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一种力量》约22.8万字,收录作者郑欣淼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鲁迅研究的各类文章,拟分三辑:第一辑,收录从20世纪80年代以至21世纪前10年的论文、讲演,时间跨度几近40年;第二辑,为进入21世纪以来结合有关鲁迅活动的讲话、访谈;第三辑,找到的几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的短文,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未做改动,既是历史见证,亦为自己鲁研路上的学步记录。另有一些其他文章,还有关于鲁迅的诗歌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是一种力量(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郑欣淼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鲁迅是一种力量》约22.8万字,收录作者郑欣淼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鲁迅研究的各类文章,拟分三辑:第一辑,收录从20世纪80年代以至21世纪前10年的论文、讲演,时间跨度几近40年;第二辑,为进入21世纪以来结合有关鲁迅活动的讲话、访谈;第三辑,找到的几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的短文,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未做改动,既是历史见证,亦为自己鲁研路上的学步记录。另有一些其他文章,还有关于鲁迅的诗歌等。 前言 三十年前,读到李何林先生谈论郑欣淼的鲁迅研究文章时,记住了郑欣淼这个名字。那时候郑欣淼在陕西工作,业余时间写出《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一书,一时成为鲁迅研究界关注的人物。我□早思考鲁迅的思想,也参照过郑欣淼的观点,印象深的是他行文中的温润。他的那本书,背后有多种知识背景,并未有今天所谓学科划分的痕迹,各种精神线条的盘绕,让论述有了立体之感。那些谈吐中,有彼时文化热的痕迹,也看得出走出禁区的知识人的某些渴念。 多年后,我们同在国家文物局系统工作,他分管的单位就有鲁迅博物馆。文物系统乃史学研究者聚集的地方,文学研究者介入其间,就有一点闯入者的意味。郑欣淼的爱好跨越几个学科,故打量历史的眼光就多了几种参照。我注意到他后来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视点在多个领域移动,鲁迅所云的“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情怀,日趋浓厚起来。他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且出版了《故宫学概论》等书,学问的空间增大。他的文物研究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旧体诗词的写作亦多成就。但是在内心深处,鲁迅情结□重,这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的。他对于鲁迅的感情,超出了历史中的所有的人物。在古董的世界出出进进,没有染上匠气,也与此大有关系。 我觉得这“故宫学”的背后,是有“鲁迅学”的支撑的。其间有着一般博物馆人没有的思维。将不同学科的精神汇合的时候,思想便溢出传统博物馆学的边界。马一浮当年希望以“六艺”统摄一切学术,意在文化建设里贯穿一个恒定的存在,这有着理想主义的特点,后人对此多有争议。而以鲁迅思想开辟博物馆学的天地,与马一浮的思路未必没有暗合之处。但鲁迅遗产是否也具有统摄的意义,不同背景的人可能看法不一,运用于文物界的实践,也并非没有意义。这个思路在文物界前辈领导者郑振铎、王冶秋那里有过,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物工作者对于鲁迅传统的借用,或可以推开诸扇精神之门。 目录 代序 被照亮的遗迹 一 论文、演讲 略论鲁迅杂文的题目 鲁迅□□观初探 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鲁迅的文化观与改造国民性思想 鲁迅与佛学 鲁迅与野史 鲁迅与□□教 鲁迅与佛教造像 鲁迅论“三教合流 论中国人的神灵观 鲁迅论面子文化 吴冠中与鲁迅的世界 鲁迅与麦绥莱勒 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 认识鲁迅学习鲁迅 二 讲话、访谈 鲁迅研究二十年 鲁迅的起点 鲁迅的方向仍然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跨文化对话中的鲁迅 鲁迅是一种力量 鲁迅与青年 藤野先生的铜像 鲁迅的读书生活 鲁迅与书法 我读鲁迅 我与鲁迅的缘分 关于鲁迅知识结构的随想 三 短文、其他 将来与现在 以“脊梁”自励“将彼俘来 鲁迅的悼怀之作 鲁迅的两个书单 鲁迅的多疑 谒鲁迅墓 撰写《鲁迅与□□文化》完稿,自题 读鲁杂感六首 鲁迅的时代解读 外不后世界思潮内弗失固有血脉 为青年荐书寄语 致纪念鲁迅定居上海八十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贺信 将鲁迅诞辰日九月二十五日定为“中国读书日”的建议 喜获一九三六年《中流》杂志“哀悼鲁迅先生专号” 推荐《<朝花夕拾>导读》 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