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美国20世纪中,一个欲望膨胀、人情淡薄的时代,造就了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鼎盛期。本格推理三大家之一——埃勒里·奎因,捕捉时代氛围,创造了一个与他同名的侦探,让他直面金融诈骗、盗窃、谋杀等社会极端事件,承担一个个以至上理性揭示“伪装之恶”的任务。 1939年至1948年,奎因创作了大量《奎因探案记》系列广播剧,以其“挑战观众”的猜谜环节为人津津乐道,甚至吸引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嘉宾,就座寻找真凶。其中疑案各尽其妙,包括:超自然现象研究者在山洞被杀,但洞口只有一个人的脚印;农场的稻草人里裹藏了一个浑身血迹的男子,整个村庄却对此缄口不语;夏夜,小说作家连续几天在庭院别墅看到鬼魅般的黑衣女子,不久即猝死床榻…… 作者简介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推理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实指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Manfred 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作家。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名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奈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约翰·狄克森·卡尔、克莱顿·劳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成就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目录 序言 致谢 幸存者游戏 拿破仑的剃刀 坏男孩 马奇之死 闹鬼的山洞 儿童失踪 布莱克的秘密 垂死的稻草人 黑衣女子 被遗忘的人 钻石魔法师 “乌云号” 矮个子和高个子 被谋杀的飞蛾
序言 时光重回到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八年间。 在老式的拱形收音机旁围坐着一家老小。父母辈打开 收音机,按键咔的一声和调频的嘶嘶声后,广播侦探名剧 《埃勒里·奎因探案记》从收音机的那一端传进了千家万 户。通常由伯特·帕克斯和厄尼斯特·查普尔担纲播音员 一职,他们用浑厚的声音讲述大名鼎鼎的侦探独自破案的 过程,并鼓励观众与侦探进行才智大比拼,看看谁能最先 揪出罪犯。往往在谜底将解之际,播音员会暂停播放,为 听众提供一个与侦探一同指认罪犯的机会。那是一个个令 人毛骨悚然又匪夷所思的犯罪故事:受害者在山洞里遇害 ,洞口只有死者一人的脚印;雪人中藏着一具尸体;在一 列州际列车上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作案凶器不翼而飞;一 个神秘的女子在月夜的乡间别墅突然消失……每当听众的 好奇心随着剧情的深入被推向高潮之际,播音员就会暂停 讲述故事,并告知所有可以指证凶手的证据都已在剧情中 一一呈现。接下来,播音员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娱乐界、 新闻界、体育界和公共服务界的人士组成陪审团,接受挑 战一起解开谜团。而后埃勒里会重现犯罪现场,指出凶手 并详解犯罪过程。节目的最后,担纲埃勒里一角的配音演 员会向演播室的陪审团成员致谢,感谢他们几乎每次如此 的错误推断,并向他们推荐埃勒里最新出炉的小说,邀约 他们订阅《埃勒里.奎因悬疑杂志》。 这些让听众感到毛骨悚然且烧脑的剧集,是由一对表 兄弟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和曼弗雷德.李 (1905-1971)共同创作而成。为了让故事略带有“卡夫卡 风格”,二人以埃勒里·奎因作为共用的笔名,且将剧中 的主人公命名为“埃勒里’奎因”。故事中的奎因也是一 位侦探小说家,只不过他的小说主人公名字从未公之于众 。 自一九二九年《罗马帽子之谜》问世以来,奎因相继 推出了一系列侦探小说经典作品,如《希腊棺材之谜》《 埃及十字架之谜》《中国桔子之谜》《X的悲剧》和《Y的 悲剧》(后两部作品以巴纳比·罗斯为笔名创作)。