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maia's 的天堂电影院拉开了序幕。自此,天堂电影院成为黑玛亚花园里雷打不动的内容之一,也成为mais's一道独特的风景。用看电影代替开会,也是maia's的文化之一。相约美丽,一起看电影,一起品味时尚,一起感悟生活,一起成长,彼此成就,让美好的持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maia's 天堂电影院,玛亚以她独到的文化视角为会员们推荐和分享一部部美好的电影,在岁月流转的影像中,天堂电影院成为maia's共赏丰盈而美丽的不散筵席。《悲欢有时唯爱永恒(和黑玛亚一起看电影)》是黑玛亚的电影评论随笔集,介绍了8个国家和地区的30部经典而容易让人忽视的好电影。
《悲欢有时唯爱永恒(和黑玛亚一起看电影)》是黑玛亚的电影评论随笔集,介绍了8个国家和地区的30部经典而容易让人忽视的好电影。在带给大家更多美好的宗旨之下,黑玛亚一如既往地以优雅的品格和优美的文笔给读者带来从容、宁静,传递着电影带给人的真理和慰藉、爱与美。
自序:电影院里的天堂
《阅后即焚》:颠覆布拉德·皮特
《轮滑女郎》:疯狂在我们生命中的刺青
《走出非洲》:凯伦膝下的优雅
《八月迷情》:生于12月17日
《奥斯汀书友会》:每个人的简·奥斯汀
《我是大卫》:右手
《疯狂的心》:这一票我投给命运
《帮助》:真正的慈善你每天都可以举办
《勇气》:不被认识的恩典
《发晕》:寇斯摩的月亮河萝莉塔的眼神
《波特小姐》:“这是一个灵感……”
《怦然心动》:你要大于部分之和
《朱莉和茱莉亚》:一手的生命,二手的生活
《我的唯一》:安·德弗罗夫人的格言
《爱情事件》:“五月八日下午五点零二分,你会在哪?”
《为黛西小姐开车》:黛西小姐不喜欢的那些事
《音乐之声》:黑羊的毛也是温暖的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失败者的天堂
《良家妇女》:其实我们只会以牙还牙地爱
好莱坞啊:唉,好莱坞啊……
《一吻定情》:爱是一颗心遇到一颗心,不是一张脸遇到一张脸
《刺猬的优雅》:优雅的刺
《自由的人》:这个男人叫尤奈斯
法国:法兰西的突破
《又一年》:种什么,收什么……
《吐司》:那个一直在心里喊饿的孩子
《比利·艾略特》:五十便士和皇家芭蕾
《烈火战车》:不能违背的旨意
《因父之名》:因父之名
英国:英伦玫瑰的花季到了
《囚徒》:上帝从不缺席你的对抗
加拿大电影和丹尼斯·阿康特
丹麦:这就是丹麦童话
《更好的世界》:糟糕的世界定会更好
丹麦电影——这就是丹麦童话
《闪亮的风采》:土星总会激励我们
大洋洲电影——在海水中间什么在闪亮
《天堂电影院》:小祭司的天堂电影院
意大利电影与新现实主义
《三个傻瓜》:重逢
印度电影——请别叫我宝莱坞
后记——给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姑娘们
我所认识的玛亚
玛亚收藏目录
玛亚天堂电影院目录
一手的生命,二手的生活(《朱莉和茱莉亚》)
“茱莉亚恨我……”这是整部电影最令我沉思的台词。出自朱莉的口,没有翻译错误。她曾和丈夫讨论:“她会不会觉得我们利用了她……”
朱莉会成功,是因为如今遍地都是朱莉这样的女孩,都有几分小才情、都有几个腻友、都有一个不甚满足的归宿、都做着一份必须做又无法热爱的工作,她们需要属于自己的故事和适合自己的成功榜样。但是,对于朱莉们,成功是什么?朱莉的博客“排行第三”时,她举起了双臂——“我成功了”!或者看到地铁的邻座和咖啡店的队伍里被人翻阅的日报上有自己的照片,她忍不住笑了——她成功了!不仅仅是那个整天接听投诉电话的小公务员了,不再是那个女友圈子里无足轻重的成功人士旁观者。然而,当她仍旧避免不了被她的上司警告:“我可以当众开除你。”当她为美食评论家不能前来赴宴而无法释怀、沮丧慌张时,你会发现——这只是她的成功,不是她的生活。
