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尘世的梦浮桥(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枕书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尘世的梦浮桥》是旅日作家苏枕书十年间精心写下的随笔集,以细致且富含深情的笔触,描绘诸如小林一茶、与谢芜村、樋口一叶、川合小梅等十余位人物的命运之旅,其中有松尾芭蕉等徘人,岛崎藤村等作家,竹久梦二等画家,也有路女、小梅等普通女子,人世浮沉滋味尽在其中。
《尘世的梦浮桥》透过蒙尘,细腻入骨地写尽世间冷眼热肠。这些人物即使无法融入这浮世,不得洒脱,却在字里行间透出诸多可叹可爱之处。人生悲哀且寂寞,同时也令人眷恋并喜爱。生而为人,究竟何物值得念兹在兹,付出一生?
作者简介
苏枕书,江苏南通人,客居京都,爱看书、买书、逛旧书店。著有《岁时记》、《尘世的梦浮桥》、《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京都的日常》等,出版《浪人》、《东京爱情故事》等译作若干。
目录

旅人芭蕉
露水的一茶
芜村
梅坑
杉田玄白
子规的诗与画
啄木之歌
岛崎藤村的私小说
昔日的歌——梦二
观花
镜花
玄期有限,今将去矣
一个很香的东西
路女日记
小梅日记
一叶
祇王寺往事
蓼花替谁争晚香
青木正儿图编之《北京风俗图谱》
奥野信太郎与北京
后记
新版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源氏物语》一书共五十四帖,除最后一帖《梦浮桥
》之外,其余每帖标题都是本章中出现过的词语,唯独“
梦浮桥”三字未曾在文中出现。丰子恺译《源氏物语》注
云:“回名‘梦浮桥’三字,在本回文中并未提及,想是
将此长篇故事比作梦中浮桥之意。又,本回别名‘法师’
,乃根据回末薰君的诗。”
镰仓时代初期的歌人藤原定家为《源氏物语》作注,
称“梦浮桥”与一首古歌有关,感慨人生只是梦之浮桥途
中发生的种种奇遇而已。《源氏物语》的末章,薰君行到
比叡山深处的横川,寻找他念念不忘的女子浮舟。而浮舟
已然出家为尼。薰君写了一封深挚悲哀的书信,浮舟看到
那熟悉的笔迹,闻到信笺上熏着的浓香,甚觉哀楚。又觉
心绪纷乱,终于掩面痛泣。但她并未答复苦苦守候的薰君
,故事戛然而止,余音千载未绝。
林文月亦曾撰文解释过“梦浮桥”:
“梦字代表了一种脱离现实的境界,现实的人生,在
回顾时亦难免有浮生若梦的虚幻感觉。浮字意味着漂浮、
浮动的不定感。在日本古典文学里,梦字又常常暗示爱情
欲念,故而一夕偷欢多不直接说破,往往用梦字带过。至
于‘浮’字之音又与‘忧’字同为‘うき’,所以取音义
双关之妙,说‘浮’正是‘忧’。世间男女情爱,既甜蜜
又虚幻不可恃,缠绵之中实多忧伤。《源氏物语》的后半
段,出场人物自光源氏移向其第二代,众多男女亦如他们
的上一代,为甜蜜而多忧的情爱葛藤缠系不已。色即是空
。至于文中所不见的‘桥’字,乃是过渡人人于此地到彼
地的建筑物,也是由此岸至彼岸死生过渡的媒介。”
后来,樋口一叶在日记中写道:且过下去罢,这尘世
间的梦之浮桥。梦浮桥由此岸至彼岸,关乎尘世无常的生
死。这也是后面要说的故事,那些梦浮桥中漂泊的旅人、
逝去的岁月。
是为序。
导语
《有鹿来》《岁时记》作者苏枕书,十年精心写就的文艺长卷,首刷赠四时手账!
描绘十七位时光旅人的浮生往事、命运之旅,学者止庵力荐!
如翻阅一个人的一生,仿佛能听见叹息,望见微尘在夕晖中游般细舞。且过下去罢,这尘世间的梦之浮桥。
文字典雅动人,作者亲自摄影、亲选配图,精装典藏,四色印刷!