一部 部布局精巧的侦探小说,呈现给听众和读者线索怪诞、推 理缜密以及一些侦探小说史上最令人称奇、情节最错综复 杂的悬疑案件。奎因当之无愧为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领军 人物。这一时代侦探小说的特点之一是所有的线索都毫无 保留地呈现给读者和听众。同时代的另外一名作者(兄弟 二人的朋友)约翰·迪克森·卡尔曾经写道:“悬疑故事 已成为这个世界声势最浩大的游戏。”之所以有此番论述 ,是因为早期的奎因广播剧为加强与听众的互动,在故事 进行到三分之二时,播音员会宣布线索已完整提供,并邀 请听众一起解开谜团。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埃勒里·奎因(小说主人 公名字)已经成为美国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侦探,其同伴也 成为了小说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包括其父亲理查德·奎 因警长、托马斯·韦利警佐、普劳蒂医生以及其他小说中 出现的角色。曼弗雷德-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还热衷于用 其他媒介方式将埃勒里推销给观众。然而,即便不是铁杆 的奎因迷都不难发现,早期的埃勒里·奎因电影(一九三 五年的《西班牙披肩之谜》和一九三七年的《桔子之谜》 )与原著的风采相去甚远,这是因为电影剧本通常由对奎 因系列作品不甚熟识的电影编剧撰写,而广播剧剧本则由 这对表兄弟亲手执笔而成。当时,哥伦比亚广播电台的乔 治·杰克瑞正筹划推出侦探广播节目,他深深地被埃勒里 ·奎因系列故事所吸引。此时,李和丹奈制作了一个名叫 《作家!作家!》的广播节目。节目中,两兄弟的称谓分 别是“埃勒里先生”和“奎因先生”,他们邀请知名作者 一同聆听一系列的悬疑事件,并共同破案。随后,杰克瑞 邀请兄弟二人匿名参与制作广播节目《化名吉米·华伦泰 》和《阴影》,这大大提高了二人的节目制作水平。一九 三九年六月十八日,《埃勒里·奎因历险记》以广播剧的 形式正式与听众见面。在当时,每集短剧的播放时间为一 小时,剧集基本照搬小说中的情节。埃勒里(侦探小说家 )和其父亲理查德·奎因(纽约警局警长)是剧中的主要 人物。在哥伦比亚广播电台的坚持下,丹奈和李又增加了 一个女性角色,埃勒里的秘书尼基·波特,二人的调情则 成为了剧集的辅助情节。韦利警佐这一角色在广播剧中也 被保留了下来。但不同于小说中的情节,该角色在广播剧 中是个喜剧角色,总是成为警长或喜或怒的靶子,并且经 常(但并非总是)被叫成“笨蛋”,以至于不少听众疑惑 为何纽约警局要雇用这么一号人物。当然我们很欣喜地看 到,在《儿童失踪》剧中,他得以有机会称呼奎因警长为 “糟老头子”。在埃勒里·奎因的小说和短剧的创作中, 弗雷德里克·丹奈负责大部分剧情的情节设置,曼弗雷德 .李则担任主笔的角色。 在早期的《埃勒里·奎因历险记》中,修.马洛担纲 埃勒里一角,圣多斯·奥尔特加担纲其父亲理查德.奎因 一角。一九四零年二月起,该节目改版,每集播出时间改 为三十分钟。随后角色的配音演员经常更换,卡尔顿.扬 、悉尼.史密斯、劳伦斯·都伯金以及霍华德·卡尔沃相 继饰演埃勒里一角。一九四三年,据报道,该节目的听众 人数突破每星期一千五百万人。一九四五年六月,当弗雷 德里克.丹奈因忙于《埃勒里·奎恩悬疑杂志》的创作而 无暇顾及广播剧的编撰时,奥瑟尼·布歇(威廉·奥瑟尼 ·帕克·怀特的笔名)加入该剧担起这一任务。布歇本人 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悬疑小说作家,创作了美国西海岸版 的埃勒里·奎恩——费格斯.奥布里恩一角。曼弗雷德· 李则笔,将每一集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最后一期广播 剧播放于一九四八年五月,但埃勒里·奎因系列冒险剧并 未因此画上句号。这对表兄弟将十二集广播剧收录在珍藏 版《犯罪日记》中(一九五二年出版),每一集中都可看 到尼基的身影。 在本书的出版定稿中,编者删除或增加了一些对话内 容。例如,为使叙述的时间长短更符合隋节安排,编者保 留了较长版本的对话。在一篇剧集中,一个角色被删减, 他的台词改由尼基说出。为尽可能多地保留舞台剧风格, 编者留下了如“众人说话声”之类的叙述,在现场引导角 色选择适当的问候语或告别语,抑或是在埃勒里破案时发 出的惊叹语。编者同样保留了声效应用的描述——脚步声 、关门声和开门声、开灯声和关灯声、刮风声、汽车发动 机的声音、列车车厢行驶在铁轨上的声音。编者希望通过 这些描述,能够让读者重回六十年前,和当时的听众一起 置身剧情之中。 本书谨献给埃勒里·奎因一百周年华诞。曼弗雷德· 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同出生于一九零五年。小说《最后 一击》也告诉广大奎因迷,二人笔下的大侦探埃勒里·奎 因也同样出生于这一年。
