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生活在明代中叶,约当公元一五零零年到一五八二年间;出生在一个由文职小官僚而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极好读书,但常遭官府吏胥敲诈,对社会现实颇为不满。
《西游记》是以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取经故事为蓝本创作而成。玄奘(602-664),俗名陈祎,洛州(今河南偃师)人。14岁出家,法名玄奘。天资聪悟,获佛教“千里驹”之称。太宗贞观三年(629)偷越出境,跋涉五万多里,到达印度,研读佛学13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回唐。他带回佛经657部,用19年译出75部,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取经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他奉唐太宗之旨,口授《大唐西域记》,记述西域见闻,有时不免用宗教徒的心理去解释自然现象,出现了史实神异化的萌芽。其弟子慧立、严惊后著《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更多想象虚构。北宋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一种“说经”话本,使历史故事走向文学化。该作品出现了猴行者形象,他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作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当然他与后来孙悟空的形象还有较大差距。猴行者的出现奠定了取经故事神魔化的走向,在西游故事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元代出现了不少《西游》杂剧,如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有名的是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共二十四折,除唐僧外,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已基本定型。元末明初有《西游记平话》,为小说体,原书现在已佚,部分片段保存在《永乐大典》残卷及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其故事与现存《西游记》已基本一致。
现存早的百回本《西游记》由金陵世德堂于万历二十年(1592)刊刻。明末出现了署名李卓吾(李贽)的评点本,一般认为是有人假托李卓吾之名。明刊本没有唐僧出身故事,清代的《西游证道书》在第九回补上了这一故事。《西游记》是世代累积型作品,不过最后的写定者依然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写定者是谁现在无法确定。明刊本不署作者,清中期有人认为是吴承恩,后鲁迅、胡适等人赞同此说,但现在学界尚有质疑。总体看,现在认定和否认吴承恩为《西游记》的作者都没有确凿证据。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官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璃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西游记(套装上下册)》:
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将安排筵宴,请六王赴饮,杀牛宰马,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俱吃得酩酊大醉。送六王出去,却又赏(牛劳)大小头目,敲在铁板桥边松阴之下,霎时间睡着。四健将领众围护,不敢高声。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王所居,何为到此?”那两人道:“你今阳寿该终,我两人领批,勾你来也。”猴王听说,道:“我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那猴王恼起性来,耳躲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自解其索,丢开手,轮着棒,打人城中。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众鬼卒奔上森罗殿,报着:“大王!祸事!祸事!外面一个毛脸雷公,打将来了!”