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中自有声色
分类
作者 陈克艰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陈克艰,1949年8月生于上海,1981年8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8月退休。曾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供职。著作有《上帝怎样掷骰子?》《数学逍遥游》《拾荒者言》《无聊才读书》《双搞斋言筌》《唯识的结构》,译作有《奈曼》《科学与艺术的结构》《两种文化》(译作均系与人合作)。自我写照退休生活:人间只食烟火,免死而已;书中自有声色,纵情可也。
目录
自序
数学的精神——《陈省身传》读后
两本可以互补的同名书
可以得“诺贝尔哲学奖”的物理学成果
“我为什么没有发现相对论”
大手笔写的小作品
好数学的通俗经典一介绍《数学方法趣引》
谑趣·理趣·兴趣——读康宏逵译《这本书叫什么?》
从康德的观点看数学
看热闹,也想看点门道
读《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红楼梦》作者问题的一些方法论思考
《罗生门》与《红楼梦》——“认识论”二题
学着“看不起陈寅恪”
陈寅恪不会这样建议
犹信玄天有夙根——戈革先生与《玻尔集》
史情文采与科学理性——与吴以义谈戈革和玻尔
《溪河溯源》编者前言
荐书短评(七则)
理性的见证
诺奖中的政治
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
魂不守舍魂归何处——《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读后
游走于文史之间——虞云国的《水浒》新读法
别出心裁的社会史——读史景迁《王氏之死》
玄奘的“命运”
一本根底故、裁断新的佛学门径书
有分识与赖耶识
思想的理解与考证——读萧公权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点滴
“鱼而人则神”——从章鱼猜球说起
“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
施特劳斯是老师
理想国不是乌托邦
司马迁谈天
精彩页
两本可以互补的同名书
这篇书评多少是有点奉命而作,所以一边看这本新出炉刚到手的《费马大定理》(阿米尔·艾克塞尔著,左平译,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艾书”),一边又分心在想,写个什么题目好呢?同时把1998年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西蒙·辛格著、薛密译的那本《费马大定理》(以下简称“辛书”)也搁在座右,以备随时对照查阅,兴许可从对照中寻出些宜于发挥的意思来吧。
艾书比较薄,读未过半,我脑子里有个题目了:“新不一定好”,因为我感觉艾书明显不如十年前的辛书好。其实这两本书的英文原版,问世次序正好相反,艾书在前,1996年,辛书在后,1997年;距离怀尔斯(Andrew wiles)1995年正式发表他那两篇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辉煌论文,都不过一、二年,在向公众全面传达和反映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学史重要事件上,都堪称及时。然而在艾书疙疙瘩瘩、不时有不通字句挡路的译文中继续耐心地前行,我渐渐放弃了去计较优劣的想法;我发现艾书在某些历史事实和数学事实的叙述上,比较具体,比较确切,可以对流畅好读的辛书,起一种补充的作用。例如据辛书,怀尔斯是通过证出谷山一志村猜想,从而证出费马大定理的;然而据艾书,怀尔斯证出的,只是一部分的谷山一志村猜想,该猜想说的是“有理数域上的所有椭圆曲线都可以模形式化”,怀尔斯证出的则是“半稳定的椭圆曲线可以模形式化”。当然,这一部分对于推出费马大定理已经足够了。这里显然是艾书表述更加准确。至于全部谷山一志村猜想的证明,是后来由怀尔斯的学生泰勒(Richard Tavlor)等人进一步运用怀尔斯的方法完成的,发表于1998年,此乃后话,故艾、辛二书均未及。又例如,谷山一志村猜想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过程。需要就许多个例作艰苦的计算,先是谷山为主,谷山1958年自杀后,志村继续进行,于1965年正式提出此猜想;其间还牵涉两位法国数学家韦依和塞尔,猜想的冠名者故也常有韦依,但韦依似乎又不相信,甚至有点瞧不起这个猜想。过程中有些扑朔迷离的情节,辛书不及,艾书有所提示。
