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闻一多的唯一一部传记类纪实小说!
作家梁晓声为最敬服的诗人倾力作传!
《斗士闻一多》作者梁晓声通过独特的视角,用细腻、优美的文笔再现了闻一多的一生,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气节,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证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斗士闻一多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晓声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于诗人闻一多的唯一一部传记类纪实小说! 作家梁晓声为最敬服的诗人倾力作传! 《斗士闻一多》作者梁晓声通过独特的视角,用细腻、优美的文笔再现了闻一多的一生,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气节,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证词。 内容推荐 《斗士闻一多》是梁晓声依据大量史料创作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用细腻、优美的文笔再现了闻一多的一生,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气节,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证词。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关于闻一多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只花色的小皮球从一客舱蹦出,滚过湿漉漉的甲板,滚向舷边…… 女人的声音:“别捡了,危险!” 闻一多转身,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舱门外,挣着身子要捡球,然而小手被一只女人的手拽住;女人的身子隐在舱内,闻一多只能看见她的半条裸臂…… 女孩:“我的球,我的球……” 闻一多快步走到舷边,撩长衫,弯下腰,以手挡住滚至的球,捡了起来…… 一名船工恰在此时走过他身旁,恭敬地问:“您是……闻少爷吧?” 闻一多拿着球,疑惑地望着船工。 船工:“闻少爷,您也回客舱去吧,看您衣服都淋湿了!” 闻一多有些迟疑地:“我们……相识过的吗?” 船工:“闻少爷,您四伯父,不是在巴河镇里开着一家商铺么?我在他铺子里打过杂。还是他老人家托人介绍我到这艘船上的呢!我家在武汉乡下,这样对我来回探家方便多了。我给他老人家打杂的时候见过您几次。” 闻一多:“那么,是自己人了,何必在船上也叫我少爷?” 船工:“越是自己人,越该分清身份嘛。要不,这大千世界人和人的关系,岂不就乱套了嘛!” 闻一多摇头道:“不好,不好,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本是不该被什么老爷、少爷或下人的名分区分开来的。总之,别人若叫我少爷,小时候还听得,现在长大了,听着就不知如何是好了。”说罢苦笑。 船工:“那,以后再遇见您,我称您闻先生就是了。” 闻一多认真地:“闻一多。以后直呼我的名字吧。我还是名学子,哪里当得起别人称我先生。” 船工也认真地:“偌大中国,不是仅有一所著名的学校叫清华么?您家乡人,谁不知您是清华的才子呢?我一个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岂敢直呼您的名字?” 别处传来叫声:“韩福禄,这边舱里有人晕船吐了,快来收拾一下。” 船工:“闻先生,我得去了。您还是别在甲板上了,快进舱里吧!” 船工离去,闻一多又将身体转向了大江…… 凭栏的闻一多,双手无意识地转动着球,轻而长地叹息一声,低吟出两句诗: 暮雨朝云几日归 如丝如雾湿人衣…… 他的表情随之惆怅。与表妹的包办婚姻,委实是他不甚情愿的。 背后女孩怯怯的声音:“先生……” 闻一多缓缓转身,见女孩站在离他几步远处,正望着他…… 闻一多:“小姑娘,有什么事吗?” 女孩:“还我球……” 闻一多低头看一眼手中的球,恍然大悟地:“噢,我都忘了,当然应还给你!” 女孩伸着手正要走向他,闻一多制止地:“别过来,船边太危险。” 他掏出手绢擦擦球走向女孩,将球还给她,同时抱起了她…… 闻一多对小女孩柔声地:“记住,这个球,你也要当它是有性情的东西看待它。它是小球,所以你不能踢它,更不能踏它,你拍它时,要轻轻的。你拍得太重,它就不高兴了。一不高兴,它就会滚向一边去,不想跟你玩了……” 女孩似懂非懂地点头。 闻一多抱着她走到舱门口,将她轻轻放在舱门内,待直起身时,才见是个小舱,仅两张铺位;而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女子,一手握卷,斜坐于铺位,正面带微笑,神态端庄矜持地望着他。她身穿旗袍,看去是位生活优越的少妇。 闻一多也微笑了一下,退开。又踱回到船舷边凭栏而望。 少妇注视他的背影…… 韩福禄提着手提话筒喊:“各位先生,各位女士,现在餐厅已为诸位备好晚餐,诸位文明舱的先生女士们请用餐了……” 闻一多一扭头,与少妇的目光相视。 韩福禄匆匆走过来:“闻……您一直没离开甲板啊!您可真是的!” 闻一多一笑:“我有换的衣服。再说我喜欢在这样的丝丝细雨中独自待会儿。” 韩福禄:“该吃饭,。” 闻一多:“我现在不饿。老韩,你忙去吧。” 韩福禄走开,回头望他,边走边自言自语:“书读多了,人就是会变得与众不同啊!” 男女乘客,陆陆续续从闻一多背后走过,少妇一手牵着女孩,一手撑伞,也从闻一多背后走过。