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情异托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小盐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马小盐,70年代生人,小说家,随笔作家,文化批评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冷月暗香魂》《我爱你乌般头发雪个肉》《爱如鲜血流千年》等,其小说定位于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风格独特,行文犀利,直指爱情本质。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词典,一篇写给爱的白皮书,
一份向爱致敬的宣言。作者马小盐试图填补“情爱哲
学”的空白,全世界只有罗兰·巴特写过“恋人絮语
”,而她则试图撰写东方式的“情爱絮语”,她宣称
:“写作是最繁茂的孤独、最形单影只的共舞、最无
耻的深爱。”
——评论家朱大可
后记
情爱学发凡:揭开语词的隐喻真相,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词典,一篇写给爱的白皮书,一份
向爱致敬的宣言。作者马小盐试图填补“情爱哲学”的空
白,全世界只有罗兰·巴特写过《恋人絮语》,而她则试
图撰写东方式的“情爱絮语”,她宣称:“写作是最繁茂
的孤独、最形单影只的共舞、最无耻的深爱。”
这场旷日持久的“情爱学”絮语,囊括了关于情爱的
各种主题。它至少可以被划分为五个彼此相关的语词体系
——
人体系:指涉人的品种(情人、夫妻)、器官(青丝、胡
子、舌头、皮肤、包皮、裸露或整容的身躯)、表情(微笑)
、分泌物(眼泪)、举止(微笑、亲吻)、体味(“性香”);
言语系:一种人体系的衍生品,它包含人的语音(耳语
、歌声、噪音)、昵称(心肝、宝贝、亲爱的、甜心等);
情态系:某种人体系的派生物,包括跟情感相关的禁
忌、行为(自杀、做爱、性交、诅咒、诋毁)、道德、性格
和精神状态(激情、一见钟情、暗恋、失恋、嫉妒、孤独、
恐惧、疯癫、剩余快感、恋物癖、同性恋、受虐狂、轻浮)

人物系:那些在文学、影视和艺术品中出现的人物(林
黛玉、维特、朱丽叶、罗密欧、蒙娜丽莎),以及小说家、
诗人、艺术家和哲学家本人(拉康、博尔赫斯、卡夫卡、卡
尔维诺、波德莱尔、本雅明、昆德拉、李安、凡·高、莎
士比亚、聂鲁达、川端康成等);
物体系:指涉植物(玫瑰、水仙、勿忘我草、山茶花)
、调味料(盐)、建筑物(住宅、城堡、车厢、门、窗框、卷
帘、建筑迷宫、桃花源之类的乌托邦)、雕塑、绘画、刻刀
、镜子、书本、情书、照片、服饰(比基尼、旗袍)、编织
物(毛衣和围巾),以及作为礼物的内裤、手镯、戒指和扇
子、轮椅、细雨、白雪、咖啡、口香糖、手帕等。
所有这些语词都在涌向舌头,涌向灵魂的洞口,并被
汉语的语法组织成一些简短的哲思。这些语词并非是堆砌
之物,而是大干事物的细小导引,它们试图把我们引向那
些需要细读、解剖、辨识和矫正的语义。马小盐所从事的
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分析”。她要借此向我们揭示日常语
词的真相。
但这些语词也自成谱系。它们独立存在,并不依赖于
慵懒的人类。它们可能处于休眠状态,只要你言说,它们
就立刻复活,并开始紧张地工作,把你导向某种特定的事
物。语词拥有自己的秘密地图。而文化批评的意图,就是
修订这份世俗语义地图,把语词驱赶到新意义的乐园。
《圣经》中,将盐与光提高到同样的地位:“你们是
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由此可见,盐对于人类
的重要意义……盐之爱,是一种朴素而有味道的长久之爱
。盐一样的爱,是光一样的爱。盐一样的眼泪,是海洋一
样的眼泪,它蕴满了爱中所有的悲喜。湘妃竹的神话传说
,是人类社会对早期情爱眼泪的颂歌。竹上的斑斑泪痕,
是盐结晶腐蚀之后遗留下的踪迹,是泪的光泽汇聚。眼泪
,这情爱美学中的盐质叙事道具,从湘妃到孟姜女,步步
升级,直至到了《红楼梦》,终于完成了它盐之光泽的神
奇诗意美。
这段叙述显然是对寻常的调味品“盐”的精神分析。
它的语义经过圣经、舜神话、孟姜女传说和《红楼梦》等
