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牙板、俏佳人,莺声燕语,歌晓风残月执手看泪眼无语凝噎;铜琵琶、关西汉,声震四野,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争奇斗艳,造就了宋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书写着华夏历史上光辉与灿烂的一个时代,展示着华夏曾经的文明与骄傲。阅读宋词,徜徉在豪放与婉约的情怀中,感受华夏文化的无穷魅力。
词,是诗歌的一种,兴起于晚唐,至宋代达到鼎盛。豪放词和婉约词分属词的两个不同的风格流派,它们争奇斗艳,将词的艺术推到了顶峰。
豪放词是指以苏轼、辛弃疾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代表词人还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等。以“豪放”评词,始于苏轼,后辛弃疾确立豪放词风。豪放词的词人大多为爱国之士,他们积极有为,忠肝义胆,关注时政,忧国忧民。因此,豪放词在题材上多从时事的角度描写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在抒情方式上多直抒胸臆,经常抒发远大的政治理想与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语言上,豪放词善于以文入词、以诗入词,提升了词的品位,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但是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其中,苏轼所作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辛弃疾所作的《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与婉约词不相伯仲的名篇。
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等词人为代表,其词风格婉转含蓄,多表现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婉约词出现较早,自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相继出现了宋朝初期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阳修等人同时期的柳永,虽然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是仍然没有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出现了秦观、贺铸、李清照等婉约词人。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言情,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婉约词的另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形象与意境,展现了生活美与自然美,歌颂了人物的心灵美。词人把美的语言、形象与意境和谐统一,创作了大量充满诗意的绝妙好词。例如,“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裹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等等,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
《豪放词·婉约词》精选了两派宋词的代表之作,并配以注释板块解释难懂诗词,随后又以赏析板块剖析词作,使读者在阅读中尽情地领略宋词的豪放之美与婉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