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梅编著的这本《修身金言》主要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主旨来编写的。本书共分十六个部分。分别为:修身养性;斯文君子;希圣超凡;天性好儒;亦儒亦贾;谦让坚忍;勤俭持家;孝悌传家;背恶向善;忠信立身;国而忘家;为官本分;治生为本;利济宗族;培育子弟;贤德贞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修身金言/徽商的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吴冬梅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冬梅编著的这本《修身金言》主要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主旨来编写的。本书共分十六个部分。分别为:修身养性;斯文君子;希圣超凡;天性好儒;亦儒亦贾;谦让坚忍;勤俭持家;孝悌传家;背恶向善;忠信立身;国而忘家;为官本分;治生为本;利济宗族;培育子弟;贤德贞节。 内容推荐 吴冬梅编著的这本《修身金言》为徽商妇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本书分为十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旨,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主要是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条目编写,十六个部分可以分别放到相应的条目之中。这样的编写既可以突出儒学对徽商修身的影响之深,又可以让读者真真切切地见到儒学影响的存在。 目录 一、修身养性 名心澹在如黄菊,诗旦清求似白鸥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 练达人情皆学问,精明世故即经纶 不苟言笑,以正贻范 方格肃整有尊严之仪,不为欺谩半言 慎言语,节饮食 与用事僮仆同苦乐 不可月底潜行,不可夜饮过度 见人博弈赌戏,宜远而不宜近 二、斯文君子 励志读书,勉力为人 读圣贤书,非徒学文章掇科名 人不读书则鲜礼义以养其心 为学当修养身心 存仁之意当顾名思义也 案头惟时花数瓶,旧书数种 以作兴斯文为急务 持躬处世,有士君子之风 三、希圣超凡 朱子之风传子若孙 自朱子以后,多明义理之学 讲之(天理)熟,说之详,守之固 凡六经传注,必经朱子论定者 居尝精研理学,欲希圣超凡 膺服天理,五常万善由之 习儒旁通于贾 象山之学以治生为先 年过四十,心犹不死 以诗起家,得从士游 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四、天性好儒 结客觞咏竟日夕,其志不在贾 好读书其天性,雅善诗史 纵谈古今得失,宿儒以为不及 昼筹盐策,夜究简编 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 以儒为贾,不能以贾为儒 非儒术无以亢吾宗 筑室舍旁,聚书万卷 五、亦儒亦贾 昼则与人昂华货殖,夜则焚膏翻书弗倦 一弛一张,迭相为用 虽在客中,手不释卷 取其有益身心以自励 习礼义,或商或儒 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 六、谦让坚忍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白吃亏来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存一点种子孙耕 世事每逢谦处好,人伦常在忍中全 遇事虚怀观一事,与人和气誉群言 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流浪湖海,战惕风涛 七、勤俭持家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凛遗绪于前人克勤克俭,善贻谋于后嗣学礼学诗 经百滩,不知其若干数 不敢以侈美相奔趋 大富之家,日食不过一脔 孜孜勤苦于栉风沐雨中,炼成一生事业 八、孝悌传家 惟孝惟忠聪听祖考彝训,克勤克俭先知稼穑艰难 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复梦周公志共千秋不朽,德称泰伯愿同百世弥光 诗书执礼,孝弟力田 先诸兄弟而后其人,孺人(翁妻)惟诺无违 率孝悌力田 九、背恶向善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非关因果方为善,不为科名始读书 近报己身,远报儿孙 凡遇善事力稍能为即为之 居家俭而好施 造桥梁,修道路,乐善好施 君家世有令德,不患无吉壤 凡待人,良善忠厚 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 便宜察言观色,务要背恶向善 十、忠信立身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 治生莫若勤俭,立身莫若忠信 性端悫,然诺必矜 十一、国而忘家 有为有守而忘我家身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汝曹以此四言终其身可也 经时务,佐明时 吾力自能得,不欲用是遗儿子辈 恐天下之人如余厄于歧路者多也 十二、为官本分 愿汝曹为本分官 虽家人子弟不闻不知 胆欲大而心欲小 忍耐是应事第一法 能忍则天下无不可处之人 自居蕴蓄,不言人过 第合之则盈,分之则啬 上官有所筹画,春皆指顾集事 十三、治生为本 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服贾以奉父母 