365天,524道菜,一个自称曾是ADD(Attentiondeficitdisorder,注意力缺乏障碍)的女孩,带着马上要30岁了的焦虑,想要为自己乏善可陈的人生来一个新起点。她选择了茱莉亚·查尔德,美国国宝级女大厨、电视节目主持人、《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一书的作者。茱莉亚像杰奎琳带领美国人追求品位眼光一样,曾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全美掀起法式料理的热潮。“40年来,没人像她。”朱莉说,“我可以写本书!”她找到了人生的选题。
“你觉得我该做什么?我该找点什么做?我没为你做过什么……”1949年,当茱莉亚·查尔德跟着新婚两年的丈夫保罗·查尔德初到巴黎时,也发出了跟朱莉一样的问题——“我可以做什么”?当时的茱莉亚·查尔德36岁,曾是美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人员,自称属于美国委派到法国的外交底层人物。保罗是一个未读过大学、但品位上乘、性格温厚、风度一流的艺术家,负责美国政府在巴黎的视觉宣传工作,也就是展览事务。当时,保罗的薪酬是每个月95美元,他俩计算完一切必须的开支之后,每月只剩下15美元的“娱乐”费用,还好,娘家家底颇丰的茱莉亚·查尔德还有一笔小小存款,使他俩尝遍了大大小小的巴黎传统菜式餐馆。并且,他们决定拿出450美元的巨款,支持茱莉亚·查尔德去蓝带学校学习餐厅老板课程。
在这期间,最令我欣赏的是:其一,他俩宁可规规矩矩地以官方汇率换取法郎,也不去高出一百多法郎的黑市换货币。其二,当茱莉亚·查尔德的父亲主动提出可以帮助保罗·查尔德升迁的时候,他俩坚定而又礼貌地拒绝了。真像好人家出来的孩子,在金钱和世俗面前就是不会有破绽。当然,他们还是会为保罗那些海量而又可笑的工作烦恼。可是,只要他们从巴黎的好餐馆走出来,他俩都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感动,甚至因为用餐过程的完美而热泪盈眶,真是一对绝配啊。我一直在疑惑的问题也就此有了点眉目——为何他俩这么爱吃却不胖,还都长寿?要知道,法国传统菜式都是油腻的美食,但保罗·查尔德是91岁去世,茱莉亚·查尔德是92岁生日前两天去世的。只能说,他俩实在吃得快乐,过得满足,充满感恩和喜乐。
在整部影片中,茱莉亚·查尔德只有1.5次的哀伤。一次是收到妹妹的来信,妹妹怀孕了,茱莉亚转过脸哭了,旋即,她又说:“我太开心了。”她和保罗一直想要孩子,但一生都没有。还有半次,就是当保罗卸任之后,他俩面临再次搬家,茱莉亚问:“哪里是家?”保罗温柔地说:“我们住的地方就是。”茱莉亚立刻顺从了……
也许很多女孩会羡慕茱莉亚有这样的外交夫人的生活经历,会羡慕茱莉亚能够嫁给一个有“无穷无尽耐心”又学识渊博、品位优良的丈夫,也许会惊讶保罗何以选择了茱莉亚,带着1.88米的高个儿、还有一点佝偻的爱妻去了令自己心醉的巴黎?可以这么说,茱莉亚的可爱性格和浪漫的价值观是非常吸引人的,她很快乐,也能把快乐传给丈夫,这样的快乐品性,过去和现在都极其稀缺、极其少有。他俩毫无疑问是心灵契合的夫妻,而且彼此支持,重视对方的所爱。在茱莉亚的眼里,保罗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天才,是她仰慕的画家、摄影师、诗人、外交官、红酒品鉴家、美食品味家……在保罗的心里,茱莉亚是“一个专家级的掏内脏高手、去皮高手、剔骨高手……技艺返璞归真、变得更加经典……跟她一起做菜,肯定很开心……”