后记
二○一一年春写完《尘世的梦浮桥》后,遗憾书中颇
有错漏,一直想修订。然而后来换专业,自己的兴趣也发
生了重大转移,渐渐不再有考察日本文学与艺术的闲暇。
几次搬家,也将昔日存下的这类书籍或卖或寄回北京的家
中。近年来,发现市上似有此书的盗版,颇觉得对不起读
者。二○一八年初夏,友人杜娟给了我重版此书的机会。
二○一九年春间,终于开始抽空校订,仿佛不认识是谁写
的,所谓告别过去,正是如此。
原书《汤川秀树的京都》一文已重新编入二○一八年
出版的《松子落》中,故此编将之抽去,又补入《玄期有
限,今将去矣》《一个很香的东西》《祗王寺往事》《蓼
花替谁争晚香》四篇,均曾刊于报刊或微信公众号专栏。
并略微调整顺序,大致分为“江户人物”“维新以来”“
古今女性”“眷眷旧京”四部分。尽可能校对了译文,也
对一些素来感兴趣的话题作了增补。由于内容更动,新版
抽去李长声先生为旧版所作序言,非常感谢他当年赐序的
盛情。此外,图片也都重加整理。无奈假期太短,学业杂
务缠身,只能匆匆结束这项工作。
最早接触日本文学,应是从《源氏物语》《枕草子》
开始,所受影响可谓不浅。后来又通过周作人理解、观察
日本,获益良多。也因这些机缘,来到京都,并在此度过
整整十年。十年间经历了种种别离变迁,见了无常的世事
,对日常所生活的国度当然也有迥异于当初的感受与认识
。从前作这些笔记时,更多直观体悟,过后回顾,颇有不
能认同处。有些与今日价值观抵牾太多的,便作了删改。
譬如过去写到艺术家们的情事,竟对他们的伴侣所遭遇的
一切没有同情,漫然说着“她们应该原谅他了罢”这样的
话。又如写到一叶,却假设她若得长寿,可以生儿育女、
经历更多悲欢。这固是美好愿望,但今日看来,觉得这居
高临下的假设很不尊重。我已活过了她的年纪,尝到了更
多苦痛,特别是作为女性的苦痛。正因为此,对她也更为
爱敬,不欲有任何唐突。
这是文学、文艺备受嘲讽与轻视的时代,我也曾因此
时潮刻意与之保持距离。但失去审美与歌咏的时代又是多
么可悲,有些看起来精致严肃的研究,实则充满傲慢,无
视人类的痛苦,对不公与丑恶袖手旁观。识破此点,便知
道什么是速朽且可耻的。
在修订此版的过程中,一如去年修订《岁时记》之际
,杜娟依然给我无限鼓舞与耐心,我要借卷尾的纸幅深深
感谢她。也要感谢父母与从周给我的支持与信赖。写作此
书之初,从周便是忠实的读者,予我诸多宝贵的意见,感
谢他长久的陪伴。当然还要感谢友人嘉庐君,没有他的鼓
励敦促,便不会有旧版的诞生。最后,感谢我亲爱的读者
们,谢谢你们的宽容与等待。
枕书
2019年3月l7日于北白川畔,山雨清澈
书评(媒体评论)
苏枕书的这部文艺长卷,描绘松尾芭蕉、小林一
茶、与谢芜村等十余位日本人物的命运之旅,透过蒙
尘,细腻入骨地写尽世间冷眼热肠。他们即使无法融
入这浮世,不得洒脱,却在字里行间透出诸多可叹可
爱之处。无论是孤傲还是偶尔的闲情,都有意蕴在其
中。
——止庵
精彩页
旅人芭蕉
欲谈松尾芭蕉,自然不可不提“俳谐”。俳谐一词原意“滑稽”,室町末期出现俳谐的连歌,即趣味滑稽的连歌。连歌是日本独特的诗歌体裁,最初是两人联句作和歌的游戏,始于平安末期,全盛于室町时期,与我们古代的联句作诗相类。二人参加为“两吟”,三人参加为“三吟”。第一人作五七五长句一联,为“发句”。第二人作七七短句一联,为“胁句”。第三人仍作五七五。以此类推,以七七句结尾,联成百句。发句必出现季语,是为铁则。此发句即为今日俳句之原始。
连歌往往是创作于静肃氛围中。因连歌素来崇尚纤细华丽之美,用语仅限于《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拾遗和歌集》。而俳谐连歌则多作于酒筵欢场,与正式连歌有别,故而传世记载较少,有《竹马狂吟集》《俳谐连歌抄》等。以俳谐连歌为母胎,江户初期形成“俳谐”这种新体裁。遂有贞门俳谐、谈林俳谐两大门派。前者提倡俳谐之娱乐性与教养性。后者掌门是大阪天满宫连歌师西山宗因,主张俳谐的滑稽性,用语自由,将谣曲词句化入俳谐,被尊崇古典派的贞门俳谐斥为邪道。在日本,连歌师的地位远高于俳谐师。因为连歌师都受过和歌创作的修炼与教养,熟谙《源氏物语》《古今和歌集》等古典权威作品。宗因将民间谣曲之文句作成俳谐,无怪世人惊诧。《好色一代男》的作者井原西鹤便是谈林派门人。