闻一多全然不觉,一直陷入某种沉思中…… 天黑了。 船在夜行,江声汩汩——闻一多的背影还在原处。少妇的身影出现在他背后,撑着伞,替他遮雨…… 闻一多仍不觉。 闻一多低声自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少妇低声道:“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闻一多立刻转过身,一时不知所措地:“谢谢,这怎么可以,淋湿了你自己。” 少妇:“闻一多,诗啊词啊那是当不得饭的,心头愁绪,也并非靠了才子情调皆可了去。”说着,将伞递向闻一多,与他扶栏并立。 闻一多接伞在手,不免奇怪地:“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少妇微微一笑:“你刚才与船工交谈,我无意间听到了。” 闻一多:“独自寂吟,想必也让你见笑了。” 少妇:“诗人爱诗,犹如女子爱美,谁取笑这一点,谁便是在证明自己的愚蠢。难道我是一副愚蠢的样子吗?” 闻一多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虽还算不上是诗人,但我的确爱诗。爱唐诗,爱宋词,爱古代和现代的一切好诗,就像男人爱……” 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话多了,忽然缄口。 他将脸转向了江面——泊在江两岸的小船上,渔火点点…… 闻一多:“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 少妇:“这是元代遁贤的((春日怀江南》。” 闻一多刮目相看地侧脸…… 少妇:“你的话只说了一半,你爱诗就像男人爱什么呢?” 闻一多婉转地:“在一切的人生中,我觉得,为艺术的人生是最值得的。我的一生,将是为诗的一生。”P2-4 序言 诗人成为斗士的年代,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堪回首的。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成为斗士的诗人的死,首先当令他的同胞因之心疼。怀着心疼的情感来读诗人的诗,其诗宛如圣徒蘸自己的血写成的血经;怀着心疼的情感来细看诗人竟成斗士的心路,于是明察那历史不堪回首的病症,才是对诗人斗士之死的大敬…… 梁晓声 2011年8月29日于北京 后记 两年前我创作了电视连续剧(《闻一多》。这从根本上说是一次任务性质的创作,对于任务性质的创作,一向是再三畏退的。更何况闻一多其人,所历时代,血雨腥风,波诡云谲。所蹈命运,潮推沙掩,一波三折——自忖非我所能把握。 然各方热忱人士,还是一致认为编剧重任非我莫属。而我委实是盛情难却,也就只有从众所爱。一经承诺,竭力以匮乏之才情,求非分之成果。及完成,觉得自己差不多是半个闻一多研究的专家了。 我认为,闻一多的一生可划为三个阶段——诗人闻一多时期;文学学者闻一多时期;民主志士闻一多时期。 而不管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都首先是一个爱国者闻一多。强烈的爱国情感,不管在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身上,都体现得真挚而又饱满。即使在他面对尖锐国是和复杂时局无所抉从的情况之下,亦然。 这是我极敬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而不管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都一直是个诗心不泯的闻一多。即使在他成为民主志士那些凶险四布的日子里,他也仍然同时是一个诗人。他在那些日子里为中国之民主前途所作的多次演讲,都更意味着是一个诗人为国家兴亡所发的呼号。 政治上的闻一多,始终是一个天真的闻一多。 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诗人在政治上不是天真的呢? 屈原是天真的·李白是天真的;杜甫是天真的。 闻一多的灵魂中,有屈原的孤哀;有李白的清高,也有杜甫的悲悯。 这是我极爱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电视剧总是要具有一些虚构成分的。此乃电视纪实片对电视之剧难免要做出的妥协。 我也不得不这么做。但落笔时,心中总是特别惶惶不安,唯恐虚构而造成对真实的不敬。 好在,我笔下的闻一多,毕竟是有几分形似也有几分神似的。 我对闻立雕和闻立鹏两位长者感激至深。他们作为闻一多的儿子,对我信任且宽容。岂止他们两位长者,有时闻家三代,都那么友善地来做我的创作顾问和参谋。我和他们结下了良好的情谊。他们帮助我的诚意,每思每慰,百问不厌,实可亲也。尤其立雕前辈,亲笔所写供我参考的文字,足三五万矣! 由于经费的原因,剧本没有拍摄。现在,我斗胆将它印成书,权作最后的了结。在我,实在是为闻一多这一值得以文艺形式再现的人物,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他的朋友们心存一份侥幸——或许有水平远在我之上的人士,裁陋料而成裳,并有能力促使它的拍摄…… 那么,我将无私奉献这一点点素材。 我想,所有我的闻家的朋友们,也是愿意这样的。 2005年11月30日 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闻一多 闻一多的灵魂中,有屈原的孤哀,有李白的清高,也有杜甫的悲悯。这是我极爱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梁晓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