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朝花夕拾/大师人文课堂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文章都是我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鲁迅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
集,这些作品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
典。
——当当读者
《朝花夕拾》作为散文史上的一朵奇葩,芬芳夺
目,历久弥新。
——读过多遍的老读者
后记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
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
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
,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
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日: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
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
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
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玭,蕃中皆畏惮,其
国婴儿啼者,以王比怖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
胁云:薛尹来!成此类也。况《魏志》载张文远辽来之明
证乎?(原注:麻祜庙在睢阳。鄜方节度李丕即其后。丕为
重建碑。)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
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
祜庙碑或碑文,现今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
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
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1879)肃
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卅孝图》——原书有注云:“卅读如
习。”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
即其一。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
几年,已经删去了。序有云:——
……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儿
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
为编辑。凡矫枉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事
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
为者,类为六门。……
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这种
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
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
百孝图》,前有纪常郑绩序,就说:
……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
,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心害理,指
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
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
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
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子夏日: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问
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
研究这一类三魂渺渺,七魄茫茫,“死无对证”的学
问,是很新颖,也极占便宜的。假使征集材料,开始讨论
,将各种往来的信件都编印起来,恐怕也可以出三四本颇
厚的书,并且因此升为“学者”。但是,“活无常学者”
,名称不大冠冕,我不想干下去了,只在这里下一个武断
:——
《玉历》式的思想是很粗浅的:“活无常”和“死有
分”,合起来是人生的象征。人将死时,本只须死有分来
到。因为他一到,这时候,也就可见“活无常”。
但民间又有一种自称“走阴”或“阴差”的,是生人
暂时入冥,帮办公事的脚色。因为他帮同勾魂摄魄,大家
也就称之为“无常”;又以其本是生魂也,则别之日“阳
”,但从此便和“活无常”隐然相混了。如第四图版之A,
题为“阳无常”的,是平常人的普通装束,足见明明是阴
差,他的职务只在领鬼卒进门,所以站在阶下。
既有了生魂入冥的“阳无常”,便以“阴无常”来称
职务相似而并非生魂的死有分了。
做目连戏和迎神赛会虽说是祷祈,同时也等于娱乐,
扮演出来的应该是阴差,而普通状态太无趣,——无所谓
扮演,——不如奇特些好,于是就将“那一个无常”的衣
装给他穿上了;——自然原也没有知道得很清楚。然而从
此也更传讹下去。所以南京人和我之所谓活无常,是阴差
而穿着死有分的衣冠,顶着真的活无常的名号,大背经典
,荒谬得很的。
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
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乱发
议论了。那一点本文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一年,这一点后
记也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两个月。天热如此,汗流浃背,
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西窗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精彩页
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呜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华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它即刻幻化,转成离奇或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噢(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①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干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阉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P1-5
导语
本丛书精选文学大师鲁迅、冰心、林海音、萧红、朱自清、徐志摩、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胡适的经典代表作,这些作品读者耳熟能详,且影响了几代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学追求,是小读者必读的母语范本,人文经典,是小读者教材之外的最好的延伸文学阅读选本。本书是文学大师鲁迅的代表作,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2部分组成。《朝花夕拾》一书已成为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
序言
一生的必修课
为什么读经典?这个问题似乎不用回答,因为大家都
知道读经典是正确的,是个常识。
但是意大利的文学家卡尔维诺却还是为此专门写了一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来论述阅读经典的必要性。很多作家
也反复谈过经典对他们的深远影响,强调青少年阅读经典
的重要意义。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采访时
,就曾这样说:“有很多学校的老师希望我向学生推荐阅
读作品,我一直坚持要阅读经典,因为经典作品是经过一
代一代人阅读考验,是大浪淘沙的,阅读应从读经典开始
。”
为什么常识的事情,还需要反复强调呢?这一则说明
重视,二则说明当下经典阅读还远远不够。鲁迅、萧红、
沈从文、老舍、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徐志摩、蔡元培
,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人文大师,他
们的传世经典《朝花夕拾》《呼兰河传》《月下小景》《
济南的冬天》《背影》《寄小读者》《故都的秋》《再别
康桥》《洪水与猛兽》,你一字一句地读过了吗?你一遍
一遍地重读过了吗?你放在你的书架最重要的位置了吗?
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思考过吗?
“大师人文课堂”丛书,是青少年提高人文修养、文
学素养的必读经典,是一生的必修课。我们编辑此书系,
又经历了一场经典的洗礼,这堂课永生难忘,愿与读者共
勉。
内容推荐
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读起来兴味盎然。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