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生清苦做真学问的戴震/教育薪火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旭//许海超//赵勇进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教育薪火系列之一本。围绕清代教育家戴震的生平、学业、交友与教育理念做了较为细致的生动的描写。全书呈现了戴震追求真学问,坚持富民等准则的教育理念,他主张教育要有利于人民、要从人民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不能盲目追随别人。该书的出版,势必对我们研究戴震提供良好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伴随雷鸣而生 二、学而不思则罔 三、从心所欲,顺理而行 四、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第二章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一、夫妇之论,敬若君臣,谊若朋友 二、穷且弥坚,其心至纯,其学亦至纯 三、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四、进入“不疏园”,治学勤奋 五、重视实用之学——积极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六、呕心沥血做学问 第三章 匡正时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二、心秉气节,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三、厥初生民,时维姜娠 第四章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一、因材施教 二、人虽有智有愚,但等差凡几 三、由字入词,由词通义 四、敬天勤民,重人事 五、天人合一 第五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交游京师 二、直言以进,不为人情世故所累 三、胸中书卷云凌乱,身外功名梦等闲 四、特招人四库全书馆 五、十年铸剑终成器 结语 一生清苦做真学问,终老不倦为万世表 一、一生清苦做学问 二、终老不倦万世表 参考文献 序言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教育一直伴随人类的文明进 程在不断发展进步,那些弥 足珍贵的教育著作、教育思 想、教育人物和事迹,无时 无刻不在拨动着教育工作者 的心弦。我们永远无法忘记 那些给我们留下宝贵思想财 富的教育家,他们的思想、 言论和实践,依然是激励我 们教育工作者前进的动力。 时至今日,教育的发展与变 革更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 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 ,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给予 了高度的重视,深刻认识到 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lO一2020 年)》就明确提出:“创造有 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 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 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 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 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 要想成长为教育家或者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起到扛鼎 作用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 育工作者吸收过往教育家留 下来的丰富教育营养,清晰 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 素质和条件,做到融会贯通 ,大胆实践,自成一家。与 此同时,在教育改革的大背 景下,普通教师同样迫切需 要能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得 到启迪和突破的催化剂,教 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是经过检 验的真理,是教学启迪催化 剂的最佳选择。 然而,在浩瀚的书海中 ,以教育家为主线、囊括中 外、跨越古今、自成体系的 书系并没有面世。