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精装珍藏版)(精)》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是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集合了众多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广为人称道的忠义思想、侠义情怀。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相传由施耐庵、罗贯中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水浒故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书中运用大量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隋,是一曲“忠义”的悲
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
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水浒传》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多达数百,特别是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的梁山英雄形象最为出色,
其中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不下一二十个
。他们组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英雄画廊,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芒,诸如:反抗性最激烈、革命性最彻底
、纯朴真诚而又鲁莽直率的黑旋风李逵,嫉恶如仇
、济困扶危、粗而不蛮、勇而有智的花和尚鲁智深
,心雄胆大、勇武刚烈、果敢沉着、富于传奇色彩的打虎英雄武松,耿直刚正、顽强坚韧、“忍”“
狠”兼具、逼上梁山的林冲等,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水浒传》对小说艺术的重大开拓在于曲折生动的情节和卓越的细节描写。它很少静止地描绘环境、人物外貌和心理,而是在情节展开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些情节又通常包含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包含偶然性的作用和惊险紧张的场面,包含着跌宕起伏的变化和传奇色彩,使非凡人物和非凡故事相结合,也使整部小说引人人胜。
小说不仅长于叙述生动曲折的情节,更长于描写,
特别是在细节描写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代的出色成
就。如写武松景阳冈打虎,虎的“一扑”“一掀”
“一剪”“一兜”,武松的“一闪”“一躲”“又
闪”“一棒”,写得明明白白,细致人微。一幅人
虎相搏的惊心动魄场面,逼真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武松的勇猛神威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水浒传》精雕细刻般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小说艺术的发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
。书中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放豪爽、
雄健豪放。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
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
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精装珍藏版)(精)》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等36人的农民起义故事及由此衍生加工而流传的话本和戏曲等,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性的再创造。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该书深刻揭示了朝政腐败黑暗、官逼民反的严酷现实。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最终却被奸臣所害,落得悲凉结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