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纪伯伦的作品,特别喜爱他的人生哲学、
对爱的追求。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了几代人。纪伯伦
不仅属于黎巴嫩,还属于中国,属于东方,属于全世
界。
——冰心
你是东方刮来的第一阵风,从根本上扫荡着西方
,但是,你给我们带来的只是鲜花。
——美国总统罗斯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花之歌(6年级)/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步阅读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黎巴嫩)纪伯伦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我喜爱纪伯伦的作品,特别喜爱他的人生哲学、 对爱的追求。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了几代人。纪伯伦 不仅属于黎巴嫩,还属于中国,属于东方,属于全世 界。 ——冰心 你是东方刮来的第一阵风,从根本上扫荡着西方 ,但是,你给我们带来的只是鲜花。 ——美国总统罗斯福 目录 花之歌 沙与沫 沙与沫 先知 船的来临 爱 婚姻 孩子 施与 饮食 工作 欢乐与悲哀 居室 衣服 买卖 罪与罚 法律 自由 理性与热情 苦痛 自知 教授 友谊 谈话 时光 善恶 祈祷 逸乐 美 宗教 死 言别 精彩页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沙与沫 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 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 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 风也会把泡沫吹走。 但是海洋和沙岸 却将永远存在。 我曾抓起一把烟雾。 然后我伸掌一看,哎哟,烟雾变成一个虫子。 我把手握起再伸开一看,手里却是一只乌。 我再把手握起又伸开,在掌心里站着一个容颜忧郁、向天仰首的人。 我又把手握起,当我伸掌的时候,除了烟雾以外,一无所有。 但是我听到了一支绝顶甜柔的歌曲。 仅仅在昨天,我认为我自己只是一个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穹苍中颤抖。 现在我晓得,我就是那穹苍,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韵律地转动的碎片。 他们在觉醒的时候对我说:“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海洋的无边沙岸上的一粒沙子。” 在梦里我对他们说:“我就是那无边的海洋,大干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 只有一次把我窘得哑口无言,就是当一个人问我“你是谁”的时候。 想到神的第一个念头是一个天使。 说到神的第一个字眼是一个人。 我们是有海洋以前千万年的扑腾着、飘游着、追求着的生物,森林里的风把语言给予了我们。 那么我们怎能以昨天的声音来表现我们心中的远古年代呢? 斯芬克斯只说过一次话。斯芬克斯说:“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我听到了斯芬克斯的话,但是我不懂得。 我看到过一个女人的脸,我就看到了她所有的还未生出的儿女。 一个女人看了我的脸,她就认得了在她生前已经死去的我的历代祖宗。 我想使自己完满起来。但是除非我能变成一个上面住着理智的生物的星球,此外还有什么可能呢? 这不是每一个人的目标吗? 一粒珍珠是痛苦围绕着一粒沙子所建造起来的庙宇。 是什么愿望围绕着什么样的沙粒,建造起我们的躯体呢? 当神把我这块石子丢在奇妙的湖里的时候,我以无数的圈纹扰乱了它的表面。 但是当我落到深处的时候,我就变得十分安静了。 给我静默,我将向黑夜挑战。 当我的灵魂和肉体由相爱而结婚的时候,我就得到了重生。 从前我认识一个听觉极其锐敏的人,但是他不能说话。在一场战役中他丧失了舌头。 现在我知道在这伟大的沉默来到以前,这个人打过的是什么样的仗。我为他的死亡而高兴。 这广阔的世界对我们两个人也是不够大的。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且忘却了季节。 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和白天一同唱歌,和黑夜一同做梦。 现在太阳又用一千只脚在我身上践踏,让我再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下。 但是,请看一个奇迹和一个谜吧! 那个把我聚集起来的太阳,不能把我打散。 我依旧挺立着,我以稳健的步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 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我们依据无数太阳的运转来测定时间; 他们以他们口袋里的小小的机器来测定时间。 那么请告诉我,我们怎能在同一的地点和同一的时间相会呢? 对于从银河的窗户里下望的人,空间就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空间了。 人性是一条光河,从永久以前流到永久。 难道在“以太”里居住的精灵,不妒羡世人的痛苦吗? 在到圣城去的路上,我遇到另一位香客,我问他:“这条就是到圣城去的路吗?” 他说:“跟我来吧,再有一天一夜就到达圣城了。” 我就跟随他。我们走了几天几夜,还没有走到圣城。 使我惊讶的是,他带错了路,反而对我大发脾气。 神呵,让我做狮子的猎物,要不就让兔子做我的猎物吧。 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我的房子对我说:“不要离开我,因为你的过去住在这里。” 道路对我说:“跟我来吧,因为我是你的将来。” 我对我的房子和道路说:“我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如果我住下来,我的住中就有去;如果我去,我的去中就有住。