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个时代的审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蕾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蕾,曾任陕西卫视《开坛》、CCTV《1起聊聊》、上海电视台《风言锋语》主持人,曾获“金话筒”奖提名、年度媒体新锐人物奖,集广告人、电视媒体人、记者、编辑、作家、培训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
微信公众号“美的专业主义”(原名为“十分李蕾”)创办人。
已出版《锄禾》《妖祥门》《藏地情人》。
爱美人,爱美物,说话谋生,文心不死。
目录

马未都:美没有标准,也没有共识
肖全:时代与美的记录者
田沅:寄居幕后,在这个充满假象的时代
邬君梅:漂在好莱坞的上海女人
陆川:一个导演的自白
李泉:我对音乐,贪得无厌
蒋琼耳:创造有温度的美
叶蓓:把青春唱给你听
六神磊磊:金庸教我的审美
姬十三:让科学走进大众审美
马晓晖:带着二胡走世界
陈焕然:医美行业的科学狂人
胡文阁:我是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
精彩页
他跟我说:“等没事干了,我专门开个怨妇聊天所,肯定能把她们聊得特高兴。”
说这话的人是马未都。中国十几亿人,叫马未都的就他一个,他查过。
马先生真是独一无二,只要见过他一面,就很难忘记。
在这个喜欢定义的时代,所有人的命运越来越相似,连脸都越来越相似,这就像一出闹剧。但马未都一直跑在绝大多数人的对立面,跑着跑着,时代忽然掉转头,他又变成跑在最前面的那个,这很有意思吧,马先生是个奇人,他很难被定义。
第一次和他录节目,我有点吃惊,心想:他这么高啊,还有大长腿,并不是电视里那个小老头儿嘛。心里这么想,嘴巴很诚实,就问他有多高,他眼皮撩了一下,闷声说:“一米七九。”那天节目录得很精彩,导演说你们拥抱一下吧。他眼皮都不抬,说不拥抱,混太熟了以后不好柜绡。
他存我的电话号码,那时候还没有微信,鼓捣了好半天,说:“你等一下,我这手机号码满了,加你一个就得删掉另一个。”我想起有本书叫《我的朋友胡适之》,写民国时期,胡适的朋友遍天下,几位大先生在茶馆里聊起他,跑堂的小二来擦桌子,说:“胡适之啊,那是我朋友。”马先生也是这样的交游广阔,认得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人。我跟着他见过上《时代》封面的人,也见过盗墓人。那人长得极像一把洛阳铲,头非常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几年马先生常常在观复博物馆的院子里会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来者不拒。傲慢的人,受到他好茶好话的款待就高兴;笨拙的人,在他面前也不怎么紧张。他有股子民国时期的民主作风,毫无社交方面或才智方面的势利眼。
拍摄马先生是在夏天。我带着三台机器、两盏灯、十多个人,占据了北京观复博物馆,偌大一个院落,猫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猫们走来走去,我努力和它们搞好关系。拍摄当中,有游客发现了马先生,趴在玻璃墙上看热闹,鼻子挤得扁扁的。马先生停下来,对他点点头,说人家终于看见个活的,得招呼一下。
有那么几年,我做着一档小日播的谈话节目,话题五花八门,极其分裂,每次找不到合适的嘉宾,编导们就提议:咱请马先生来说吧。马先生特别能说。“能说”往往带着点儿贬义,有些老师无所不谈,却不产生任何价值。做了多年节目,我得了个怪病,一听见正确的废话就打瞌睡。但马先生不同,和他做节目,我总是眼冒绿光,他能引发我对人和历史的饥饿感。
作为一个收集谈话者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很难找到比马未都质量更高的谈话嘉宾了。他有料,像个行走的百科全书,见识渊博,在事实依据方面无可指摘,一些再生僻的事情,听他说说,你就能有个一鳞半爪的了解。他不仅有料,还有趣,口才好,善于讲故事,能把一件事儿讲得很精彩。最为罕见的,是他有性情。说一件事儿,最令人头疼的就是人人都有道理,但人人都没常识。马先生不编造什么事实,也不哗众取宠,对于很多事很多人的看法,他总是敢于判断,并不暖昧。换句话说,他不怕直言对自己有什么牵累。
