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涛、范建华编著的《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丛书》集中了省内外的多位专家、教授、文化官员、文化企业家、影视制作人等,围绕着“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大山情怀”所进行的思考和论述,这些文章从不同视角解析了“云南精神”的根基所在,探讨了“高原精神”的精髓所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倪涛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倪涛、范建华编著的《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丛书》集中了省内外的多位专家、教授、文化官员、文化企业家、影视制作人等,围绕着“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大山情怀”所进行的思考和论述,这些文章从不同视角解析了“云南精神”的根基所在,探讨了“高原精神”的精髓所在。 内容推荐 倪涛、范建华编著的《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丛书》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云南精神进行解读。《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丛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通俗易懂。《我山我水我之高原/云南精神丛书》的出版发行,对全省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全面把握、自觉践行云南精神,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录 引言 一、山脊水脉 (一)大山做脊 (二)大水为脉 二、站在高原 (一)道通中外 (二)文明古今 (三)滇人滇事 (四)云南人再认识 尾声 试读章节 蔚蓝的地球有超过70%的面积是以海洋为主的水体,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来自大海,人的身体有70%的水分,水是生命诞生、进化和延续的根源。而自然也根据一套我们至今无法解读的密码,安排着山与水的秩序。 有山的地方必然有水一一换一种说法,所有江河的源头都在那些高远而隐秘的大山深处,源头淌出细流,细流汇成小河,小河凝成大河,而所有的大河,都向着最终的目的地一一大海,喧腾着,奔去。 云南有六条大的江河,由六百多条大小河流汇聚而成,其中一百八十多条较为重要。它们分属中国和世界的几大水系:长江水系,重要河流有金沙江、龙川江、小江、以礼河、牛栏江等,最后入东海;珠江水系,重要河流有南盘江、黄泥河、驮娘江等,最后入南海;红河水系,重要河流有礼社江、把边江、李仙江、南溪河等,注入北部湾;澜沧江一湄公河水系,重要的河流有漾濞江、威远江、曼老江、南腊河,汇入南海;怒江一萨尔温江水系,重要河流有老窝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注入属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伊洛瓦底江水系,重要河流有独龙江、槟榔江、大盈江、瑞丽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河流孕育生命,河流滋养众生。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起源于大河,依赖于大河,并与大河的命运一路相随。恒河之于印度、两河之于古巴比伦、尼罗河之于埃及、黄河长江之于中国,无不如此。 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一路而下,汹涌浩荡,从巴塘县入云南境,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回转,从南北向转而向东,自此一路而去,直入东海。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成大观。”前人的诗句,不仅是对这一壮阔景象的写真,在我看来,其中还大有深意。目光所不能到达之处,云遮雾绕中就是被称为“世界后花园”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丽江纳西族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原是三姐妹,长大成人后父母要L同把她们嫁往西方,三人不同意,三妹金沙约上二位姐姐一起去东方,会她钟情的东海渔郎。父母吩咐大儿子玉龙和二儿子哈巴去追回三姐妹。到了丽江白沙两位哥哥挡住了三姐妹的去路。大姐怒冲冲地朝南奔去,留下的脚印变成怒江;二姐跟着大姐跑,留下的脚印变成澜沧江。只有金沙姑娘站在石鼓上望着姐姐远去,然后折身向东海走去。传说赋予了山川地貌以瑰丽的想象。站在另一岸的号称“长江第一湾”形成之处的丽江石鼓镇,江风咆哮,看着这条大江深切所形成的“v”字形深谷,不由让人展开联想,如果没有长江的这一“转”,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将会如何展开,又将如何书写?此一转,中原文明的播撒再无坦途,而渴望沟通的目光也再难越过高山深壑的阻隔;此一转,滇云之地远在千里,成为中原人的千载迷梦和遐想之地;此一转,山高水阔,岁月无边。 珠江之源则在曲靖市一座叫马雄山的并不特别高大的山峰之中。登马雄山眺望,不远处可见南盘江,盘江流域风平浪静,稻黍遍地。多年前,我曾经接待过几位从广东沿珠江一路上溯而来的记者,当我们站在“一水滴三江”的珠江之源——那只是一潭清可见底的柔柔碧水——的时候,我想那些来自滚滚大江之畔的人是很难理解云南人对于“源”与“流”的复杂思维的。想那咆哮千里的江河巨流,其源头却在这毫不起眼的低矮山峰之中;想那孕育出珠三角肥沃田园的母亲河,却并未给这发源之地带来理应同样富足与丰饶的生活现场。 埃米尔·路德维希在其名著《尼罗河传》中这样说:“每当我写一个人的传记时,总有一条大河的形象,有形无形地在我心灵的瞳仁里盘旋着。但只有一次,我却把一条河看作是一个人和他的命运的形象。”他所说的“一条河”,是尼罗河。同样的,我也可以将奔流宛转于云南大地的大江大河视作一个个有人格、有生命的形象:金沙江阳刚雄浑,宛若守关巨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澜沧江明丽妩媚,如天真的女儿,娇憨烂漫;怒江清朗坦荡,像心胸开阔的高原汉子,无私无畏;红河变化多端,阴晴不定,像一个怪脾气的老人;而流经滇东平原的南、北盘江,则如一对亲密的兄弟,将千里沃野、满目苍翠揽入怀中。 P14-16 序言 人总是得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完成自己的生命。这是固定的法则,也是无法更改的命运。 我们有幸被一个“大时代”的气息包围,我们有幸活在一个充满机会与变数的时代,无论怎么去评价它,有一点相信绝大多数人一定会赞成:这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是一个值得生活也值得思考和记录的时代。如果从让古老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的1840年算起,是150年;从古老中国在多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走向现代性的1911年算起,这个时代刚过百年。而这短短百年,绝对当得起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头去看,可以看得更清楚:其为中华命运大变动之始,但不是中华命运大变动之终;古老中国的痛苦转型,仍然是在路上。不过,“时代”对于我们来说,太大,不是我们能够随意书写的对象,我们只有回到自己出生、成长并将终老之地,才能找到自己生命与表达的依据而不背离出发时的目标。 我所说的这个地方叫“云南”。我所试图理解并与读者分享的是有关于这块土地的灵魂力量——云南精神。 “精神”一词,含义颇丰。一个意思是“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如《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一个意思是人的意识,如《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一个意思是实质,要旨,即事物的精微所在,如王安石《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一个意思是风采神韵,如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明王世贞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以上所说,大都本乎中国文化,在西方哲学中,“精神”用来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是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而我尤其喜欢司空图《诗品》中关于“精神”的摹写:“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心照不宣,神与物游,欲说还休,自在流转。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将“云南精神”归纳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并言明,“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就是“坚定、担当、务实”。可以看出,这种被人格化了的“精神”,诞生于云南高原,成长于高山深谷,锤炼于世事风烟,其情状形态,其高远之旨,是认识云南、理解云南的肯綮之处,是探索云南人文历史、自然山川的索引。尤其这一总结诞生于中共中央确立了云南发展的“桥头堡”战略之后,其深远意义,当不止文字字面那么简单:云南的自然山川,高原民族的曲折历史,诞生于这块土地的多元民族文化,这块土地所包含的希望、挑战与机遇,都会被召唤出来,被辨识和指认,被思考与接纳,被质疑与深化。倘真能如此,则我们在当下语境里的浅显思索将有助于云南和云南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言说方式,面对大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我们作为云南人,为自己的生养之地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