不同文本的叙述,发生了令人惊奇的历时性漂移:盐的本
性是一种咸的物质,却被赋予光的特征,并因光亮而拥有
美的属性。这场“咸一光一美”的三重语义飞跃,发生在
庞大的历史时空之中,而作者却捕捉到了这条细弱的轨迹
,犹如在茫茫暗夜里观看一只萤火虫的飞行。这种叙事足
以把语词从世俗灰尘中解放出来,令其焕发出最古老的隐
喻光亮。
就性别立场而言,马小盐是一个典型的“他者”,却
又露出女性批评家对事物(语词)的极度敏感,以及表述的
细腻入微。她就像技艺娴熟的钟表匠,拆卸和玩味那古老
的钟表,然后用优雅的语词重新加以组装。这操作是异常
女性化的,但不属于女性主义。就其本性而言,本书的叙
事主体并非“他者”,而是“她者”。
“情爱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微
妙的,却被提升到“学”的高度。但在我看来,这“学”
只是一种隐喻,它并不指向某个人文学科,而是指向类似
于“叙事”“阐释”和“解构”之类的书写方式。而无论
如何,“学”迫使我们学习,并从蒙尘的日常事物中发现
真情、真相和真理。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看到了“她者情爱学”被建构的
意义。在人类的情爱史上,情爱时而被否认、践踏和鄙视
,时而被赞颂、怜惜和崇拜,它的地位是极不稳定的。作
者试图捍卫“真爱”的尊严,赋予它形而上的信念。这是
关于人性的终极赞歌。面对人工智能即将统治人类的末日
预言,我们也许应该躲入这座名叫~隋爱”的人性避难所
,从那里眺望正在崩塌的世界。
不仅如此,鉴于互联网工具语言的腐蚀,只有汉语写
作界的极少数人才能持续地保持隐喻式写作的能力。这是
衰退中的汉语的最大荣幸。跟西方字母语言相比,隐喻是
汉字和汉语叙事的根本大法。隐喻的火焰一旦熄灭,汉语
就将被低级语法及其口水泡
目录
第一章 爱情的千姿百态
痴情者:情爱美学中的自由民
圣事一样的情爱
性香:情爱美学的隐形符码
柔软:情爱美学的共有经验
织毛衣的精神分析
拍与自拍的精神分析
性与爱的对立统一
情人的微笑
失恋与自杀
吻的多重奏
等待者:情爱美学的柱头隐士
情爱中的礼物
第二章 巧舌如簧的甜蜜与罪恶
昵称
情爱美学中的谎语分析
民谣《赵小姐》与《董小姐》的解析
声音与情欲
荒谬的情书
阿姨洗铁路与我爱你
第三章 围城内外的红男绿女
舞娘黛塔和名媛林徽因的镜像效应
嘉宝、赫本与梦露:三张脸的美学样本
浪漫:情爱美学的剩余快感
暗恋之暗
情爱桃花源
擦肩而过:都市迷宫的情爱效应
独一无二:女性情爱的误认陷阱
爱是美的徒劳
永恒的轻浮
铁轨的诗学
第四章 爱情角逐的残酷和疯狂
爱的对错
爱之困境
被爱即是灾祸
爱情结构和情色结构
从罗曼史到罗曼死
情色在别处
爱的创造本质
我与你
更多的人死于情爱想象界
情色女体经济学的荒诞探戈
在一场恶俗的喜剧中收场
第五章 感性身体的隐喻
玫瑰的隐喻
门的隐喻
情爱美学的窗框效应
眼泪:情爱美学的盐质叙事
发丝:情爱美学的撩拨道具
情爱美学的肉体叙事能力
夫妻与情人
情爱中物化快感的转移
第六章 鲜花与男性阳刚
埃及艳后让恺撒着迷的秘密所在
陈晓旭的哀怨美学
第207根骨头
无镜片眼镜的文化标签功能
八十岁仍旧灿放的男性模特
Enchanted Doll的情色魅力
从男性文身到女性蕾丝
高跟鞋开启女性自我植物化的先河
第七章 珍珠与钻石的欢喜相撞   
精彩页
痴情者:情爱美学中的自由民
有一些人以痴情为毕生的事业。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经典角色。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歌德所书写的维特,皆属此间范例。正若我以前所说,痴情是一种精神贵族的事业,它需要懂得爱,会爱,更需要大量精致有闲的时间。
李清照的“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朱淑真的“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皆是古代官宦人家的无所事事的闺中妇女的一种话语纺织。我们稍稍注意便会发觉,中国古典闺怨式词句多有“肠”字,而“肠”是线型的。所谓“柔肠”“断肠”,不过是书写者诗词里的一根纺织线罢了。农妇纺织布匹,深闺寂寞的她们纺织的却是情爱与思念。