马未都是大院子弟。这个词儿有着浓郁的时代感,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冯小刚的《老炮儿》说的都是大院子弟。和老百姓不同,大院里的孩子身上有一股生猛的优越感,敢弑父敢上天,没那么正经又规矩森严。我看过一篇文章,盘点那些“干成事儿”的大院子弟:收藏家马未都,空军大院的;拍《甄嬛传》的郑晓龙,总后大院的;崔健,空政文工团的;许晴,外交部大院的,爸爸是贺龙的警卫员;叶京,跟王朔一个院儿的发小,在《甲方乙方》里演一个作死的大款,跑乡下吃苦把整个村的鸡都吃光了,后来叶京拍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是大院子弟的一部挽歌;还有俩兄弟,也是大院出身,据说打架手特黑,后来搞了个电影公司,叫华谊。
马未都的性情盖着大院文化的戳儿。那一拨人年轻时见得多,经得广,有家国意识,恃才傲物,不怕做各种荒唐事儿,压根儿看不上什么“佛系”,什么“坐在宝马里哭”。马未都年轻的时候爱玩,和王世襄先生玩,几十年玩过来,人家都叫他一声“马爷”。马爷有个儿子,二十几岁谈恋爱,带姑娘回家,马爷站在门口偷听,他说:“我就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谈恋爱。”听了半天没动静,马爷忍不住,找借口进去看,俩年轻人一人抱一个笔记本电脑,在网上聊天。这有什么意思啊?马爷问儿子:“你们年轻人谈恋爱都不惦记那事儿?”儿子说:“那有什么意思啊。”马爷有点气愤,说:“我们年轻的时候,觉得只有这事儿才有意思。”
P2-5
导语
《这个时代的审美》作为同名纪录片的精华版读物,旨在重新定义具有力度的时代精神及审美风范;
13位嘉宾分享各自的成长轨迹,以及对美和时代的独特见解,对谈内容深入反思社会现象;
有别于传统的访谈录,每个篇目由「李蕾说」专栏+正文(非问答式)+精彩对话三部分组成;
作者写作与每位嘉宾的相处故事,令这些公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增强阅读的趣味;
近百幅高清彩图,图文并茂,为阅读增加视觉上的美感和节奏感。
序言
美一旦被唤醒,就像暴君。
二战时期,人们连黄油和面包都吃不上,买不
起丝袜,就在小腿上画一条黑线。
《南方周末》采访林青霞,问她什么样的男人
有魅力。林青霞说:"有一次,我看到杜可风在看
他拍的菲林,非常专注,他长得并不好看,哇,当
一个男人专注于他很热爱、很擅长的事,那种神情
和氛围,就会产生一种美。"
当年作家木心在牢狱里,污水遍地,每天吃酸
馒头和发霉的饭菜,晚上,他找来一张白纸,画上
黑色琴键,在这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
我想,从来没有人能够对美免疫吧。
它并不专属于有才华的人,也不宠爱伟大的人
,只要你活着,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的心猛跳一
下,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壮阔,你我都一样。
2016年,我开始拍摄《这个时代的审美》,中
国第一部记录时代审美的大型人物纪录片。好多人
问我:你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儿?说实话,我也不知
道。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件事儿很贵,它几乎花光
了我的钱,一丝一缕,散尽了我手脚里的力气,但
我就是忍不住。
你有过那种感受吗?如果喜欢一样东西,无论
它是手艺、姑娘、金子,或是别的什么,一旦你真
心喜欢了,吃饭走路都会惦记,逮住机会就想碰一
碰,肯下笨功夫,完全不计较时间,也不在意别人
是不是理解。
这是一个人的修行。
在巍峨的山上,我曾经看到工人们雕刻佛像,
石屑迸飞,如同大雪弥漫,渐渐显示出心中爱慕和
熟悉的轮廓。从那时候起,我坚信每个人都有难以
放弃的渴望。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总想重
塑自己,过上另外一种生活,遇见未知的世界,我
把这种渴望称为"少年气"。
只是随着时光流逝,少年慢慢被磨平了棱角。
每一次妥协,每一次苟且,都把我们变得更加
平庸。在和生活的全部战争中,我们所获越多,越
接近遇难者。
我一直想知道:那些从未被满足的心愿,从未
成为的人,是随着时光一去不返了,还是它根本没
有离开,只是睡着了?