山西的《 新课程》杂志社和《现代职 业教育》杂志社,在教育的 广袤园地上深耕多年,熟知 一线教师的需求,希望为普 通教师策划一套教育理论普 及读物,以使广大中小学教 师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中外 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实 践经验和办学理念,促进教 育理论水平的提高,从而更 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书 系的策划人与张斌贤教授为 理事长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 史分会的夙愿不谋而合,合 作编写一套大规模的、以教 育家为主线的书系的想法随 之形成。 策划团队把书系命名为“ 教育薪火”,是希望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能够薪火相传, 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育薪火”书系拟分为三辑 出版,按照中国古代、中国 近现代、外国古代和外国近 现代分类。第一辑共选择了 一百余位中外教育家,一位 教育家一本书,规模宏大, 应该说能够在中国教育出版 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选教育家都是经过书系编 委会认真研究、充分论证而 定的,他们在教育史上有较 大的影响,能够启迪或者感 染教育工作者,推进教育和 教学的发展。当然,其中有 的教育家更为名声在外的不 是在教育上,但是他们在教 育上的贡献毫不逊色于其他 方面的贡献,比如我们熟知 的一些革命家;另外,还包 括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 育家以及还没有被人们真正 认识的教育家。 必须提及的是,中国教 育学会教育史分会非常荣幸 地邀请到我国著名的教育学 者顾明远教授、叶澜教授、 史宁中教授、宋乃庆教授、 田正平教授、裴娣娜教授和 朱小蔓教授等担任书系的顾 问,成立了由40多位教育学 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组成 的编委会,为书系的质量保 驾护航。 还需提及的是,《新课 程》杂志社和《现代职业教 育》杂志社为物色学有专长 的作者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书系的作者地域和院校分布 广泛,既有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 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 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 都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的学 者,也包括武汉大学、四川 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河北大学、河 南大学等综合大学的学者。 作者以教育史专业的中青年 教师为主力军,他们朝气蓬 勃、时代感强,研究范围涉 猎较广,能大胆地探索和怀 疑,一些新的教育研究成果 不断涌现,为书系注入了难 得的新鲜气息;他们与一线 中青年教师同处一个频道, 其思维模式很容易被接受。 客观而言,现在每年出 版的教育类图书很多很多。 一类为实践性强和操作性强 的教学类图书,教师拿来就 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另一类 为理论性强和学术性强的图 书,印数少,流通范围小, 普通教师往往望而却步。然 而,教育理论只有指导教育 实践才有存在的价值。在我 看来,书系最具特色的价值 就是秉承了教育理论通俗化 这一理念,在教育理论研究 者和普通教师之间架起了一 道桥梁。书系以教育家为主 线,坚持学术性与普及性并 重,用通俗化的语言,或阐 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华, 或叙写教育家的精彩教育事 迹和教育实践,力图“润物 细无声”,让教师喜欢读, 在读中提高素养,深刻理解 教育家,形成自己的理论, 推进“教育家办学”。 当然,书系在真实性上 也颇下功夫。以史料为依据 ,实事求是叙述,客观全面 评价,不有意拔高教育家的 贡献,注重教育家闪光点的 挖掘和传播,是教育家历史 画卷现代版的呈现。书系成 规模、系统化,学术性和可 读性强,具有较强的收藏价 值,非常适合各中小学图书 室和大学图书馆选择配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 会为教育事业做了一件 导语 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本书围绕清代教育家戴震的生平、学业、交友与教育理念做了较为细致的生动的描写。 后记 一、一生清苦做学问 戴震的一生充满坎坷与 传奇,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跟 随父亲走南闯北,广泛接触 社会生活,增长了见识,不 管是学堂还是社会他都努力 学习、努力钻研,从小就养 成了独立思考、追本穷源的 思维习惯。正是由于这种良 好的思维习惯,为日后戴震 取得崇高的学术成就奠定了 基础。 