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丰富的本土心理学理论,从多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层剖析,以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与西方在认知、情绪/情感风格上的心理差异。本书作者从文化理性、关系、对称性与“和”的概念出发,将东方与西方文化作为互为镜像的心灵世界进行对照式探讨。在传统的西方心理学中,各种情绪被认为是相互独立、割裂的,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如何调控情绪;而作者通过引用并解析儒释道哲学典籍,提出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心理学观点,即中国人的情感之建构是内隐的、整体性的。本书将带领读者对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感(亲密、孤寂)和鲜有人探讨的情感(共鸣、撒娇),甚至更广泛的概念(自由、创造力和爱)产生全新的理解。 目录 致谢 第1编 中国人情绪/情感的理念根基 第1章 镜里乾坤的东方与西方 何谓文化? 解释文化差异的理论模型 东方之理性与西方之理性 生态环境 文化之理想 文化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模型 对称性与关系型认知 倒置的宇宙 重审,何谓文化? 第2章 和:对称性的如履薄冰之舞 导言 “和”之结构 和:对称性之保持与重建 辩证性思维 整体式思维 低认知调控 决定优质之和与劣质之和的关键 结语 第3章 在儒家的熔炉中修炼 导言 集体主义的动物模型 两种集体主义 以礼化权 化霸道为礼让 自我与群体:更深的结合 从群体到自我 诗,以礼塑情 重审儒家之理性 儒家思想永恒的遗产 第2编 描情于中国风物之中 第3编 中国人的创造力 第4编 结论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导语 本书堪称跨界杰作。吕先生不仅从概念、理论与技术、科学哲学三个层面条分缕析了中国人的情感,更从物理学、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多维度分析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因为传承至今的民间婚葬嫁娶习俗皆或多或少地植根于三家,更因为中国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些重大生活事件中萌芽、发展、成形的,非如此难以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