只有爱和死才能改变一切。” P1-8 导语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步阅读书系》是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配套读物,以入选教材的篇目为原点和起点,精选作者其他经典篇目,既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课本中作品的精髓,又照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开拓孩子的阅读视野。领略经典的魅力,从这套书开始。 本书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同步阅读书目,收录了纪伯伦的散文诗,冰心翻译版本! 序言 纪伯伦的《先知》和《沙与沫》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著名的黎巴嫩作 家。他自幼就受到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并从中 汲取了营养。在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的同时,他拓宽了 自己的视野,克服了自己民族和地域的狭隘性。他着眼于 东方,也注视西方。他希冀通过文学创作来唤醒东方,改 造东方,警策西方,改造西方。他集哲学、文学、艺术于 一身,不仅擅长小说、绘画,而且精于散文诗,而在后一 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文学艺术创作的独特才华使他 跻身于世界文坛。 纪伯伦1883年1月6日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山城布舍里一 个属于马龙派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是牧民,母亲是基督教 马龙派一个神父的女儿。纪伯伦八岁时,父亲被奥斯曼帝 国统治当局逮捕.关进监狱。九岁时,他被一块坠落的山 石打断了肩胛骨,几个月后.肩伤虽愈,但右臂始终衰弱 。他的儿童时代是在黎巴嫩的北方山村贝什里度过的,那 里有高山、流水和苍翠的雪松,绮丽的大自然陶冶了他的 性格。1895年9月(纪伯伦12岁那年),由于贫困所迫,母 亲卡米拉不得不带着纪伯伦和哥哥布特罗斯、妹妹马利亚 娜及萨尔塔娜举家前往美国波士顿谋生。 1895年9月,纪伯伦考入为外国人办的一所学校学习。 他的一位女教师发现他有绘画天才,遂将其介绍给波士顿 著名诗人和艺术活动家法尔德·荷兰德·戴。戴鼓励他为 一些书籍设计封面,从此他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三年后 (1898年),他的亲人们坚持把他送回祖国学习阿拉伯文 ,他在黎巴嫩住了两年半。冬天在贝鲁特希克玛(睿智) 学习阿拉伯民族语言和文化,夏季则在故乡布舍里同黎巴 嫩诗人兼医生萨里姆·哈纳·塔希尔一起生活。这段时间 里,他曾在学校办的《奋起》杂志上发表习作,同时仍与 波士顿的戴保持联系,继续为他们画封面。1901年4月初, 在完成学业后,他又重返美国波士顿。他的妹妹萨尔塔娜 却在几天前(4月4日)死于肺病。次年,哥哥和母亲亦由 于贫病交加相继病故(1902年3月12日和1902年6月8日) 。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三位亲人——小妹妹、哥哥和 母亲相继去世.给他的心灵带来了终生难愈的创伤,再加 上生活的重负,使他在物质上也受到不小的压力。就在这 种背景下,他开始发表散文和散文诗。倾诉他的哀怨和憧 憬。他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一篇抒情散文《音乐短章 》(一译《乐曲》,1905)。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 爱。探讨了东方音乐的深邃意蕴,并提出了对东方音乐欣 赏的看法。 纪伯伦的创作生涯始于散文诗,但在后来几年里,他 却埋头于小说创作。1906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草原新 娘》问世,接着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叛逆的灵魂》 (1907)和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折断的 翅膀》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的主人公萨勒玛是“古 老的东方女性的代表”,也是“受凌辱民族的象征”。作 品把主人公的不幸和整个民族和东方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从而突出了它的社会意义。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纪伯伦又回到散文诗的创作。 散文诗原来就是他熟悉和喜欢的文学创作形式,对他来说 ,这也是驾轻就熟的事。1908年至1910年,他曾去巴黎留 学,曾游历罗马、布鲁塞尔和伦敦,广泛地吸收欧洲文化 艺术的成果。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他在著名雕塑家 罗丹的指导下学画,也进一步了解了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 国著名诗人和画家布莱克的作品。罗丹和他艺术界的朋友 们十分欣赏这位年轻的黎巴嫩诗人和艺术家,称他为20世 纪的威廉·布莱克。1910年,他的作品《秋》在巴黎传统 的春季绘画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他受到德国哲学 家、诗人尼采(1844—1900)的影响,在读了尼采的《查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他不但对尼采的超人哲学产生 共鸣,而且对其文学形式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促进了 他的散文诗创作。 纪伯伦的散文诗想象丰富,感情深挚,富于哲理,韵 味隽永。纪伯伦的诗歌创作比散文作品的内容更广泛,他 超越了对具体时弊的激愤和控诉,而转向对人生世事的理 性思考。他的诗作自始至终贯穿着爱与美的主题,在对大 自然的讴歌中抒发了对自由、理想、爱情与美的渴望;在 对人生经历的描绘中无不蕴含着对人生真谛的探索。他用 英文创作的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就是这类散文诗 的代表作。 