不能养母,顾使母养耶 不妨吾母失供养,故弃本而事末 欲父母见之有余“以快其心” 鳌弃业驰归,竭力侍奉终身 仰事俯育为生人事,功名身外物 学者以治生为本,安能久拘笔墨 丈夫有志,当壮游四方 十四、利济宗族 故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 仿古立义田、置义塾为经久计 祭之犹言察也 祠而弗祭,与无祠同 能尊详其所自出 派少丁稀,难于梨枣 中人之性得教则习于善 子弟七岁以上则人小学 专务利济,族中茕苦者 令有恒业,可以糊口 苦志读书者,众加奖励 十五、培育子弟 仲季守明经,他日必大我宗事 吾独不能为陈伯乎 须知难得惟兄弟,务在相孚以性情 积德不倾择交不败,读书不贱守田不饥 以市业分之,其善自保可无饥寒 奈何以岁一不登而辍耕 十六、贤德贞洁 处士既得孺人,无内顾虑 贾能蓄积,亦犹内德助焉 绕膝怡愉务洽其心 视姑如母,姑亦子视安人 妇女类能崇尚廉贞,保持清白 为女而贞烈,为妇而贞节 吾为君侍养,必当而父母心 秋毫皆伯氏功,第纳伯氏千金 重宗义,讲世好 后记 试读章节 【感悟】 徽商在经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两败俱伤。所以,徽商又有“和商”“人和”,他们认为和才能生财,斗只会一说。 【故事链接】 清代婺源商人毕周通曾接受邻村故旧王某的存银六十两。王某死后,“人无知者”,没有人知道存银子这件事。但是毕周通专门设立一个账本,记录下存银的年月及利息数。几年过后,王某之子长大成人,毕周通便拿出原账簿,将王某的存款连本带利一并奉还,闻者无不叹服。 【延伸阅读】 “和”指的是内部的人事环境和外部的经营环境要和谐。徽商之所以能数百年称雄海内,这与他们善良谦让、互助互爱、不断营造主客之间的和谐氛围不无关系。明代文人是这样描述徽商的:“家乡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千年之冢,不动一坏;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之紊。”如有一家人与族外人发生了争议,“则一人争之,一家争之,一族争之,并通国之人争之,不直不已”。可见徽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重儒而不轻贾,贾儒并重,以义为利。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所以徽商内部凝聚力很强,这也是徽商能成为十大商帮之首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文】 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译注】 厚这个字,一生都学不完,也做不完。 辑自吴吉祜歙县《丰南志》第5册。 【感悟】 徽商认识到讲求商业道德不但利信誉,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与支持,从人,而且利己,只有讲求商业道德、商业而取得丰厚的回报。 【故事链接】 宋杨万里认为:“人莫不爱其生,故莫不厚其生;莫不厚其生,故莫不伤其生。”(《杨万里选集·晚归书室呈钱君倚》)意思是:“因为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没有人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因为所有的人都重视自己的生命,所以没有人会伤害自己的生命。”生命实在可贵,所以要珍惜。 【延伸阅读】 老子曰:“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第三十八章》)处其厚指立身敦厚。薄指浅薄。意思是:“所以堂堂正正的士子总是持守质朴醇厚之‘道’,而绝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的居处行为总是那么忠厚朴实,而摒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 在老子的那个时代,礼已经演化为繁文缛节,拘锁人心,同时为争权者所盗用,成为剽窃名位的工具,所以老子抨击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一方面批评礼对人性的拘束,另一方面向往于道的境地——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受外在制约的境地。作为文明人,我们在处世时当然要讲究一些礼节,但是也不要忘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的来说,做人要厚道。 【原文】 知止不耻,知足不辱,与吾流浪湖海,战惕风涛。 【译注】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因为做事过分而感到羞耻;知道满足的人,不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耻辱。与我一起流浪江河湖海,战胜惊涛骇浪。 辑自休宁《汪氏统宗谱》卷168。 【感悟】 这是明成化嘉靖间休宁商人汪勋说的一句话。徽商从商的终极目是的为了生计、养亲和显亲,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因此当他们在商场上打拼致富后,特别是遭到不公平的打击后,往往选择重返故里,买田置产,所谓“以末致财,以本守之”。 【故事链接】 长期在商场上拼搏,尔虞我诈,远涉边陲,栉风沐雨,特别是遭到不法势力的欺压,政府的巧取豪夺,徽商渐感失望、疲惫,力不从心。儒家的乐天达命、知足不辱的保守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因而,徽商往往在事业辉煌之际,心生归隐之意,原来锐意进取的情怀也渐趋消褪。