总之,这两本书都可读,合起来读则更佳。
三十年前,有篇风靡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也是讲数论上的一个世界难题,特别表彰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的贡献。意外的是,这篇文学杰作竟引得许多不懂数学的好事者自以为是地去打“攻坚战”。我当时在报社工作,就收到过数不清的自投稿,堆在案头有一大沓,都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鉴于这类情况,苏步青先生曾批评那篇文章“影响极坏”。数学是理智的事业,文学是激情的产物,以激情宣传理智,理智只被动受表扬,不主动起作用,就免不了被潋睛所淹没。罗素先生有句名言:“理想的生活,是激情所鼓动、理智所引领的生活。”眼前这两本同名书《费马大定理》,所刻画的正是这种理想生活的一个典型。与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全然不同,它们的写作,也是理智引领着激情,而不是激情只为着宣传理智。它们不会迷惑读者,不会引得读者妄想从中去学得有关费马大定理的数学,但是它们确实能使读者对数学上所谓“世界难题”的性质、对数学事业的性质、对数学事业上成功和荣誉的性质,获得若干真切的认知和感受。
三个半世纪以前,被后人称为“业余数学家之王”(那时还没有职业数学家)的费马提出一个定理:当n为大于2的整数时,方程xn+yn=z“没有整数解。题意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看得懂。但是它却挫败了多少数学家企图证明它的努力。关于“费马大定理”的历史,人们已经讲得够多了,欧拉、勒让德、狄里克雷、热尔曼、库默尔、戴德金,每一个名字都标志着某种进展,同时却也标志着当前站点与最终解决之间距离的加大,越进展,目标越远,因为越进展,对问题本身困难性的意识越明确、越强烈。
数论上那些题意简单的“世界难题”的困难性,植根于数学最深处的统一性。数学是“发明”,因为数学概念完全是人类理智的创造物;数学又是“发现”,因为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当着诸概念创造出来之际,已经存在了,只是暂时还不知。数学上深刻的工作,常常是那些能够把不同的概念、不同的领域联系起来的“发现”。当然,要“发现联系”,得先有可以联系的对象。号称“数学家之王”的高斯不愿意从事费马大定理,理由很简单:“它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高斯的直觉实在厉害、实在精准。高斯的时代,能够导致费马大定理得到证明的“联系”根本不可能建立,因为“联系”所要联系的那些数学领域还根本不存在,高斯深刻地意识到:单单在数论这一孤立的领域里,费马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有人把数学比作海洋上的一个个孤岛;其实孤岛不孤,在海底深处,它们是连成一气统一的。费马问题虽位于数论这座孤岛上,但它的根直贯海底,连通别的许多岛屿。当别的那些岛屿还未露出海面,确切地说,还不存在时,怎么可能掘到它的根呢?
P14-17
导语
《书中自有声色》集结海上陈克艰先生近年学术随笔,先生学贯中西,兼通文理,于书中谈数学史趣事,谈红学新知,谈陈寅恪学术,谈古典政治哲学,皆能提纲挈领,鞭辟入里。先生持论公正,思想深邃,而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故本书稿具较高可读性,推出后必能实现较佳社会、经济效益。
序言
本书是我退休前后约十年间作文的结集。短文多
数是书评,有几篇较长以万字数的,也论到了一些问
题。内容比较杂,有数理方面书籍的评论,有红学书
、佛学书的评论和问题讨论,以及其他方面书籍的评
论等。书名取自退休时自撰的一副对联:“人间只食
烟火,免死而已;书中自有声色,纵情可也”。老友
程念祺先生赐了个横批,曰“大势已去”,非常好,
关键是非常对。一笑。
“免死而已”语出《孟子》。《孟子·告子》里
,陈子问:“君子何如则仕?”这个问题用现在的话
来说就是:“知识分子怎样才可以出来呢?”听起来
有点怪怪的,是人怎么能不出来?不出来还能是人吗
?但陈子提问所隐含的意思,以及孟子答问所明显的
意思,都似乎是可以的:人、士君子、知识分子,可
以不出来的。孟子的回答是:“所就三,所去三”:
“就”就是“出来”,“去”就是“回去”,回到出
来前的状态。“出来前”的状态,不就是“不出来”
的状态么?
