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华著《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的故事》是一本讲述盛宣怀生平事迹的故事书。
在中国近代史上,盛宣怀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中,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就是这位“非常之人”,还参与创建红十字会,并担任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他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池子华,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主编出版“红十字文化丛书”数十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的故事/中国红十字运动知识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池子华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池子华著《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的故事》是一本讲述盛宣怀生平事迹的故事书。 在中国近代史上,盛宣怀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中,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就是这位“非常之人”,还参与创建红十字会,并担任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他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池子华,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主编出版“红十字文化丛书”数十种。 作者简介 池子华,男,1961年8月生,安徽涡阳县人。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苏州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历史研究所所长、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专著有:《中国近代流民》、《张乐行评传》、《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红十字与近代中国》、《红十字运动:历史与发展研究》等40余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红十字书系”、“红十字文化从书”、“近代国家与社会”、“东吴史学文丛”等丛书。主要业绩录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主编的《世界名人辞典》、《中华优秀人物大典》等。 目录 引子 一、“官二代 二、洋务干将 三、慈善先锋 四、创建红十字会 五、人道行动 六、组织华洋义赈会 七、红十字会的“善后”与“持久 八、钦命首任会长 九、易名大清红十字会 十、两会联手救济灾民 十一、“辛亥风云”中被罢免 十二、出逃日本 十三、辛亥救护的点点滴滴 十四、红十字会华丽转身 十五、“二次革命”救护慷慨解囊 十六、“狼”战救护再施援手 十七、走完人生之路 十八、“身后”的慈善 尾声 序言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于1904年,至今已走过一百 一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人道 组织”(习近平语),被称为“百年老店”。百余年 来,中国红十字会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救 死扶伤,扶危济困,谱写出一曲曲人道赞歌,在中 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红十字会在重大 灾害救援、保护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等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是,对中国红十字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知 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为弘扬红十字精神,“讲好红 十字故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委托红十字运动研 究中心,组织编写了这套“红十字运动知识丛书” ,通过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挖掘,呈 现一幅幅丰富饱满、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红十字 历史画卷。 丛书虽然是“讲故事”,但不是“编”故事, 没有无中生有的猜想,没有胡编乱造的粉饰,没有 “标题党”的故弄玄虚,没有添油加醋的天马行空 ,更没有虚构的文学情节,而是依据历史事实,用 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再配上老 照片,图文并茂,客观再现历史场景。虽然少了点 舞文弄墨的精彩,但确是信史。不求妙笔生花。但 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十字会”! 池子华 2018年1月9日 导语 池子华著《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的故事》作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知识丛书”(池子华总主编)之一种,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0万字,图文并茂。本书是依据历史事实,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文字,再配上老照片,图文并茂,再现盛宣怀的生平人生故事。 精彩页 一、“官二代”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是一位奇人,更是盛氏家族的骄傲。 1844年,对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的盛氏家族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一喜是盛隆的第二个儿子盛康(1814一1902),而立之年荣登进士;二是11月4日盛康喜得贵子——宣怀来到人间。盛氏家族是常州的大户人家,“双喜临门”为这个家族的繁盛带来新的希望。 盛康仕途畅达,先后任铜陵县令、庐州府知府、宁国府知府、和州直隶州知州。虽然算不上达官贵人,但盛宣怀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官二代”了。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盛康的发迹以及盛宣怀的飞黄腾达,都与那场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内战——太平天国战争——联系在一起。 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接着四出攻伐,所向披靡,1853年定都金陵(南京),将其改称为天京。后又分兵西征、北伐。为了围攻太平军,1853年钦差大臣向荣重兵驻扎南京城东孝陵卫,建立了“江南大营”。盛康被派往江南大营帮办粮台负责筹措军饷。1856年6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向荣忧忿而死。盛康无处可去,回到了家乡。这时,曾国藩的湘军异军突起,给他带来启发,他也想组织子弟兵,保卫乡里。 领兵打仗不是自己的长处,对此盛康有自知之明。1858年他再次离开家乡,离开盛宣怀母子,到了湖北,投奔曾国藩的得力干将湖北巡抚胡林翼,受到重用,胡林翼委派他管理牙厘总局事务,为胡林翼的军队筹措军费。盛康尽心尽力,深得胡林翼赏识。 1861年,胡林翼病死武昌。接替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的严树森,委任盛康以布政使衔掌管湖北盐法道,这是一个令人眼红的“肥缺”。 江南战火纷飞,盛宣怀很难静下心来读书。1860年常州被太平军占领,他随祖父盛隆渡江北上,避难盐城,而后辗转西进,1861年来到武汉,合家团聚。随后的几年里,盛宣怀帮着父亲处理公务,增长了见识。这期间,1862年,十九岁的盛宣怀与常州大户人家的小姐董舜畹喜结良缘,第二年喜得贵子,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武汉成为盛宣怀的第二故乡。 1864年,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合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社会秩序逐渐恢复。1866年,二十三岁的盛宣怀回常州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秀才。1867年,祖父盛隆在湖北病故,父亲盛康辞官送盛隆棺木回乡,盛宣怀妻儿老小回到常州定居。也是这一年,盛康奉署理(代理)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开办了三十多家当铺,盛宣怀协助。盛康在家乡设义庄,办义田,兴义学,盛宣怀也多方参与。这都是慈善事业,盛宣怀参与其中,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盛宣怀日后在慈善领域大展宏图,与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自从考中秀才之后,盛宣怀本想在科举道路上走得更远。盛宣怀聪明,又好学上进,学业基础应该不在话下。可是他考运不佳,三进考场,都失败而回,不免心灰意冷。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满腹经纶、怀抱经世大志的盛宣怀,终于在1870年他二十七岁时,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而改变他命运的不是别人,正是“再造”清王朝的中流砥柱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又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俾斯麦”(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德意志,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他是淮军领袖,镇压太平天国的“名臣”,被慈禧太后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意思是重塑天地,重新建立秩序的人)。 1870年4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再次被朝廷派往前线,去镇压西北陕甘回民起义。为此,李鸿章招贤纳士。办团练(地方武装)协助李鸿章镇压太平军的无锡人杨宗濂,与盛家多有交往,于是把盛宣怀推荐给李鸿章。李鸿章与盛康是多年的老朋友,有交情……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