戴震二十二岁写成《策 算》,二十三岁写成《六书 论》,二十四岁写成《考工 记图》,二十五岁写成《转 语》,二十七岁写成《尔雅 文字考》……真是才华横溢 ,著述浩繁。虽然他执着于 学问一途,但从来没有放弃 过科举,一生六次参加科举 考试,但均是落榜,一直到 五十二岁才蒙乾隆皇帝厚恩 ,赐予同进士出身,只可惜 次年便去世了。 在戴震所有的学术成就 中,首先是以乾嘉考据学之 大师著称于世的。但与清代 中叶其他经师一味考证古书 不同的是,戴震考据学的出 发点在于有意识地继承并发 扬顾炎武以来的学术传统, 他提出过“由故训以明义理” “执义理而后能考核”的学术 思想,既反对程朱理学空谈 义理的虚玄无物,又反对乾 嘉考据的矫枉过正。他说: “凡学始乎离词,中乎辩言 ,终乎闻道。”“离词一辩言 一闻道”,构成了戴震哲学 的主体框架。 在戴震看来,训诂阐明 事物,才是真正地做学问。 他说:“夫今人读书,文字 之鲜能通,妄谓通其语言; 语言之鲜能有通,妄谓通其 心志。”意思是说,义理、 考据、文章(辞章)同为学问 之途,“义理即考核、文章 二者之源”,义理是最为重 要的,考据、文章只不过是 通向义理的手段。 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真 理,使得戴震做学问真实, 不拘泥于前人的定见。他曾 说:“有志闻道,为非求之 《六经》、孔、孟不得,非 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 无由以通其语言。宋儒讥训 诂之学,轻语言文字,是犹 渡江河而弃舟楫,欲登高而 无阶梯也。”①意思是说, 要想明白文章的大义,必须 认真研究孔、孟的文章,必 须考证字词音义、名物、制 度的由来,否则就不能明白 文章的大义。 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来 看,戴震是想通过详细考证 各种资料,来辨明知识的真 伪,摆脱宋代理学家思想的 局限,呈现自己的主题思想 ,更是通过研究传统经典书 籍的义理来揭示中国古代的 哲学思想。 在四库馆中,戴震兢兢 业业,做出很多成绩。他从 《永乐大典》中编辑整理出 宋代张淳的《仪礼识误》三 卷。朱熹曾如此评价张淳校 订的《仪礼》:“永嘉张忠 甫所校《仪礼》甚仔细…… 较他本为最胜。”经过戴震 辑录、校订,张淳校订的《 仪礼》得以再次传世。 我国古代算学发达,很 多经典的算学著作一直为其 他国家所景仰,只可惜很多 经典著作都流失散亡,不传 于世,这些著作有《九章算 术》《孙子算经》《五曹算 经》《海岛算经》《夏侯阳 算经》等。戴震在四库全书 馆所校订的古代经典算学之 书大致有十部,他让这些经 典算学著作重新现世。 除此之外,戴震还校订 整理出了《水经注》《仪礼 集释》三十卷、《仪礼识误 》三卷、《仪礼释宫》一卷 、《蒙斋中庸讲义》四卷、 《项氏家说》十卷、《方言 》十三卷、《大戴礼记》十 三卷、《韵谱》等二十余种 ,并且一一在书的前面写下 了提要。 戴震有很强的民族文化 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也深深 地镌刻在了他所校订的书籍 里。他在《周髀算经提要》 中说:“这部书不仅是中国 天文历法的鼻祖,也是西方 历法的源头,西法出于《周 髀》,有许多显证,只是经 过他们测验增修,愈加精密 罢了。”戴震对《周髀算经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戴震为我国经典著作的 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四库全书馆里,戴震 利用丰富的藏书条件,对天 文、地理、算法、文字声韵 等各方面的书籍,都进行了 精心的考证、研究和整理。 戴震夜以继日,全力以 赴,由于长期辛劳的工作, 操劳成疾,一病不起,终年 五十三岁。 1777年的夏天,戴震病 逝于北京崇文门西的范氏颖 园。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 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学术事业 。正如他的学生段玉裁所说 :“谓先生鞠躬尽瘁,死于 官事可也。”他进入四库全 书馆只有区区五年,但是在 这五年里,戴震做出的贡献 却是巨大的,足以昭载后世 。 戴震为后世所做出的贡 献,当然不仅仅是编纂《四 库全书》,整理《永乐大典 》中散佚亡失的书,更重要 的是他开创了乾嘉学派,朴 学之风,让天下景从。他校 订了《永乐大典》中的一些 珍贵书籍,这些校订本成为 后世的学术范本。 由于戴震过沉溺于学术 ,积劳成疾,不幸早逝,但 是他的成果也成为《四库全 书》学术价值的核心所在。 二、终老不倦万世表 戴震在四库全书馆里虽 然只待了五年,但是取得的 成果令人瞩目。 在校勘官书方面,从《 永乐大典》撮录不传之作近 二十种,协助馆臣订定奇文 疑义不计其数,撰写订定《 四库全书总目》数百篇;个 人著作,有《声类表》《答 段若膺论韵》《六书音韵表 序》 精彩页 一、伴随雷鸣而生 国学大师戴震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不仅仅是其极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他所处的教育环境也值得我们注意。