我认识一个男人,他坚持使用一款诺基亚手机
,屏幕已经被摔得四分五裂,再也找不到地方修复
。他抚摸那些裂痕,就像一个盲人用手指抚摸无法
相见的爱人面颊。这伤痕累累的不屈服,不知道是
好还是不好,我只是觉得,那很忧伤。
所以,《这个时代的审美》是忧伤之作。
这本书,是我的心爱之书。
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
,而是每个人心底那个被现实冰封的少年,它不肯
屈服,促使我们认出彼此,在这个时代里相遇。
事情要从2016年8月说起,确定要拍这个纪录片
,小伙伴们都很兴奋。我们的设想是:找到华语圈
最具代表性的五十个人,认真聊聊这个时代的美和
审美。我和制片人藤井树各自拿了一张白纸,在上
面写名字,列出心目中最合适的拍摄对象。要求是
:有知名度,有影响力,对美有研究,还要能上镜
。两人埋头一通狂写,然后把这些名字摆在一起,
就这么开始了。
这些人的身份很复杂:收藏家、作家、歌手、
演员、设计师、漫画家、摄影家、科学家、企业家
……即便放在同一本书里,也个个有样子,个个不
一样,绝不能混搭。
我爱这本书,因为我和书中每个人的想法都被
尽情披露了。我们敢有自己的议论和见解,这些想
法可能极为抽象,不接地气,也不怕争议和惹祸。
一旦人决定说真话、说人话,谁还顾得上是不是接
地气呢?这正是我对他们怀有感情的原因。
和小说不同,这本书没什么故事和悬疑。你打
开它,就看见一个人在坦白,在光天化日下制造问
题,贡献作品。他们交代自己在做什么,在思考什
么,想要留下什么。你可以随时拿起来翻看几页,
也许只有一个句子是你喜欢的,那就值得躺在床上
看几页。也许你会发现:这个时代终究也不是一个
多坏的时期,总有一些有趣的东西,让人感受到人
生是浪漫的。
一本书诞生后,就会拥有自己的命运。
虽然我很了解这个规律,但老实说,我还是有
点小小的渴望,渴望这本书就像一个挂在书架上的
钟表。也许你现在毫不留恋的时间,在多年以后,
会成为一个怀想。
希望有那么一天,你会从书架上拿起它,就像
对着时间许愿:大钟,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看一
看吧。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因为我们
对于过去的怀念是深刻的。
必须要说明的是:让我念念不忘的,绝不是千
百年前。
和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时代相比,我更在意自己
经历过的时光。现在想起十几二十年前,我恨不得
懊恼地哭一场,有些事、有些人像错误一样不可补
救,但我回不去了。我嫉妒一朵雪花,因为它可以
重返大地。
在某些低落的时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憎恶
这时代,想要逃避它,想要反抗它,想只要迷人,
不要吃苦。尽管这些低落时刻并不持久,可它很难
熬,喝酒、跑步、工作甚至爱情都没什么用。也许
,爱情有一点点用。当我站在低谷里爱着别人,终
于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容易、那么有限。
是在一个又一个希望破灭之后,我才真正开始
热爱这个时代。和同时代的人在一起,就没有幻觉
,也没有东西可以隐藏。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饮
用同样的水,使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同样的月光照
耀在我们手臂上。因此我们的对话可以像一把锋利
的刀,直接劈开心底的想法,这是活在老远以前的
人无法分享的。
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就像不能冲破他的
皮肤一样。当死亡带走一切,时间结出的果实依然
熠熠生辉,在皮肤上现形。那些独一无二的人被看
见,被怀念,被记录下来,这是唯一的安慰。
感谢所有接受我拍摄和访问的朋友们,以及这
部纪录片的制片人藤井树,他们不仅付出了宝贵的
时间,还对我寄予了盲目的信任。还有我团队里的
小伙伴,他们大多是90后,常常做出混乱和大胆的
评价,让我不敢衰老。最后是腾讯纪录片频道首播
了这档节目,并且告诉我点击率还不错,我说要和
他们喝场大酒,但并没有实现。还有上海朵云轩的
路燕女士和杨中耀先生,是他们促成了这档纪录片
的院线放映。第一场首映礼,现场277个座位,后台
索票的超过三千人,马未都先生问我:能换个大点
的地方放映吗?我说不能,那是我第一次拒绝他,
感觉很爽。
李蕾
内容推荐
《这个时代的审美》是一部定义时代审美的人物纪录片。李蕾通过访问各领域的大咖对于这个时代与美的看法,围绕“时代变迁下的多元化审美态度”“审美的养成”“重新定义时代与审美,不是纯精神层面,还有技术层面”“反对对网红脸的盲目追风”等话题,旨在重新定义具有力度的时代精神及审美风范。在本书中:
文化学者马未都将大众审美分成通俗的四个层次;
摄影师肖全用镜头捕捉杨丽萍和三毛的高级美感;
陆川谈论一个导演的审美与电影气质之间的关联;
六神磊磊解析金庸小说及唐诗中的美学;
姬十三回忆为了让科学走进大众审美而做出的努力;
陈焕然从医美行业的角度分析审美标准和趋势;
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赏析京剧的艺术之美。
……
这是13位来自不同领域、对审美有发言权的人。
他们被看见,被怀念,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安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