“(江)南能公,字元表,号彦宣,玉吾公长子。……日后业鹾淮南,致资累万。兄弟同居,不忍分析。”明末关津丛弊,九江关蠹李光宇等把持业务,盐舟纳料多方勒索,停泊羁留,屡遭覆溺,莫敢谁何。公毅然叩关陈其弊,奸蠹伏诛,而舟行者始无淹滞之患。至今公之名犹藉藉于江淮楚豫间。事载《盐法志》中。公缘此案,费用不赀,家业亦渐中落,乃退守田园,琴书自适,优游以终。(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明处士南能公传》) 【延伸阅读】 徽商的进与退 徽商的进与退,不是以纯粹的利益驱动为转移,而是以儒家的“孝悌”伦理为归宿。徽商在致富之后,急于抽身,将大量的资本带回家乡,用于买田置产,修墓建祠,以作长久之计。徽商缺乏欧洲资本主义商人那种始终如一的进取之心、逐利之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徽商的封建性本质。在贾与儒之间,他们在服贾的同时,始终忘不了业儒的情结,最终视业儒为正道。这种业儒情结,无形中在思想上束缚了徽商的发展,使他们摆脱不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在与政府关系上,徽商忠于王权,维护王权,并与王权相互利用。他们之间既有互相利用也有矛盾。徽商以其极大的耐性忍受着来自王权的压榨,即便是忍无可忍,他们的反抗也是间接的、微弱的,反应了这一时期商人在政治上依赖性和软弱性。 在进与退之间,徽商虽具备了欧洲商业革命时期商人所具备的“冷静、刻苦、勤勉、努力”和所谓“清教徒”式的进取精神,但他们更多地倾向于强调社会责任感、家庭观念、家族观念、国家观念。P63-65 序言 修身为治家、经商、处世、交友的根本。可以说,倘若徽商没有好好修身,那么他们的治家、经商、处世、交友也不会太成功。 1.修身的内涵 修身,指修养身心,也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八条目之一,“八条目”分别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修身的重要性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德性。”这句话强调了“修身”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有逻辑递进关系,“修身”又处在先决条件的地位。可见,中国古代先贤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修身”,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无从谈起。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作为,一定要先从修身做起。 3.徽商重视修身 在儒学底蕴深厚的徽州,徽商受儒学、特别是程朱(程颢、程颐和朱熹)理学的影响深远,因而,他们非常重视修身。 首先,徽商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他们从小受儒学的濡染,天性爱好儒学,即使是在经商途中,舟车劳顿、事务繁忙中,也经常忙里偷闲,手不释卷,研读经史。他们中有人的儒学成就竞然比一些专攻儒学的学者还要大,儒学水平比所谓的儒生的水平还要高。由于儒学经典的熏陶,他们拥有孝悌、忠信、谦逊、勤俭、宽容等等品格,践行儒学义理,具备君子基本的素质,有儒士之风范。 其次,徽商注重在修身的基础之上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徽商讲求实效,注重学以致用,关注当下现实,将儒学义理运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颇见成效。 最后,徽商还注重通过教育提高子弟修养。修身也要讲究可持续性。徽商很清楚,子弟是宗族的希望,因此对于子弟修养的要求和培养毫不合糊。他们以身作则,坚持不懈地监督,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教育子弟,以使徽商的繁荣得以持续很久。 4.本书主要内容 首先,本书共分十六个部分。分别为:修身养性;斯文君子;希圣超凡;天性好儒;亦儒亦贾;谦让坚忍;勤俭持家;孝悌传家;背恶向善;忠信立身;国而忘家;为官本分;治生为本;利济宗族;培育子弟;贤德贞节。 其次,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题。“修身养性”主要讲徽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修养;“斯文君子”主要讲徽商通过苦修儒学而使自己成为君子;“希圣超凡”主要讲徽商以圣贤为修身的终极目标;“天性好儒”说明徽商注重修身的原因;“亦儒亦贾”描述徽商一边经商一边对儒业的坚持;“谦让坚忍”主要描述徽商在经商过程中谦让、坚强、忍耐的性格;“勤俭持家”主要描述徽商居家勤劳节俭;“孝悌传家”主要描述徽商讲究孝悌;“背恶向善”主要讲徽商一心向善;“忠信立身”主要讲徽商以忠信为立身的根本;“国而忘家”主要讲徵商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官本分”主要讲徽商谨慎的为官之道;“治生为本”主要讲徽商弃儒从商是为生计所迫;“利济宗族”主要讲徽商经商成功之后不忘整个家族利益,支持家族事业;“培育子弟”主要讲徽商注重培养子弟;“贤德贞节”主要讲徽商成功背后的徽商妇。 最后,如此编写的原因。本书主要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主旨来编写的。“修身”包括“修身养性、斯文君子、希圣超凡、天性好儒、亦儒亦贾、谦让坚忍”,“齐家”包括“勤俭持家、孝悌传家”,“治国、平天下”包括“背恶向善、忠信立身、国而忘家、为官本分”。