给予陌生的人,给予他们一种可参考的生命体验和领悟。
——安妮宝贝
我的文学之路算是文学草根的励志故事,在每天9个小时的工作之外,我还能够挤出时间写作,是不是天才我不知道,但是能够这么长时间不忘此事,它一定是有一些独特的东西。
——冯唐
我还蛮喜欢充满缺点的自己,这样的人生很好。人有弱点才会可爱,人有缺点才会正常,想要当圣人就会出问题。
——九把刀
一个人的生活如果特别丰富,他不太容易让自己的心沉到自己灵魂里去,不太容易思考。不太容易思考的人,就不太容易写东西。
——海岩
这些病痛期间的画作,充满着哀伤的情绪,有恐惧、无助,我有一段时间就是靠画画对抗心灵的恐惧,排解心中的阴影,治疗我的忧伤。
——几米
我一直奉行文学要使社会进步,使人的心性提升。
——梁晓声
所有当时觉得自己无法挺下来的往事,如今看来都可以微笑面对了。那些岁月里的缺憾与伤痕,虽然很难磨灭,但是彻底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糟糕的和美好的,融在一起才是你。
——张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