“三就三去”是三个不同的层面,是根据君主(
或曰统治者)对士君子(或日知识分子)的态度来区
分的。第一层,如果君主对士君子不仅“迎之致敬以
有礼”,并且“将行其言也”,则就之;而一旦“礼
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这层境界相当高,对
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两方面的要求都高。第二层下落一
点了,如果君主对士君子“虽未行其言也”,但仍能
做到“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一旦“礼貌衰”
,则去之。这个层面上的去就,关键看“礼貌”,看
统治者是不是尊重知识分子。第三层更等而下之了,
君主之于士君子,言也不行了,礼貌也衰了,只是说
:“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统治者耻于让知识
分子在他的土地上挨饿,所以还愿意给饭吃,“周之
”。知识分子怎么办呢?“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在这个层面上,孟子不提“就”,也不提“去”,
一个“受”字,把“就”和“去”都包括了。“受”
,既是“就”,又是“去”,“就”者就食,“去”
者限于“就食”,“免死而已矣”。
那么,“免死而已”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怎么讲
?想了老半天,想不出,走路时忽然想到:“寄生虫
”,还自觉很得意。金圣叹先生临刑索酒,一饮而尽
,并言:“仰酒,至快也;割头,至痛也;割头前仰
酒,痛快痛快也。圣叹无意间得之,大奇!”今可活
剥:“走路,无趣也;得意,有味也;走路时得意,
无中生有也,不亦奇乎。”
“寄生虫”的客观定义是:小体附着于大体,小
体生存的营养来自大体,但小体并不参与大体的运作
,既不对大体作贡献,也不对大体行破坏,这个小体
就叫寄生虫。“虫”者言其小,“寄生”者言其生存
方式。凡符合这个定义的,都可以叫“寄生虫”,不
符合的,就不可以叫。过去搞阶级斗争,把地主、资
本家叫“寄生虫”,就是概念的误用。在市场经济这
个“大体”里,资本家及其经纪人的重要作用和巨大
贡献已经是尽人皆知,多说一句都是废话。资本家不
是寄生虫显然,可以不言而喻;地主不是寄生虫亦然
,不妨略言几句。
……
爱因斯坦全神贯注的客观世界是物理世界,他曾
说:“我要知道上帝的想法,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人间事不是他全神贯注的对象,他对人间事的看法
应该不在他全力追求的客观知识一路上。但上述爱因
斯坦的“两相对照”,其中之“一相”,即缺乏与人
或人的群体接触的需要,也即能不困难地置身局外,
也即能处于寄生虫的状态,对于获取人间事的客观知
识,已经是有利的状态了。在此状态里,把认知的意
向朝向人间事,就可望对纷扰世事和变幻世局,对治
乱相寻的世运,对是是非非的世谛,在情境或形势之
外获取一个客观如识的立场,这跟置身于情境或形势
之中不得不有所诉求或有所主张的立场,既能区分,
又不妨兼采。佛家言:“处世而不住,见心无由生”
,应亦可作如是解。“见心”,即“偏计所执心”,
一义近通常所说的偏见、成见之类,反正是妨碍客观
认知的心态。能够“处世”而不“住世”,“见心”
就无由生起了。“处世”而不“住世”,不就是寄生
虫么。
最近听到一位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的朋友的一
句话,很妙。他说:“批评政府是很乏味的,是第二
乏味的工作,第一乏味的工作是称赞政府。”他表示
愿意牺牲个人兴趣,继续坚持做第二乏味的工作。其
言可铭,其志可佩,其行可敬。这位朋友是经济学家
,经济学就其本真来说,就是一门以格局外立场探究
关于格局的结构和格局内人的行为的客观知识,一点
也不乏味,是兴趣盎然、有声有色的工作。我想,这
位朋友坚持做第二乏味的工作,能够坚持得下来,一
定离不开背后这项有声有色有趣味的工作的支持。
陈克艰
2018年3月于上海
内容推荐
作者陈克艰自嘲“寄生虫”。这三个字不好看,但若当作“寄生天地一小虫”的缩写,就别有一番意味了。“虫”言小,“寄生”言生存方式,近于佛家“处世而不住”之义。渺小者以寄生的方式读书,也可以是一件有份量的事情,可以极声色之娱,可以尽纵情之欢。《书中自有声色》即是作者在书中纵情声色残留的痕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