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完全依赖父母和家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学习语言、动作技能等,形成各自的人格特点。戴震获得巨大的成就,诚然是与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分不开,但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也是促使其成功的重要一环。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探索戴震的生长环境。 1724年1月19日,这一年正是雍正元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戴震出生在安徽省休宁县隆阜村,他的父亲戴弁为了生计,在江西南丰一个族人开的店铺里做小店员,收人微薄。戴弁知道妻子分娩在即,便向东家请假回家照顾妻子。一路上他匆匆赶路,全然顾不上路旁美景,很快他就走到了吴楚的分界——浙岭头。自春秋时代起,这里就是吴国和楚国的分界地,后来就成了休宁县和婺源县的边界。为了让赶路人能有个歇息的地方,当地官府在这里设置了茶亭,方便过路人休息和喝水。 戴弁实在走得很累了,就在这个地方停下休息。他看到四周群山起伏,层层叠叠,树木郁郁葱葱,非常茂密,泉水从两旁的山上飞泻而下,清澈翠绿,他喝了一口泉水,清冽甘甜。他非常想在这里好好地品味一下周围的风景,可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不能。戴弁便站起身来,整理好行囊,准备继续赶路。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的天边传来隆隆的阵阵雷声,几道闪电如火蛇一般在天空中划过,但是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背起行囊,飞快地奔下山坡。 雷声还没有消失,戴弁已经到家了。他刚踏进家门,接生婆便喜滋滋地过来向他讨喜钱,高兴地对他说:“恭喜啊!大吉大利!夫人很顺利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伴随着雷声出生的呢!今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戴弁客气地掏出喜钱交给接生婆,连声说:“谢谢!辛苦了!”便赶紧进屋去看望妻子和儿子。他非常愧疚地对妻子说:“为了这个家你辛苦了,幸亏老天爷眷顾,一切顺利。”他的妻子朱氏则微笑着对他说:“一切都很好,你走了这么多路,那么辛苦,全身都是汗水,赶紧去洗洗,休息一下。”看到妻子安好,儿子香甜地睡着,戴弁安心了。 因为这个孩子是在雷声中出生的,戴弁就给他起名叫戴震,字东原。 戴弁躺在床上,寻思道:“我的先祖自唐朝天j右年间从江西上饶迁居到此地,到我已经是二十八代了,祖父景良公、父亲以及我都是三代单传,人丁不旺,家境清贫。我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一定要让家门兴旺起来。”想到这里,他的内心非常激动,就再次走进妻子房间,看望妻儿。 隆阜戴氏自从一世祖安公之后,世代相传,人丁兴旺,到南宋咸淳年间宗支分化,成了十三个支族。戴弁这一支,从他祖父开始,就一直是单传,人丁单薄,所以戴弁也是为此深感忧虑,此时更是感激妻子了。 戴弁的妻子朱氏,出身于歙县朱氏家族,后来经戴弁的族姐牵线和戴弁结婚。戴弁族姐的父亲叫戴煊,戴煊从隆阜迁居到了歙县,他喜欢读书,同别人交往最为注重义气,后来因为家里贫穷无法生存,于是又全家搬到江苏太湖一带谋求生路,结果不幸在那里病死了。 戴煊的母亲许氏,孤儿寡母,在江苏太湖一带无法立足,只好拖儿带女回到了隆阜,平日里就和女儿一起靠给别人缝补衣物度日。女儿长大以后出嫁到了歙县的方家,机缘巧合之下,戴弁的族姐又牵线促成了戴弁和朱氏的婚事。 朱氏在没有出嫁之前,曾经和戴弁的族姐一起跟随戴煊的母亲许氏学习缝纫,所以朱氏和戴弁的族姐关系非常好。 戴弁的族姐已得知弟媳分娩了,就带着鸡蛋、红糖等补身体的东西来看望弟媳,并向戴弁祝贺。 看到族姐赶过来贺喜,戴弁非常高兴,赶紧出来迎接。当时满月贺喜,礼俗较多,对于刚刚做了父亲的戴弁来说,有很多礼俗还是不知道的。族姐问戴弁:“有没有去岳父岳母家报喜?” 戴弁说:“还没有。” “那你赶紧去给岳母报喜,记得礼节,带上一壶满满的黄酒,到了后,给岳母敬酒,壶嘴朝前,岳母一看就明白生了个男孩,不用明说。记得千万不要弄错,如果壶嘴朝后的话,就闹大笑话了,因为壶嘴朝后,壶把朝前,意思是生女孩,这些一定要记清楚啊!除了这些,你还得带些鸭蛋,把鸭蛋全染成红色,数目双数,俗话说‘好事成双’。岳母接到你的喜讯,吃到你的喜蛋,她就会准备小孩子用的衣帽被褥,赶过来给孩子做‘三朝’。” 戴弁这个分支,居住在隆阜村的中段。戴氏在当地有十三个宗族分支,每个分支的兴衰状况都不一样,戴弁这一支大多移居到外地去了,不是很兴旺,所以宗族内看到添了新的人丁,都非常高兴。 到了三朝日这天,很多亲朋好友都来道喜,大家都带着红糖、鸡蛋等东西。这时候,接生婆用艾叶煮水给小孩子洗澡,换上外婆送来的衣服、鞋子、帽子之后,戴弁抱着孩子出来见宗族里面的亲朋好友,亲戚朋友就赶紧把一些红包礼品放到孩子的怀里,图个吉利。大家说了很多吉祥的话语,“独占鳌头”“早登金榜”“长命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