导语 希区柯克 克里斯蒂 博尔赫斯盛赞! 三获艾伦·坡奖的推理名家——埃勒里·奎因短篇杰作! 理解恶,执守理性善意,与恶共处。 350选14,力呈经典。 岛田庄司监制《本格推理世界》国际类年度十佳。 这是一部推理广播剧剧本选集。从1939年至1948年,奎因写了大量极受欢迎的广播剧“奎因探案记”,和奎因小说一样,故事在快要结尾时骤然而停,鼓励观众进行推理。 书评(媒体评论) “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爱好者不可错过之作。 ——《书单》 柯南·道尔风格的短篇经典。 ——《费城问询报》
精彩页 《幸存者游戏》是埃勒里·奎因的早期广播剧作之一,于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五日播出。该剧剧情广为奎因迷喜爱——联合养老保险,一群“投资者”捐建了一个基金,并规定最后存活的成员可获得所有的钱财——一项逐个消灭其他成员的最完美的举措。 幸存者游戏 人物 埃勒里·奎因 侦探 尼基·波特 侦探秘书 比尔·罗西 受害者 罗西妈妈 受害者母亲 乔·沙利文 俱乐部成员 厄尼·菲利普斯 俱乐部成员 露西尔·切里 俱乐部成员 戴维·W.弗雷泽 百万富翁 希德·帕拉莫尔 六六俱乐部老板 理查德·奎因 纽约警署警长 普劳蒂 纽约警署法医 托马斯·韦利 纽约警署警佐 警察、救护医生、衣帽间女服务员、酒吧招待、两名暴徒 背景:纽约市,一九三九年 (稀疏的街道,些许的嘈杂声。) 埃勒里:尼基,非常抱歉,让你工作了一整天。但是连载文章必须今天打出来。 尼基:我,尼基·波特,随传随到的秘书——微笑服务。星期天加班不收加班费。(狡黠)奎因先生,为了打印你的手稿,我错过了一次约会。 埃勒里:尼基,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这样吧——我不步行送你回去了,给你叫辆出租车,或许能让你挤出点时间。 尼基(迅速):不要紧。虽然我约会的对象是个金融界的巨头,而且还是普林斯顿的高才生……除此这两点之外,若让我选择,我更愿意和你一起走走,虽然现在太阳很大。 埃勒里(面无表情):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从离开我的公寓开始走路就一瘸一拐的。 尼基:我没有!……好吧,都是新鞋惹的祸。什么都逃不过你的眼睛啊! 埃勒里(咯咯地笑):留心一切细节。 尼基:除了酸肿的双脚,你就不能注意些别的吗,比方说……人? 埃勒里:你在套我的话吗?说到脚,尼基,从那个跑过街的家伙身上,你可以推断出什么? 尼基:在哪里? 埃勒里:那儿,那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家伙,刚从那家门面不大的意大利餐馆跑出来。 尼基:噢,那家伙。等等……我知道了,他在热恋中。 埃勒里(咯咯地笑):热恋中?怎么说呢? 尼基:你看,他从街的一边冲到了另外一个街角,对吧?那个角落除了信箱什么都没有,是不是?如果不是寄情书,谁会那么火急火燎地跑着去信箱? 埃勒里(大笑):尼基,你真是个逻辑学家——但是你错了,小朋友。 尼基: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我怎么错了? 埃勒里:因为他两手空空。 尼基:但他正跑向那个邮箱啊,聪明人! 埃勒里:天哪,确实是……不,我是对的。你看,他跑向那个邮箱,仔细地看了看,接着转身——这不,现在又沿着街道往回跑了! 尼基:好吧,那你告诉我他跑来跑去干吗? 埃勒里:没有其他的细节依据,我不好判断。你看,他又跑过街了—— 尼基(惊慌):埃勒里!有辆车! 埃勒里(大吼):小心,你这个笨蛋。你会被撞到的,快停下来! (在二人交谈之际,一辆汽车全速驶过他们,随后传来男人的一声嘶哑的惨叫声和轰然倒地的声音) 尼基(尖叫):他受伤了,那辆车撞到他了! 埃勒里:竟然停都不停!走,尼基,过去看看! (一段简短的音乐插曲——救护车的声音——围观者嘈杂的叫喊——“退后!”“给他腾点空间,不要围着他!”“让医生看看他!”)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