在抵达巴黎一年之后,茱莉亚总结:“这可真是成长的一年。保罗的性格更成熟了,虽说薪水没什么长进,他的智慧可增进了不少,在艺术方面的洞察力也不断精进。我的法语水平提高了,厨艺也是。如果你友善地对待时光,人生将是多么幸福啊。”这对夫妻共同的爱好就是——看一个东西慢慢变好。P74-78
我问过父亲好几次:“爸爸,你和妈妈带我看《生死恋》的那天,给我吃的点心叫什么名字?”父亲不记得了,我提醒他:“那天最后一节课是物理课,你和妈妈拿着它在教室外面等我,就是那个白纸食品袋,里面放了两个……”父亲还是不记得。
可能时间有点赶,来不及吃晚饭了,父母在学校里等我放学,然后一起去电影院,那天是周末……我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拿着小保温杯,里面是妈妈泡的茉莉花茶,我记得那个傍晚的心情,觉得自己真是前途光明:有电影看,次日无课,不用考虑作业,当天物理小考我得了82分,这对我和父母也是开心的事,至少证明我的智商问题不是很大。那时我初二,数理化是我人生中一团漆黑的地方。
在黑暗中,我咬着那松软的点心,外面的皮焦脆而又膨松,里面有鲜奶油,不很甜,很香,咬下去有种虚幻奢侈的口感……银幕上的栗原小卷明眸皓齿,美丽得不可方物,和着点心的美味与每一口茶香留在我完美的记忆中……妈妈泡的茶永远都是浓淡合宜,不烫嘴……我记得看《巴黎圣母院》时吃的是话梅,因为看得忘情,一颗话梅含到梅核都碎了;看《叶塞尼亚》那天,妈妈穿的是外婆那双鱼嘴鞋;《冷酷的心》是在那之后的一周……
我不记得自己在学校到底学了些什么,但是我记得每一部电影给我的教育,我从未缺席任何一部好电影。妈妈喜欢跟我谈黑白老电影,跟我谈什么是演技,告诉我她小时候最爱的电影是《出水芙蓉》,说她看了很多遍,还模仿过白雪公主的手腕如何柔软地下弯,让小乌停歇在上面,就是1937年版本的好莱坞卡通,妈妈学得好逼真啊。当好莱坞还没出现在我的视觉中时,妈妈已经把好莱坞和英格丽·褒曼及费雯丽带给我了。她记得所有演员的名字,这个基因她给我了,但是她在物理上的卓越,她没有给我。她大学专业读的是天文物理,她的至爱。我从没见过像我母亲这样洁白漂亮而又浪漫的理科生,她喜欢物理,因为她酷爱居里夫人。父亲常以母亲的全才而骄傲,我则以母亲的爱好和品位而深感幸运。 母亲最要好的女友是和玉伯伯,她的大女儿,我叫她娜娜姐,大我13岁,我读大学那年暑假,她从新疆回内地进修服装设计。她频繁地在阳台下面唤我的乳名,每次我都不问去哪里就奔下楼跟她走了。我们只有两件事:逛布店做衣服,看电影吃冷饮。娜娜姐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妹大我十岁,跟我同一天生日,小妹妹跟我年龄更为接近,但是她从来不选择她的妹妹,总是带我出去,我也未能跟她的妹妹们亲密如她。
我记得《弗兰西斯卡》就是跟娜娜姐一起看的,看完出来我俩都在沉思,身边有个路人甲对路人乙说:“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和娜娜姐对视一眼,默然而笑,然后我们去喝酸梅汤,吃冰淇淋。娜娜姐打破沉默说:“只要是外国电影,我从来没有看不懂的。”我深深地点头同意:“中国电影才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很快乐地对她笑了。
娜娜姐的腿很长,她以前是学舞蹈的,她的腰背总是笔挺的,走路很神气,很引人注目。娜娜姐的丈夫后来也来了,非常英武俊美,而且特别爱她,他们俩就像电影里的男女主角那么好看,说话也像电影里的台词。娜娜姐的丈夫对我说:“谢谢你总陪着娜娜,娜娜写信说你给了她很多安慰。”因为他太英俊吧,我有点害羞,我心想其实是我太喜欢娜娜姐了,因为有母亲做榜样,我喜欢跟年长我很多的聪明女人在一起……那年夏天我和娜娜姐一起做了很多衣服,够轰动下一个学期的了。当时,人们把我们做的时装叫作奇装异服。