最后,还阐释了徽商为了生计好儒而又不得不舍弃儒学,在经商成功后资助宗族事业,培育下一代;徽商妇的贤德贞洁又是徽商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编写此书,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徽商修身方面的精华,希望引起读者对他们修身的考量,为今后人生修身之路提供一种借鉴。 后记 说实话,笔者在日常生中接触的商人比较少,平时购物基本都是去超市,与商人没有直接、正面的接触;再就是平时在外面零星买点东西而遇到的小商小贩,商人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很鲜明;只是时常从新闻报道里了解到一些商业欺诈,还有时常收到但并不去理睬的诈骗短信,还有偶尔会遇到的购物中可以解决或忽略不计的不愉快,商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完美。但是,自从一年多以前接受编写《徽商修身金言》编写任务,深入了解徽商以来,我惊诧世上曾经有过如此的商人,他们以儒学为宗旨,以儒学义理为行为的准则,繁荣过,最后因多种原因没落了。但,我竟然对这样注重修身养性的商人肃然起敬了。于是,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丝毫不敢大意,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 搜索查看有关徽商的论文三百余篇;参考徽商研究著作数十册;参照儒家经典及道家、法家经典十余册。编者在相关论文、著作中借用了很多精华的言论,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诸位专家学者对徽商修身精神的传播添砖加瓦,为弘扬徽商精神做出了很大贡献。 2.按一定逻辑分门别类。 本书分为十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旨,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主要是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条目编写,十六个部分可以分别放到相应的条目之中。这样的编写既可以突出儒学对徽商修身的影响之深,又可以让读者真真切切地见到儒学影响的存在。 3.联系儒学来分析阐释。 徽商修身方面的经典语句很多来源于儒家经典,有的甚至是直接引用于儒家经典而稍作修改,因此,我们可以、也有必要联系儒学来进行分析、阐释,以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徽商的这些金言。 4.注重知识性、可读性。 徽商是一个群体,但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徽商的产生、形成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生活背景,因而编写内容有必要涉及相关知识的描述;同样,徽商的修身言论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有特定的语境,有独特的故事,因而,编写的时候一般会列出金言所产生的整段话,以帮助读者理解。 徽商曾经的繁荣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街、祠堂、牌坊、名人、徽商老字号”等等都留有徽商的印迹,因而,在“故事链接”、“拓展阅读”这些部分也穿插了这些方面的文字,以期望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徽商。 5.突出徽商妇的作用。 本书为徽商妇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本书的最后部分,即整个第十六部分都是徽商妇的言论、徽商评论徽商妇的言论和相关言论。编者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徽商妇之于徽商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她们解除了徽商的后顾之忧,使徽商能够放开手脚去经商;还因为,徽商妇很多是直接参与了他们丈夫或子弟的经营(从出资到出谋划策等等),她们也可以算得上是幕后的徽商了。 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徽商妇在修身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描摹的地方,她们中的大多数在经济、社会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勤苦劳作,生活节俭到吝啬的地步,养活自己,甚或养活全家;她们为了丈夫的事业,倾其所有,在与丈夫长期分居的条件下,在几个月、一年、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等待中保守着贞节;她们能在等级森严的宗族之中处理好自己与公婆、妯娌、叔伯、子弟、子孙、邻里等等各种关系,这些不由得使人惊叹。 关于徽商精神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研究,需要大家去了解,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感谢为本书编著提供相关论文与著作的专家学者,感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所的同仁们无私支持与帮助。 编者 2013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