他的诗作大都是汇集在正式出版的诗集中,它们是: 《泪与笑》(1913)、《疯人》(1918)、《先驱者 》(1920)、《暴风集》(1920)、《珍趣篇》(1923) 、《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的耶 稣》(1928)、《流浪者》(1932)和《先知园》(1933 )。 纪伯伦最早的一部散文诗合集《泪与笑》是诗人对“ 爱与美”的赞颂,也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泪与笑”的呼唤 。他号召徘徊在各派宗教的十字路口的人们“把美当作宗 教,把美当作神祗崇拜”,因为“只有在美中才有真理” 。在这部诗集出版以后,纪伯伦以往痛苦愤怒的心情逐渐 地平静下来,开始对社会、生活更加深入地思索。他说。 “那个于痛苦、抱怨、喊叫中度过的岁月已经逝去”,“ 写作《泪与笑》的青年已经死去,埋葬在梦幻的山谷”。 作者认为这些充满“哀叹、倾诉、哭泣”的早期诗作,是 “不成熟的果实”,为此感到“愧怍不安”。 …… 我很喜欢这本《先知》,它和《吉檀迦利》有异曲同 工之妙。不过我觉得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所表现的, 似乎更天真、更欢畅一些,也更富于神秘色彩,而纪伯伦 的《先知》却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年轻人讲些处 世为人的哲理。在平静中却流露出淡淡的悲凉!书中所谈 的许多事,用的是诗一般的比喻反复的词句,却都讲了很 平易入情的道理。尤其是谈婚姻、谈孩子等篇,境界高超 ,眼光远大,很值得年轻的读者仔细寻味的。 纪伯伦的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近十年来有很大进展,大 有蓬勃发展之势。1984年出版了两部纪伯伦的作品选:《 泪与笑——纪伯伦散文诗选》和《折断的翅膀——纪伯伦 作品选》,前者包括了《笑与泪》《行列》的全译和《暴 风集》《珍趣篇》的选译。近几年又出版了《先知的使命 ——纪伯伦诗文集》《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纪伯伦抒情 诗八十首》。1994年,《纪伯伦全集》(三卷)终于由甘肃 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庆贺该书的出版,黎巴嫩大使馆举行 了招待会。冰心先生对《全集》的出版也表示祝贺。 1995年3月7日,北京医院三楼小会议厅里充满了温馨 和喜悦的气氛。黎巴嫩共和国驻华大使法里德·萨马哈亲 手将一枚代表黎巴嫩最高奖赏的“雪松骑士勋章”佩戴在 冰心的胸前。黎巴嫩总统埃利亚斯·赫拉维亲自签署了第 6146号命令,授予冰心这枚国家级勋章,以表彰她为中黎 文化交流事业所作的贡献。 黎巴嫩共和国驻华大使法里德·萨马哈在授勋仪式上 讲了下面一段话: ……我们今天颁发勋章,是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加 冕。如此象征性地在谢冰心女士身上得到体现的这些品质 是由兼收并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和诗一般的温馨融汇 在一起的一种民族精神。从年轻时起,她便已敏锐地感受 到另一位思想家、伟大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深奥哲理和 诗一般的呼唤。多亏了这位伟大的女士,纪伯伦的声音和 他的人文思想才能得以不仅在黎巴嫩和美国而且在中国传 播。今天,我们是为她而在此聚会,为她在医院里举行仪 式。多亏了她,这所医院暂时成了文化的殿堂、文学的论 坛,因为只要冰心在哪里,我们就能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 思维力量的存在,就能感受到爱的独特存在。正是在她翻 译的纪伯伦的《先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爱向 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虽然他的路程艰险而陡峻… …当他对你们说话的时候。信从他,虽然他的声音也许会 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亲爱的朋友 们,要赞扬冰心,单靠语言是不够的.它们听起来就像沧 海中的小溪一样乏力。所以,我最好就此打住。此处无声 似有声。我深信冰心懂得我的意思,因为她翻译过《先知 》中论“谈话’’的章节,纪伯伦是这样说的:“在你不 安于你的思想的时候,你就说话……在你许多的谈话里, 思想半受残害。”冰心在授勋仪式上的致词: 黎巴嫩政府经总统亲自批准授予我国家级“雪松骑士 勋章”,我感到十分荣幸。这个荣誉不仅是给予我的,也 是给予十二亿中国人民的,对此我深表感谢。 我喜爱纪伯伦的作品,特别喜爱他的人生哲学、对爱 的追求,他说,“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真正伟大 的人是不压制人也不受人压制的人”。这些深刻的真理名 言,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了几代 人。纪伯伦不仅属于黎巴嫩.还属于中国,属于东方,属 于全世界。 我高兴地看到,继我翻译了他的《先知》和《沙与沫 》之后,又有他用英语和阿拉伯语写的作品被译成中文。 去年伊宏先生把他所有作品结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三卷精美的《纪伯伦全集》可以全面反映他的创作成果 ,使更多的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了解黎巴嫩文学 和人民、他们美丽的国家和灿烂的文化,它也将进一步促 进中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 我愿借此机会感谢黎巴嫩大使和夫人——法里德.萨 马哈、玛丽亚·萨马哈,他们为介绍这位东方骄子所给予 的热情支持和为加强两国的友谊和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所 作的不懈努力将永远留在我和中国人民美好的记忆之中, 谢谢大家! 1996年4月28日 陈恕 内容推荐 《花之歌》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经典散文诗集,收录了其代表作《先知》《沙与沫》等,其中《花之歌》入选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纪伯伦的散文诗富含哲理,礼赞爱与美的人性,对生命、艺术、家庭、爱情等问题深入探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