情爱的纺织行为往往伴随着离别。思念一个远在他乡的情人,是古代深闺妇女的日常事务。古代的思念,因为时空的阻隔,才显得诗意缠绵。如今很少见到这类清丽旖旎的诗歌。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些作品,就可以看作现代诗人因对古典情爱的向往而吟唱的一曲曲模拟性挽歌。这类情爱现象与文学种类的消失,与人类日益高科技化的生存状态有关。河南作家刘震云就敏锐地发觉了这个现象。小说《手机》就描绘了在日渐发达的现代物质社会里,人类精神生活的严重滑坡,“当谎话与手机连在一起时,手机就成了手雷”。
常常在时尚杂志上看到一些女写手对情爱困惑的解答。毋庸置疑,这类解答大多精明到令人目瞪口呆。在这些女写手的笔下,“情爱学”已经不是“情爱学”,它早变成了“会计学”。男人已经不是男人,他们是女人的提款机、搬运工、上街的陪伴物。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余波甚广。一些女作家的文学营养液先天性存在严重的不足,平庸的精神境界决定了她们的作品,从思想到文字皆不明白真爱为何物。
曾在某个访谈里看到一位国内作家言“中国小说比外国小说落后了一百年”。这话蓦然听起来不太悦耳,却有其事实依据。别国的作家将小说这一体裁与哲学、散文、诗歌、音乐(若博尔赫斯、卡夫卡、卡尔维诺)等早已融会贯通在一起,而我们的作家仅仅有讲故事的能力。而同样是书写特殊境遇下的情爱故事,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借男主人公阿里萨父亲之口说“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从而宣读了一种撼动人心的情爱。而被小资们捧为经典的《倾城之恋》,却是如此的市侩:白流苏与范柳原是一对这样的男女,“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前者的大背景是一场瘟疫,后者的大背景是一场战争。)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提到,古希腊的自由民指的不仅仅是思想意志独立的平民阶层,还特指这个阶层的游手好闲与无所事事。因古希腊人认为,自由民参与劳作有失体面。这令我想起波德莱尔的《现代生活的画家》。波德莱尔在这一系列的文章里首次提到“现代性”“游手好闲者”这两个词汇。本雅明因此认为波德莱尔是非常特殊的现代人。在此,我并不想赞同本雅明的观点。在我看来,波德莱尔的奇特不在于他的现代性,而在于他现代性外表下的古典。他骨子里实质上流淌的是雅典时代自由民的血液。他生错了时代。正因为他的思想与时代形成了精神时差,他才能“站在大城市和资产阶级队伍的门槛上”凝视、洞悉并思索整个现代社会。
与波德莱尔、本雅明这类现代社会的思想自由民的稀缺相似,若林黛玉、维特的古典痴情者,如今已十分少见。人类被日益物化。我们斤斤计较,我们不会爱人,我们更不会不计名利地去爱。痴情者与文人在现代社会里一样面临灭绝。让我们像缅怀马尔克斯笔下的经典情圣阿里萨一样(他无怨无悔地爱了费尔米纳半个世纪),来缅怀这种不务正业、无所事事地为情生、为情死,将所有的身心皆投到爱情之中的古典情爱中的自由民。P2-4
导语
以人体系、言语系、情态系、人物系、物体系五个语词体系全方位解构情爱主题。
从哲学、历史、文学、心理学等多视角探讨情爱学,体现出深邃的哲思与见解。
将众多情爱相关词汇细读、解剖、辨识与矫正,行文富含现代情爱美学的隐形符码。
内容推荐
《爱情异托邦》是知名小说家、文化评论家马小盐所著的随笔集。本书以情爱话题为轴心,以隐喻的哲学思考作延伸,涵盖情感哲思、文学评论、人文历史、大众文化等多视角内容。行文中富含现代情爱美学的隐形符码,作者马小盐将众多与情爱相关的词汇细读、解剖、辨识,甚至是矫正,用哲学思维进行“文化精神分析”,也从个人经验以及心理现实等角度观察,多维度论证情爱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字里行间展现出对哲学与艺术、情感与生活的深邃见解,是一部既耐人寻味,又引人深入思考的佳作之集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2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