而将俳谐从和歌束缚中真正解放出来,使俳谐成为独立文体的,便是后世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芭蕉生于三重县伊贺国的上野,少年青年时期均在上野度过。父亲松尾与左卫门是地位低微的下级武士。芭蕉是家中第二个男孩,有一位兄长,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一家人都由年轻的兄长照顾。
芭蕉少年时在藩内侍大将藤堂新七郎家长子良忠门下担任侍童,也有说法是他在大奥内担任一项地位很低的工作。良忠比芭蕉大两岁,爱好风流,芭蕉因擅长辞藻而受到良忠的宠遇。
良忠师从京都北村季吟学习贞门俳谐,号蝉吟。芭蕉对贞门俳谐耳濡目染,宽文年间芭蕉用的俳号叫作宗房。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名号,当时叫这个名字的人有很多。芭蕉之句最初被收入宽文四年出版的《佐夜中山集》,是年二十一岁,有两句入集:
月明之夜旅宿焉,绯樱绽放思暮年。
很普通的句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宽文六年(1666)春,二十五岁的良忠病死。芭蕉决心致仕,这段时间内,他修禅、读书、远行,喜读老庄、李杜。到宽文十二年(1672)三月,廿九岁的芭蕉踏上前往江户的旅途。参考当时的医疗水平与人们的平均寿命,这样的年龄大概相当于今日的四十岁,算是已届中年。
在江户时代,大名所辖区域内的领民并不能任意离开领土,否则以逃亡论,兄弟连坐。因此芭蕉到江户必有保证人。日本对芭蕉生平研究众多,有“忍者说”,谓芭蕉到江户后没有就职于任何藩国,无固定收入,先后又有五次大规模旅行,大抵是他从事忍者之职,四处探秘。 芭蕉究竟是否为忍者今人不可判断,也有老师大笑日无稽之谈,附会而已。而可以确定的是芭蕉到达江户后,很快在俳坛占有一席之地。芭蕉名号甚多,天和年间用的是“桃青”之号,因为他追慕李白。“李白”“桃青”刚好相对——也是诙谐的趣味。
延宝五年(1677)冬,京都有名的俳谐师伊藤信德到江户。翌年春,信德与芭蕉、山口素堂三人作百韵,出版《桃青三百韵》。
延宝八年(1680)正月,芭蕉仿“大哉孔子”,作发句云:
啊,春啊春,大哉春也,大哉春。
延宝八年十月,三十七岁的芭蕉突然从繁华的日本桥移居深川。当时深川还是人迹罕至之地。夏目漱石在英国留学时给正冈子规的信中写过:
我现在住的地方好比是东京的深川。因住宿费低廉,地段自然不佳,甚为萧条。
明治时期的深川尚且“萧条”,遑论芭蕉所在的年代。芭蕉在到江户的八年间,广交游,多吟句,立门户,是世所公认的俳谐大师,门人为他建立芭蕉庵,可谓顺风顺水。此番移居颇令人费解。留下的句子有:
深川冬夜之感
橹摇波荡?断肠凄清独泫然。
富家食肉,吾啃菜根,困顿也。
雪之朝,独食干鲑。
俳句与和歌素来难译,若将俳句直译为汉诗,意思难免差了许多,且很容易溢出原句的意思。那本是吟咏时一唱三叹之句,譬如玩《百人一首》,用悠长抑扬的音调念出长长短短的句子,并非汉诗的工整端正。周作人曾感慨:“俳句翻译,百试不能成,虽存其言词,而意境迥殊,念什师嚼饭哺人之言,故终废止也。”他能译出“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尚有此叹,更不用说旁人。丰子恺译《源氏物语》虽然被周作人评为“茶店说书”,但其实也很有可取之处。譬如“夕颜凝露荣光艳,料是伊人驻马来”,“寂寞闲庭春雨久,可曾遥念故乡人”,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是很容易接受的翻译。
天和二年(1682),芭蕉居所遭遇大火。有“顿悟犹如火宅之变,而生无所在之心”之句。“犹如火宅”出自《法华经》“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1: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