爱电影的传统从来没有在我家失传过,虽然妈妈身体越来越虚弱之后,爸爸也不出去看电影了。但我会继续看电影,我记得自己一个人在要大考的前一天看了《最后一班地铁》,我在那部电影里理解了什么叫个人风格,只是因为一句台词:“吕卡斯没有离开巴黎,我感觉得到这部戏里有他的灵魂。”这种深刻对我是一种彻底的启示。那时追求过我的男孩子,都会被我的电影淘汰,因为他们对电影的见地使他们很难有机会再跟我看第二次电影。我也是一个人看完了整个德国电影周,《玛丽·布朗的婚姻》就是在那个很冷的冬天看的,电影院没有暖气,我记得脚趾的生冷、玛丽·布朗的坎坷。
儿子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勇敢者的游戏》,看完回家一直要求我演食人花去吃他……在台北西门町,为了找到一部我和儿子都能看的电影,我俩商量来商量去,因为他不够年龄,可选性很窄,但是我俩都决心一定要看电影。还不识字的儿子要求我把每部电影的简介念给他听,最后我们在乌玛·瑟曼的《复仇者》上达成了一致。我对那部电影没有任何记忆,只隐约记得里面有把雨伞,还有就是台北电影院的冷气强大得快要结冰了,儿子在黑暗中对我说:“妈妈,我冷。”可是我们都舍不得离开电影院,于是我把吊带裙外面那件透明的黑衬衣脱下来包住儿子,搂着他继续看,还好,年轻的妈妈竟没有感冒。
如今跟儿子说起《复仇者》和那天的冷气,他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魔戒》的第三集是儿子和先生陪我一起看的首映式。夜里十二点,他俩喝了两大杯冰红茶,陪着心情激动的我,还为我和海报拍了合影。在我的爱好面前,他俩总是表现得宽容有礼。他们也喜欢《魔戒》,是由于我的过分痴迷使他俩之间分泌出一种包容式的默契,他俩用微笑表达这种包容,不过,这也能使我悠然自得。
父亲在我们出门时说:“什么电影这么好看,这么晚了。”其实也不代表他不喜欢,他只是不喜欢那个放映时段罢了。我心领神会地说:“爸爸,我会再陪你看一次的。”每一部《魔戒》我都看了很多遍。“哎呀,不用不用不用了。”父亲很坚强地拒绝我。我与儿子、先生相视而笑,用眼睛微笑,是我们家对待争议的态度,每次说“不用”的,最后都不会“不用”。 先生陪我看过两年前的法国电影周,我记得《仙女》一片让他第一次无法包容下去了,他压低嗓音愤怒地对我说了好几次:“你真的还要看吗?我看不下去了!”我说:“我要看完,看完我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难看。”结果就是,他忍气吞声地陪我看完了,然后大骂法国人的变态。我笑了,我想起娜娜姐,不知她会怎样说,我知道先生的愤怒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觉得太不享受了。
是的,电影有权利表达它想要表达的,但如果它能给人享受,带来真理和慰藉,传递爱与美,那么电影院就像天堂。
2014年3月16日星期日清晨7点45分
用看电影代替开会,是mala's的文化之一,因为我想说的,常常就在那部电影里面。mala's周年时,我用电影《一代骄马》作为新年的首个会议,当时,已辞职的会计还在,等待交接工作,那是第二个辞职的财务了,很简单,她们是看得到业绩的员工,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她们走得合情合理。我不能说什么,我想对要走的姑娘和对没走的姑娘们所说的话全在那部电影里……我与姑娘们分享的就是我的梦想和我所认为的人生意义。但是,要走的姑娘还是走了。我猜,我让她失望了。对一个不看财务报表、开会没效率的人很失望,也是合情合理的。
每当灯光熄灭,电影开始放映,我端详着黑暗中被音乐与光影勾勒出来的每一个熟悉而又静默的姑娘的剪影,心里就充满了柔情与感触。这,就是与我一起看电影的人……信誓旦旦并不能使人在崎岖之路上结伴,只有相通的心性,才使人同行。
Jane是在有人走了之后来公司的,她要来maia's使我忧虑,优秀如她,对我将会怎样的失望。沉默了近两个月不答复,想她找一个优质的去处实在容易,她却执着地等待着……她成为玛亚天堂电影院的主持,这只是她工作很小的一部分,把每部电影主持得脉络清晰。Jane生女儿时Faye在电影院做了一阵子“代职”,Faye对于看电影有对待美食般的热衷,如果我带Linda和Fiona在香港多看了一场电影,她是一定要求同等数量补偿的。Fiona和Linda则已经开始在各自的家里经营起天堂电影院的“分院”,带领全家看电影,并且把电影读后感带回去朗读,改良家庭影院的武打、战争片风气。我想象着当她们陪家人看第二遍天堂电影院放映过的电影时内心的感受,是否也像我在黑暗中暗暗地端详着自己的家人。爱,就是将自己委身于你所爱的人的人生中。轻微的惊悚片《囚徒》放映当天,我事先打印出来的影评有十二页,让她们观影后传阅,所以她们也是最早读到今天这本书的。当天是maia's的文化学习日,上午分享读书笔记,下午看电影吃披萨……后来听说Fiona把十二页影评在家里的早餐桌上朗读了一遍,她的先生说:“可以再看一遍《囚徒》。” 冰姐在惊悚片面前挺淡定,每次都说出电影的重点,频频拭泪的总是荣荣……
Lisa对每部电影的评价都是“实在是太好了……”
这五年,姑娘们和我一起看我带去的电影。我们为什么要一起看电影?因为我们透过故事里的人物也观看到更多彼此立场,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会在同一个时空里真实地敞开和遇见,透过电影故事我们对人生能有极致的理解,当我们可以站在同一个故事里,会发现我们也能立于同一幅现实背景前,并发出同样的声音,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们思考过同样的问题,经历过一场又一场虚拟的人生,之后,我们就拥有太多出口成章的幽默与典故,我们的判断也变得越来越趋同,甚至谁完全指鹿为马了,听者也能反马为鹿,有太妙的默契……最宝贵的是,美好成为我们的不二向往,因为,这是选择。
因此,我把这本书,献给姑娘们。经讨论,她们认为要加上“我的”二字,才传递出了我对她们的爱,所以,这本书,是献给我的姑娘们。然而,还有一个问题一Joye怎么办?她们问。能留在maia's工作的男生,实在是要万里挑一的。
Joye是电影院忙前忙后的绅士,机器设备由他统管,他越来越像电影里的好男人。当我说“姑娘们”时,其实完全包括他在内,当然,他是百分百man的年轻男人。
这几年,春节及生日,我都会收到离去几个姑娘的祝福信息,回家乡了的W1n是电影院第一个主持,如今常告诉我:“又有了心得体会,以前您都教导过,但是当时不明白自己经历的是顶级的美感教育……我会为您祷告的!”看过《一代骄马》还是走了的姑娘说:“在maia's的那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我相信,她后来看懂了。去年我生日那天,最早离开的那个姑娘发来信息:“……祝您生日快乐!我昨天生下六斤八两的儿子,目前一切都好……”谢谢在产床上的她仍记得我的生日,我相信她没有忘记一起看电影的日子。Joye已经做爸爸了,他盼望生个女儿,于是就真的愿望成真,他和妻子让我给孩子取了名字……生生不息的生命啊,姑娘们啊(含Joye),我祝福你们、我盼望我成为你们的祝福!
生命不是用来彼此取悦的,一路同行不是因为选择了彼此,同行是因为选择了同样的生命。
谨以此书献给我所爱的姑娘们,我们都爱埃里克·里德尔,我们纪念他和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